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精準發力決戰脫貧 四年減貧8.71萬人

廣西新聞網大化3月16日訊(通訊員 覃文軍)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大化瑤族自治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力度不減、標準不降,全局謀劃、全力以赴,精準發力決戰脫貧取得決定性成效。

打好“四大戰役”,夯實脫貧基石。全面推進住房和飲水安全保障戰役。四年來,共投入資金2.84億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9094戶,解決了4.35萬人住房安全問題,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農村危房改造6457戶、3.29萬人受益;2019年大化自我加壓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755戶,目前已竣工1353戶。已投入3.084億元,建設家庭水櫃9219座、集中供水工程325處,配套建設歷年2602座家庭水櫃附屬設施,解決了15.25萬人(貧困人口7.9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其中2019年新建家庭水櫃6223座、集中供水工程178處,目前已基本完工。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和基本醫療保障戰役。2015年以來,共投入6.54億元實施義務教育建設項目683個,其中新建義務教育學校4所(2所使用、2所在建);認真落實義務教育控輟保學“雙線四包”工作機制,四年來共成功勸返輟學生1506人,有27人正在勸返,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沒有輟學生。全面落實“198” 政策,縣人民醫院、婦保院、16個鄉鎮衛生院均建立醫共體,並落實“一站式”服務、“先診療後付費”。

做好“四篇文章”,鞏固脫貧成效。做好易地扶貧搬遷文章。針對“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問題,通過“縣內安置+縣外安置”相結合,採取“五保”措施,投入易地扶貧搬遷資金23.68億元,建設縣內安置點16個,安置6338戶28766人,搬遷到縣外安置點(中馬欽州產業園特色扶貧小鎮)227戶1011人,其中貧困戶6265戶28603人,佔全縣貧困人口的29%。目前,6565戶29777人已經全部搬遷入住。做好產業扶貧文章。聯建聯養聯種模式有效推廣。目前共建成扶貧種養場409個,可帶動貧困戶8600多戶4.3萬人增收,基本實現每個貧困村建立2—3個扶貧種養場。深入推進“十大百萬”工程,全縣貧困戶“5+2”特色產業覆蓋率達到93.34%。做好村級集體經濟文章。採取三項措施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即:按照貧困村50萬元/村、非貧困村(社區)25萬元/村的標準,落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1.74億元,通過委託企業經營、發展村級產業、參與分紅形式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每個“黨旗引領·聯建聯養(種)”扶貧種養場按投入資金的3%—5%收取租金和提取贏利的10%作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採取“黨旗引領·企業助力”模式,投入9795.81萬元採購拿銀安置區商鋪並租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目前,全縣160個行政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1048萬元,每個村(社區)收入均達4萬元以上,其中24個收入達10萬元。做好基礎設施建設文章。針對修路缺水少料和屯級道路多彎、多崖、坡陡和作業面窄等突出問題,通過人工、機械、馬馱互相配合方式施工,採取就近取料和購水修路,2016年以來共整合資金7.5億元,建設屯級道路1370條,總里程達2306.26公里,解決了5.88萬戶31萬人行路難問題。

四年來,全縣累計減貧8.71萬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