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類型學生支撐學習時間

四種類型學生支撐學習時間

人的大腦記憶思維的最佳狀態,分為四種類型:早上生理最佳狀態、下午生理最佳狀態、前半夜生理最佳狀態、後半夜生理最佳狀態。

一、四種類型學生就像4種不同屬性“電池”

年齡17歲,每天,第一種類型學生、早上生理最佳狀態“電池”,電量能夠支撐12小時學習;第二種類型學生、下午生理最佳狀態“電池”,電量能夠支撐8小時學習;第三種類型學生、前半夜生理最佳狀態“電池”,電量能夠支撐4小時學習;第四種類型學生、後半夜生理最佳狀態“電池”,電量能夠支撐1小時7分鐘學習。生理最佳狀態,後續表述的是生理第一最佳狀態,見科學教育圖片1.

進一步闡釋:第一種類型學生,每學習1分鐘,靜候1分鐘就能自然充足“電量”,對比度為1:1;第二種類型學生的對比度為1:2;第三種類型學生的對比度為1:5;第四種類型學生的對比度為1:22。

四種類型學生學習成績差距原因:1.)“電池”屬性不同,支撐學習時間不同,支撐學習時間也可理解為電量,分為質優、質高、質中、質低,質優的電量支撐基礎意味著學習功能高,質低的電量支撐基礎意味著學習功能低;2.)“電池”容量大小不同;3.)“電池”電量自然補充速度不同。

四種類型學生支撐學習時間

二、學習電量消耗完,基本起效、產生學習動力所需“電量”

17歲。第一種類型學生,平均每天支撐12小時學習,電量消耗完,基本起效、產生學習動力所需“電量”是6小時,是平均每天支撐學習時間、電量的50%。

第二種類型學生,平均每天支撐8小時學習,電量消耗完,基本起效、產生學習動力所需“電量”是4小時,是平均每天支撐學習時間、電量的50%。電量低於4小時,動力低、是不能起效、不能正常帶動起來學習的,不得已、繼續學,只有硬撐、表面應付。

第三種類型學生,平均每天支撐4小時學習,電量消耗完,基本起效、產生學習動力所需“電量”是1小時36分鐘,是平均每天支撐學習時間、電量的40%。電量低於1小時36分鐘,動力低、是不能起效、不能正常帶動起來學習的,不得已、繼續學,只有硬撐、表面應付。

第四種類型學生,平均每天支撐1小時7分鐘學習。基本起效、產生學習動力所需 “電量”是4小時28分鐘。電量低於4小時28分鐘,動力低、是不能起效、不能正常帶動起來學習的,不得已、繼續學,只有硬撐、表面應付。

每8天才能自然充足電量,最大能夠支撐8小時56分鐘學習,電量消耗完、補充至4小時28分鐘(4天電量的總和),是不能起效、不能正常帶動起來學習的,只有電量補充至6小時42分鐘(6天電量的總和),才能基本起效、產生學習動力。一般電量不要補充至8天、間隔太長,5、6天電量的補充與之前所學知識銜接最好。

四種類型學生,1.平均每天支撐學習時間;2.電量充足、最大支撐學習時間;3.電量透支。基本起效、產生學習動力所需“電量”是不同的。(見表1.表2.)

四種類型學生支撐學習時間


四種類型學生支撐學習時間

三、生理第一、第二極乏階段影響下的學習表現

1.電量充足時,生理第一、第二極乏階段影響下的學習表現:對第一、二種類型學生,影響甚微;對第三種類型學生有一定的影響,注意力可以集中,但反應速度較慢;對第四種類型學生影響大。

2.電量低、透支時,生理第一、第二極乏階段影響下的學習表現:對第一種類型學生,有影響,不想學了;對第二種類型學生影響大,學不進去,感到累;對第三種類型學生影響大,沒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煩躁;對第四種類型學生影響更大,記憶頻繁中斷,回想不起任何所學知識,腦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四、學習的感覺:舒坦、快樂、來勁、輕鬆

第一種類型學生,平均每天支撐學習時間12小時,電量充足、最大支撐學習時間14小時全部釋放出去,不會產生這種感覺。而是學習過程中難做的題,做會了、有成就,才會產生這種感覺:舒坦、快樂、來勁、輕鬆。心境好、又接著想學習、想做難做的題。

第二、三、四種類型學生,平均每天支撐學習時間,不會產生這種感覺,而是電量充足、最大支撐學習時間全部釋放出去,會產生這種感覺:舒坦、快樂、來勁、輕鬆,成就感大、持久。難做的題、做會了、有成就,也會產生這種感覺,成就感程度低一些。

第二、三種類型學生,一般週日沒上補習班、把控好電量有限使用,週一堅持學習時間最長、能夠產生這種學習感覺。

五、第三、四種類型中學生教育時間調整

12-17歲學生教育時間。(第一、二種類型學生教育時間不變)。第三種類型學生取消週六、週日休息,教育時間改在前半夜生理第一最佳狀態內,隔一晚、上一晚課。17歲平均每天支撐學習時間4小時,2天的電量是不能支撐8小時的,最大支撐學習時間是6小時。2天總電量是8小時、電量分配方式是:電量充足、最大支撐學習時間,第一天前半夜上課6小時。第二天在家裡、前半夜把控好電量有限使用、寫2小時作業。要求學生做到、每晚上課,電量充足、最大支撐學習時間全部釋放出去,產生出最好的學習效果。

第四種類型學生合併在第三種類型學生中學習,這樣許多中學、學校合併,學校設施、場地利用率大大提高。第三種類型學生,18歲生理第一、第二極乏階段開始減弱,“緊箍咒”鬆開了,硬撐的能力增大,學習感到容易些。教育時間可以改在白天,與第一、二種類型學生合併在一起學習。

六、第三、四種類型中學生科目知識深度調整

白天學習數學幾何、化學公式。第一種類型學生,認真聽講就會了,很好學,一學就會;找到方法,學起來容易。第二種類型學生,感到難度適中,學得輕鬆;能聽懂,題難,做題著急;考不出好成績。第三種類型學生,感到最難學:費腦子、吃力;能聽懂、聽不下去;太過靈活變通的題,難以理解;做題著急、做不下去。第四種類型學生,感到無法理解,記憶中斷,一道題也學不會。

對第三、四種類型學生來講,重要的科目,數學幾何、化學公式,集中電量、投入學習也學不好、成績也上不去。學習功能低,應切合實際,課本的編寫,與能夠學會的知識深度相符。

第四種類型學生,語文的識字量非常重要,識字量少,閱讀、理解、書寫水平低,應增加語文課程,提高識字量,減少數理化課程。

七、第三種類型中學生學習表現

1.兩難選擇:當天努力學習,電量消耗多、或透支,會造成第二天支撐學習時間短、硬撐、表面應付,學習效率低。當天學習時間短,第二天電量多,支撐學習時間長,學習效率高,這又不被老師、家長接受,會被認為懶惰、不努力,應尊重學生的電量支配、合理取向。

2.學習電量消耗已透支,疲勞、硬撐、表面應付,這種低質量的學習效率,會影響電量充足、高效學到的知識,無法進一步吸收、領會、吃透,進一步廣泛涉獵、增加詞彙量、多種形式的閱讀、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做不到的。

