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俄羅斯一旦成功重返G8,就意味著克里米亞半島事件劃上了句號。是這樣嗎?

書香劍氣




請問:如果想馴服一頭獅子,是關在籠子裡好,還是散養好?

不言而喻,還是關在籠子裡,能夠更快地馴服野性十足的獅子。

而我們認為:G8就是套住普京的牢籠,能夠約束普京讓其老老實實,接受G7的改造和馴化,成為他們的朋友甚至同類人。


我們多多少少聽到過一些西方政治家特別是美國人對俄羅斯的評價,其中一條令我們很震驚,即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的矛盾看似很激烈,但絕不是不可調合的,因為西方國家和俄羅斯都屬於一個人種,都是一類人。

聽著雖然有些令人費解,但生物學的知識告訴我們,他們的認知是正確的。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宗教信仰相同或相近,文化背景很接近,歷史又相互溝通。雖然意識形態的差異曾經制造五十年的巨大紛爭,但他們依舊信仰同一個上帝,同一個祖宗。這在法國巴黎聖母院著火事件的處理態度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普京得知噩耗後,是發自內心的悲痛和惋惜,因為巴黎聖母院也是東正教的祖庭。

普京對西方文化還是有著天然情感的,而作為西方國家的佼佼者核代表,G7對於普京的吸引力和誘惑力還是大大的。


可以說,自普京上臺執政以來,一直飽受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打壓和制裁。俄羅斯經濟出現好轉的主要原因在於普京堅持向東看,從東方汲取營養,壯大自己,然後與西方對著幹。

但當世界競爭格局,悄悄地從意識形態競爭,轉到文化競爭、思想競爭、經濟競爭、科技競爭,乃至種族競爭。特朗普一直高喊的“美國優先”,已經赤裸裸地變為“美國白人優先”,所以才有了修建邊界隔離牆和對有色人種的歧視和偏見。


但普京不會忘記,俄羅斯是怎麼趕出G8的,克里米亞只是一個藉口,是俄羅斯的不斷強大和咄咄逼人,讓美國感到害怕。西方國家想要通過孤立俄羅斯,延緩俄羅斯的發展進步,延長自己的領先優勢。是東方大國在危難時刻拉了普京一把,在滿足俄羅斯可以無限出口資源的同時,及時換來大筆外匯填飽空虛的國庫。讓國內經濟趨向好轉,人民減少抱怨。

特朗普上臺後,西方社會對俄羅斯的制裁又掀起一個高潮。但我們多少從中可以看到些許無奈,那是特朗普通過制裁俄羅斯,和與普京交惡,來減輕“通俄門”對自己的傷害。雖然制裁在一輪輪進行,但力度和影響力卻被化解,正如普京自豪地說:始於2014年的大規模製裁,俄羅斯已經適應,並在積極應對中,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


而歐洲在逐漸變弱,有政治紛爭嚴重,造成內耗的原因;也有英國脫歐,影響歐洲的整體協調發展;更有難民大量湧入,把西方國家多年積累的財富榨乾。而俄羅斯一直在默默地向歐洲穩定地供應能源,突然讓歐洲人眼光一亮,發現俄羅斯還是有不少優點。特別是歐洲大陸掀起的顏色革命,有三個看點。其一是南聯盟解體,極大削弱親俄勢力在中東歐的影響力,但也遺留下科索沃這麼一個“炸彈”。其二是格魯吉亞,幾輪內鬥下來,親俄羅斯勢力消失殆盡,但穩定和發展也隨之從格魯吉亞人的字典裡摳掉,陷入了無休止的內亂。

其三就是烏克蘭,是北約組織第一次把與俄羅斯抗衡的前線,移到俄羅斯本土邊界,美國101空降師官兵甚至可以隔著烏東騷亂地區的鐵絲網,親眼看到俄羅斯大兵在吸菸。這是幾十年冷戰都不敢想象的局面,美國竟然可以用自己的手,親自感受到北極熊的脈搏和心跳。


