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上網課,疫情結束後一些老師會不會被淘汰?

陽光可真滿呀


那當然不會。上網課只是針對疫情期間督促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將來的教學模式,所以老師還是不可缺少的。再者說來,我們也看到了網課的缺陷,讓孩子整天盯著屏幕會傷害孩子的眼睛,所以網課在當下是不可行的。老師也不會被淘汰的。


付boss很努力


先來說說我自己的情況吧,高二生,學習應該算得上一句優秀吧。我這兩天幾乎都是被作業攆著走,一天都在趕著寫作業或補作業,時不時被老師ding一聲催促作業。因為沒有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又要浪費更多的時間,陷入死循環。

我大膽估測可能好多人都會有類似現象吧,一是因為在家自己的自由度比較高,二是網課時間長了也懈怠了。新鮮感過了保質期,專心度也隨著下降,上課玩手機也成了越來越司空見慣的現象。等到一天完了,一回想,驚覺自己今天居然沒有什麼收穫,才後知後覺感到後悔,然而新的一天已馬不停蹄的來了,只好在匆匆中過完可能又是匆匆的一天。

當然,一時的懈怠是可以理解的。我看到一些同學在後悔,可能還有自責,我完全理解,我也是其中一員。矛盾分析法裡講,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覺得我們現在就正走在這曲折路上的一部分。

而這個時候就應該痛定思痛,悔過自新。不要指望靠別人“原諒”你來獲得隱秘的自我安慰。

人家安慰你,是希望你好,不想你有太多負擔,現實陰暗一點來講或許也是因為事不關己,自己並不感到痛,自然無足輕重,但你不能自己就輕易地原諒了自己。因為這種行為(起碼在我看來)確鑿是錯的,自我安慰祭出阿Q大法,快活一時,以後遇上坎兒的你應該不會原諒現在的自己。

如果你想要改變,就從現在開始吧,不要等以後,不要等明天,那是虛無縹緲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在這裡對你這樣說,可我自己也總是自控力差得一批,常常立flag,但又常常無法完成。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也常被同學調侃。“無志者長立志,有志者立長志”,這句話我萬分贊同,但我同時也想對我、對你說一句:“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見鬼了呢?”我以之為一種自嘲的幽默,一種雲淡風輕的不放棄。

再堅持一下下,我的朋友。

如果你願意聽一聽,我很樂意獻上一點自己的拙見。

如果你學著學著,手機就自動跳到了你手裡,那就早早把它放遠一點。

如果你還在為昨天、前天的作業忙碌奔波,我建議你先放一放,不要疲於挽回昨天,而要學會追上現在。

如果你早上起不來,就把鬧鐘放在離自己遠一點的地方這樣等你走過去關掉鬧鐘,可能就會更清醒一點。

如果你上課瞌睡,就請提前備好一盆涼水。

如果你接受能力沒那麼好,就勤問。搜題軟件看不懂還有同學,同學無法解答還有老師。不要沮喪,不怕,咱總會有辦法的。記得哦,天無絕人之路。

這不是多麼值得誇耀的,而是咱本來就應該做的。只是渾渾噩噩的人那麼多,而這份堅持又實在太寶貴。

如果你這次又三分鐘熱度了,也不要無法自拔陷入自責。及時止損,整裝重新出發才是最重要的。誰的成功沒有經歷過一次次失敗呢?或許下一次,你就真的一咬牙堅持下來了。

我的同學,我的朋友,我希望我的這番話能對你稍稍有些幫助,如果鼓舞到了你,並使你真的行動起來了,那將使我感到不勝榮幸。

新區的同學們明天就是放假的一天了,要說從頭到尾學習奮鬥一天那顯然不現實。我們需要休息,但也不要嗨過頭哦,養成一個習慣很難,想打破它卻很簡單,一天完全足夠。

陶淵明說,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屈原說,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真正的學習,從來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隔壁老周vlog


可以肯定的回答不會有老師被淘汰。疫情期間網絡上課實屬無奈之舉。為了響應教育部門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大部分學校都開設了網課,我所在的學校也要求老師給學生網絡授課,一二年級不要求網絡授課,只佈置讀書練字的任務,其他年級上網課,一天只上兩節課,一節課30分鐘。我上網課已經上了兩個星期了,在這裡總結一下網課的利弊:

