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緊張、工資遲發,北京一中院快執快結助企業解決難題

新京報訊(記者 王巍)受疫情影響,不少小微企業出現資金週轉困難等情況,部分企業向法院申請,希望儘快執行案款以解“燃眉之急”。新京報記者今日(17日)從北京市一中院瞭解到,該院通過設立專業團隊等一套辦案模式,已引導13起涉小微企業小標的額案件達成執行和解協議,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案件和解後已實際給付完畢。

资金紧张、工资迟发,北京一中院快执快结助企业解决难题

執行法官線上執行案件。法院供圖

2020年1月初,作為一起經濟糾紛的勝訴方,北京某公司向北京一中院提出執行申請。1月7日,法院正式立案。2020年春節後,該公司負責人聯繫法院,表示疫情導致資金週轉緊張,員工工資遲遲無法下發,希望法院儘快執行錢款。收到上述請求後,法官聯繫該案被申請人公司,瞭解到該公司同樣出現了經營困難,希望申請人能適當減免利息。

在此情況下,北京一中院執行團隊在短時間內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申請人主動放棄利息部分的錢款,被執行人隨即將案款20餘萬元打入法院賬戶。2月24日,法院將案款發還給申請人,實現了該案的快執快結。

“真沒想到,疫情期間法院能幫助我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執行回錢款,我們一定儘快復工復產,為國家抗‘疫’作出貢獻。”拿到執行錢款後,申請人公司負責人向法院執行庭表示了感謝。

北京一中院介紹,疫情期間,該院執行局在受理案件後,將執行工作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分”,即由指揮中心設專門團隊統一分案,對案件開展甄別梳理,結合案件實際情況及申請人意願,將案件分成可線上執行和線下執行,同時根據標的額大小、執行財產狀況,分清輕重緩急,找準執行重點,為企業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開展精準執行和司法服務。

第二步為“專”,即疫情防控期間,執行部門設立小標的額專門團隊,對標的額100萬以下的案件進行集中執行,採取引導雙方當事人進行和解的方法快速執結,迅速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同時,設立快執快結團隊,對銀行賬戶查詢到存款的案件開展執結,快速提高疫情期間的結案效率,確保執行回款速度,保障企業復工復產。

第三步是“快”。法院執行部門通過查扣凍一體化系統,進行線上財產查詢、凍結、扣劃。對線上無法完成查詢、凍結、扣劃的在京銀行存款,法院聯繫相關金融機構,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趕到銀行現場辦理。對京外銀行賬戶,則委託當地法院協助完成。此外,法院還通過雲辦公系統遠程核實領款人身份和領款手續,後將扣劃回的案款通過財務轉賬快速發還給企業,幫助企業在疫情期間渡過難關。

根據法院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3起涉小微企業小標的額案件在北京一中院的引導下達成執行和解協議,有三分之二的案件和解後已實際給付完畢。北京一中院通過快執快結團隊成功查詢、凍結、扣劃賬戶存款共計近1.2億元,並通過銀行逐步進行案款發還。

校對 翟永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