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裡的黃河曲,能擔起過人的羊皮筏,能頂著風浪博擊黃河濁流

羊皮筏是什麼來的?相信很多“魅力老照片”的讀者們,見得最多的,就是下面這張圖了!


老照片裡的黃河曲,能擔起過人的羊皮筏,能頂著風浪博擊黃河濁流

1980年,寧夏中衛。羊皮筏。做一個羊皮筏子要用掉多達十五隻羊,費很多工夫。這些筏子大多數能夠用五年。

老照片裡的黃河曲,能擔起過人的羊皮筏,能頂著風浪博擊黃河濁流

兩個納西族游泳者穿著充氣山羊皮筏,準備渡過長江。

老照片裡的黃河曲,能擔起過人的羊皮筏,能頂著風浪博擊黃河濁流

羊皮筏子,顧名思義就是用羊皮做成的筏子。既然要保證羊皮筏子在水上漂浮,就不能讓羊皮有口子,否則在行駛過程中漏氣或者進水就相當危險了。也正是因為這樣,羊皮筏子不能用母羊的皮而只能用公羊的皮製作,這是為什麼呢?當地人這樣解釋,公羊和母羊的身體結構略有不同,母羊的乳房有小孔,會漏氣,所以最好是用公羊皮製作羊皮囊。

老照片裡的黃河曲,能擔起過人的羊皮筏,能頂著風浪博擊黃河濁流

1933年甘肅,蘭州黃河邊的羊皮筏子

老照片裡的黃河曲,能擔起過人的羊皮筏,能頂著風浪博擊黃河濁流

羊皮筏子雖不大,但你可千萬別小看了它的製作工序,它不僅對原材料的要求高,而且製作工序也是比較複雜的。原料羊皮的獲取是個技術活兒,需要從羊的頸部開口,往下慢慢剝下整塊羊皮。之後再烘乾脫去皮上的毛,這其中的過程,也是有講究的。一般烘乾羊皮是放在火爐邊烤,而且得烤均勻,否則容易損壞羊皮。

老照片裡的黃河曲,能擔起過人的羊皮筏,能頂著風浪博擊黃河濁流

皮筏子按製作原料又可分為羊皮筏和牛皮筏。羊皮筏多用山羊皮製成。皮囊的製作方法是,將羊宰殺後,先去頭,然後從頸口處取出肉、骨、內臟,剩下一張完整的皮子。將其放入水中浸泡數日,撈出曝曬一日,將毛刮淨,灌入適量食鹽、水和植物油,再次曝曬至外皮呈紅褐即可。組筏時用口吹充氣,紮好口便成。牛皮筏的製作與羊皮筏大體相同。

老照片裡的黃河曲,能擔起過人的羊皮筏,能頂著風浪博擊黃河濁流

2006年,遊客在黃河渡口,乘座羊皮筏

老照片裡的黃河曲,能擔起過人的羊皮筏,能頂著風浪博擊黃河濁流

1941年,蘭州人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子。

迄今為止,羊皮筏子連續不斷承載了幾十代人的勞動、生活、交通運輸的歷史使命,這是它的歷史價值;而羊皮筏子造型美觀、獨特,很具觀賞性,也被製作成雕塑、工藝品等,這是它的藝術價值。

羊皮筏子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