當然,俄羅斯的反制也是空前果敢的和富有挑戰性的,不僅以公投方式“合理合法”地奪回克里米亞的控制權,還製造烏東盧甘斯克和頓涅茲克兩個隔離區,讓烏克蘭飽受消耗戰的煎熬。美國及北約國家扶持波羅申科應戰,卻換來大量的腐敗案件和接近掏空的烏克蘭。

可以說,這些鉅變都發生在俄羅斯被驅離G8這四五年,都是俄羅斯放開手腳,自由發展的四五年。而且在這些年裡,俄羅斯已經成功地打造了幾個屬於自己的朋友圈,最成功的案例就是,以色列已經開始申請加入“上海合作組織”,讓歐洲和美國開始狐疑和汗顏。


我們當然不認為,俄羅斯會立即接受馬克龍的邀請,重新回到G8這一序列,因為這意味著世界政治格局要重新洗牌,俄羅斯還看不清自己是虧還是賺。而在英國首相約翰遜推行硬脫歐的決心表露無疑之時,法國需要拉住俄羅斯,藉以穩住法德歐洲核心的陣腳。同時,在美國日益叫囂增長軍費開支的時候,法國和德國也需要與俄羅斯搞好關係,減輕來自後方的壓力,從而增加與美國抗衡的能力。

普京突然感到世界是如此美好,俄羅斯的重要性正在被更多國家發現。但迫於國內政局動盪和經濟下行的壓力,普京也知道留給自己討價還價的時間並不多,他需要十分珍惜眼前的每一次機會,更需要權衡未來的俄羅斯是向西看,還是向東看。


新文化街男孩


有些事情,不管對錯,跨出了這一步,便是萬劫不復了!

倘若當年烏克蘭沒有咄咄逼人,發起顏色革命,把親俄勢力趕盡殺絕,普京絕對不會挺而走險,兼併烏克蘭;倘若普京沒有兼併烏克蘭,那麼也就沒有後來什麼歐美製裁,俄羅斯被G8掃地出門的故事了。既然已經走到今天這一步了,俄羅斯是否迴歸G8,都不可能解開俄烏兩國的心結,歐洲也不可能輕而易舉地在道義上把這件事情翻篇。除非世界天翻地覆,不然克里米亞半島這件事情就是永遠解不開的結,別想有句號。


雖然烏克蘭可以理直氣壯地宣稱這是烏克蘭的固有領土;但是烏克蘭要求加入北約的行為就等於向俄羅斯宣戰。是人都知道北約是幹什麼的:二戰之後歐美西方國家建立了北約,同時拒絕了蘇聯入夥的申請。北約從建立之初就是為了對抗前蘇聯的。冷戰之後,前蘇聯垮臺,俄羅斯無數次提出加入北約的申請也再次被克林頓、小布什等人拒絕;與此同時,北約不斷東擴,擺明了就是和俄羅斯為敵。

既然大家生來就是敵人,還有什麼可以指責的?

因此,面對烏克蘭堅決加入北約的決定,以及要無情推翻親俄政府,俄羅斯通過支持克里米亞公投的手段奪過克里米亞,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烏克蘭丟失國土,是明知而故為,很難說不算咎由自取。

而俄羅斯跨出了兼併鄰國這一步,在道義上違反了國際秩序。只要克里米亞問題一天不能和烏克蘭達成協議,就要多一天面對國際反對的聲音。

俄羅斯如果重返G8,只是國際政治妥協的聲音;但是從長遠來看,克里米亞將會成為歐美隨時拿捏俄羅斯的一個軟肋。


梅絲露


G7是什麼東西?近幾年估計許多人不太關心,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前,那可是“G7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當初,這七個國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他們引領著世界的經濟發展,他們在世界上幾乎是“一言九鼎”,說一不二,所以,他們風光無限,其他國家都是“仰人鼻息”,唯唯諾諾的活著。俄羅斯的加入只是一個陪襯,完全可以忽略。因為作為另類的俄羅斯在裡面根本沒有多少發言權,自己底氣不足哇!

