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想再來一次

誰也不想再來一次


誰也不想再來一次


在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我住處方圓幾公里是“綠色地帶”,一個確診病例都沒有。但在各地紛紛開始清零的時候,離我不遠的地方出現了一個新增病例。雖然社區“金身”被破,好在大家並不像初期那麼驚慌。


這個確診者,是個不太典型的輸入病例。她的常住地其實就在北京,但在疫情還很嚴重的時候,她跑去泰國旅遊了一趟。回到北京十天之後,她被檢測出核酸陽性。這個病例最令人警惕的是什麼呢?她回國之後,曾經出現發熱、乏力、頭痛等症狀,也去了醫院就診,但或許是隱瞞旅遊史的緣故,並沒有被篩查出來。幸虧大數據幫忙,她的旅遊同伴在廣東被測出核酸陽性,疾控部門終於把她“擇”了出來。假如這個輕症病例沒有被及時發現,很難想象會給社區帶來怎樣的嚴重後果。


三月中旬之後,新冠疫情呈現出新的特點,湖北地區的新增病例開始降為個位數,但其它地區卻不斷出現輸入性病例。一個被稱為“鄭州毒王”的年輕人,也是屬於作死起來奮不顧身的那種。全國人民都宅在家裡“悶死”病毒的時候,他私自跑去疫情嚴重的意大利逛了一圈,據說是為了看球賽。回國時一路飛機高鐵不說,到了鄭州之後他並沒有居家隔離、而是四處活動,不斷擴大他的汙染半徑。這種自私、愚昧的行為,給疫情防控帶來了極大的壓力,給社區公共衛生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因為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他將會為自己的一時之快付出沉重代價。


上述兩個輸入性病例說得上是沒事找事,但更多的輸入性病例則屬於國外疫情不斷蔓延所導致的“溢出”。一位黎姓女士與家人長期居住美國,在參加公司年會之後感染了新冠肺炎,症狀非常明顯,但她三次申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都遭到了拒絕。這個時候,她想起了自己的祖國。於是,黎某和家人輾轉美國多地,在洛杉磯登上了飛往北京的班機,登機之前,為了隱瞞病情還服用了大量的退燒藥。從普通人的同理心來看,黎某的行為似乎迫不得已、情有可原,但她隱瞞病情的做法既不道德、又違反了法律。一位和她同機的乘客評論說,她的行為“極度自私、不可諒解”,這大概也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看法。


由於國情的差異,不同國家應對新冠疫情的策略各不相同,但是觀察起來,似乎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做到了“應收盡收”。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抗疫,武漢乃至湖北從疫情重災區變成了疫情平穩地區,湖北以外的大批省市確診病例不斷“清零”,經濟和社會生活正在逐漸恢復正常。這個成績的取得殊為不易,整個社會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人們翹首渴盼迴歸安寧祥和的生活,渴望能夠走出戶外、仰望春暖花開。但是,中國的這種“向好”局面,和境外多個國家的疫情蔓延,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就帶來了另一種風險:好不容易控制住的疫情,面臨著輸入性病例的嚴峻考驗。對這種新情況、新局勢的警惕,有必要提升到足夠的高度。防境外輸入,已經成為下一階段抗疫的重中之重。

過去兩個月來的生活,誰也不想再來一次。


據有關方面介紹,全國入境人員日均12萬人次,其中乘坐國際航班入境人員2萬人次,累計發現在境外疫情嚴重國家和地區有旅居史的入境人員6.7萬餘人次。這些數據的掌握和共享,為嚴防境外輸入提供了紮實的基礎。作為輸入性風險比較大的地區,北京最近出臺了一些防控政策,比如,入境人員一律實行集中觀察,觀察期間費用自理。入境人員如果沒有參加國內的基本醫療保險,入境之後確診新冠肺炎的,所發生的醫療費用原則上由患者個人負擔。而由最高法、最高檢等六部門新近聯合發佈的一項“意見”,則強調隱瞞疫情等行為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新冠疫情的短暫演變史,讓我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了全新的感受。全球化時代,流行性疾病是人類必須共同面對、共同攻克的課題,沒有誰會是一座孤島,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身在境外的華人,尤其是那些身處疫情重災區的同胞,他們可能會有更為獨特的體悟。


在嚴防境外輸入的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兩個現象,一是中國開始向一些國家派出專家團隊,幫助防治新冠疫情,二是有的地區正在有序地包機撤回重疫區的同胞。防輸入並不是要切斷和世界的聯繫,而是嚴防新冠病毒捲土重來。早一天做到“疫宇澄清”,也是負責任大國的表現。


(文 / 蔡方華)


誰也不想再來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