3.老師、家長要求學生,每一天都要上進、加倍努力,電量處在透支狀態,這樣拔苗助長,會造成學生補充的電量無法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應認清學生現狀、減輕負擔,一定要電量補充至基本起效、產生動力、正常帶動起來,有效率地學習。

4.教育方式:學習電量消耗完,部分學生表現的,任何教育方式均不接受、就是學不下去,被歸結為厭學、懶惰、青春期叛逆,是不對的。老師、父母應問清,學生電量剩餘多少、或已透支,這就知道了學習態度、表現方式。

5.正常的充電行為不應視為問題:學習電量消耗完、充電時間長,表現的疲乏、瞌睡、懶惰、散漫、無精打采、煩躁。在家裡,父母應關懷,給予一個安靜、放鬆的充電環境。第四種類型學生,充電時間最長,表面感到不適、不能閒著、補苴罅漏,在學校、家裡多做些體育、勞動方面的事情。

八、第三種類型中學生家庭教育

父母不懂,第三種類型孩子。1.)白天上課,電量消耗已透支。放學回家,父母辨別不出,苛責孩子繼續學習,是不對的。孩子疲勞、怨言、硬撐、表面應付,不由自主地想別的事、管不住自己、玩手機。2.)積極地做一些補充訓練,週日上各類輔導班,如:奧數、英語、地理,反而不好、顧此失彼,週一學習就疲勞、硬撐、表面應付,影響其他主課成績。

父母應做的:1.)孩子學習過程中,從大腦、眼睛、心臟、肺呼吸的狀態,就能感知出電量的多少、支撐的學習時間。在家裡,父母讓孩子10秒內,憑感覺測出、報出還能支撐多長時間學習。孩子重視到這方面,憑感覺、會越測越準確,如:還能支撐2小時、1小時、30分鐘。孩子報出的結果,還有電量、勉勵繼續學習。沒有電量、學不下去了,父母應開導不要學了,歇歇腦子,閉上眼睛休息一會兒、或出去玩一會兒,等明天電量自然補充了再學。2.)教導孩子,把控好電量有限使用、合理配置,有效率地學習。

父母良好態度,會讓孩子感到溫暖、體貼、理解,利用好電量、用心學習,這種簡單的教育方式、效果更好。

附錄1.

一、第三種類型中學生表現

下課課間,在椅子上靜坐,不活躍、少交流,學習一般、也不抓緊時間看書,表面看學習能力不行、學不下去、累了、靜坐一會兒(包括第四種類型學生),實際學習功能低、電量支撐學習時間短。

學習狀態:1.)電量充足、生理第一最佳狀態描述:靜的下心、精力充沛、頭腦清晰、思維敏捷、注意力集中、背東西快、難做的題做出來興奮,基本指的是週日沒上補習班,週一、週二晚上學習狀態;2.)電量低、透支,生理極乏階段描述:瞌睡、乏力、心情煩躁、思想不集中、聽課效率低、有點跟不上、聽不進去,基本指的是週四、週五早上生理第二極乏階段7:00-10:00學習狀態。電量低、或透支,在生理第二極乏階段時間內,會加重極乏程度。

週五電量透支。週六上午,什麼調整好學習狀態,是調整不了的。週六下午補充的電量才能基本起效、產生學習動力。

二、第四種類型初中生表現

學習表現:1.)早上上課,生理疲乏、眼皮下垂、強打精神、打哈氣,睜著眼、眼眶溼潤,老實地坐著。老師進入教室,一時反應不過來,搞不清是教哪門功課的,如:語文課,會錯亂地拿出數學課本,對不上號。課本上的文字,兩行字都讀不下來,大腦記憶中斷,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2.)音樂課,插入在十幾名、二十幾名學生中合唱排練,一眼就能識別出,無從致力、大腦遲鈍、眼睛茫然、不明瞭。3.)看教科片,屏幕影像,英文解說、漢字字幕,眼睛和大腦的反應速度跟不上,屏幕影像、漢字字幕,兼顧不上、看不下去。

大腦反應慢、記憶中斷、學習功能低。無論怎樣努力、用功,如:數學幾何、化學公式,學不會。許多眼前的事物,大腦需要1-5年才能反應過來,是在後半夜尿憋醒、尿完後,突然意識到、反應過來的。

學習觀點表現的:電量充足、後半夜生理第一最佳狀態時間內,來勁、有學習動力、渴望學到一些知識。電量低、透支後,生理第一最佳狀態時間內,洩氣、學不下去、無法進取,之前學的也已忘得所剩無幾。底子薄、墊底兒,學習的願望還最為強烈,終歸是不行的!

三、四種類型中學生,聽課效率、超前理解力

1.老師講完一段知識,還未講下一部分,就已知道老師下一步要做什麼、會講哪一部分知識、黑板上會寫些什麼。第一種類型學生,任何科目,早上、下午都能做到;第二種類型學生,部分科目,語文、英語、歷史、地理,早上、下午能做到;第三、四種類型學生,任何科目,早上、下午都做不到。

2.同學之間交往、談論,有意興奮、用心發出笑聲,還未發出笑聲,就已知道結果怎樣。第一種類型學生能做到;第二種類型學生能做到,與人有關,熟不熟悉;第三、四種類型學生做不到。

以上表現,部分第一種類型學生有意興奮,用心發出的笑聲、氛圍,能夠感染、帶動第三、四種類型學生心動、興奮、開心、嚮往,第三、四種類型學生是表現不出這種效果的。

3.不費腦力、不用想,知道具體所要做的事,預測的時間天數。第一種類型學生能預測6、7天;第二種類型學生能預測3天;第三種類型學生能預測2、3天;第四種類型學生1天也預測不出。以上顯示第一種類型學生、超前理解力強。

四、各方面做得好,質優的電量支撐是基礎

17歲。第一種類型學生,1天的電量12小時,相當於第三種類型學生3天的電量,而且還是質優對比質中;比第四種類型學生10天的電量11小時10分鐘還多,而且還是質優對比質低。

判斷力、專注力、控制力、承受力,只有第一種類型學生能夠做到極致,這些都是天賦,質優的電量支撐是基礎。第三、四種類型學生,質中、質低的電量支撐基礎,是做不好、甚至做不到這些方面的。

忠告對象,只能針對質優電量支撐、學習功能高、能夠向前帶動的第一種類型學生。自然界賦予的電量要珍惜、利用好、有所成,不可生懶惰之心,電量白白浪費、流失掉。失去的,是第三、四種類型學生奢求不到的。

五、四種類型中學生相互對比

與學習好的第一種類型學生相比。第二種類型學生感覺,學習目的不太明確;第三種類型學生感覺,上課時容易瞌睡;理解力不如;學習目的不太明確。以部分成績優異的第一種類型學生為學習典範,難以望其項背。

學習辛苦的感覺:支撐學習時間長的第一種類型學生並不感到辛苦;支撐學習時間短的第三、四種類型學生感到辛苦。心境不好,第一、三、四種類型學生感到煩躁,第二種類型學生感到累。

上輔導班:第一種類型學生,最適合上輔導班,不上輔導班週六、週日表現的比較懶。第二種類型學生,週六下午可上輔導班,週日上輔導班會感到特別累,一週都不開心,週五心情最不好。第三種類型學生,週六把控好電量有限使用,可安排在下午上輔導班,週日不能上輔導班,最好不要上任何輔導班。第四種類型學生根本上不了輔導班。

