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崇禎皇帝是賢明還是昏庸?

昨天宅在家中無聊������和一朋友打電話聊天,不知怎地就聊到了崇禎皇帝(我和他都是歷史愛好者),他說:“崇禎皇帝死的太憋屈了,他不貪圖享樂,不愛女色,不造宮室,勤政節儉,只恨他生不逢時。”我細細想了想崇禎確實有這麼多的優點,但話說回來這就能算一個好皇帝嗎?

論:崇禎皇帝是賢明還是昏庸?
  • 崇禎帝畫像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17歲的朱由檢接替哥哥朱由校登基為帝。

同年十一月魏忠賢自縊而死,吹響了閹黨覆滅的號角。次年,即公元1628年改年號崇禎。

崇禎元年至崇禎二年在朱由檢主持下開始徹底覆滅閹黨,凡是和閹黨有聯繫的,輕則罷官奪職,重則凌遲處死,一時間朝堂為之一空,閹黨被連根拔起。

崇禎皇帝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勵志中興大明,但此時的朝堂之上放眼望去皆是東林黨人,東林黨開始把持朝政。

事實並沒有崇禎想的那麼美好,他在位十七年,天災人禍不斷。

關外有後金(滿清的前身)虎視眈眈,中原大地亦是烽煙四起: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數也數不清的流賊動搖著搖搖欲墜的國本,再加上中原地區氣溫降低糧食大規模減產,一片哀鴻遍野。

論:崇禎皇帝是賢明還是昏庸?
  • 明朝末年百姓死傷遍野,活之不易

由於崇禎清除閹黨並且大規模裁撤廠衛(東廠,錦衣衛),他在朝堂之上徹底變成了聾子瞎子。甚至大臣們合起夥來欺騙他,打了敗仗也要報捷,鬧出了很多啼笑皆非的笑話。

崇禎皇帝優柔寡斷,生性多疑,他在位17年間換了19個內閣首輔,朝廷下達的命令朝令夕改,國家怎能不亂?

他向天下民眾加派遼響近700萬兩,可笑的是出這些錢的人是飯都吃不起的升斗小民。那些有權有錢的人一毛不拔。大明末期土地兼併嚴重,一個國家一成的人掌握著天下九成的財富土地,剩下的那九成百姓就只能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活不下去了被人一鼓動只能去做流賊,所以崇禎年間天下賊寇殺之不盡,而且聲勢越來越大。

大明王朝早已經積重難返,病入膏肓了,崇禎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個魄力拯救他。

崇禎17年,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進攻北京城,崇禎皇帝最後一次召集文武群臣議事,所來者不足半數,他向群臣問計,但無一應者,此時的君臣早已離心離德。崇禎癲狂大笑冷冷的留下一句:“朕非亡國之君,爾等皆為亡國之臣”隨即拂袖而去。

論:崇禎皇帝是賢明還是昏庸?
  • 崇禎皇帝自縊而死

城破之時,崇禎皇帝命後宮嬪妃盡皆自殺,又劍擊長公主(被斬斷一臂,逃得一命),又命貼身太監帶三位皇子出逃,並下達了最後一道詔書:“任賊碎裂朕屍,但弗傷我百姓。”隨後於煤山自縊,身旁一同赴死者只有太監王承恩一人,這也踐行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

一代帝王如此下場,實在是可悲可嘆!

論:崇禎皇帝是賢明還是昏庸?
  • 今天的那顆歪脖子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