好處:可能只是限於不存在看不清黑板,聽不清老師講話的現象。

壞處多多:

1.老師和學生互相看不到,學生就會很隨意,可能還會有趟在床上,倚在沙發上上課的學生,不利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也不能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2.網絡授課大部分學生用的是手機,手機屏幕小,亮度高,影響學生視力。

3.部分學生家長已經復工,無法監督孩子上網課,有些自制差的孩子上完課就玩遊戲,作業不能及時完成。

4.網課期間老師批作業只能在網絡上,不能與學生面對面批改作業,學生對作業也就不重視了,作業存在糊弄現象。

經過兩個星期的網課經歷,真實的感受到學校授課的重要性,學校上課可以和學生實時互動,對於學生出現的問題能及時糾正。學生有了老師監督,學習上自然會比上網課認真。所以,疫情結束後,老師不但不會被淘汰,相反,許多家長經歷了孩子在家上網課的雞飛蛋打會更加重視學校教育,也會更加重視教師的作用,家校合作共育會增強。


青年教師


疫情期間上網課,聽了許多優秀老師的課,或者,自己的老師上得不好,於是有人擔心了,疫情過後,有老師是不會被學生不喜歡了,那就有一部分老師就會被淘汰。

其實,大可不必擔心,疫情過後是沒有老師會被淘汰的!

首先,要明確老師淘汰機制。

雖然說起來現在的老師都不是鐵飯碗,但是好像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辭退老師的,就是私立學校,也不是能說辭退就能辭退的。常聽說的什麼末位淘汰制,那也只是給換一個崗位而已。教這個年級不行,換一個年級;教書不行 ,還可以幹後勤。我們基本上沒有聽說過有因為教學成績差而被淘汰的老師的事發生。

老師淘汰也有,那就是師德師風有嚴重問題,或者,那個老師的作為在社會上的影響太大,而被迫開除教師隊伍。這些都特別少,現在辭職的老師有,辭去公辦學校轉到私立學校多。

其次,疫情期間上網課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是不對老師上課效果考核的。

提問者是不是想著上網課有的老師上得不好,沒有效果,於是可能被淘汰?這是沒有什麼規定的,網課對許多孩子來說都沒有多大效果,這是不能責任歸於老師身上的。家長在家裡陪孩子上網課,也能感受到督促孩子的艱難與辛酸,能感受到教育孩子都不容易。

如果說學生在網課中聽了優秀教師的講課後,喜歡上了別人家的老師,不喜歡自己的老師了,這倒有可能。這要恭喜這樣的孩子,說明孩子上認真聽了課的,說明網課對這樣的孩子來說效果不錯。但因為這樣的原因也不可能淘汰老師,只是給老師帶來一些壓力,讓老師不斷改變自己提升自己。

當然,網課中有老師出了嚴重師德師風問題的,那肯定是不可饒恕的。

總之,老師現在上好自己的網課,疫情後還要努力教好學生才是該做的。


文沐春風


【我是將將,我來回答。】

疫情期間,學生選擇上網課這是迫不得已的決定而已,並非是線上授課的優越性超過了線下。

比起線下教育,線上課堂依舊存在著諸多的缺點無法克服,這就導致線上課堂在近一段時間裡無法成為主流。

那麼線上教育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問題呢?



第一:線上教育導致學生和老師之間缺乏應有的互動

看過教育直播的人應該都知道,當老師投入於網絡課程的時候,就會無暇顧及孩子們的請求,甚至很難看到孩子們的疑惑。

這就導致學生和老師之間沒有互動,老師不知道孩子是否真的聽懂了課程,孩子也不知道老師是否知道了他們的訴求。



第二:僅靠看孩子的自律性去接觸網課,並不可靠

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的,這一點很難改變,要是無人看管,他們指不定能鬧成什麼樣子。

我們都知道,在課堂裡即便是有老師的監督,孩子們尚且還會開起小差,要是在無人監督的網絡課堂裡,孩子的學習能否有保證,我相信這得打出一個大大的問號。



第三:孩子長時間的盯著屏幕,對視力不好

現在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戴上了近視眼鏡的現象,並不少見。常用智能手機的人也知道,長時間盯著屏幕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這會直接導致人們的眼睛發酸腫脹,嚴重者會直接導致視力下降。

而孩子還處在身體的發育期,要是早早的接觸屏幕,肯定會傷害到孩子的眼睛。

最後:從現階段來看,網課的優勢並不明顯,因此這並不妨礙我們老師在線下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