六、四種類型中學生合在一起教育存在的問題

許多教師思想、經驗、學習方法。給予第一、二種類型學生指導,學習功能高、支撐學習時間長,認真、努力,有助提高成績;給予第三、四種類型學生指導,學習功能低、支撐學習時間短,效果不大。呈現的成績差距,毫無解決辦法。

依照四種類型學生,質優、質高、質中、質低的電量支撐基礎不同、學習功能不同、巨大的差距,分類集中教育,考試卷分為:a卷、b卷、c卷、d卷,對第三、四種類型中學生大有裨益。還能突顯出第一種類型學生一些問題,鞭策自己、利用好電量。

考試出題範圍:第四種類型學生考d卷,要在學習功能限定的範圍、能夠學會的知識範圍出題,這就不怕考試。如果數理化,超出學習功能限定的範圍出題、肯定不會做,就會緊張、害怕考試。

七、學習方法

目前許多教育學家,推廣的學習法:《博士老爸學習法》、《新CES學習法》等等,對第三、四種類型學生是無效的。課堂上,豎著耳朵、睜著眼睛、專注聽課的時間,都支撐不下來,還談什麼高效學習法。

成績無法提高歸結為:1.學習方法不當;2.習慣問題;3.注意力不集中問題;4.教師的教學方法問題;5.午睡到底有多重要。始終出不了這些圈子。還有教育文章,如:《成績優秀學生和一般學生的區別》、《學生間成績差異的原因》,分析結果都是不對的。

父母講道理、勉勵的話、輔助記憶藥物、各種高效學習法、打罵罰,孩子學習成績還是一般、沒有起色。確定屬於第三、四種類型孩子,會傷感的。

附錄2.

一、真切感受到的第三、四種類型中學生學習能力

1.同胞兄弟、姐妹,成績優異、重點名牌大學,切身感受到的第三、四種類型兄弟、姐妹,學習名次中下游,就是不行的。2.老師為什麼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教育別人的孩子易,教育自己的孩子難?傷透了腦筋!3.為什麼越努力,卻越教不好學生。每天都在研究教案,每天都去觀摩其他老師的課,有樣學樣。都那麼努力了,還是教不好學生?4.很努力備課、講課、上課,學生的進步卻很小。希望家長配合,也進行過多次溝通,效果卻不明顯。越努力,越迷茫。這都是第三、四種類型學生。

班級升學率:在普通中學,分班時,班主任分到的第一種類型學生比例高、升學率就高,認為教得好、受褒獎,實則不然、運氣使然。分到的第三、四種類型學生比例高,班主任再操心、付出也白搭。

二、第三、四種類型中學生闡釋

1.中小學,7-13歲。第三、四種類型學生,在還沒形成最終的平均每天支撐學習時間之前,支撐學習時間更短。電量低、或電量透支,生理第一、第二極乏階段對學習的影響更大,睏乏、走神、拋錨、迷糊、煩躁、胡思亂想,根本把控不住。

2.貪玩是一種不得已的表現:第三、四種類型中小學生,玩心大、認為是天性,是不對的。學習電量消耗完,需補充電量,自然反應需要放鬆、玩耍,不得已表現。如:第一種類型學生就沒有貪玩的心思。

3.自律性:第三種類型學生制定的學習計劃,週日沒上輔導班,週一、週二能做到,週四、週五電量透支做不到。週日上輔導班,週一、週二的計劃都很難完成。沒有足夠電量支撐,就自然缺乏自制力、無法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也就培養不出自律性。

4.教育界有句諺語: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初一至初三,第三種類型學生,每年遞增10分鐘電量,3年遞增30分鐘電量。第一種類型學生,每年遞增1小時電量,3年遞增3小時電量,相比多出2小時30分鐘電量。另外第三種類型學生,有限的電量投向不該深入學習的幾何、化學課程上,成績自然拉開。

5.第三、四種類型中學生要知道,可以計算出1年、3年的總電量,知識的汲取量,就算一分鐘電量也沒浪費,全部用在學習上,達到的學業成績高度。因此有限的電量,學業要選擇好方向。

6.填鴨式教育:把知識一味灌輸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的產生與第三種類型學生比例高有關。學習功能所限,自然選定,願意接受這種簡單、並不枯燥、“規矩”式教學,頗有成效的教學方式。

7.相互對應表現:第一種類型學生的自律性、高效、堅持,反之、對應的是第三、四種類型學生的拖延、低效、放棄。有電量支撐、沒電量支撐,自然的表現,相互對應面很多。

8.四種類型中學生表現差距,可製作幾種形式的動畫片、分群演示,定會引起家長的探究。以此直觀的表現,教師、家長更省心地教育孩子。

三、教育的導向問題

目前的課程安排,給予第一種類型中學生強大的導向。1.)教育時間,主要安排在早上第一種類型學生生理第一最佳狀態時間內。這個時間段卻是第三種類型學生生理第二極乏階段,第四種類型學生生理第一極乏階段。2.)課本的編寫,參照第一種類型學生,質優電量支撐基礎制定的。數理化課本不適合第三、四種類型學生,質中、質低電量支撐基礎學習,但有限的電量還必須用在這些課本上。3.)不給予第三、四種類型學生電量充足的時間,電量還沒充足,不得已有限的電量又用掉了。4.)第三種類型學生每天只有4小時電量,卻要求支撐8、10小時學習時間,無助於提高學習成績、反而會出現很多問題。5.)大多教育思想,樹立的榜樣是第一種類型學生的教育觀。

四、第三、四種類型中學生教育時間調整的好處

目前四種類型中學生合併在一起教育方式,疑惑、闡釋的問題很多,只有分類集中教育、改時間,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第三、四種類型中學生,教育時間改在前半夜生理第一最佳狀態時間內,這樣:1.)生理狀態適合學習,有學習勁頭、能產生出學習效率和一定的成績;2.)學習目的明確;3.)學習壓力減輕;4.)放鬆的時間增多;5.)教育方式變得簡單。

西方國家第三、四種類型中學生教育時間,為什麼沒有改在前半夜生理第一最佳狀態內。個人認為:1.)有限的電量,學業成績有個高度;2.)這兩類學生比例低;3.)由第一種類型學生引領著學,有更多博識、觀點。

五、中國四種類型學生比例

中國一、二、三、四種類型學生,比例為5:1:4:0.0014或4:2:4:0.0014。前幾所重點大學都是第一種類型學生,是從一定學生比例中選拔的。普通中學、實驗中學,各區域、地域,各少數民族,比例是多少,這需要實際調查。不科學調整四種類型學生比例,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提升不了總體成績。

2016年中國人讀書數據: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7本,遠低於韓國11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讀書13.43分鐘。從閱讀量可以看出,以色列第一種類型人比例最高,其次是日本,中國最低。

之前曾經看過一個報道,有位美國教育專家在深入研究了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的課外閱讀後,得出結論:一箇中國普通家庭和一個美國普通家庭為孩子提供閱讀材料的經濟能力大體相當,但是美國孩子的閱讀量卻是中國孩子的6倍。由此數據推測,美國第一種類型學生比例高,有電量支撐閱讀,正常的結果。中國第三、四種類型學生,有限的電量上課外,再沒電量支撐閱讀,拉低了閱讀量。

附錄3.

