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再就业:老同学转业选岗,一名老军转新公安给他的建议

去年年底,多年不见的军校同学给我打来电话。原来,他申请转业已复了,现在面临选岗。他纠结的是,到底选择什么单位?他和家人意见不一,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定夺。我早几年转业到了公安系统,他就给我打电话,让我帮着出出主意,顺便了解一下公安工作的现状,也好做个参考。

听了他的困惑,我并不意外,类似情况在很多军转人身上都有。我没有一上来就介绍公安工作的情况,而是首先问他:“你的现状是什么样?你过去在单位从事什么岗位?你是想顺延这种驾轻就熟的状态还是做腻了想个方式?转业之后你想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节奏和状态?有哪些事情是你碍于过去的身份没法做而现在又很想做的?有什么业余爱好?会占用多少时间精力?你的家庭状况怎么样?”

刚开始他被我问得有点儿懵,于是我和他顺便叙叙旧,把这几年工作生活家庭方面的事情都谈了谈。看似天马行空无甚关联,不过,我从他的话语中还是听出了他的大致想法和家庭现状。

聊着聊着,当年校园里的一幕幕不觉又浮现在我眼前。这位老同学当年阳光开朗,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他身体不壮,足球却踢得很好,速度奇快,门前嗅觉好,大家都叫他“小欧文”。他爱好视频制作,当年省吃俭用买了一部DV,专业的视频软件用得十分熟练。那可是十多年前,没有抖音没有美图没有各种APP,想要拍出一部准专业的视频短片,可是要下苦功夫的……

可惜,由于特殊身份的种种限制,当年的追风少年没能继续追逐梦想,转眼间再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于是我问他:“你今后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

他一时答不上来。

退役军人再就业:老同学转业选岗,一名老军转新公安给他的建议

我又问他:“你想转业,肯定是想寻求改变,肯定是想跟过去告别,那么你不想再去经历的又是什么呢?

这样说,他多少有了点儿思路。他想在生活上拥有更大的自由度,想把更多时间留给家庭。他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还有很多之前一直想做又没法做的事情,都想趁着还没老去一一尝试……

我说:“既然这样的话,公安工作就不适合你。”

他有些不理解,疑惑道:“不至于吧?只要不干刑警,不在刑侦一线,就没有那么多事情吧?”

看来,他并不了解公安工作,并不了解中国警察的日常,虽然极有可能从事这一行了,但是对其了解程度甚至还不如普通老百姓。

于是,我向他大概介绍了我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我国警察和总人口的比例比国外低不少,但由于国情不同,我们承担的社会职能却多很多,非警务活动占用了基层警察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多数警力要下沉到基层派出所,

军转警的第一站基本都是派出所。概括来说,警察比其他多数行业要累,中国警察比外国警察要累。

退役军人再就业:老同学转业选岗,一名老军转新公安给他的建议

那么公安内部有没有相对“不累”的岗位呢?

这种问法本身就欠妥。在地方政府,各个部门都有机关科室,工作也不轻松,但有一点,在机关工作,计划性更强,不确定性要小很多,不用遭遇很多“随机事件”。

在基层派出所,处理随机事件是常态,比如:今天有群众报警家里狗丢了,明天有人反映楼上家的小孩蹦跳扰民。诸如此类,毫无规律,只能见招拆招。

然而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初衷是想找一个不那么累的岗位,那大可以选择公安之外的单位,对吗?

同学并不向往一线警队那种刀光剑影千里追凶的热血生活,因为他在野战部队摸爬滚打十几年,类似的生活早已体验,现在更想回归平淡。

退役军人再就业:老同学转业选岗,一名老军转新公安给他的建议

聊了许久,我反问他:“你看,其实你潜意识里已经有了答案,只是自己视而不见罢了。”他恍然大悟,连声称谢。

他的选择题乍听似乎很简单,选公安还是选其他。但恰恰是这样不算复杂的题目,却难倒了很多军转人。

笔者当年转业赶上的政策是“一刀切”,无论级别资历,统统安置到公安部门,倒是省去了不少心思。一转眼在基层派出所工作好几年了,感悟颇多。由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闭军营,一下子切换到能够接触社会各个角落的警营,这其中的剧变如人饮水。