2008年,美國發生了房地美房利美次貸危機,最終破產,導致發生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金融危機隨之爆發蔓延全球,這個時候G8已經自顧不暇,面對越來越嚴重的危機而束手無策,G20隨之產生,因為新興市場更具活力,自此後,G20逐步搶奪了許多話語權,G8逐步衰落。2014年,烏克蘭街頭政治爆發,俄羅斯順勢抓回了戰略要地克里米亞半島,G8認為俄羅斯是在虎口拔牙,將俄羅斯踢出了G8.俄羅斯不在乎,他有金磚合作組織,有上合組織,有G20,故而,G7不重要,可有可無,至於普京所說不拒絕任何一種國際合作模式。是因為克里米亞,因為雙面間諜中毒案等等遭受著各式各樣的制裁,為了突破外交上的“禁錮”,擴大國際合作面,是俄羅斯的爭取方向。

題目的判斷,本人認為正確,俄羅斯重返G7,當然意味著克里米亞半島問題告一段落,最起碼這七個頂級國家默認了這個事實。俄羅斯由這個事而出局,如今返回,豈不是告訴世人和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問題塵埃落定。

承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特朗普說過,要俄羅斯返回G7,特朗普也說過,只不過美國國內的政治精英和政客不同意,再加上歐盟等國家無法轉一百八十度的大彎,只好繼續以往的“決策”。如今,形勢又發生了巨大變化,英國脫歐既成事實,特朗普整治歐盟毫不手軟,歐盟需要和俄羅斯改善關係,這樣符合歐盟的經濟發展,符合歐盟的安全利益,烏克蘭的訴求只能靠邊站。按照特朗普的緊縮政策,在烏克蘭這裡消耗沒多少必要(本人估計許多軍事行動都是五角大樓的想法)。

馬克龍已有了嚴重的危機感,是對歐盟未來的危機感。


見腫消世界


G7是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經濟政治組織,成員是美、英、法、德、意、日、加拿大。1997年,這個集團為了“犒勞"葉利欽在解除俄羅斯對西方威脅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貢獻,一致同意接收它為新的成員,至此,G7變為G8。

不過,好景不長,2014年隨著克里米亞危機的爆發,G8集團決定暫停俄羅斯的成員資格,將其踢出這個組織。此後,德國雖然多次呼籲讓俄羅斯重返這個集團,但美國和俄羅斯均反應冷淡,這當然還是因為克里米亞問題。因此,俄羅斯如果想重返G8,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就是妥善解決好克里米亞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有兩個方案,那就是俄羅斯妥協,將克里米亞讓給烏克蘭;或者美國承認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的既成事實,對俄羅斯的行為既往不咎。



克里米亞和G8,哪個對於俄羅斯更為重要呢?很顯然,克里米亞對俄羅斯的戰略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失去克里米亞,俄羅斯黑海門戶大開,將直接受到西方國家的巨大威脅。而G8不過是政府間的經濟合作組織,加入其中,確實會對經濟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但作用不是特別大。更何況,除了這個G8,俄羅斯現在參與的合作組織不算少,比如G20,上合組織,金磚五國等,這些合作組織作用越來越巨大,未來完全可以取代G8,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所以,普京對重新加入G8興趣並不大,這從普京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談話中就可以聽出來。普京明確表示,俄羅斯不會拒絕任何一種國際合作模式。但不拒絕卻也並不會主動,更不能拿克里米亞做交易!



俄羅斯不會在克里米亞問題上做出讓步,美國一直夢想的就是克里米亞重回烏克蘭,美國對它加以控制後就在戰略上取得了更大的主動權。美國的這個目的達不到,自然不會放鬆對俄羅斯的制裁,其中當然包括禁止俄羅斯加入G8。

所謂的七國集團,和北約一樣,起主導作用的是美國。美國不同意俄羅斯加入,像德國、法國再想讓俄羅斯進來,也是白忙活。俄羅斯最孱弱的時候,美國為了繼續迷惑北極熊,將它拉進G8。等到2014年,俄羅斯經濟得到很大恢復並有強勢表現時,美國馬上毫不客氣地將它踢出來。美國的意圖很明顯,只接受一個積貧積弱的俄羅斯,絕不會容納一個強大起來的北極熊!