一、第三種類型中學生闡釋

1.生理第二極乏階段的感知:第三種類型學生早上7:00之前起床、感到輕鬆,多睡一會7:00之後起床,反而乏得很,起不來床。

2.認知自己:知道後半夜睡的很死。應每年體驗一次、放暑假的第二天回學校,在後半夜生理第一極乏階段01:00-04:40,上3小時40分鐘的課,切身感受第四種類型學生在早上生理第一極乏階段內,學習的困難程度,認知自己、定位學業高度。

3.增大電量透支強度教育方式是不被接受的:學習電量消耗完,老師見縫插針、利用第三種類型學生表面應付的學習氛圍,要求再堅持一會兒,補上落下的課程或增加學習內容,增大學生電量透支強度,會招致抱怨、不被接受的。

4.根據調查、口頭詢問,第三種類型中學生認為可以取消週六、週日休息,教育時間改在前半夜生理第一最佳狀態內,隔一晚、上一晚課,產生出最好的學習效果。有限的電量使用要求:課堂上,老師講課講重點、講精髓,生動有趣、簡單概括。講不重要的內容,紀律方面、學生與家庭關係、不用功的後果、與別的班級各方面比較、跑題、老師自己的事,是在浪費學生寶貴的電量。

5.預測能力的差距:不費腦力、不用想,知道具體所要做的事,預測的時間天數。17歲的第三種類型學生只能預測2、3天,不及10歲的第一種類型學生預測的5天。

6.學習效率的差距:17歲,同在生理第一最佳狀態時間內,背誦1000字課文。第一種類型學生需30分鐘左右,第三種類型學生需1小時左右。之間相比,效率對比是2倍,電量對比又是3倍,第一種類型學生5倍的優勢。

二、第四種類型初中生,生理三個極乏階段在早上、中午、下午的影響

1.學習表現:1.) 早上上課心情不好就會'蹂躪'課本,書角和很多書本內頁捲起來,脫頁卷邊、缺角,書脊破損,書本愛護的最差。2.)上課瞌睡、打盹、很突顯,老師會不時使眼色,示意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講,可過一會就不行了,影響其他學生聽課分神。3.)課堂上,生怕老師提問自己,回答不出、耽誤時間,老師的心血白費,惹人著急。4.)考試卷上答題,無從下筆、答題過程不時地改動,書寫的不工整。答卷還未填寫出30%,部分第一種類型學生已快速交卷,這種差距感到心驚、慌亂,左右顧盼、只得胡寫,最後一、二名才不得已交出答卷。部分答案填寫得出奇的錯誤,老師彙總時、單獨取出,手持試卷、搖頭咂舌。5.)困難的完不成作業,老師佈置的作業,大多數不會做,表現的磨蹭。過不了關,上交的作業,只有想辦法抄襲同學的作業。如果同學之間不讓抄襲,困難的毫無辦法。6.)一同學習,羨慕著第三種類型學生課本文字能夠一行行讀下來、理解含義。7.)學習電量消耗完,突發靈感,有提筆書寫的思想內容,沒電量支撐、接續不上,只有擱置、推後,相比於第一、二、三種類型學生繼續進取,而自己做不到、按捺不住地躁動。

2.學習之外表現:1.)電腦打字,眼睛與電腦屏幕、鍵盤來回識別、反覆核對,速度極慢。2.)網上瀏覽信息,一時判定不出有用的信息,錯過、意識到後,很難再次查閱到,可惜不已。3.)被網上信息吸引,多看到的內容、多使用出的電量,影響到後續學習狀態,一種把控不好、浪費電量的感覺,懊悔不已。4.)學習電量消耗完,思想不會停滯,閒暇時,反覆梳理事物、胡思亂想,這又是一種養精蓄銳、充電方式。5.)平時適應於高刺激閾值的事物,一時導向的轉變、學習壓力減輕,感到放鬆。6.)興趣、愛好是培養不出的,沒電量支撐、無法廣泛涉獵,學習美術、畫畫也得有電量支撐才行。7.)很難從錯誤中汲取教訓,體現不出吃一塹、長一智的見識。

3.生活中的表現:1.)早上起床,不管什麼方式叫醒,稍一停頓、拖延,又睡著了,父母著急地一遍遍催促,不得已、才硬撐著起床。穿衣過程,憋著氣、費力,緩慢而又停頓。吃飯過程,強打精神,邊吃邊睡。吃完飯後,迷糊著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梳理學習用品,生怕出現遺漏。2.)暑假,早晨在被窩中,焦渴難耐,床頭、窗臺上放著一杯水,就是伸不出手喝上一口,極乏地忍耐著。每天都要睡懶覺、直到中午,睡的眩暈、空虛,起床後,一有閒暇,為緩解極乏程度、又躺在床上睡覺。中午吃完飯,離開飯桌不遠,一時搞不清、感覺不出,自己吃過飯沒有。3.)晚上住校,查夜的人員進入宿舍,在床上躺著、身體不靈便,眼神觀望著、不明瞭,靜候、被動的表現,讓人感覺不太正常。4.)中午放學回家,公交汽車上,站在車門口,到站後,一時記憶中斷,錯過了下車,經常發生。5.)生理三個極乏階段在早上、中午、下午,就像揹負著一座山一樣,被壓制著,疲乏,感覺躺著比站著舒服。

4.本人回憶,九十年代之前:1.)15歲之前,夏天走路過程,胡思亂想、注意力不集中,猝倒、雙膝跪地、膝蓋跪破,過一會手扶地面站起來,想不通原因;2.)家裡住著平房,中午,小院裡鐵爐子上燒著一壺水,爐子該續煤了。鏟上半鐵鍁煤,端至爐子旁,提起壺蓋,驟然停止、搞不清,半鐵鍁煤是往水壺裡倒,還是提起水壺往爐膛裡倒,過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是往爐膛裡倒。3.)家境很窘,每天晚上生理第一最佳狀態之前30分鐘,為節省電費,父母強行關掉房間所有的燈,曙光還沒來臨、普照,就被剝奪,父母行為極其討厭。

5.科學研究第四種類型學生表現:早上、下午疲乏,伴有頭暈、頭腦不清,說話含糊不清、口吃,眼皮下垂,猝倒,虛脫,催眠性幻覺,記憶中斷,不知所措,胡說或胡寫,放錯東西或撞上東西,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且事後記不清發生的事,醫學上稱之為嗜睡症。

三、第四種類型初中生闡釋

1.學習最大的問題記憶中斷:在生理三個極乏階段內,課本文字二行字讀不下來,記憶中斷,文字知識記憶關聯不起來,不斷地重頭讀。還不是“讀完課文之後腦子仍然一片空白”的情況。下午15:00-17:00,只有2小時在生理第二最佳狀態時間內,然而電量早已透支。這2小時的表現:課堂上,老師監督、其他學生的影響下,不得已、繼續學,硬撐、表面應付。學習功能低,學的內容多,感到容不下了、顧及不到了、不想學了,著急、想盡快放學、回家休息。

2.不對的教育方式:在沒有學習,表述不出學習不好的原因時。質問的教育方式,你看書了嗎?你學習了嗎?你認真做了嗎?是不對的。真的按照質問方式去看、去學、去做,有限的電量使用完、電量透支,學習壓力會陡然增大,後續會表現得更糟糕。

