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毀掉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曾看過這樣一個扎心的故事。

小王打小就不愛學習,學習成績一般,母親經常數落他“就知道吃”。在數落中長大的他身體肥胖,脾氣也很暴躁。

他在瀋陽一家飯店做廚師時,老闆說他是“憤怒的小胖,就知道吃”,這一下子勾起了他屈辱童年的回憶。

等到老闆深夜熟睡時,他將匕首插進了老闆的腹部。

面對警察的訊問,他說:

“母親說我,我沒有辦法,他憑什麼那麼說我?”

悲劇的發生竟然如此簡單,原來,一句話能夠給人帶來這麼長久的傷害。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曾說過: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句話能給他人帶來美好的體驗,成就一個人;

一句話也能給他人帶來痛苦的感受,毀掉一個人。

毀掉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毀掉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關係中的一句話,讓人心涼

《演講與口才》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董卿有個老同學,在南方一家公司搞營銷,幹煩了,便找董卿落腳,想跳槽來中央電視臺工作。

董卿說:

“這實在是太難了,你就別做夢了。

你年齡偏大,人地生疏,又沒做名企的經歷,來北京找工作不容易,還是我來幫你找吧。”

恰巧一家外企正在招人,經董卿引薦,老同學很快入職了,工資比在南方多了不少,但工作基本還是營銷。

老同學不高興了,上了班之後,便對董卿說:

“我大老遠地奔你來了,你也不在央視給我找個體面差事,讓我風光一回。

這可倒好,出虎口進狼窩,還是搞營銷。早知這樣,我還跳什麼槽啊!”

見老同學有情緒,董卿也不知和他說什麼好。

不想,老同學還對同事說:

“董卿沒想讓我上電視臺,話也不明說,到底還是把我折騰到企業來了,我原以為她多仗義,怎奈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老同學的話最終還是傳到董卿的耳朵裡,她沒有想到自己好心幫忙卻換來這種結果,太叫人寒心了,從此與老同學形同陌路。

很贊同這樣一句話:有人幫是你的幸運,沒人幫是公正的命運。

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夠得到他人的幫助,是我們人生的幸福,值得珍惜和感恩,決不能把他人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對他人的幫助非但不知足、不感恩,還得寸進尺、抱怨指責,甚至一語否定對方的人品。

熟不逾矩,兩個人關係再好,也得講究分寸。

傷人的話不要輕易說出口,不能圖自己一時嘴上爽,帶給他人心中長期痛。

長久地維護一段關係,不管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真的不是那麼容易,但毀掉它有時只需一句話。

毀掉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毀掉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生活中的一句話,讓人絕望

2018年6月20日,甘肅慶陽的女生小李因患抑鬱症欲從百貨大樓8層跳樓自殺。

當日的視頻顯示:

面對輕生女孩,多名圍觀者不僅沒有進行勸慰,反而慫恿女孩快點跳下:

“怎麼還不跳?”

“從1點都跳到6點了還沒跳下來”

“為了等你跳下來,我在樓頂曬了一個小時太陽了!”

……

最終,身患抑鬱症的小李在眾人的譏笑和冷漠中縱身一躍,結束了花季的人生。

雖然事後圍觀起鬨者及發佈視頻者先後被拘留,但一個年僅19歲的生命卻無法挽回了!

如果那群陌生的看客有起碼的人性,及時勸慰準備輕生的女孩,而不是用一句冷漠的話去刺激她,也許這場慘劇不會發生。

這些看客的一句話,成為了壓死女孩的最後一根稻草。

常言說:“舌頭上有龍泉劍,殺人不見血。”

一句無情的話可以將人毀滅到什麼程度呢?

可以擊潰人的信仰,可以抹除人的信念,甚至可以“謀殺”人的生命!

