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偉:在武漢方艙醫院工作的點滴

戰疫故事 | 齊建偉:在武漢方艙醫院工作的點滴


戰疫故事 | 齊建偉:在武漢方艙醫院工作的點滴


2月9日,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護士齊建偉抵達武漢進行支援的第五天。經過前幾天緊鑼密鼓的安排部署,那一天,他將正式進入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專門設立的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工作。


戰疫故事 | 齊建偉:在武漢方艙醫院工作的點滴

▲ 齊建偉



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設有床位2000張,於2月7日下午改造完成並正式投入使用,主要用於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患者一旦病情加重,則立即轉入一街之隔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繼續治療。


戰疫故事 | 齊建偉:在武漢方艙醫院工作的點滴


早上五點半,齊建偉便與醫療隊員們乘車抵達方艙醫院。他們在臨時搭建的帳篷裡穿戴防護服,手部衛生、戴N95口罩、戴外科口罩······一共13個步驟。作為湖北人的齊建偉,還特意讓同行隊員在他的防護服背後寫上了一句祝福語:“湖北老鄉,加油!”


早上六點半,齊建偉進入方艙,他所在的醫療小隊管理區域住著82個病人,雖然患者大部分生命體徵平穩,但是繁瑣的小事卻很多。


戰疫故事 | 齊建偉:在武漢方艙醫院工作的點滴



“我昨天都來了,一直咳嗽,為什麼還不給我發藥?”“什麼時候給我發早餐哦,我肚子餓了,我有低血糖哦,再不發早餐我低血糖就發了喲!”“好久可以出去哦?我在裡面睡不好,我想回家!”······


面對患者一連串的問題,齊建偉和醫療隊員們都耐心地一一解答,並協助解決。當有患者得知齊建偉是湖北老鄉時,他們紛紛表示感謝,“等我好了,我們一起過早(湖北方言吃早餐),吃熱乾麵。”


八點為患者分發早餐,九點為患者測量生命體徵,十點開始書寫護理記錄······工作就這樣持續到12點半,齊建偉和其他隊員才陸續出艙。第一次脫防護服,雖然有專人監督指導,但是他還是很小心謹慎,避免汙染,整個過程大概花了20多分鐘。


出艙後,隊員們面部全是壓痕,鼻樑被壓得又紅又痛,而在艙外等候的院感防控人員開始對每一名隊員進行噴灑消毒,清潔面部、耳道。直到下午一點多,隊員們才能喝點牛奶充飢。當大家乘坐交通車回到駐地酒店,已經下午兩點多了。


千紙鶴拉近醫患距離


第一天工作結束,齊建偉也逐漸適應方艙醫院的工作。他和護理組隊員商量,每人疊十個千紙鶴,寫上祝福語,送給自己的管床患者,鼓勵他們積極面對疫情。


戰疫故事 | 齊建偉:在武漢方艙醫院工作的點滴


方艙醫院裡有一位患者一直沉默寡言,幾乎不和其他人主動交談。齊建偉和患者主動聊天,才知道患者和自己一樣都是隨州人,而患者的父親因新冠肺炎剛剛去世。齊建偉想到了心底牢記的那句話: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他告訴患者:“一切都會過去的,現在你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送你一個我自己疊的千紙鶴,祝願你早日康復!”因為患者不會疊千紙鶴,說也想學,他就把剛學會的折法教給患者。沒想到患者把自己疊的寫滿祝福語的千紙鶴又送給了齊建偉。


戰疫故事 | 齊建偉:在武漢方艙醫院工作的點滴

▲ 齊建偉送千紙鶴給患者


其他患者看見齊建偉在疊千紙鶴,也要跟著一起學,頓時讓寒風中的方艙醫院溫情湧動,一隻只千紙鶴拉近了醫療隊員和患者的距離,同時承載著所有人的美好祝願,樹立戰勝病毒的信心。


轉戰沌口繼續工作


2月17日,是齊建偉支援武漢的第13天,他和隊員們一道告別東西湖方艙醫院,將開始在武漢沌口方艙醫院進行工作。


武漢沌口方艙醫院,是武漢市第一座利用暫閒置工業廠房改造的方倉醫院,也是武漢市開闢的第十所方倉醫院,床位近1000張,於2月16日建成,用來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


戰疫故事 | 齊建偉:在武漢方艙醫院工作的點滴

▲ 齊建偉(右)和醫療隊員


在沌口方艙醫院,有很多剛到的患者因為第一次面臨這樣的環境,時常焦躁不安。齊建偉和醫療隊員們在面對此種情況時,並沒有亂了陣腳,想到平時醫院提倡的“五心護理”,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更要做好患者的安撫工作。


一些患者剛下車,雙手提著重重的行李,齊建偉和隊員就趕緊上前接過他們的行李,通過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與患者建立信任感。同時,作為湖北人的齊建偉,還利用語言優勢,和患者不停的嘮家常,平復他們的情緒。


齊建偉說他“會害怕,也很累”,但是作為一個湖北人,作為一名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隊員,“家鄉有難,祖國有難,此時理應衝鋒陷陣,與湖北同仁並肩努力、打贏抗擊疫情阻擊戰!”


來源:附一院、人民網、新華網、上游新聞

排版:鍾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