3.未來教育時間改在第三種類型學生前半夜生理第一最佳狀態時間內,合併在一起,由第三種類型學生引領著學,有更多博識、觀點。第四種類型學生電量不足,硬撐、表面應付,也就是這樣的學習表現,能學多少算多少。(未來也可能第四種類型學生集中在一起學習)

四、第四種類型初中生,課本的編寫

初中階段,白天上課,數理化、英語知識,簡直無法理解、記憶中斷,有限的電量還必須用在這些課本上。結果初中上完,書寫水平低的,“簡單的一張欠條都寫不出來,一張普通收據都填寫不了”,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

語文是最重要的,課本的編寫應依照質低的電量支撐基礎、學習功能限定的範圍編寫。學生拼音、偏旁部首一定學好,基本的學習法。漢字、詞組、造句多練習,10遍的抄寫是能學會一些的。只有死記硬背,沒有靈活的學習法。

學習知識慢,初中上完再延續2年義務教育。課堂上老師的重複講解,第四種類型學生不斷地抄寫,多識二千個漢字,是能學會的。這樣閱讀文章、理解力就有很大提高。

五、四種類型中學生,分類集中教育

1.四種類型中學生分類集中教育,這樣:1.)第三、四種類型學生與第一種類型學生撇清了聯繫,考試成績低,不會再說拖班級名次後腿。2.)第四種類型學生不再困難的請求、抄襲同學的作業。學習差、地位低的歧視會消失。3.)真正學習差、素質低的第一種類型學生會被識別出。4.)校園欺凌事件會大大減少,學生們會更加自律。

2.看待學生問題導向的轉變:第三、四種類型中學生,有限的電量使用完,再沒有什麼促進學習的方式了。分辨出,哪部分學生還有電量,白白浪費、流失掉,沒全力以赴用在學習上?箭頭指向了質優電量支撐基礎,學習成績中下游名次的第一種類型學生,反應機敏。

3.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第三、四種類型中學生,質中、質低的電量支撐基礎,支撐學習時間短,成績無法提高、名次落後,衍生出的許多問題。教育家、老師、家長均無法改變這一切。

4.教育現狀不變:1.)依照質優的電量支撐基礎、學習功能範圍出題,肯定是第一種類型學生考試成績好,受表揚。第三、四種類型學生考試成績低,受苛責。2.)第三、四種類型學生教育問題會始終存在下去。3.)任何教育形式的變化,其實質都是不變的。4.)天下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高興的高興,傷心的傷心。

附錄4.

一、四種類型中學生,休息效果、睡眠時間、性格變化

1.休息效果:17歲。第一種類型學生,下午生理第一極乏階段短暫休息30分鐘,補充了30分鐘電量,效果顯著,提高學習效率;第二種類型學生,晚上生理第一極乏階段短暫休息30分鐘,補充了10分鐘電量,有一點效果,產生不了多大學習效率;第三種類型學生,早上生理第二極乏階段短暫休息30分鐘,補充了5分鐘電量,效果甚微,也產生不了多大學習效率;第四種類型學生,早上生理第一極乏階段短暫休息30分鐘,補充了1分22秒電量,沒有效果,產生不了任何學習效率。四種類型學生,電量自然補充速度不同,短暫休息效果也不同。

2.睡眠時間:1.)與體內電量消耗、剩餘多少有關,剩餘多、睡眠時間短,剩餘少、睡眠時間長,如:第三種類型學生,週五電量透支,睡眠時間長;2.)與體內電量自然補充速度有關,補充速度慢、睡眠時間長,補充速度快、睡眠時間短,如:第一種類型學生,電量自然補充快,睡眠時間短;3.)第4種類型學生,電量充足、最大支撐學習時間,學習消耗完,可連續睡眠5、6天,不會感到頭暈、不清醒、身體發軟,而是感到非常解乏、清醒、舒坦。

3.性格變化:10-17歲。第一種類型學生,每年遞增1小時電量,支撐學習時間長,知識的汲取量大,性格變化大;第二種類型學生,每年遞增40分鐘電量,支撐學習時間也長,知識的汲取量也多,性格變化也大;第三種類型學生,每年遞增10分鐘電量,支撐學習時間短,知識的汲取量少,性格變化不大;第四種類型學生,每年遞增4分鐘電量,支撐學習時間最短,知識的汲取量最少,性格變化甚微。

二、未表述的生理第二最佳狀態和生理第三極乏階段

1.生理第一最佳狀態8小時,之前的7小時偏於生理第一最佳狀態的一面、生理反應弱,是生理第二最佳狀態。2.生理第一和第二極乏階段,中間的2小時20分鐘偏於極乏階段的一面、生理反應微弱,是生理第三極乏階段。生理第二最佳狀態和生理第三極乏階段感覺並不太凸顯,不做表述。見科學教育圖片2.(如下圖)

四種類型學生支撐學習時間

三、生理最佳狀態和極乏階段的說明

1.生理兩個最佳狀態和三個極乏階段。第一種類型學生與第三種類型學生,生理時間對稱;第二種類型學生與第四種類型學生,生理時間對稱。

2.四種類型學生生理第一、第二極乏階段感覺,5分鐘內生成起來,狀態逐漸疲乏、沒精神了。衰減時間10分鐘,狀態逐漸舒坦、又有精神了。

3.四種類型學生,17歲形成最終的平均每天支撐學習時間,這個年齡生理極乏階段反應、極乏程度也到頭了,18歲生理極乏階段開始減弱。

4.生理極乏階段、極乏強度順序:第四、三、二、一種類型學生,第四種類型學生感覺最乏。生理第一、第二極乏階段時間內反應有:關節炎發作、鼻塞、噁心、飢餓、勤上廁所。

5.生理最佳狀態與生理極乏階段時長:生理第一最佳狀態8小時加生理第二最佳狀態7小時,銜接著共15小時。生理第一極乏階段3小時40分鐘加生理第三極乏階段2小時20分鐘,再加生理第二極乏階段3小時,銜接著共9小時。生理最佳狀態要比生理極乏階段多出6小時。

6.生理第一極乏階段3小時40分鐘比生理第二極乏階段3小時多出40分鐘,生理第二極乏階段比生理第三極乏階段2小時20分鐘多出40分鐘。

7.生理5個時間階段的感覺:1.)生理第一最佳狀態、生理反應強,生理第二最佳狀態、生理反應弱。2.)生理第一極乏階段、生理反應強,生理第二極乏階段、生理反應弱,生理第三極乏階段、生理反應微弱。

詢問生理第一最佳狀態和生理第一、二極乏階段,四種類型學生分別可以確定。生理第二最佳狀態和生理第三極乏階段,要學生先感覺出這2個階段是不同的,分別偏向於最佳、極乏哪一面,這樣確定。

四、生理極乏階段時間的精確度、電量的精確度

1.生理第一極乏階段:衰減時間、有催醒作用,但必須有一定電量時有催醒作用,電量低、透支,催醒作用顯不出,如:第四種類型學生暑假,早上6:00-9:40,9:40準時甦醒。

2.生理第二極乏階段的精確度:18歲之前的第三種類型學生早上07:00-10:05,3小時5分鐘,科學教育圖片中沒有精確地表述到分鐘。另外三種類型學生相同。

3.電量的精確度:17歲的第四種類型學生,電量充足、最大支撐學習時間近9小時。後半夜至早晨學習8小時後,生理反應感覺不想學了、學不下去了,但要堅持最後這1小時,是有電量支撐、有效率學習的。