因此,俄羅斯真的能重新加入G8,確實就意味著克里米亞半島事件劃上了句號。當然,這僅僅是一種假設,美俄兩國都不會在這上面讓步。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俄羅斯重新回到G8的可能性小之又小。


高山流水116820061


“俄羅斯一旦成功重返八國集團(G8),就意味著克里米亞事件劃上了句號。”這個推論基本上是正確的,因為俄羅斯被趕出八國集團的直接原因就與俄羅斯出兵佔領克里米亞半島有關。



把時針撥回到2013年底,烏克蘭爆發了反對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政府的遊行示威,最終在2013年3月份,亞努科維奇政府沒有控制好局勢,直接被親西方的波羅申科一派勢力推翻,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在俄羅斯軍隊的掩護下逃出烏克蘭,流亡俄羅斯。也引發了連鎖反應,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出現了動亂,要求脫離烏克蘭獨立。

而此時的俄羅斯總統普京當機立斷,害怕烏克蘭親西方派上臺,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更加不利,普京提議出兵克里米亞半島,在俄羅斯聯邦委員會的全票通過下,不到半個月,就完全佔領了克里米亞半島。從而引起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嚴重的經濟制裁,同時也把俄羅斯趕出八國集團,G8也變成了G7。



但近期可能出現轉機,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19日抵達法國的馬賽,在法國領導人的夏季官邸佈雷甘松堡會晤了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被記者問到俄羅斯什麼時候回到八國集團時,普京表示“G8已經不存在了,我們如何能回到不存在的組織,如今已經如此G7。至於8個國家開展共同工作的可能性,我們從來沒有拒絕過。俄羅斯曾經有機會組織g8峰會,但我們的夥伴並沒有到來。所以我們時刻期待夥伴們在g7的框架內到俄羅斯來,因為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是有益處的。”

而馬克龍也與普京會晤了三個多小時,馬克龍與普京在會晤前,還舉行了聯合記者會,馬克蘭表示“目前多邊主義受到了嚴重挑戰,各國應該建立新的合作機制,歐盟與俄羅斯應該重新構建安全與信用體系,法國願意為此付發揮積極作用。”

從這段消息可知,西方國家對於俄羅斯重返八國集團已經很有期待,法國甚至願意為俄羅斯背書。而從普京的表態中可以看出,俄羅斯也非常期待重新加八國集團,甚至還想在加入八國集團前,在俄羅斯召開了一次七國集團領導人會議,當一次東道主。此前也有多個消息表明,德國的很多政黨團體都發表聲明稱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明確表示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並且支持俄羅斯重返八國集團。




所以在克里米亞問題上,西方國家已經逐漸傾向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後不了而了之了,至於烏克蘭人的意見,已經不重要了,最終國際社會還是認可實力的。當然俄羅斯官方對西方國家的這些比較曖昧的期待,明確表示“想要讓俄羅斯重返八國集團,先全面解除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俄羅斯政府的這番表態意思說,別搞那些虛頭巴腦的,想要俄羅斯再次加入八國集團,先拿出一點誠意,不然俄羅斯可不是那麼好耍的。


大正看世界


G7自從1997年俄羅斯加入後就成了G8,而由於2014年俄羅斯武力拿下克里米亞,招致西方國家的集體制裁,將其開除出G8,於是G8又變成了G7。

那麼俄羅斯如果重返G8,能否會使克里米亞問題得到按照西方國家意願——克里米亞重回烏克蘭,那樣的方式劃上句號呢?

筆者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時代不同了,很多問題已經變得複雜了起來,不能再按照過去的方式和理念來看待和處理問題。

當初俄羅斯被逐出G8,用西方國家的話說是為了制裁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的行為。實際上,多少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何時放棄過對俄羅斯的制裁?只不過還有塊遮羞布而已。不然每年在俄羅斯家門口抵近軍演、在能源出口問題上不斷敲俄羅斯竹槓、政治上不斷策動俄羅斯周邊國家加入北約……

