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顏悅色,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

據說這次疫情結束以後,除了會出現報復性消費,還有可能會出現報復性的離婚!

因為經過一個多月的宅家隔離,很多人表示自己終於看清楚了另一半的本來面目,還有很多人則是因為無休止的爭吵而選擇了放棄。

於是乎我們很多人一直都不是很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情緒就像病毒,會通過你的臉色傳染。如果隨便把脾氣拿出來,到處遷怒,帶來的後果往往不堪設想。

和顏悅色,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

胡適在《我的母親》中寫道:“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發脾氣是本能,收得回去那才叫做本事!一張和顏悅色的臉,不僅體現一個人的好情緒,也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對父母和顏悅色,是最大的孝順

周國平曾經說過: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生活中,我們和不同的人相處,會展現不同的態度。

同事之間可以開幾句熟絡玩笑,但始終不失分寸;普通朋友噓寒問暖,親近但不親密。但在親近的人尤其是父母面前,我們的本性卻完全暴露無遺。

和顏悅色,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

著名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喜怒無常,經常對母親發脾氣。然而母親即使身患重病,心裡口裡記掛著的還是自己的兒子。

後來母親去世了,史鐵生才突然醒悟,他在文章中寫到:

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可能是出於原生家庭的不滿,可能是出於兒時父母的寵溺,他們似乎習慣於對父母頤指氣使,將生活和工作裡的種種不快,都發洩在父母身上。

和顏悅色,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

真心愛父母,應該和顏悅色,從內心深處發出微笑,對父母有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能對父母能做到和顏悅色,也是最大的教養。

對愛人和顏悅色,是最好的體貼

很多中國人在傳統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影響下,總是習慣於在家裡分出三六九等,動不動就將自己在外面的種種不快,發洩在自己愛人的身上。

記得之前租房住的時候,鄰居的一對夫婦每天都會吵架,房子的隔音不好,有時候能聽得一些緣由,其實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衣服隨處扔啊;被子沒有疊啊;飯菜不可口啊;垃圾沒有倒啊…

但即便是這些小事,在他們的吵架過程中,也會因為一方或者雙方都控制不住情緒,而演變成了一場災難,於是他們從一件事情,吵到了另一件事情,從孩子吵到房子,從車子吵到票子,伴隨著摔東西的聲音和孩子無休止的哭泣。

和顏悅色,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

有一句話說:“愛人,是這個世界上,雖然沒有血緣關係,卻要相伴最久的人。”

很多時候,人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壓力,沒有辦法發洩出來,只好對親密的人發洩。但關係親密並不意味著能無止境地無理取鬧,沒有人天生就該承擔他人的情緒發洩。

事實上,和顏悅色,是對愛人體貼和在乎的表現。有教養的人,會讓最親密的人,看到自己最好的樣子。

對弱勢的人和顏悅色,是最深修養

網絡上有網友問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瞭解一個人,要看他弱者的態度?”

因為陌生的弱者和你的利益不相關,對利益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智商和情商,對不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素質和修養。

和顏悅色,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

現在很多時候,我們好像已經不會好好說話了。

餐廳裡,對服務員頤指氣使的大有人在,為上菜慢一點、點錯了一個菜就大發雷霆的也不在少數,更不要提還有些人故意刁難。

馬路上,對環衛工人言語辱罵的大有人在,為了扔個菸頭、吐口濃痰被勸阻就摟不住火,喋喋不休,甚至是對他們拳腳相加。

和顏悅色,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

看一個人的人品教養,不是看是否西裝革履,是否有很高的官職,而是要看,不管是身份高還是身份低,是否懂得去尊重每一個人,把好情緒也留給弱勢的人。

三毛說:不要讓環境影響我們,不然我們的喜怒哀樂都被別人控制了,連氣候都可以控制我們,我們是怎樣軟弱的人呢!

每個人都是情緒的奴隸,但高情商的人,懂得管理情緒,對工作和生活,保持熱情,不輕易指責、抱怨別人。你對他人的態度,就是將來別人對待你的態度。

人生在世,有喜有悲,哪怕生活再艱辛,情緒再糟糕,也別忘了敞開心胸,調控表情,與人相交和顏悅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