4.電量充足所需時間:第一種類型學生需14個小時;第二種類型學生需36個小時;第三種類型學生需36個小時;第四種類型學生需192個小時。

5.基本規律:17歲,第一、二、三、四種類型學生,平均每天支撐學習時間12、8、4、1小時,基本間隔4小時規律。電量充足、最大支撐學習時間,第一種類型學生可以達到15小時的,第二、三、四種類型學生分別12、6、9小時,把第四種類型學生排在第三種類型學生前面,基本間隔3小時規律。第四種類型學生最大支撐學習時間的電量比第三種類型學生多出近3小時。

五.兒童教育、早教問題

有兒童教育研究者,對四種類型兒童表現感興趣,可以完成3-9歲兒童,平均每天支撐學習時間;電量充足,最大支撐學習時間;基本起效、產生學習動力所需“電量”。表3.表4.的增補。認清3-6歲兒童適不適合早教,有限的電量、受教育的時長,受教育時間的選擇、在生理第一最佳狀態內。這可參照7-9歲學生電量數據推測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兒童注意力水平的高度,是導致學習成績差異的主要原因。不是注意力水平的問題,成績好、質優的電量支撐是基礎。

六、怎樣確定5歲-17歲孩子屬於哪種類型人

識別方法:

1.對照科學教育圖片1.,口頭詢問3個時間段,生理第一最佳狀態4小時範圍,早上7:00-11:00、下午12:00-16:00、晚上19:00-23:00,哪個時間段大腦記憶力強、反應快;眼睛看東西有“吸引力”;耳朵聽力靈敏;肺呼吸功能舒暢;全身肌肉舒適有力。孩子會確切地回答出時間,確定屬於哪種類型人。

2.對照科學教育圖片1.,口頭詢問、核實一下孩子生理兩個極乏階段。生理第一極乏階段、生理反應強,生理第二極乏階段、生理反應弱,時間內是否感到疲乏、沒精神、學習效率低,確定屬於哪種類型人。

3.對照表1. 口頭詢問、10歲-17歲孩子,自己就像一塊“電池一樣”,平均每天能夠支撐幾小時學習,超過這個時間,就開始硬撐、表面應付。孩子會回答出平均每天支撐學習時間,確定屬於哪種類型人。

4.孩子自己識別,在以上3個時間段,脫掉襪子、挽起褲腿,提起自己一隻腳,用腳心、腳掌貼在另一條腿、對側小腿肚上,感覺溫差哪邊熱。在生理第一最佳狀態內,腳心、腳掌比對側小腿肚熱;在生理第一最佳狀態外,腳心、腳掌比對側小腿肚涼,感覺差異明顯,就能確定屬於哪種類型人。

5.父母識別,在以上3個時間段,讓孩子脫掉襪子、挽起褲腿。父母用手背,分別貼在孩子腳心、腳掌與對側小腿肚上,感覺溫差哪邊熱,就能確定屬於哪種類型人。

6.已做過實驗,在小學5、6年級,1個班40、50名學生,老師在場監督,按照以上識別方法:1.,講完指定3個位置,學生會快速分群、跑向指定位置,表明自己屬於哪種類型人。

7.根據調查、口頭詢問:1.)一般5歲的孩子,就能回答出屬於哪種類型人,就像回答自己是男孩、女孩一樣簡單。2.)第一種類型中學生,80%都能說出平均每天支撐學習時間,但確實有20%的學生,每天都在學習,左思右想、搞不清、回答不出平均每天支撐學習時間。

8.有權威教育研究機構重視到,四種類型學生支撐學習時間,選定在教學質量中等的中學,口頭詢問的調查方式。老師在場監督,先四種類型學生分類集中,再認真複核整篇文章表述的內容,整理出的信息一定能發聾振聵,改變人們教育觀點。

附錄5.教育文章集萃

一、這些文章標題提示出了第三、四種類型學生部分表現

1.沒上過輔導班的孩子學習後勁更足!

2.學生作業時間過長對成績提升無明顯幫助

3.關注孩子的有效學習時間

4.孩子成績好不好,看他的課本就知道!

5.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6.為什麼明明很窮,他們越不用功讀書?

短評:這些文章內容未探究出根源。

二、第三種類型學生、已歸結出的學習表現

1.大家都說“越努力,越幸運”。現實生活中也會看到,有些孩子非常努力,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問問題、認真寫作業、認真複習……可是,很多這樣努力的孩子卻始終處在班級中游。家長有時候還責備孩子不努力。其實,你真的錯怪了孩子!你的孩子也許已經足夠努力。

2.有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不是因為懶惰,相反的,有很多孩子學習起來特別認真,恨不得將自己的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雖然時間花了那麼多,卻總是不見成效。

3.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我們催他,唬他,責備他,拉他,扯他,甚至想踢他,可我們忽視了孩子像蝸牛一樣,已經盡了全力。

短評:第三、四種類型學生,有限的電量,已為學習拼盡全力。

三、學習時間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社會現象。應用在這裡,就是指低效利用時間的學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成效卻不見長甚至越來越差,而高效利用時間的學生投入了相對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卻取得了不錯的學習成效。

學習好的同學,看書做題很輕鬆,時間還剩下很多,可以用來讓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學習不好的同學,看書做題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連老師佈置的作業都難以完成,根本擠不出時間來提高自己,只能越來越痛苦。於是,學習成績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短評:第一種類型學生與第三、四種類型學生對比,就是“馬太效應”。

四、普通學生和優秀學生差距到底在哪裡?

很多優秀的同學都會這樣學習,搭建適合自己的學習框架,學習時間並不比其他學生長,但是成績卻非常好,原因就在於他們:1.)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非常高。2.)不只學會知識點,還會讓這個知識點與其他知識點產生聯繫,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的知識。3.)一個知識點或者一種題型掌握後,他們不會再花費時間在這知識點上,而是挑戰更高難度的題目。4.)善於甄別對自己有用的信息,並且將他們歸類彙總,這樣在學習的時候就有非常清晰的目標。

短評:第三種類型學生,電量充足、在前半夜生理第一最佳狀態時間內,也做不到第一種類型學生這樣高效的學習表現,也產生不出對知識靈活運用、收放自如的學習效果。

五、學習效率、“二八定律”有區分

我們都知道,時間的利用和效率存在著一個“二八定律”。即:在效率最高“黃金時間”,20%的時間投入就能產生80%的回報。在效率最低的“疲頓時間”,80%的時間投入就能產生20%的回報。

短評:第一種類型學生超前理解力強可以做到,在早上生理第一最佳狀態時間內,效率最高“黃金時間”,20%的電量投入就能產生80%的回報。

第三種類型學生,電量充足、在前半夜生理第一最佳狀態時間內,效率最高“黃金時間”,20%的電量投入就是20%的回報,產生不出80%的回報。在效率最低的“疲頓時間”,80%的電量投入就能產生20%的回報,這是認可的。硬撐、表面應付就是這樣的回報,低效地消耗電量反而是在浪費電量,會造成基本起效、產生學習動力所需電量,時間推後。

