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不住”年輕人,他們為何寧願背井離鄉,成“打工仔”?

新大風歌


農村為什麼留不住年輕人?我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農村地廣人稀,是一片廣闊的土地,祖祖輩輩世世代代奮鬥在這片土地上,然後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再種地了,究其原因不外乎賺錢難,太苦太累。

農村都是以種植農作物為基礎,像玉米,小麥,黃豆等。這些經濟作物產量高,但是價格普遍偏低,除去生產費用,一年到頭也存不下什麼錢,還要累死累活風吹日曬。很多農村人種一輩子地甚至連孩子都養活不起,很多家庭寧願自己的小孩在外面打工,都不願意讓他回來。

城市裡面環境更好,就業工作機會多,不管你有沒有多高的技術,都可以去找到一份工作,從而養活自己,避免了風吹雨淋。而且在外面打工的年輕人居多,大家彼此在一起都有相同的話題可以聊,在外面打工,只要你能吃的起苦勤快,基本上一年也可以賺些錢,也比在家種地強很多,很多農村家庭一家人放棄了土地,外出打工,都在老家蓋了房子,買了車。

現在年輕人喜歡熱鬧,城市人多燈紅酒綠,對比農村人煙稀少,幾乎都是留守婦女和兒童老人等,城市熱鬧繁華,乾淨,也是很多年輕人嚮往的地方。通過以上幾項對比,大家不難看出,為什麼年輕人不喜歡在村裡面種地,而要外出打工了?


農人王哥


大家好,我是一個農村人,你說的問題我來回答看看對不對,我是一個地道的農民,我和爸媽在家種地看孩子,老公出去掙錢,一年也在家不了幾個月,因為不出去我們就沒錢花,我們家門口也有活,也有廠子,可我老公不想在家,在家附近幹活掙不了多少錢,家裡有事就請假,孩子不舒服了還請假,再說家裡的工資少,所以我們也不會在家幹活,出去掙錢我我在難也能過去,我們各自辛苦掙錢養家養孩子,養老人。


用戶1736881790006867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農村留不住年輕人這個問題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不是某一個原因導致的。除了農村的生活條件之外,觀念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在我的印象中,農村最先富起來是60,70年代生的人。由於這一代的人經歷了公社,包產到戶,交公糧,孩子多,年輕人不得不另尋出路,外出尋找機會,當然他們也趕上了城市大發展的時候,不少人出去都靠自己的努力掙到了錢。所以也就從那時候開始,大量的農村青壯勞力湧向城市。留守兒童老人開始出現。

這一代人普遍接受的教育比較少,所以很多人把希望寄託在了下一代身上,也就是80,90的這些人身上,然而一部分人還是因為各種原因,成為了第二代進城務工或者自謀生路的人群。從那時起,農村也慢慢開始變得空起來,撂荒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直到現在,依靠農業生活,養家餬口的人越來越少。

面對城市豐富的生活條件,和農村日益沒落荒涼的局面,年輕人把自己的希望都放在了城市,買房,娶妻,生子,甚至舉家落戶,走向了生在農村,生活在城市的完美蛻變。

每一代人,都是向著希望在走,都希望過上美好的生活。和出來一樣,不管是迴歸,還是留下,都需要莫大的勇氣,儘管國家鼓勵,政策支持,但是沒怎麼幹過農活,還有人丁稀少的農村,生活的壓力,可能大多數年輕人還是隻能繼續做著打工仔吧。這只是我的一點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季風土特


農村“留不住”年輕人,他們為何寧願背井離鄉,成“打工仔”?

要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背井離鄉;如果有選擇,誰又願意選擇背井離鄉?

在農村,身邊這種例子多了去了。和我一起長大的發小:強強,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可因為家庭條件不允許,父親又常年生病臥床,每年都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來維持家人的日常開銷。還有大爺的鄰居李哥,今年他家裡又添了一口人,他老婆生了一個女兒。家裡多一個小孩,心裡是高興的,可李哥家的日常開銷一下子也大了起來。一個“不起眼”的小孩比大人都“費錢”。幾天前,李哥接到復工通知後,就立馬踏上了背井離鄉的路,外出打工去了。這一走,家裡如果沒什麼事的話,就又是一年!

