白永成:家鄉黃土地的美,是一道永遠流淌在內心深處的風景

白永成:家鄉黃土地的美,是一道永遠流淌在內心深處的風景

白永成:家乡黄土地的美,是一道永远流淌在内心深处的风景

白永成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作為“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中今年首部亮相熒屏的作品,3月16日晚9時,由著名導演白永成執導,知名演員黃品沅、趙君、陳瑾、薩日娜等領銜主演的脫貧攻堅重點劇目《一個都不能少》,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開播。該劇以真實而鮮活的內容表達,回應國家脫貧攻堅大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這一時代重大主題,向觀眾講述“成功的脫貧故事”,突出呈現精準扶貧路上扶愚、扶智以及提升廣大農民精神文明程度的現實意義,描繪了一幅西部農村砥礪前行的歷史畫卷。

3月16日,《一個都不能少》劇目出品人、導演白永成先生接受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專訪時,講述了這部劇在拍攝過程中戲裡戲外的故事。

採訪人: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王蘭芳

受訪人:《一個都不能少》劇目出品人、導演 白永成

記者:從甘肅東南部天水到河西張掖,從2015年《苦樂村官》到今年的《一個都不能少》,在劇目拍攝過程中,甘肅的風物人情給您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白永成:我愛甘肅,愛我的家鄉,我母親是永登人,我是從河西走廊古涼州走出去的,無論身在何處,家鄉的烙印深深地銘刻進我的記憶且融入血液中。這些年,我一心投入到扶貧、脫貧題材的創作中,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祖國處處是美景,但哪裡的美都無法和養育我的黃土地相媲美,這是一道永遠流淌在內心深處的風景,因為有情感沁入心田,所以她美不勝收。

記者:通過前後兩部電視劇的拍攝,甘肅農村面貌這幾年有哪些大的變化?

白永成:2015年在天水取景拍《苦樂村官》的時候,扶貧工作還處於推進階段,很多偏遠地區的人還在貧瘠陋習中生存,我記得當時我和當地領導探討過關於農村“廁所文化”的改革與推進,那是因為我們去村裡拍戲沒有乾淨的廁所上。女演員整天拍攝都不敢上廁所。可現在就不一樣了,決勝小康的最後階段,全國很多地方從思想觀念上起了變化,比如我取景的速展村,景美如畫,家家都是小洋樓,戈壁灘上的小村落,家家都用鮮花裝點得美美的,廁所就不用說了,村裡的公共廁所就是星級酒店的樣子,整潔乾淨。扶貧先扶智,文化脫貧在這裡已經完全顯現出來了。

記者:在脫貧攻堅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助力脫貧攻堅,作為一名導演,一名電視人,您認為影視作品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白永成:在這個特殊的時候,其實我真的從沒有特意給自己確認過社會角色,也沒有給我的作品定位過,但我覺得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中央電視臺能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候,不忘初心,狠抓脫貧攻堅任務不鬆懈,安排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間播出《一個都不能少》,就是給我們的角色定位。中國14億人,無論是抗擊疫情,還是脫貧攻堅,我們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落下。

記者:拍攝過程中從您的朋友圈時不時看到,所有演職人員,尤其是幾位老戲骨在戲裡戲外付出了許多,方便聊聊這方面的感人故事嗎?

白永成:感人場景太多了!拍扶貧作品時演職人員真的很苦,我要求這部劇要有煙火氣,演員入戲後要忘掉自我,從裡到外把自己當成一名當地村民。其中,男主角黃品沅、趙君等為了貼近劇情、融入戲裡,故意風吹日曬。有一天,我拍攝千人大場面,一個村裡管村民的負責人竟完全沒認出黃品沅,當場就訓斥道:“你到處跑什麼?還不趕緊去領盒飯。”拍攝泥石流那場戲時更艱難,連續7天每天都調動消防車澆水下“暴雨”,趙君和其他幾位被壓在泥裡的演員,每天通宵達旦地被埋在泥水裡,當時雖是初秋,但張掖晚上也刺骨寒涼啊。

記者:拍攝前後,您對張掖這座城市的認知有何不一樣的感觀,對張掖、對甘肅的美好祝福是什麼?

白永成:張掖我很熟悉,小時候就去過很多次,所以這次取景駕輕就熟。小時候,真不知道丹霞這麼美,現在去看真是氣勢非凡,還有冰溝丹霞,真的比美國的科羅拉多更勝一籌。還是想給我的鄉親們提一點建議,我們的家鄉很美,小吃很好吃,但一定不能眼裡只有自己,人家的家鄉也很美,人家的小吃也很好吃,寬容博大才能擁抱世界。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和全國人民一起步入小康社會,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祝甘肅的明天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