六、對第三種類型學生學習表現、過甚其辭

1.那些作業完成得快的孩子,往往質量還非常高,成績也非常好,而那些作業完成得慢的孩子,也並沒有想象中慢工出細活的效果。他們是典型的“假努力”。

2.有些孩子的努力是表演出來的,給別人看,有時也會給自己看。因為努力勤奮的姿態會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表揚,也容易在考試考砸的時候找到為自己開脫的藉口。

3.天道酬勤,但酬的不是假勤。有些人的勤奮,不是為了取得一個好看的結果,而是為了緩釋內心的焦慮。把勤奮當做目的,而不是手段;把勤奮當做習慣,而不是方法。這種為了勤奮而勤奮的做法,最誤人,也最傷人。他們都只是假裝很努力,努力到感動了自己而已。然而如果努力錯了方向,跑的再遠也都是背道而馳。

4.低質量的勤奮,只是偽裝起來的懶惰。很多人懷疑勤奮努力的價值,是因為看到過很多孩子非常刻苦,成績一直處在中下游。這個孩子的勤奮,就是比較典型的低質量的勤奮,或者說,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表面上很刻苦,實際上卻刻意迴避了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學習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如果孩子只是利用勤奮來免予父母的責罵,或者來感動自己,實際上在消耗寶貴的光陰,就需要父母幫助孩子矯正一下航向了。

5.讀書時,我們常見一類人:上課認真聽講,平時拼命做題,成績還是一塌糊塗。不少人嘲笑他們笨,又欽佩他們的拼勁,事實上,這類人壓根兒就不拼命,他們始終在做無用功。

短評:老師的勉勵、父母的苛求。學習電量消耗完,不得已繼續學,硬撐、表面應付,上進的太出格了,就是這種表現。

七、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惑

1.為什麼我的孩子學習那麼的認真,成績卻一直平平?難道自己的孩子註定就比別人家的差?

2.同樣的學校、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本、同樣的試卷,為什麼別的孩子輕鬆拿名次,自己的孩子卻停滯不前,名次總在中下游徘徊?

3.為什麼同一個班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有那麼大的差距?為什麼成績差的孩子想方設法補課,依然趕不上成績好的同學?

4.為什麼看了那麼多時間管理的書,也嘗試逐一用在孩子身上,看起來還是沒有用呢?

5.為什麼學習了這麼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可是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卻不管用?

6.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多努力成績肯定比別人好,勤奮未必成功,但不勤奮就註定失敗。但是,為什麼有的學生明明很努力,成績卻不好呢?

短評: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都是從哪裡拉開的。質優、質高、質中、質低的電量支撐基礎,不同的學習功能,自然就拉開了。質優電量與質低電量支撐基礎的學生相比差距到多少。許多眼前的事物,第一種類型學生大腦1秒鐘反應過來。第四種類型學生大腦1-5年才能反應過來,5年是1.5768億秒,就是這麼大的差距。

一般教學質量中等的中學、初中,第二種類型學生名次在中游、中上游水平,第三種類型學生名次在中游、中下游水平,第四種類型學生名次倒數第一。個別班級中會有智商高的第三種類型學生成績名次進入前10名現象。

八、教育文章摘錄

1.人生很貴,請別浪費!也許你又說,人家天賦異稟,我少根弦差根筋。但可能我們都高估了純天賦的作用。有些孩子上課效率高,你說人家是天賦好。

短評:第一種類型學生,就是天賦異稟。第四種類型學生,何止是少根弦差根筋,學習幾何、化學公式,根本就沒有弦、沒有筋。

2.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教育可以沒有懲戒手段嗎?單憑鼓勵就可以完成教育了?如果我們再不把一些虛幻的東西弄清楚,我們都要完蛋的!

短評:第一種類型孩子不上進、懶惰。父母管教方式打罵罰,是對的,孩子內心會接受的,有促進作用、多學到了知識。對第三、四種類型孩子打罵罰,孩子內心是不接受的、會感到痛苦的,有限的電量已使用完。父母打就能打出電量、打出成績嗎?

3.董卿:告訴孩子,讀書時偷的懶,要用一輩子來還。孩子,別抱怨讀書苦,那些吃的苦會變成一條寬闊的路,帶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你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

短評:第三、四種類型孩子學習電量消耗完,講些道理有何用。你每天有12小時電量,孩子有嗎,不到4小時電量,卻要求支撐8小時、10小時學習時間,能做到嗎?

其實教導第三、四種類型孩子主要有2點:1.)學習時間避開生理第一、第二極乏階段,選擇在生理第一、第二最佳狀態時間內學習;2.)把控好電量有限使用,合理配置,有效率地學習。

九、初中成績好高中就變差,初中不咋地高中能翻身

很多初中考入高中的學生入學成績優異,甚至是年級前100名,但是,到了高中階段成績出現快速下滑,甚至一個學期不到滑到年級1000名開外,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很多優秀的初中學校考來的學生到了高中反而不如那些一般初中學校畢業的學生。家長和學生都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甚至有的家長質疑高中教學有問題。

為什麼有的同學初中成績很好,到了高中就容易下滑,而有的同學初中成績很差,到高中階段就會變得很好。

總而言之,初中成績好的同學往往後勁兒比較小,而那些初中還沒有怎麼發力的同學,到了高中才是他們正在發揮的輝煌時期。

短評:17歲,一年的總電量,有效支撐學習時間。第一種類型學生有4380小時電量,第三種類型學生有1460小時電量,之間的差距一目瞭然。四種類型學生一年的總電量,平均每天支撐學習時間乘以365天。(見表5.)

四種類型學生支撐學習時間

十、用最笨的方法教學,教會學生用最笨的方法學習

在教學中面對這樣的生源,面對我們所從事的義務教育,很多老師還停留在原來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上,每節課很浮躁的領著幾名優秀生進行授課,每節課只提問5-6名優秀生……結果成績出不來的時候只能抱怨生源太差,很無奈,也很無助。

那些從城裡學校下鄉交流的優秀教師,面對我們學生的成績不理想,曾經信心滿滿的他們也感到束手無策。難道是這些老師的授課能力差嗎?不是的,真的都不是。

上課前,每次都提醒學生:準備好課本、練習冊、填圖冊、圓珠筆、圓規、三角尺等。這個方法笨不笨?但是我們的生源就是這樣,我們不提醒,學生就不準備,因為他們的學習習慣差!為什麼大部分學生是家長自己說的所謂“差生”?差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需要改變的就是首先從最笨的方法開始,培養他們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短評:鄉鎮初中,第三種類型學生就是這樣的生源,比例高的班級,上課就是這樣的表現。所謂“差生”,差的原因不是習慣問題。

十一、孩子做事太磨蹭?

有的孩子早早就完成了作業,而有的孩子還在作業的深坑裡掙扎,並不是他們做不完作業,而是每次做作業都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不是玩會兒鉛筆就是在書桌前發呆個半個小時……相信許多父母對於孩子這樣的現象並不陌生吧!

孩子做事磨蹭,做父母的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巴不得自己動手幫孩子把事做完,看孩子做事慢慢吞吞,很多父母都像是在受酷刑一樣,那麼對於孩子磨蹭的毛病到底應該怎麼引導孩子呢?

