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戰ICU 廣東醫療突擊隊“火力全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黃月星 魏星

為支援武漢戰疫最前線,2月份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組織了一支54人的醫護團隊馳援武漢,進駐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病區,其中85後的青年人有38人,在黨組織的帶動下,醫療隊迅速組建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支援湖北的青年突擊隊。

青年突擊隊中的成員有的剛剛領結婚證不久,有人瞞住父母主動請纓,有人請求支援ICU到最危險的地方去,他們的目標都只有一個:治癒患者,打贏武漢疫情防控攻堅戰。

征戰ICU 廣東醫療突擊隊“火力全開”

隊長陳偉明在給病人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治療

主動“挑大樑”,征戰協和醫院西院區ICU

ICU重症醫學科是暴露風險極高的區域,是本次戰役當中的最危險區域,醫療隊抵達武漢不久,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重症醫學科向廣東醫療隊提出支援。青年突擊隊隊長陳偉明醫生主動請纓,帶領蔣榮慧、劉建鋒、張克泉、張炳潮四位具有重症醫學科科護理工作經驗的男護士前往協和醫院西院區ICU支援。

到達病區後,危重症患者佔比高、有經驗的操作“熟手”不足,陳偉明醫生加入了對技術要求較高的操作治療組。加入治療小組的第一天,他就接手了一位無創輔助通氣的重症患者,由於患者在無創輔助通氣下,仍無法平順呼吸,需進行氣管插管,陳偉明迅速地為患者完成了氣管插管,併為患者進行了纖維支氣管鏡下的肺部痰液清理,讓患者轉危為安。

“在裡面操作的暴露風險是比較高的,在防護服、護目鏡等設備的基礎上,還要戴上正壓呼吸頭套,就像一個‘太空人’,每天可能會有3-10個患者需要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治療,精神需要高度集中”,從早上10點進去,到下午6點才結束一個班次,雖然工作強度大,但他從來沒有喊過累。

征戰ICU 廣東醫療突擊隊“火力全開”

劉建鋒護士進行ECMO患者護理及監護

協和醫院西院區ICU是重病區,病人多插管,四位來自ICU的男護士主動挑大樑,分管技術要求高的ECMO、血液淨化機等治療設備。張克泉所管的3床情況越來越差,大劑量的升壓藥維持下血壓也只有75/40mmhg左右,血氧也時好時壞,還有血透維持著。張克泉不敢有一分一秒的放鬆,他時刻觀察病情變化告知醫生,連續6個小時不停地配升壓藥、配血透水、配針劑、配血、輸血、處理血透報警,同時要處理其他患者的情況。一個班下來張克泉看著患者的血壓維持在了100-130/40-50mmhg,他說“患者安全了,今天的活就沒白乾,患者的平安是一線工作者最值得高興的事”。

征戰ICU 廣東醫療突擊隊“火力全開”

張炳潮護士在監測危重患者床旁的儀器及生命體徵

征戰ICU 廣東醫療突擊隊“火力全開”

不怕苦不怕累,為患者醫身又醫心

中南醫院是武漢四大老牌強院,承擔了武漢市內大量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工作,工作壓力不小。醫療隊員大部隊出征中南醫院4號樓隔離病區,在過去的二十多天裡,戰疫一線,醫療隊的青年人勇於擔當,衝鋒在前。

征戰ICU 廣東醫療突擊隊“火力全開”

蔣榮慧護士在進行輸液泵調節

他們不怕苦、不怕累,2月28日接到緊急通知,有20位患者要從方艙醫院轉入醫療隊所在病區進一步治療,考慮轉入患者眾多,為了患者能得到儘快治療,原在住宿酒店休息的多名突擊隊員主動奔赴病區,為20名新收患者辦好入院手續、做好各項基礎治療工作。患者看到防護服寫著廣東隊的時候,緊張的情緒都緩和了許多,嘴邊還一直唸叨著“謝謝”。

他們醫身更醫心,95後的青年突擊隊最小隊員化身病區患者的“歡樂多”,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總會給他們帶去笑聲。她在自己防護服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蛋清”便於大家辨認,因為她的姓氏“鄧”在湖北方言裡經常會被髮音成“蛋”,阿姨們看到她後,病房裡總是能響起一片笑聲。

征戰ICU 廣東醫療突擊隊“火力全開”

醫療隊95後最小隊員鄧清

青年突擊隊從規範診療流程、細化護理操作,到安慰鼓勵每一個患者,為中南醫院醫護人員分擔壓力,也為患者帶去新希望,進駐二十多天來,已有多名患者治癒出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