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太陰寺,位於山西省絳縣衛莊鎮張上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始建於北魏,現存主要建築大雄寶殿為金代遺構。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太陰寺山門,懸山頂,為重修建築,殿內塑四大金剛,形象威嚴肅穆,亦為重建之物。木匾上的“太陰寺”出自著名書法家王陸之手。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山門原建和四大金剛塑像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被拆毀,當時知識青年下鄉,太陰寺被闢為梅花鹿養殖場,因為梅花鹿懼怕高大的四大金剛塑像,為了梅花鹿方便進出,知識青年搬掉塑像,拆毀了山門。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穿過山門,來到一進院落,院落中立有香爐一座,造型精緻。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院落東西兩側建有碑亭,造型別致。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山門對面原有金代北殿,民國時期,被火燒燬,現存北殿臺基。現在臺基上的建築為從附近整體搬遷來的一座家廟,年代不詳。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北殿臺基上建築,面闊五間,單簷懸山頂。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該殿東側有2008年所鑄的鐵鐘。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北殿建築內,居中位置擺有一尊彌勒佛,佛像前供奉著許多財神像和菩薩像。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穿過北殿建築,就來到了我們今天的重點——大雄寶殿。別看殿不大,信息量卻很大。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大雄寶殿創建於金代,面闊五間,單簷懸山頂,正脊有寶頂,兩側有較大的鴟吻。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大殿前簷中間懸掛木匾,上書”大雄之殿“,落款為”大安二年歲..."與大殿時代一樣,為金代物件。木匾是金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鐫刻的,是由當時的端氏縣令題寫。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大雄之殿”的提法在全國寺廟裡並不多見,為什麼沒寫成“大雄寶殿”而寫成“大雄之殿”呢?據當地村民說當年太陰寺建成之時,由於資金缺乏,未能把大殿建設得金碧輝煌,所以縣令就沒有寫“寶”,而是寫了“之”。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其實,經過專家考證,原來這與太陰寺金藏主要雕印地有關,大殿之內的雕刻、壁畫都是對佛教思想的一種形象化的闡釋,大雄是佛的德號,“寶殿”的“寶”字指的是佛教中的佛、法、僧“三寶”。太陰寺當時正在雕印藏經,“三寶”中只有佛、僧兩寶,因此,就只能寫“大雄之殿”了。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大殿斗栱為六鋪作雙下昂,螞蚱型耍頭,每一間有一朵補間斗栱。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開間設四抹格扇門,窗欞很漂亮。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大殿的側面,屋簷舒展,端莊大氣。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code>高能分界線  高能分界線  高能分界線/<code>

進入大雄之殿,便是進入了雕塑的殿堂~~~

殿內正中間,擺放著一個佛龕,佛龕中“躺著”一尊金代釋迦牟尼涅槃木雕臥像,長4.6米,高1.5米,是用一整根紅楊木雕刻而成,中間沒有任何銜接的地方。這是全國唯一的、最大的獨木佛雕。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佛像右手託於頭下 ,雙眼微張,神態輕鬆,造型自然,堪稱珍品。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這裡要和張掖的臥佛區分一下,張掖市的臥佛是木胎泥塑,太陰寺為獨木雕佛像。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值得一提的是,佛龕內存有明代洪武年間的弔唁壁畫,人物造型逼真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明代佛龕裝飾華麗,造型別致。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佛龕的上側、右側和左側存有彌陀三士坐像,同為金代之物。可惜的是,民國混戰年間,一群荷蘭強盜勾結當地的古董商,以三千大洋買通當地鄉紳,將三尊彌陀佛頭偷走並運往國外。如今的佛頭是後人重塑的,並非真品,說實話,看上去毫無藝術感,甚至有些恐怖。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上)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左)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右)

被盜走的還有兩側山牆上的金代壁畫,如今的也是後人繪製上去的。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如果能保存至今的話,理應與永樂宮壁畫相媲美。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殿內除了獨木臥佛和彌陀佛三士,還有三座小的塑像。

佛龕左側的塑像,是一尊元代塑像,是寺中澎公菩薩,阿彌陀佛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佛龕右側的塑像,是一尊木雕的龍王像,為1968年徵集而來。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還有一尊應該為關公像。

全國寺廟裡都叫大雄寶殿,山西絳縣這座寺廟坐南朝北卻叫大雄之殿

東華山下太陰寺

坐南朝北真稀奇

民國之年多災難

寺敝僧走殿凋零

先是北殿遭火焚

再有南殿遇厄難

金代佛雕幸猶存

微張雙目看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