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大學生創業現狀:問題、原因及出路

大學生創業能夠有效地緩解就業壓力,有助於我國在當下全球科技創新比拼中保持競爭力,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消解貧富差距及階層固化等社會矛盾的作用。當前,大學生創業尚存在創業目的不清、心理準備不足、創業技能欠缺等主觀問題和創業氛圍沒有真正形成、誠信機制不夠完善及資金制約等客觀困。要讓大學生創業真正步入良性軌道,需要國家、社會、學校持續性地支持推動與大學生自身優化改進相結合 。


當前大學生創業現狀:問題、原因及出路

=

一、當前大學生創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創業目的不清


當前的大學生創業往往存在創業目的不清的情況。俗話說,師出有名則直,師出無名則曲。沒有想明白想清楚為什麼去創業,到了真正創業起步之後遇到困難就很可能因為缺乏準備而陷入困境。現實情況也常常如此,很多大學生人云亦云,大家都說創業好,頭腦一熱就跟著上了,等到碰壁才發現創業遠不是自己想象得那麼簡單易行。在當前整體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就表現得更為普遍,很多大學生可能只是難以尋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又想著要在家人或同學面前證明自己的能力;抑或是頭腦中冒出一個還不夠成熟的創意就匆匆選擇走上創業之路。這種對創業目的的簡單思考甚至不思考是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遠低於國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2.心理準備不足


創業是一個風險很大需要強大心理承受能力去實行以至成就的選擇,但當前的大學生在創業中往往心理準備不夠充分。有不少的大學生存在激情創業三分鐘熱度現象,等到熱度消退則一片茫然,致使創業項目陷入低潮甚至失敗的窘況。還有的學生對於創業可能遇到的困難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當問題出現的時候無法承受甚至放棄。正如馬克思所說量變導致質變,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是一個不斷積累量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往往還會有曲折甚至是倒退。在這長路漫漫以至困難頻頻的時候,大學生創業者能不能有一個好的心理耐受力去堅守並渡過難關就是創業過程中關鍵的一環。《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在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2013屆本科畢業生中,有46.2%的人3年後還在繼續創業;在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2013屆高職高專畢業生中,有46.8%的人3年後還在繼續自主創業。也即在現實中,一半以上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堅持不了3年,這一數據也從側面體現出當前的大學生就業存在心理準備不足的問題。


3.創業技能欠缺


2015年,國務院及教育部相繼下發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關於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等意見和通知,明確要求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兩年之後的教育部數據顯示該舉措效果顯著,全國高校開設相關創新創業課程達到23000餘門,在線課程65門,但大學生創業中體現出來的實際情形卻遠不如數據顯示得那麼樂觀,在準備創業或創業過程中仍普遍存在創業者創業技能欠缺的問題。一方面原因在學校,雖然學校設置的創新創業課程是不少,但往往還在沿襲老舊的理論課程設置思路,“沒有真正樹立‘從做中學’的教育理念”。殊不知創業本身具有事物的特殊性,本質上是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僅憑理論上的灌輸難以達到效果,重要的是不斷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與創業實踐的實際技能。

另一方面原因則在學生自身,多數大學生在選修這些創業課程的時候目標往往在於獲取學分,缺乏對創業行為的長遠規劃。認為真要創業的時候可以另想辦法去彌補知識和技能準備上的不足,這也導致部分課程連知識、理論上的效果都難以達成。


當前大學生創業現狀:問題、原因及出路


4.大學生創業的社會氛圍還未真正形成


大學生創業作為政府近幾年不斷向全社會傳達並推動的戰略,確實促使我國的社會觀念和經濟運行體現出生機和活力。“互聯網+”已經在很多行業影響著大家的行為習慣,甚至對購物、出行、餐飲等業態進行顛覆性的改變,但將眼光放大到全國各個行業,則大學生創業的社會氛圍還沒有真正形成。原因有兩點:第一,時間還很短,最早提出大學生創業的理念是在21世紀初,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更是在2012年之後才被提出,短短十多年甚至幾年的時間要改變大多數人的固有觀念還略顯倉促。對於很多大學生的家 長來說,在傳統觀念的支配下,往往認為政府、企事業單位的穩定工作才是孩子的正確出路,選擇創業直接就被歸人到遊手好閒、不幹正事的範疇,這導致部分大學生選擇創業難以獲得家庭及身邊小環境輿論的支持。第二,地域的差異