俄羅斯拿下了克里米亞,西方國家也就扯下了遮羞布。

退一萬步說,就算俄羅斯把克里米亞還給了烏克蘭,然後西方國家接納俄羅斯重返G8,難道西方國家就停止制裁、圍堵俄羅斯了嗎?就算法國這些西歐國家不參與,那麼美國呢?時下由於《中導條約》的廢止,美俄博弈對抗更加激烈,G7成員國中的加拿大、日本、英國都是美國的鐵桿跟班,美國說個不,他們誰敢說是?那麼4:3,俄羅斯還是很難重返G8。

第二、如果說以克里米亞歸屬烏克蘭作為俄羅斯重返G8的交換條件,普京絕不會答應,俄羅斯人民也不會答應。

答案是明擺著的,這對於俄羅斯來說等於是拿領土做交易。“俄羅斯雖大,早已無路可退”這既是俄羅斯的歷史名言,也是當前俄羅斯地緣環境的真實寫照。

北約自從蘇聯解體後就不斷向東擴張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北面隨著波羅的海三國入北約,整個波羅的海完全成了北約的內海,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就完全處在北約戰術導彈射程以內。南面北約也沒放過,烏克蘭、格魯吉亞也在北約挑唆下想要入北約。這樣一來,黑海也會成為北約內海,俄羅斯整個歐洲部分將會陷入北約南北兩面夾擊的態勢之下。

到了那個時候,俄羅斯就不得不在西部國境線枕戈待旦,應對任何突發事件,這將大大增加國防成本,重蹈當年蘇聯參與軍備競賽而垮臺的悲劇。

控制了克里米亞半島,就可以把南部黑海方向的危險降到最低,因為掌控了克里米亞半島,也就基本上在黑海海域立足。再加上中東敘利亞、伊朗的遙相呼應,俄羅斯可以掌握在黑海方向的戰略主動權。

所以,控制克里米亞半島的問題關乎到俄羅斯國家和民族最根本的安全利益,是一點也馬虎不得的。什麼國際輿論指責、經濟市場的一時得失和這個相比,都只能退而求其次。

現在普京確實有重返G8的心願,同西歐的法國、德國進行合作,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但是有美國攪局,這個合作還是會充滿各種變數的。偉大英明神武的普京,怎麼可能會因為歐美一句“不制裁”的空頭承諾把關乎國家民族命運的克里米亞交出去?

因此,克里米亞問題如果按照西方國家的意願和標準,根本不可能劃上句號。俄羅斯要重返G8的道路還會很漫長,不過隨著特朗普退出《中導條約》、向西歐國家追加軍費這一系列倒行逆施,未來俄羅斯和西歐法國、德國的合作會逐步加強。這樣一來,俄羅斯重不重返G8都不是太重要了,畢竟重返G8的本意也是為了加強合作。但是以犧牲國家和民族利益換取所謂國際合作的做法,普京無論如何是不會答應的,任何一個正常國家也不會答應。


大將軍威武K



G7峰會即將於7月24日在法國小鎮比亞里茨舉行。作為東道主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卻在峰會前夕(19日)會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京。自然會引起人們對俄羅斯是否會“重返”峰會的遐想。所以,有記者向普京提出了這一問題。普京的回應是:“俄羅斯不會拒絕任何一種國際合作模式”。普京的這個回應已經清晰的表明,俄羅斯顯然有“重返”峰會的意願。而“重返”這兩個字則與克里米亞問題有著重要的關聯性。因為,原來的G8之所以變成現在的G7,皆因克里米亞問題引起。

烏克蘭和俄羅斯原來都是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1991年蘇聯解體後,各自成為獨立的國家。在獨立之初的那段時間裡,彼此也算是“相安無事”。但是,在2003年烏克蘭發生“橙色革命”後,烏克蘭的政治方向發生了改變。它們準備“棄俄投美”了!面對那種狀況,俄羅斯決心利用親俄的亞努科維奇將局面扭轉過來。然而,事與願違,亞努科維奇和俄羅斯的努力不僅沒能拉回烏克蘭,反而引發了“街頭革命”將亞努科維奇推翻。俄羅斯一看大勢已去,於是也就了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的“公投入俄”。這一事件徹底引發了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的“公開翻臉”,也導致了一些連鎖反應的發生。俄羅斯“退出”(也有說是被開除)G8就是因此引起。


