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直升機”家長


不做“直升機”家長


不做“直升機”家長

研究表明

愛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

學會做家務的孩子,

成年後家庭生活更幸福!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多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的調查中表明,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裡,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7%,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


無獨有偶,哈佛大學曾經對456名孩子做了長達20多年的跟蹤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前者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同時,犯罪率是1:10。愛做家務的孩子,連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都低!


不做“直升機”家長


有些父母從孩子一出生開始,就毅然決然的走上了孩子終身保姆的不歸路。在家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照顧得無微不至;幼兒園有紛爭了也要找老師興師問罪;上學了整理書包在學校打掃衛生家長都要幫忙;到了大學,全家總動員送學;甚至開始找工作也是父母電話聯繫;最後成家了,還要幫著採買日用品,負責做飯照顧起居。我們管這樣的家長叫“直升機家長”: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隨時準備施以“援手”。


反思自己的養育過程,也會時不時做一回“直升機家長”:8個月孩子想自己抓著東西吃的時候,怕他弄得到處都是,包辦代替——喂;一歲了會走了,怕他摔倒,各種看護到位,包辦代替——小車伺候;大一點可以自己穿衣戴帽了,嫌他慢包辦代替——我來!到上幼兒園了,又開始比較:你怎麼什麼都不會?


WONDERFUL LIFE

不做“直升機”家長

不做“直升機”家長

不做“直升機”家長


其實父母看起來是想成為孩子的保護傘,說到底,是不相信孩子,不願意放手。有嘗試才有經驗,有經驗才有能力,做家務是成本最低的能力培養方式。

我們可以通過三步走來培養孩子的家務習慣。


一、人人參與的家務清單


全家可以坐在一起開一個家庭會議,允許所有人自由發言,其他人不評價不否定,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員。列出家裡的全部家務活動,父母和孩子自己認領自己想做的家務,並全部列出來。


不做“直升機”家長


接下來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一個轉盤,將家庭成員的名字寫在內圈,將家務活動寫在外圈,每週轉動一次,隨時選擇一樣之前沒有做過的家務。


不做“直升機”家長


也可以準備一個小玻璃瓶作為工作瓶,每週做什麼家務,大家隨機抽取。這樣做,可以讓家務活的選擇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父母也可以創造性發揮,有意思的事情多了,生活也會有光彩。


不做“直升機”家長


二、手把手式的嘗試練習


教孩子做家務肯定比自己做家務更費勁一些。我們不能期望孩子沒有經過訓練就知道該怎麼做。無論孩子選擇做哪一項家務,在最開始的階段,都需要花時間學習。學做家務,也是學習生活技能的重要部分。


三歲之前的孩子可能並不能明白“乾淨”、“清潔”是什麼意思。家長要有示範,邊做邊講,而且是耐心的講。然後和孩子一起做,進行幾次之後,感覺孩子掌握的差不多了,再讓孩子自己做。剛開始自己做的時候,家長不要完全放手,孩子的經驗積累大多是從成功走向成功,可以在旁邊觀察指導,等他完全可以自己完成了,就可以放心的把這項家務交給孩子了。


不做“直升機”家長

不做“直升機”家長

不做“直升機”家長


需要注意的是,當孩子學會了一項新的技能,就需要將這項家務添加到“家務清單”,孩子就可以選擇啦。孩子慢慢長大,學會的新技能也會越來越多,可以承擔的也越多,對家庭做出的貢獻也越大,這也是孩子責任感培養的一部分。同時,孩子不斷在嘗試——練習——成功——肯定——自信的循環模式中練習,當他之後面對一個新任務時,會更願意去嘗試。這種家務訓練會讓孩子自信樂觀、大方勇敢。


三、及時有效的鼓勵肯定


肯定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大多父母會直接跟孩子說:“你真棒!”“你太厲害了!”“你真聰明!”“你真是個好孩子!”我並不推薦。這樣沒有“內容”的空洞表揚,沒有建立在“努力”的基礎上,不適宜建立孩子的動力系統,在此,推薦給家長几種正確的鼓勵方式:


1、

描述型鼓勵


句式:“我看見+孩子具體的行為”


例如:我看見你吃完飯主動擦嘴巴,收拾碗筷,還幫奶奶撿起來掉在地上的筷子。然後拿著簸箕和笤帚掃了餐桌底下,又用抹布擦了桌子,桌子上現在真乾淨!


重點解析:回放你看到的每一幕,描述所有細節,越詳細越好。


不做“直升機”家長


2、感謝型鼓勵


句式:“謝謝+孩子具體的付出和貢獻”


例如:謝謝你今天不光完成了家務清單上的工作,還幫助媽媽照顧小弟弟了,因為你的幫助,媽媽今天的家務清單也提前10分鐘完成了打卡。


重點解析: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給別人帶來的價值,這是一種價值體驗,是馬斯諾精神需求的高層次。這樣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為家庭、為他人做出的貢獻,充滿價值感。


不做“直升機”家長


3、信任型鼓勵


句式:“我相信+孩子的能力”


例句:我相信你現在可以獨立完成擦桌子的工作了!


重點解析:肯定孩子的能力,但不要說出過分高估孩子能力的期待,否則孩子會自我評價虛假或有挫敗感。


不做“直升機”家長

不做“直升機”家長

著名心理學家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們做不到一輩子保護孩子,我們也不想這樣做。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訓練和培養孩子自己有勇氣、有力量面對生活的起起伏伏。”要培養孩子的能力,父母先從不做“直升機家長”開始,學會用做家務的方式鍛鍊孩子。更重要的是,對孩子來說,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讓孩子在家庭中承擔家務,是最好的貢獻、合作、幫助他人的方式,也是他實現生命價值的開始。而生活的意義,便在於貢獻、合作以及對他人感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