我感谢这几年的经历,让我对当下社会真实面貌的认识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表及里。这个角度看,这种经历也是一种财富。但是,感觉是个性化的,你觉得好,别人未必,因此安置工作时才会提供这么多选项。

退役军人再就业:老同学转业选岗,一名老军转新公安给他的建议

有的战友在面临这来之不易重新选择的机会时,却屡见匪夷所思的路数,这是为何?笔者感觉,原因如下。

首先,是不了解社会。

不了解社会的全貌,也不了解各行各业的区别,对接收单位的名称甚至都没听过。不了解选择对象,肯定做不好选择题。这是所有军转人的通病,几乎所有涉及到军转的文章都会提到这一点,在这里无需多言。

其次,是不了解自己。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人会问:“我活了三四十年了,还不了解自己吗?”还真未必。在军转人的身上,不了解自己的大有人在。

因为在部队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强调的是令行禁止和集体意识。这是军队的天性,必须如此。在这样高度集中统一的集体里,个体和个性会自然而然地被压缩,久而久之,人们对自身的关注和了解会下意识地减少。你若问他了解自己吗?他可能压根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不知彼,正常。不知己,危险。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圣火火炬台慢慢放倒,像是在对火炬手鞠躬。火炬手原地不动,伸手将火炬点燃后,火炬台再缓缓升起恢复原状。这种看似平实的点火方式在当年却引起了轰动,其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发了全世界的共鸣。

什么是“以人为本”?首先要“知己”,要关注自身,就是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的的“切不可妄自菲薄”啊!这绝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负责。然而,这种理念,在十几年几十年浸淫于集体的军转人身上,未必存在。

在选岗这件事上,无私的属性帮不了你,否则国家也不会给你机会选,直接随机分配个单位得了。让你选,正是体现了国家社会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和重视。你没选好,那就怨不得别人了。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某某岗位好不好”,而是“某某岗位对我来说好不好”,或者“某某岗位对我来说适不适合?”

退役军人再就业:老同学转业选岗,一名老军转新公安给他的建议

经常有战友追问:“前几年原单位的老张不也转业到XX了吗?他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

你看,问题又来了。别人想不想干,爱不爱干,能不能干好,那是别人的事。别人关起门来,冷暖自知,跟你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在这种事情上还需要攀比吗?

还拿公安岗位举例。工资待遇、身份认同和社会属性等等都是其优势所在,很多人选它是有其道理的,但是这些属性必须要跟选择它的具体的人发生关联,才有实际意义。

退役军人再就业:老同学转业选岗,一名老军转新公安给他的建议

说回我的同学。他家境尚可,所以工资高低并非最看重的选项。他回老家安置,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所以在社会关系和社会认同方面的需求也不那么迫切。综上,公安岗位的优势在他这里变得不那么明显。

恰恰相反的是,公安岗位的缺点在他这里却被放大了。数不清的加班、值班、执勤和出差会占用相当多的、远超心理预期的时间和精力,

这跟我同学的初衷(想腾出时间精力来陪伴家人并兼顾业余爱好)背道而驰,不可调和

再者,同学天生赤子之心,厌倦俗事羁绊,骨子里向往平和自由、无拘无束的和谐生活。这种个性,与时时刻刻处在社会矛盾最尖锐、斗争最前沿,有时还要刀光剑影出生入死的公安工作格格不入。

因此说,不是这个岗位好与坏,而是这个岗位不适合他!

这个结论很简单,但是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并不简单,甚至可能很多人都没有从这个角度真正思考过。关于这个话题还有一点,就是“选择”的方法和技巧。这里就不展开了,有机会再说。

后来,他选择的是市发改委下属的研究中心,听说去了以后感觉还不错。能帮到老战友老同学,我也算欣慰了。


各位军转兄弟,您为国家、为军队无私奉献了几十年,好不容易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很可能也是最后一个十字路口。冷静冷静,从自己出发、为自己想想,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这不算自私,不算过分吧?

生活是你自己的,是独一无二的个性化体验。说什么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说到底还是回归你自己。



往期相关热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