我的發小強強,難道願意遠離家鄉,遠離自己生病在床的父親嗎?大爺的鄰居李哥,他難道不願意天天陪在剛出生的女兒身邊嗎?

他們為什麼要背井離鄉,遠離家人?因為他們是兒子、是丈夫、是父親。為了家人的生活,他們也只能選擇背井離鄉!


魯南小邵


題主你好!

如果有選擇,沒幾個人願意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基本都下過農田,吃過種地的苦,而且跟父母的教育有關係,基本小時候父母說過最多的話就是不好好讀書將來跟我們一樣只能在家裡種地。

見識過都市的繁華就靜不下心在回到農田去耕種,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民成為了最受社會歧視的底層人員,現在的年輕人絕大多數都是抱著在外出人頭地,然後衣錦還鄉讓父母不在靠著種地過日子。

再加上現在農民一年的正常收入還比不上出外打工普通工廠打工的2-3個月的工資,比上班更累的辛苦卻比不上上班的收入,這就更別提年輕人會選擇留在家裡種地了!

還有一點,在外打工混的在差勁回到家別人都會說你是在外工作,而不是別人說你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才灰溜溜回家種地,這輩子沒出息了之類的刻薄話,父母也會跟著飽受歧義。

總的來說,現在不是以前那個靠務農養活一家人的時候了。





樂觀的小友


其實農村的發展空間很大的,許多年輕人之所以背井離鄉,其實也是為了個人夢想吧,我是農業大學畢業的,其實我的想法是回村發展農業,可是沒有條件啊,自己的實力也不允許,所以只能背井離鄉去拼搏,也都是為了將來夢想的實現,我認為,沒有人想一輩子都為別人的夢想打工,現在出去,可以為自己的夢想招兵買馬,以後可以更好的回來。


孫莊村小王好


  • 農村留不住年輕人,其實有多種原因
  • 一是,家裡父輩們傳輸的思想,總認為走出去就會有更好的前途!從我們還比較小的時候開始,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好好學習,別像爸媽一樣做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一年到頭的忙!作為農民他們有天生的自卑感!他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跟家裡沒什麼區別,也是一年到頭的忙!忙到甚至都沒時間跟他們兩位老人打個電話!可是偶爾打個電話,他們也只會說,在外面好好努力,照顧好自己!也可能因為自己是男人吧,所以才這麼說,最近在網上看到很多視頻,好像做為女兒的情況又有些不同……
  • 第二點,就是真正有想法,有夢想的年輕人,希望搏一個更好的未來,主動選擇離開家鄉,出去打拼,畢竟在大城市裡,人口密集,城市建設更發達,機會也更加的多,只是能抓住機會的又有多少?多少人在大城市裡掙扎在貧困線上下,可是他們仍然不選擇回家……
  • 第三點,就如上面一點所說,即使過的再差,也不會選擇回到農村!因為回去,就意味著失敗,家裡的鄰里在更你的父母談起你的時候,會讓你的父母感覺臉上無光,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子女兒,會是自己的驕傲……這也是完成很多人,即使過年回去,也不願意多帶兩天,不是他們不想,而是實力不允許啊……為了面子他們可能租了豪車,天天抽著好煙,喝著好酒,一年在外的辛苦,也只是為了在家的幾天風光,回到城市裡就繼續吃土了……
  • 第四點,城市中的機會確實要比農村多,隨便抓住一個就能撈一筆,並且我們知道的,都是在城市裡奮鬥發財的,很少聽說農村的誰誰賺了多少錢,做的很成功之類的……
  • 第五點,在城市裡呆久了,自己的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城市裡的,感覺跟家裡的夥伴們,心靈的距離越來越遠,尤其像我們這代人,從上初中開始就離開父母,大學去的更遠,很多是時候我都感覺,外面的城市比家裡更熟悉!不是家鄉留不住我們,是我們回不去了……

所以,農村留不住年輕人,是時代的進步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可能過不了太久,我們就將沒有農村和城市的區別了……