所謂的G7集團是指當年全球最發達的7個工業化國家的“論壇性質”的會晤機制。G7集團成立於1975年11月,當時是法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意大利這六個國家。第二年加拿大加入。自此,G7集團正式運轉。當時,這7個國家的GDP佔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二。是名副其實的“富人俱樂部”。當時的G7俱樂部只是討論經濟和金融政策問題。由於它們的價值觀一致,也就逐漸討論起了政治議題。在蘇聯解體的過程中也扮演過重要的“角色”。蘇聯解體後獨立的俄羅斯政體發生了顛覆性變化。首任總統葉利欽實行了向西方的“靠近戰略”。而美國認為,既然俄羅斯已經“變”了,那就是應該爭取將俄羅斯拉入西方陣營。於是,在克林頓的提議下,葉利欽於1994年首次參加了G7峰會。尷尬的是,俄羅斯參與的只能是政治議題的討論,卻沒有“資格”參加經濟議題。故稱之為7+1峰會。

1997年,俄羅斯正式成為G7成員。峰會也因此改名G8論壇。即便如此,俄羅斯仍然沒有資格參加論壇的經濟議題。因為,俄羅斯的那點GDP和金融狀況也確實和富人俱樂部“不搭配”。美國總統克林頓當年之所以想將俄羅斯拉進去,最主要的目的是想通過政治議題“改造”俄羅斯。而葉利欽之所以同意和參與討論政治議題,真正的目的則是想融入西方國家的經濟和金融體系。因為,俄羅斯一直都認為自己是個歐洲國家,一直都想通過“融入”西方體系的方式強大自己。所以,從加入G7集團那天起,彼此的想法就是“不一致”的。確切的說,那就是“各取所需”。也為彼此以後的分離埋下了“伏筆”。


普京上臺後,俄羅斯憑藉新世紀初的那一段石油市場“井噴”時代的積累,經濟逐漸得到了恢復。特別是在軍工業和軍隊的重建上更是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俄羅斯又逐漸回到了世界政治舞臺中心。而此時,一些西方國家和俄羅斯在一起時,就有了不痛快的感覺。及到2008年“俄格五日戰爭”時,西方國家算是再次領教了俄羅斯的行為方式。應該說,那時就有了將俄羅斯逐出峰會的意思。這種機會終於到來,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隨即對俄羅斯進行了制裁。2014年6月4日,峰會又一次舉行,但卻沒有了俄羅斯的“身影”。直白的說,那就是俄羅斯被“排擠”出去了!

從俄羅斯2014年被制裁以來,已經過去了五年。五年來,圍繞著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問題,烏克蘭和俄羅斯也就互相糾纏了五年。原總統波羅申科是個對俄強硬派。一直“針尖對麥芒”的和俄羅斯干了五年。去年11月25日還發生了刻赤海峽衝突事件,導致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的“解禁”一拖再拖。這令普京的壓力越來越大了!因為,由於西方的制裁,俄羅斯的經濟結構調整計劃落空。金融體系越加混亂,財政狀況越來越“緊”。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俄羅斯的民生問題。抗議活動明顯增多,普京對俄羅斯民眾許諾的“不一樣的俄羅斯”很可能會成為泡影。這令一向“珍惜自己形象”的普京心急如焚。也就有了改變與烏克蘭的關係,為解禁“西方制裁”創造條件的想法。所以,在澤林斯基當選烏克蘭總統後,俄羅斯釋放了不少緩解俄烏關係的“善意”。另一方面,普京也積極回應了特朗普的“改善美俄關係”的想法。並實現了日本峰會上的“雙普會”。