,在一線城市,如北上廣深以及杭州、南京等經濟發達、觀念開放的地區,高校雲集,商業生態鏈完整發達,創業的氣氛濃厚,但多數二線城市及以下城市與絕大多數的村鎮則是另外一番景象,不僅創業氛圍沒有形成,事實上也確實沒有良好的創業土壤。


5.誠信機制有待健全


我國的誠信系統建設理念源於歐美髮達國家,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全社會的誠信觀念還有待形成。針對誠信系統的設計和建設,我國已經體現出後發優勢,藉助於先進的頂層設計和網絡構建,我國的徵信系統用很短的時間就覆蓋了法律、金融、保險、交通和醫療等民生相關的很多行業,但整個社會誠信機制的健全靠的絕不僅僅是各個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更重要的是生活在社會中的每個個體形成誠信做事的觀念,並將其奉為自己行事的準則。當前,自覺自主的誠信氛圍尚未形成,背棄誠信的事件時有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人自危、人人相防的社會人際關係,全社會的運轉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這導致大學生創業從一開始就面臨不利的運營環境和成本付出,最終反映到創業成功率上便遠遠落後於西方誠信機制相對健全的國家。


6.資金難題制約


資金問題始終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一大難題,要創業就必然要有啟動資金。而大學生由於其社會關係和閱歷的限制,往往只能採取向家庭索取、向親戚同學籌集、尋求政府企業的創業基金支持以及小額貸款等為數不多的幾種方式。在這為數不多的幾種方式中,前兩種還依賴於父母親友對創業行為的主觀看法,很大可能遭到拒絕。第三種則主要依賴於“政府設立的創業基金、民營企業家設立的投資風險基金以及學校創立的創業基金,但大多數創業基金可運作資金都非常有限”。最後一種則相對複雜,如果貸款的對象是銀行,創業者就可能要面對冗長的審批程序,由於大學生自身並沒有太多商譽的積累,往往難以通過審批或批准的額度不足以支持項目的啟動。而如果申請貸款的對象是一些小的金融公司或P2P公司,則面臨較高的利息付出和可能的虛假信息。而即便僥倖通過以上的關卡將啟動資金的問題解決,資金的問題在後續的整個創業過程中還會不斷遇到,有時是需要擴大規模增加投入,有時則是資金緊張需要週轉,任何一次的資金籌措遇阻或是成本過高都可能成為創業失敗的誘因。


當前大學生創業現狀:問題、原因及出路


二、有效引導和推動大學生創業的策略探索


1.政府層面:細化頂層設計,強化趨向指引


大學生創業既是一個國家戰略,也是一個系統工程,牽涉到教育、財政、科技、消費、監管等多個部門和管理範疇。提升對大學生創業戰略的支撐和推動能力要更好地發揮這些部門和管理範疇之間的協同效應,各級政府也要繼續發揮好頂層設計和引導規範的職能。當前,政府層面對大學生創業工作的整體認知已基本達成共識,並進行積極推動,但各地區發展並不平衡,且頂層設計尚存在進一步落小落細落實的空間,其中亟待解決的共性問題包括:第一,以財稅、人才手段促進城鄉、東部西部、大中小城市問平衡協調發展,使不同的城市以及鄉村具備創業的適宜土壤,為大學生個性化、差異化的創業項目提供支撐;第二,需繼續完善徵信機制,進一步擴大徵信範圍,加強宣傳引導,對正面及反面典型進行普遍宣傳;第三,需設計好大學生創業的資金支持體系,鼓勵各級各類金融機構放寬對大學生創業者條件限制和貸款額度,嚴格監管P2P等網絡、民間借貸行為,堅決打擊高利放貸、人身脅迫等非法行為;第四,需對大學生創業做戰略方向上的把控和引導,對符合國家整體利益需要的大學生創業項目給予稅費減免及定向扶持;第五,要進一步簡化大學生創項目的審批手續,如企業註冊一站完成包括網絡諮詢服務平臺建設等便利措施。


