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長假期後,46%的家庭想換房

史上最長假期後,46%的家庭想換房

不能出門的日子裡,在家做飯、大掃除、跳舞健身成為了熱門話題,人們的注意力從忙碌的工作和出行中,重新回到了日夜相處的那個小房子裡。

近日,貝殼研究院聯合都市快報,開展了一次涉及全國1511戶城市家庭的《理想居住報告》購房調查問卷。

結果顯示,2月下旬以來,經歷了“宅家模式”的人們,對居住有了更多要求和憧憬,有45.93%的家庭表示“2020年想立刻換房”

100平米以上房源成交比例上升

將出現一波“改善潮”

“蝸居”在家一段時間後,大家的購房心理究竟有怎樣的改變?丁橋板塊鏈家門店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從開年以來板塊內二手房成交的面積來看,預估接下來將出現一波“改善潮”

“以前丁橋60多平方米小兩房的戶型成交佔比最高,佔50%左右。去年下半年到年底,降到40%左右。相反,面積較大的,比如100平方米以上的三居室或四居室,成交比例一直在上升,從原先的10%左右上升到20%左右。”這位負責人判斷,今年丁橋89平方米至140平方米的成交比例還會繼續增加。同時,物業服務、小區環境等附加值,也會逐步拉開樓盤之間的價差。

有同樣感受的,還有橋西板塊我愛我家門店的中介小陳,上週,有3位房東急著找他,要賣掉手頭40平方米至70平方米不等的首套房,置換一套面積更大的房子。

小房置換大房

是城市居民改變居住現狀的首選方式

“以前開玩笑說書房沒用,放幾本書做個擺設的,不如多放張床當個房間用。現在想想真是沒遠見啊!”家住西湖區文二路附近老小區的程女士說。

程女士家是60多平方米的小三居,除了一家三口,還住著幫忙帶孩子的爺爺奶奶。她從事銷售行業,“我們這行底薪每月2000多元,全靠銷售過活”。春節宅家期間,她幾乎每天要開3次以上視頻會議,討論每個階段的營銷方向、策略、細節等,一個會議開個把小時是常態。“我尷尬地發現,在家裡開視頻會議居然沒有合適的地方,主臥、次臥、客廳都有家人在看電視或休息,陽臺太冷,廁所有回聲,我頭都大了。不僅是我,女兒每次上網課,也是全家要給她張羅騰地方。”她說。

“今年無論如何也要換套大一點的房子了,一手房搖不到就買二手房。”上個月,她參與了良渚地鐵盤和光塵樾軒的搖號,想買130平方米左右的四室戶型,可惜沒能中籤,眼下還在繼續看房。

《報告》顯示,像程女士一樣選擇“以小換大”成了城市居民改變居住現狀的首選方式。在家待的時間久了,會讓人們對居住環境有更深的認識,對存在的弊端也有更深體會。36.2%的受訪者表示,對目前居住的生活環境,還不夠滿意

史上最长假期后,46%的家庭想换房

如何改變居住現狀?調查顯示,45.9%的受訪者考慮通過換房來改善25.9%的人考慮重新裝修22.4%的人則表示只需局部裝修,就能讓自己住得更舒適。

超半數家庭選擇延遲購房

但想換房的遲早還是會換

調查中,有59.7%的受訪者表示,今年的買房計劃將推遲一段時間

餘杭區良渚新城板塊一家中介門店的陳經理說,其實改善型購房的浪潮從去年就已經悄然湧動。他原本判斷,今年從正月十五開始的兩個月內,要迎來第一波看房、購買力量,這也是行業內說的“金三銀四”。但因為特殊原因,今年春節大家都宅了一段時間,不過換房的心思和需求依舊存在。

“住得大、住得好,是很多改善型家庭提高生活品質的必備項,所以想換房子的遲早還是會換,想買的始終還是會買。”陳經理表示,隨著2月20日以來各大中介的迅速復工,帶看房源也漸趨往日的平穩,很多改善型需求的顧客,陸續在線上VR看房以及線下預約看房了。“但總體來說,目前線下帶看的數量還沒有很多,在線上關注和諮詢的比例更大。”

主臥、客廳和陽臺

改善型購房者關注這三大空間的改善

調查顯示,有換房意向的受訪者中,73%瞄準了三居室以上的較大戶型

相對來說,改善型購房家庭的預算資金比剛需型購房家庭更充足,對大戶型房子的承受能力更強,因此,改善型購房家庭中,選擇三居以上戶型的比例,比一般購房家庭要高出26.7%

同時,改善型購房家庭對房子的通風、採光及交通配套更關注。改善型購房家庭在換房子時排名前三位的要求,分別是“廚房衛生間有自然採光”“隔音效果好”“南北通透”。“南北通透是目前的市場主流,杭州在售的房子基本都是南北通透戶型,但2010年以前還是有很多老舊戶型,南北不通透,不是南北朝向的也有。”從事室內設計十多年的設計師小陳說,南北通透戶型採光好、通風好,居住舒適度相對較高。從小區配套情況來看,交通配套、地理位置小區環境,是影響改善型購房者買房決策的三個重要因素。改善型購房者很關注三大空間的改善:主臥、客廳和陽臺。

《理想居住報告》數據顯示,42.1%的受訪者更關注主臥的舒適性29.5%的受訪者對客廳的舒適度

更在意。而在空間允許的情況下,73%的受訪者希望增加生活陽臺這一功能性空間,把洗衣服這件事放到陽臺上來做。

好的物業服務 低密度的居住模式

更能吸引換房者掏錢買單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表示:今年,有換房需求的購房者,很多人在短期內可能會做出暫緩換房的決定,但這並不代表換房需求的消失,據貝殼研究院發起的消費者預期調研數據顯示,超9成有換房需求的購房者不會改變計劃,其中近4成會推遲4-6個月購房。

史上最长假期后,46%的家庭想换房

住房不同於普通消費品,是人們的生活基本需求之一,隨著社會經濟活動再次迎來欣欣向榮,改善型換房需求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左右,迎來一波集中釋放

宅在家中的時間,人們與家人相處、更多地瞭解家人需求後,會再次引發居住思考,激發一部分隱性的升級換房需求。

同樣的,也會將現有居住環境中存在的居住密度高、小戶型朝向或結構不合理、物業不夠令人滿意等各種問題暴露出來,引發人們對居住的更高要求,由此同樣也會催生出以小換大、以舊換新的換房需求。且改善型購房家庭對物業服務、低密度居住、醫療配套的關注度也會有顯著提升。

調查還顯示,與剛需型購房者相比,改善型購房家庭對高品質的物業服務低密度居住環境的需求更強烈。比如對擁有地鐵等交通便利條件的遠郊地區洋房、墅類(疊墅、排屋、合院)住宅項目,購買意願分別達到75%

5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