實事求是的說,雖然美國和俄羅斯的矛盾是戰略和機構性的。解決矛盾肯定比登天還難!但緩和卻是可能的。而單就特朗普來說,商人的思維決定了他更注重利益的取捨!同時還非常現實的注重眼前。所以,為了更大的全球利益,特朗普一直都有和俄羅斯緩和關係的願望。只是由於“通俄門”和美國國內的反俄環境,所以才遲遲沒有改善美俄關係的實質性行動。在今年四月份穆勒的“通俄門”調查報告公佈後,特朗普等於是擺脫了嫌疑,也就加快了和俄羅斯緩和關係的進程。所以,在今年6月底就實現了“雙普會”。儘管“雙普會”的具體內容不得所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解除對俄羅斯的經濟和金融制裁一定是最最重要的議題。而解除制裁的話,克里米亞就是繞不過去的“坎”。如何邁過“這道坎”則需要相當的智慧。


克里米亞問題既有現實的政治因素,又有見仁見智的歷史成因,還有長遠的戰略利益。所以,克里米亞問題註定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的。但是,俄羅斯又是個世界級的軍事和政治大國。國際事務如果沒有俄羅斯配合的話,美國將很難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敘利亞問題如此,委內瑞拉問題如此,伊朗問題亦如此。所以,要想讓俄羅斯稍微“配合”一下美國解決這些國際熱點問題的話,那就必須解決對俄羅斯的制裁問題。可以很肯定的說,特朗普已經為這個問題的解決在創造“條件”。記得在去年俄烏刻赤海峽衝突事件發生後,特朗普曾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特朗普當時的意思是說“克里米亞問題上,奧巴馬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言外之意就是在說“那不是我造成的。我不能因此就不和俄羅斯緩和關係了!”現在看來,那應該是特朗普的“有的放矢”。而對於俄羅斯方面要做的,當然是首先和烏克蘭緩和並改善關係。那樣的話,才能為西方國家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創造條件。其實,西方國家中的法國和德國早就有了解除對俄羅斯制裁的意圖,只是礙於“政治正確”及美國的因素而無法單獨行動而已!所以,馬克龍在G7峰會召開前夕會晤普京顯然有著特殊的意義。

7月19日,馬克龍在法國的總統度假官邸佈雷岡松堡會見了普京。顯然,會晤肯定與烏克蘭局勢有關,也肯定與G7峰會有關。如果將這兩個問題結合在一起考量的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在24日G7峰會上,很可能會討論俄羅斯“重返”G8峰會的問題。那樣的話,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問題就可以作為“政治議題”來討論了!而一旦俄烏關係緩和,西方國家也就有了解除對俄羅斯制裁的“理由”。對特朗普而言也同樣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在7+1或者G8的框架下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將大大的減輕特朗普在國內所承受的壓力。所以說,俄羅斯“重返”G8是完全可能的。至於俄羅斯重返G8和克里米亞的地位問題,那是沒有因果關係的。可以肯定的說,克里米亞問題將是橫桓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無解”難題。只能留給歷史來解決。但“擱置爭議”往前看則是可能的。


人生觸底反彈


大家好,我是小葉。

在我看來是這樣的,但是更大的可能性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陣營和俄羅斯處於僵持狀態,而不是進行和解,也就是說俄羅斯應該不會那麼容易返回G8。

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無論是對於俄羅斯還是烏克蘭,完全是十分悲催的。而這一局面基本可以說是始於烏克蘭政治家的短視和不成熟,當年的顏色革命並沒能將烏克蘭融入北約,並沒能讓烏克蘭走向富裕,反而使其成為了北約和俄羅斯對峙的棋盤和戰場。然而這一步邁出可以說是萬劫不復,俄羅斯沒有那麼容易和北約各主要成員國達成和解,而烏克蘭收回克里米亞也將遙遙無期。

G7自從1997年俄羅斯加入後就成了G8,而由於2014年俄羅斯武力拿下克里米亞,招致西方國家的集體制裁,將其開除出G8,於是G8又變成了G7。可以說就是因為烏克蘭問題,俄羅斯才被“開除”出G8,當然可以認為俄羅斯返回G8,烏克蘭問題也基本上算是得到了解決。

如果西方國家將俄羅斯重新加入G8的條件定位俄羅斯返還克里米亞,那普京大帝肯定是不會答應的。正如普京和馬克龍聊的,沒有G8一說,只有G7加俄羅斯,俄羅斯是獨立國家,不附屬美國集團。