小小羿哥


如果在農村裡面有一個好的發展,沒有一個人是願意背井離鄉到外地去打工賺錢的。

就像現在好多的城鄉結合部,有些工廠企業或者小的加工部都在這樣的結合部,而像這些結合部的農村人就不太喜歡到外地去打工了,特別是已經結婚了的,即使是外地工資能夠高個1000多或者2000來塊錢,他們也不願意到外面去,為啥呢?因為自己上班的地方離家近,在家裡可以照看小孩,能夠照顧自己的父母,家裡有啥事還能夠隨時有個照應,同時上班也能夠有收入,所以工資低一點也不怕,重要的就是就在家附近。

不過很多的單位企業都是在一些大城市裡面,而一些偏遠地區裡面的農村人要想賺錢,一般首先想到的就是外出闖蕩。因為只有闖蕩才能夠有前途,而自己的父輩們告訴了自己,按照以前只在農村裡面種田或者養點啥東西的,雖然能夠養活秘,但是要賺錢要翻身確實是很難的。

與“打工仔”相對應的還有“打工妹”。這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南下打工的人越來越多,那些當地的人或者做管理的一些人就將這些從農村進入到城市裡面的男男女女稱之為“打工仔”、“打工妹”。不過,這幾個字總是感覺有點歧視的感覺,聽起來不舒服。

對於年輕人來說,最需要的是能夠賺錢養家的地方,而那些單位企業很少都是在農村,所以也就只能夠去外地。但是,現在農村發展的潛力也已經很大,特別是國家現在對農業、農村的扶持力度非常的大,也有很多有知識、有資金、有人脈的人返回到農村創業。現在農村越來越成為人們所喜歡的地方。


洞庭清水塘


農村“留不住”年輕人,這是實話,也是實情。那麼,年輕人為什麼寧願背井離鄉,成為“打工仔”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

1、在農村種地經濟效益低,背井離鄉打工經濟效益高,種地不如打工

以我所在的農村為例:田土小塊而且分散,有些丘塊距住宅遠,下地幹活僅走路都要花半小時左右。在自然條件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去種地,一個勞動力一年最多隻能種1畝田,2畝土,再多一點就承受不住了。那麼,可創收多少呢?算算賬你就知道了。1畝田能產稻穀800斤,按每斤1.5元算,摺合人民幣為1200元。1畝土能產玉米700斤,按每斤1元算,2畝土產1400斤,摺合人民幣為1400元。總共摺合人民幣為2600元,成本總共要600元,因此純收只有2000元了。也就是說,一人一年只能創收2000元。外出打工,按月工資4000元算,打1個月工抵種兩年地。顯然,種地遠遠不如打工

2、和打工相比,種地又苦又累又髒,終年受“折磨”,年輕人不願受這種“罪”。

在農村種地,尤其是在山區農村種地,下地去幹活得爬坡下坎,秋天收糧,運糧回家得肩挑背駝。平時幹活,不是一身汗就是一身泥,既要受日曬,又要受雨淋。

整日又苦又累又髒,疲憊不堪。歇一晚上不等元氣恢復,第二天又和第一天一樣。如此惡性循環,一年四季幾乎天天受“罪”。如今的年輕人是在“糖水中泡大”的,誰能受得住這種”折磨”呢?誰又願去受這種“折磨”呢?因此,在農村即使能創高收入,年輕人也寧願背井離鄉成為“打工仔”,也不願留在農村種地,去自討苦吃!

這就是年輕人寧願背井離鄉,成為“打工仔”的主要原因,也是農村“留不住”年輕人的主要原因。


康適


答案是:農村是沒有什麼好的發展,才會選擇背井離鄉成為打工仔,在農村的收入經濟,大家都是知道的,農村真的沒有什麼太好的發展,只能默默背井離鄉打工還是農村年輕仔的出路了吧,再加上現在的條件,如果在農村打工的話,似乎沒有比在外面的工資好,所以會有更多的人選擇出去打工,工資會高一點啦,我說的不是嗎,打個比方,我就是農村人啊在老家打工,真的真的啊,工資太少了一個月3000,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3000塊錢算什麼,如果你不抽菸,一個月省下來的話,那麼大概是在2500左右吧,如果你有抽菸喝酒的話,那基本一個月剩下來的話可能是1800左右這個是我說嚴重那麼一點點,說真的,現在的物價什麼都在漲一點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