當前大學生創業現狀:問題、原因及出路


2.社會層面:形成創業氛圍,構建誠信體系


創業是一個充滿艱辛和風險的選擇,對於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整個社會對此應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特別是只以政府、企事業單位工作為穩定和體面象徵的社會觀念亟須改變。要意識到,

政府、企事業單位所謂的穩定工作同樣需要打破固化的思維,汲取創業的精神,重塑服務的理念,成為大學生創業活動的保障和推動力量。創業為社會帶來的是創新和活力,使每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有更多的選擇並創造資源流動的機制,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在共享經濟等方面取得讓世界矚目的成就,但還遠遠不夠,尤其是近年來由於誠信機制的不完善和社會良好風氣的未成形,在共享單車、網絡送餐等創業項目上出現了為數不少的負面新聞乃至於重大案件,對整體大學生創業產生不良影響。這提示我們還要繼續鞏固在社會誠信機制確立和良好風氣養成上所取得的成果,加快各領域包括支付寶、微信等企業資信數據的互通和共享。同時以近年來政府轉變工作職能和作風為契機,打擊詐騙、造假等違規違法行為。弘揚誠信立身的傳統文化,重塑誠信為本的社會風氣,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個低成本運行的友好社會生態和適宜的經濟環境。


3.學校層面:有效引導教育,實踐積累經驗


學校在大學生創業過程的初、中期應當扮演好領路人和守護者的角色。一是學校應繼續研究設立更多符合社會實際需要和大學生感興趣的創新創業課程,在具體的課程設計上更多加入實踐操作,如微創業和模擬創業等;二是當一些學生有了創業意願之後,應有專門的窗口或部門為這樣的準創業大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個別知識技能輔導,定點解決準創業大學生個性化的創業難題和疑惑;三是通過多種形式幫助 大學生創業者籌措創業啟動資金,做好學社銜接,把現有國家、省市各級政府和企業學校以及個人的幫扶政策和創業基金吃透用足;四是對本校的大學生創業者進行一段時間的跟蹤隨訪,在此過程中幫助解決大學生創業者遇到的實際困難,使大學生創業者在孤獨艱難的創業之路上感受到組織的關心和溫暖,從而堅定信心,克服困難。對於發展較好的創業者還可以邀請回學校進行經驗傳授和示範宣傳,在校園中營造出想創業、能創業、敢創業的良好創業氛圍。


當前大學生創業現狀:問題、原因及出路


4.大學生層面:樹立正確認知,進行客觀評估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反過來,任何創業僅憑一時衝動,對創業項目認識模糊那就很難獲得成功。大學生創業首先要有正確的認知觀念,包括認清自己和擬進入的項目兩個維度,其中,認清自己指正確的自我認知,需要細觀自身的優缺點及具備的資源。大學生創業一般是一個人的打拼或是幾個志同道合之人進行結盟,這比普通就業途徑更依賴個人的綜合能力去競爭和創新以博取成功,而不似在流程儼然、制度完善的政府或企事業單位中做一個零件那樣按部就班有模板可以依循。只有在觀念上有了正確的轉變,才可能堅定創業選擇,明確前進方向。而對自己具備的資源有正確的認識,才可能避免盲目選擇超出實際的項目勉強為之。正確自我認知之後,便要對擬創業的項目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即項目認知,這一點常常為大學生創業者所忽視,實際上這是創業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掌握信息的多少與好壞直接決定了創業成功幾率的高低。當然,以上並不是說大學生對創業要有“左顧右看,萬事萬備”的態度,而是要在儘可能多地瞭解內外因素和條件的情況下做出抉擇,並在此基礎上發揮出年輕人敢打敢拼、勇往無前的闖勁才可能獲得成功。鼓勵、引導大學生創業是根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實之下的有力舉措,進一步有效地釋放了市場活力,賦予高校人才培養新的價值和平臺,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階段應運而生的理念與策略。十餘年間,大學生創業的指導思路更加明確,教育方式更加多元,同時也面臨新問題新現象。隨著我國深化改革的步伐,大學生創業活動必將更加科學化、規範化、規模化,成為釋放社會活力、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作者:朱志梅、孫勇 單位:河海大學,原文所有刪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