俄羅斯被踢出後的首屆G7峰會

另外,隨著時間的流逝,俄羅斯和北約在中東的博弈也可能會影響俄羅斯加入G8,比如伊朗問題和敘利亞問題,在這些全球熱點問題上,俄羅斯基本都處於北約的對立面,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俄羅斯和西方主要國家的關係走向。因此俄羅斯再次加入G8至少都得是俄羅斯在很多問題上都與西方主要國家達成了和解,這其中當然包括烏克蘭問題。

以上就是我關於“為何說俄羅斯一旦成功重返G8,就意味著克里米亞半島事件劃上了句號。是這樣嗎?”的觀點,如果您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其他的看法和見解,歡迎您在下方留言和小葉一起討論,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關注小葉,感謝您的閱讀。


小葉微視角


西方七國集團也就是G7中短期內是不會分裂的,但是G8有沒有恢復的必要性,不但要看西方七國的一致意見,還要看俄羅斯有沒有興趣。說到底,要想恢復G8不能剃頭擔子一頭熱。從俄羅斯的利益角度說,俄羅斯不會接受有前提條件的重返G8方案。

所謂的G8就是西方七國加上俄羅斯的7+1模式,實際上俄羅斯一直都是個G7的列席者,並沒有真正參與G8模式的成就感。2014年因為烏克蘭問題,西方七國拋開俄羅斯開了閉門討論會,結果是集體決定把俄羅斯踢出G8,實際就是撤走了俄羅斯的旁聽席椅子。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8年G7峰會就提議恢復俄羅斯的G8席位,今年的法國G7峰會再次倡議。但是其他成員國與美國的意見分歧嚴重,美國的提議只能停留在討論層面。對俄羅斯來說,更像是一塊誘餌蛋糕。德國等G7成員國直言烏克蘭問題沒解決就不可能恢復G8框架,這等於是在告訴俄羅斯什麼是G8的底線。

但西方七國並沒有考慮俄羅斯重返G8的意願是不是很強烈。普京表示,俄羅斯不反對任何國際合作框架。如果西方七國都同意俄羅斯無條件重返G8集團,那麼就意味著,當初把俄羅斯踢出G8的基礎條件已經不再是西方七國的戰略核心,意味著G7默認了俄羅斯的克里米亞戰略。這當然是俄羅斯求之不得的結果。


高峰軍事觀察


可以這麼說。如果俄羅斯重返G8,那就意味著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達成了和解,那麼西方國家和俄羅斯主要分歧之一的烏克蘭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雙方暫時休兵,皆大歡喜。只不過,烏克蘭再也要不回克里米亞了。



俄羅斯被趕出G8,是因為烏克蘭危機而起。而俄羅斯如果要重回G8,那麼烏克蘭問題,必然就是其中的關鍵。但是烏克蘭問題,對於西方國家而言,其實可大可小,可操縱和利用的空間非常大。

近些年,世界格局發生了一些變化。一方面,俄羅斯雖然不受西方國家歡迎,但是不可置否的是,西方國家的頭號對手已經不是俄羅斯。西方國家要維持在世界上的優先權,就必須和俄羅斯實現聯手,而不是將俄羅斯推向對立面。同時,自從俄羅斯退出G8以後,G7組織的影響力就大不如前了。在新成立的其他國際組織面前,G7能發揮的作用已經非常有限。因此,沒有俄羅斯的G7,其實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另一方面,俄羅斯雖然與西方國家處處作對,同時與新興國家的關係貌似都比較好。但是,俄羅斯想要再度崛起,還是不得不借助西方國家的力量。否則,俄羅斯既不能成為真正的新興國家,又不能成為傳統的發達國家,什麼也不是。但是兩相比較之下,俄羅斯還是更願意迴歸西方國家的。因為俄羅斯原本就是世界一霸,俄羅斯的傲性不可能真心與新興國家為伍。一旦有機會,俄羅斯還是會尋求西方國家的接納。

因此,西方國家和俄羅斯言歸於好,其實是早晚的事,雙方都有共同的利益存在。作為這種利益聯繫的紐帶,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時機也就成熟了。只不過,烏克蘭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