短評:這都是第三種類型孩子的表現,作業磨蹭原因:學習功能低、電量透支、自然表現的磨蹭,孩子磨蹭的毛病不是父母能夠解決的。教育改革,第三種類型孩子教育時間改在前半夜,隔一晚上一次課,在學校、在家裡有電量支撐學習,孩子作業磨蹭的毛病會自然消除。

十二、閱讀到底有多重要

閱讀的重要性也不是第一次被提出。新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曾明確規定:課外閱讀總量,要求五年制不少於100 萬字,六年制不少於150萬字。

當代著名哲學家、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陶德麟針對當前語文教育現狀,呼籲:青少年趁小的時候,記憶力好的時候,多讀一些經典名著。

短評:第三、四種類型小學生,每讀1000字、1萬字課文需要多少電量是可以計算出的,100萬字、150萬字課外閱讀得需要多少電量。每天有限的電量,正常的上課聽講都支撐不下來,哪還有電量課外閱讀。每天20分鐘的閱讀,太離譜了。

十三、智商研究報告顯示數據有差錯

1.中國智商研究報告顯示:98%以上的孩子智商都是相同的,但為什麼學習成績卻不一樣呢?據調查分析發現:學習方法和基礎知識是造成學習成績差異的根本原因。

2.據權威數據顯示,100—115屬於正常智商,智商超過130的孩子屬於智力超常,達到160的是天才,低於90的是弱智的孩子。而我國每130個孩子中,僅有2%的孩子智商低於90。也就是說,一個40人的班級中,最多隻有一個低智商的孩子。但成績差的卻遠遠多於這個數據。因此,孩子成績好壞關鍵不在智商!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短評:不是學習方法原因。成績差,個人認為:1.)第三、四種類型學生比例大,成績差的自然就多。2.)有智商因素,部分第一種類型中學生,質優的電量支撐基礎、5倍優勢考不過第三種類型學生成績,智商都是有問題的,再對應計算出第二、三、四種類型學生比例,這個比例就很大了。

智商問題:初中階段,第四種類型學生考試成績倒數第一名,這是正常的。但是部分第一種類型學生考試成績,倒數第二、三、五名,智商都是有問題的。應揭示出,1.)他們反應機敏,總之,表現的比第四種類型學生好,老師處罰的對象、輪不到他們;2.)有些學生意識到問題後,這麼質優的電量,那麼低的成績,遮掩、不願意被揭示出第一種類型學生的身份,還會冒充是第三種類型學生。

十四、第四種類型成人學習方法

1.初中上完後,求知慾還最為強烈。怎樣探尋出一條穩步提升之路?親身實踐、以下推薦:買一本《現代漢語通用規範字典》,其中有8105個漢字。買一本《現代漢語詞典》,詞典對照字典,對應勾選出漢字、縮小了範圍,詞典精華所在、解釋的更全面。下一步抄詞典中勾選出的漢字、識文斷字,持之以恆。這是學習功能限定範圍,僅所能在文字上汲取到一點知識的捷徑。

學如逆水行舟:白天學習狀態,生理反應相斥、逆向學習、記憶中斷、進取不了,按捺不住性子會失常,從椅子上跳起來、暴躁如雷。必須按捺住性子,記了忘、忘了再記,點滴汲取、進取。

沒人指教、封閉式自學,投入的電量在1個月總電量的30%左右。每月2次,每次5、6個小時學習即可。太上進、超過50%電量會變的狹隘,因此正常的工作一定做好,矯正在現實的正軌上。

2.疲勞的後勁突顯的時間範圍:4天電量4小時28分鐘學習消耗完,當天疲勞的後勁生理還未突顯出,可以放鬆地看一會兒電視、聽音樂、短暫網上瀏覽信息,第二、三天疲勞的後勁突顯出,大腦、眼睛、心臟、肺功能感到非常疲勞,瞌睡。

3.極強的上進心、電量嚴重透支表現:30歲左右,電量充足、最大支撐學習時間,後半夜至早晨、8小時56分鐘寫作,電量消耗完,興趣倍感使然,上進、強撐著繼續完成修改,極低的效率,上午大腦還能繼續放電、透支3小時、達到12小時極限,這時的生理反應:心臟怦怦跳動、呼吸困難、眼皮眨動、嘴巴向外吹著氣、手指顫抖,想躺在床上休息。7天的電量補充都無法起效、產生學習動力。

4.兩種電量使用方式:1.)電量補充至4小時28分鐘後,每天只使用1小時7分鐘電量學習,這樣每天都可以學習;2.)電量補充至4小時28分鐘後,一次性使用出學習,再等待4天的電量充足,這樣每4天學習一次。選用第二種電量使用方式,如果上進、或不得已,這4天中的其中3天每天學習了4分鐘,3天就是12分鐘。基本起效、產生學習動力所需“電量”是4小時28分鐘,少12分鐘,4小時16分鐘動力低、是不能起效、不能正常帶動起來學習的。因此把控不好電量的有限使用,每天多學上4分鐘,就是個錯誤。

十五、第四種類型成人教育思想

1.成人標準:應依據看電視紀錄片,屏幕影像,英文解說、漢字字幕,眼睛和大腦的反應速度,能夠兼顧的上、看懂、看得下去,36歲才能算做成人。這時電腦打字的速度逐漸加快,生理反應適合後期學習,想學點知識、要有大器晚成的理念。

36歲電量透支後,生理第一、第二極乏階段反應還能感覺到。只要有4小時28分鐘以上的電量,生理第一、第二極乏階段影響甚微,早上、下午都可以有效率地學習。

2.總電量對比:36歲至56歲,20年的總電量,細算下來不到17歲、18歲第一種類型學生2年的總電量。再考慮到質優對比質低的電量支撐基礎,比第四種類型人40年的知識汲取量還多,無可比擬。

3.把控好電量的有限使用:網上各種信息不能多看,音樂不能多聽,多省下一分鐘電量都是好事,優先使用在重要的方面。大腦多積蓄30分鐘電量,整體狀態、學習效率就不一樣。

4.瞭如指掌:有功底,從事一定文字寫作,文章讀上5秒、10秒,就能感知出大腦電量支撐的時間、效率,是硬撐完成眼前的工作,還是調整推後、繼續充電,會有合理計劃。

5.電量的感知:早上醒來的瞬間,從心臟、肺功能、大腦疲勞程度,就能感知出電量的多少,一天的精神狀態、學習效率。

6.鍛鍊方式:用眼、用腦,通過學習將體內的電量釋放出去,時常透透支、提高鍛鍊強度,改變腦部的連通性,增強認知能力,激發想象,促進生理循環,是最好的鍛鍊身體方式。

7.中國第四種類型人:據推測在50萬-100萬之間,唯一強調:是少數類型人,堅守在時間陣地上,有重要科研價值。

結語

教育總結:1.《人體生理兩個極乏階段》:闡釋4種類型學生,生理第一、第二極乏階段時間,影響學習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2.《四種類型學生支撐學習時間》:闡釋平均每天支撐學習時間不同,拉開學習成績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這篇文章主要內容,是在國外研究的基礎上,獨自探究出一些教育成果,相比國外要晚很多年。作為一位第四種類型人,識字量不多、水平低,許多內容表述不完整。有教育研究者對第三、四種類型中學生表現感興趣、有觀點,可以增補、修訂這篇文章,轉發引起關注、討論,推動第三、四種類型中學生教育時間改在晚上。

四種類型學生支撐學習時間

作者趙豔軍近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