行止將將


你好,我是喬璐亦,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針對疫情期間上網課,疫情過去線下老師是否會被淘汰,我來說一下。

我的觀點是,未來幾年內線下老師是不會被淘汰的。

一、線上的網課,其實前幾年早已經就有了,不過到目前為止網課其實在整個培訓市場的佔比還是很低的,大部分的教學工作還都是通過線下教學來完成的。

二、網課是藉助互聯網完成教學的,形式上有區別於線下的授課方式,但是本質上還是老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線上教學雖然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目前來說還是很不成熟。以疫情期間為例,大部分的學校老師還不習慣線上授課的方式,同學們也不適應沒有老師監督的教學模式,很多學生不能夠注意集中的去聽課,導致學習效果不高,也是被廣發家長吐槽。疫情期間這也是迫不得已的一種臨時學習的辦法。

三、線下教學,老師可以注意和管理到每個學生的聽課情況,進行及時進行指導和幫助,這個是線上課所不能比擬的。

四、學生上學學習知識是一部分,更重是通過學校的集體教學活動,能夠把學生培養成一個積極健康有素質有知識有文化的人。無論到什麼時候,校園學習生活這個過程是不能少的。

五、不過,隨著互聯網科技的快速發展,線下教學也需要藉助互聯網的優勢,去提高教學效率,傳統的教師也需要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及時的掌握先進的教學工具來為自己的教學服務。

總之,我認為短期之內老師不會被淘汰,但是所有老師都應該及時的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抓緊學習,只有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所拋棄。





喬璐亦


怎麼可能被淘汰?相反疫情結束後,老師會更加受歡迎的。因為這次疫情老師又多了一項技能,就是會在網絡上給孩子們上網課了。就是說老師都可以當主播了。



老師是學習能力最強的,不管什麼東西一學就會,所以說老師不可能被淘汰的,相反會更加受孩子們的歡迎。



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三,記得頭一天上網課,孩子的班主任對網課特別生疏,整整一堂課都無所適從,一節課什麼都沒有講。後來在後面的幾堂課裡,老師對網課越來越熟悉,課件也做得特別好,而且講的特別的流暢。每天給孩子們把課程安排的滿滿的,晚上還有晚自習,一直要上到十點多鐘,網課才能下。老師們也挺辛苦的,每天都要準備第2天的網絡課件。每天早上上網課有遲到的孩子們老師還會在家長群裡問問家長,孩子們為什麼知道的原因。所以說這樣認真負責的老師是不可能被淘汰的。


遠山的呼喚


我個人認為短期內老師不會因網課被淘汰,以後不好說了。其實網課很早就有了,只不過一直沒有受到學校、老師、學生的重視。這次疫情成為了網課發展的契機,我個人認為網課會給整個教育帶來重大的影響。不少人會思考,如果學生可以上清華大學的網課,那麼他們為什麼還要上自己二三流學校的課程。

很多學校都在網絡上直播,學生都可以去聽其它學校的課程。有些課程適合網絡教學,直播、回放功能讓學生可以及時鞏固知識,跟上學習進度。

網課可以大大減少老師工作量,提高教學效率。有些老師無法適應網絡教學,教學風格可能不受學生歡迎,可能會被淘汰。

有的老師可以成為教育界的“李佳琦”,比如:考研紅人張雪峰。因此,網課可以讓學生體驗到一樣好的資源,減少人力資本。

網課通常人數眾多,有的學生缺乏足夠的自制力,老師難以兼顧眾多學生,更何況老師和學生相隔互聯網。因此,網課未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網課已經是很多培訓課程的首選,比如:考研輔導、外語學習等。

網課雖好,但還需要平臺功能的完善,能夠滿足日常課堂管理、教材編輯、師生互動、課後作業等要求,避免正式上課時的卡頓。做好提前的準備,確保課程流暢。

總而言之,我認為短期內網絡教學不會替代面授教學,以後就不好說了。


奇妙探險家SAI


提這個問題的,一定不是教師,對這個行業完全不瞭解。

公辦學校的教師,一直以來被稱為“鐵飯碗”是有原因的,只要沒有犯罪,或嚴重違反師德,是很難被淘汰的。這也是內地中小學教師待遇那麼差,這個職業仍然比較受追捧的原因。對於沒有冒險精神的人來說,基本生存能得到保障,是很有吸引力的。