電影明星阮玲玉的悲劇人生,想必不少人都有所瞭解。

1910出生的阮玲玉,在16歲那年,考入了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之後成名的她,一度陷入名譽糾紛案中。

在那段時間裡,她受到了無數人的冷嘲熱諷、惡語抨擊;

最後不堪輿論謾罵的她,於1935年選擇了服藥自盡,臨終前寫下遺書:

“人言可畏。”

聽過這樣一句扎心的話:

“這個世界上,能殺人於無形的,是流言,流言總是傳播得很快,上一秒埋入種子,下一秒就可以開花,甚至結果。”

有的人總喜歡以自己的認知解讀這個世界,站在自己的立場想當然地評判他人。

也許他們不以為然,但是殊不知他們有時候隨意的幾句輕飄飄的話,或者出於一時洩憤脫口而出的話,卻可能成為傷人的利器。

這世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針紮在你身上,別人永遠不會知道有多痛。

生而為人,願我們善良,別讓說出的話成為冷暴力。

人的生命很強大,同時又很脆弱,毀掉一個人,有時只需一句冷言冷語就夠了。

毀掉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毀掉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餘秋雨說:“話語謹慎是修己的第一要事。”

一句話能把人說笑,一句話也能把人說跳。

給人帶來什麼樣的體驗,全在於說話者是否考慮對方的感受,把好“出口關”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張之洞在調任兩江總督後的一年多時間裡,由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導致決策變化很大。

有時甚至是朝令夕改,因此引發了不少人的不滿和反對。

有一天,張之洞的幾位僚屬聚在一起閒聊,慢慢地把話題轉到了他的頭上,其中一位掌管文教的官員說道:

“諸位不必多費口舌,依我看來,張工簡直就是一部習氣大會。”

在眾人的驚愕聲中,他接著解釋說:

“社會上的所謂書生習氣、名士習氣、紈絝習氣、官場習氣、滑頭習氣,以及近世的新界習氣;

張工可以說兼而有之,一應俱全,難道還不能說他是部習氣大全嗎?”

他的這番話引起眾人一片笑聲,很快這番話傳到了張之洞的耳朵裡。

他沒有想到自己看重的下屬竟然在背後對他調侃嘲弄,越想越心寒,最終找機會把這位官員解了職。

《增廣賢文》有一句話: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有時候一句得體的話,就能給人很大寬慰,增添勇氣;而一句惡劣的謾罵、詆譭、中傷的言語,會給人的心靈帶來嚴重傷害。

人們常說要“積口德”,做人要厚道,寧願不說話也不可以口出惡言。

言語造成的傷害,好比拿釘子釘在牆上,即使過後把釘子拔出來,疤痕也依然留在那裡。

所以,重話出口前,自己要想想是否會給對方造成傷害,真正成熟的人會最大限度地把舒服留給對方。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身邊有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其中一個回答獲得高贊:

“我不相信有一張刀子嘴的人會有一顆豆腐心,就算有,那也是硬邦邦的冰凍豆腐,可以砸死人的那種。”

想想的確如此,如果真的是“豆腐心”,他又怎麼會不考慮你的感受呢?

那些說重話的人,不要埋怨別人太介意,而要反思自己說話太“隨意”。

毀掉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毀掉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好好說話,是人生的必修課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條妙語:

該說時會說,水平;不該說時不說,聰明;知道何時該說何時不該說,高明。

要避免因言傷人害己,我們一方面要慎言,傷人的話不出口;

另一方面要懷著善意說,讓對方從我們的話裡感受到正能量,得到激勵或撫慰。

《小王子》中說:

“世界上最有徵服力的武器是語言,一句話可以讓一個人的心情跌入低谷,一句話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

一句話,可能破壞多年建立的深厚感情;

一句話,本來無事,可能也惹下無邊的風波;

一句話,可能葬送你多年經營的美好前程;

一句話,可能讓人鄙視你的人格,不齒你的為人。

《奇葩說》選手馬薇薇說得好:

“好好說話這門大學裡沒有的科目,才是人生的必修課。”

願我們都能好好說話,懷著一顆善心,送出一份善意。

如此,才能為自己的人生修來好關係、帶來好運氣、迎來好福氣。

毀掉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