以我的觀察,在疫情期間,網課上得比較好的,多是年輕教師。年齡較大的教師,對各種網絡技術不熟練,精力和熱情不足,網課的效果也就差一些。但不管課上得怎樣,都不存在因此被淘汰的可能。

私立學校和培訓機構的教師,或許有這種可能。不過,就現階段而言,私立學校和培訓機構,多數情況下是招不到教師,招優秀的教師更難。僅僅因為網課上得不好,就把教師淘汰,這種情況,大概率不會發生。

網絡上,經常有些網友開口閉口就說“開除”“清除出教師隊伍”之類的話。這語氣,就像資本家呵斥工人,稍不如意就讓人滾蛋。教師是個龐大的隊伍,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總數,達一千六百多萬人,相當於一箇中小國家的規模了。這麼多人裡面,出現一些敗類,是在所難免的。因此而否定一個群體,動不動要將別人“淘汰”,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也是一個人心智不成熟的表現。

這幾年來,經常有人提及“教師退出機制”的話題,在教師群體中引起一些恐慌。事實上,與其他職業相比,教師隊伍最需要穩定。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讀三年初中,換了六個班主任,感覺如何?

教師隊伍確實需要一個科學的退出機制,讓那些“不適教”“不樂教”“不善教”的教師,轉換到其他崗位或退出這個行業。但並不是說,要讓教師們每天生活在危機中,有朝不保夕之感。這並不好。

我們經常說,“無恆產者無恆心”,教師職業失去穩定性,就不會有長遠目標,更不可能把重心放在育人上。只要做出短期成績,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可以了,至於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採取的教育方法有什麼後果,根本不會考慮。

今年將全面實施“教師縣管校聘”,外行人看熱鬧,以為可以將不合格的教師淘汰出去。內行人卻擔憂,會不會變異為校長集權制甚至極權制,會不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最令人憂心的是,一些校長也持這種粗淺認識,聽到要搞“教師縣管校聘”,非常高興,開始盤算著要把哪些“刺頭”排擠出學校,要把誰安插到重要位置。在他們看來,教師縣管校聘不是為了優化師資配置,不是為了實現義務教育均衡,而是一個玩弄權術的工具。

再說回題主的問題吧。疫情期間,大多數老師是很辛苦的。一方面要上網課,一方面要照顧自己的家人。後段時間,還有一部分老師參與了社區的志願者活動,有的直到現在仍在崗位上。正式開學後,老師們不但要加班加點,趕進度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暑假還可能還要補課一個月。也就是說,這段時間上網課,是做了額外的勞動。即使囿於自身能力,上網課的效果不好,又怎能因此否定他們的工作,甚至以此為由將他們“淘汰”呢?


毫米


老師不會淘汰,因為網課存在很多問題。

由於肺炎疫情的影響,教育部要求全國中小學延期開學,並且貫徹停課不停學的原則,開展網絡教學。

有很多人在想,既然能網絡教學,以後老師的傳統教學,是不是被淘汰了嗎?


答案是不會的,因為網絡教學存在很多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能感覺出來了,網絡學習效果很差,尤其針對中小學生!

【1】網絡教學,師生不能互動。

在網絡教學的時候,如果學生有問題,沒法及時向老師舉手提問,只能帶著問題學習,時間久了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老師也不能向學生進行提問,不能及時瞭解學情。有可能學生聽不懂,但是老師還仍然在講課。

所以,網絡教學的時候,因為不能互動,老師和學生各幹各的。


【2】網絡教學,老師無法課堂管理,學生不能自律。

在網絡學習期間,中小學生很難自律、按時的在電腦前邊學習。甚至是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或者開小差。

而老師與學生隔著屏幕,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

所以網絡教學期間需要父母在學生旁邊進行監督和引導。但是隨著復工復產,家長在上班,學生的網絡學習也將停下來。


【3】對中小學生來說,教學不光傳授知識,更多的是表達情感。

教師這個行業,既不會被網絡取代,也不會被AI智能取代。

因為知識的傳授,是需要情感做載體的。有些老師教學效果比較好,就是因為他在講課的時候聲情並茂,形象生動。

而網絡教學和AI智能教學,都不能帶有情感的進行教學,只是一些冷冰冰的知識,並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