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諸葛亮提供不限量的方便麵,能光復漢室嗎?

超短笑話


這個問題提的很新穎。但是肯定是不能的。因為蜀漢當時缺的並不是糧草。蜀地自古以來就是天府之國,糧食是根本不缺,他們缺的是地盤和人馬還有人才。

縱觀三國後期,蜀國可以說是諸葛亮一人苦苦經營,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話,蜀國早就滅亡了。劉備在夷陵被東吳打敗後,蜀國已經沒有了問鼎中原的實力,可以說是三國中實力最弱的。因為他們畢竟只偏居西蜀,魏國和吳國的地盤都比他們大,錢糧也比他們多。

就算有數不盡的方便麵也沒有用,畢竟你不能拿發便面發軍餉吧,長期食用的話,士兵還會營養不良,而且也沒地方出口,所以並沒有什麼用。


曉宇暢談古今


這個問題的腦洞還是十分的大的。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這後勤糧草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而如果蜀軍有了不限量的方便麵,這糧草的問題也就得到了解決。這樣的話,諸葛亮能光復漢室麼,我認為還是不能。

雖說方便麵容易攜帶,熱量也是不錯的,還十分的美味。可以的是,蜀魏德硬實力相差較多。看蜀軍這邊,屬於進攻方,有著較大的進攻壓力。而魏這邊,說實話只要防守就行。壓力自然是輕鬆很多。另外,蜀軍這邊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人才不多,除去諸葛亮,能抗大梁的人才實在不多。這就導致了許多的事情都要諸葛亮親力親為。而諸葛亮年紀已高,精力有限。反觀魏軍這邊,司馬懿與諸葛亮算是老對手了,同時,司馬懿十分的清楚自己的定位,只要能守住就是勝利,他也知道諸葛亮這個老頭撐不了多久了。只要能拖住,最後的勝利就是魏軍的。所以,在蜀魏對陣中,魏軍多以閉門防守策略應對,而蜀軍這邊雖說有了方便麵這種充足的後勤保障。但是別人不跟你打你也是一點辦法沒有的。魏軍拖得起,而蜀軍是拖不起的。

所以,在最後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後,蜀軍就是節節敗退,難以東出了。最終還是被曹魏吞併了。國家間的對抗,靠諸葛亮一個人還是獨木難支。諸葛亮耗盡了他的畢生精力也是沒能完成光復漢室的誓言。


浪裡白條不再白


至於理由,明擺著。

首先,據《漢書》等文獻記載,三國時代可吃到的食物種類不多,貴族還好,普通老百姓平時能吃到的主要就是用黍、稷、麥、稻做的蒸煮乾飯、羹、粥、稀湯、餅以及饅頭等。不僅缺油水,而且味道也極其寡淡。

像方便麵這種油炸,附有油包和配以細鹽為主的料包的食品如果出現在當時,相當於每個蜀漢百姓,每頓都能吃到油和鹽。這種食品帶來的轟動性完全不亞於1987年肯德基進入中國。

有很多人說方便麵難吃,沒營養,四川人都吃辣椒,所以蜀漢軍隊吃了方便麵不僅不會提升戰鬥力,反而會降低戰鬥力。

拜託,辣椒是明朝傳入中國的,三國時代的四川人不吃辣。而且最關鍵的是:說沒營養的肯定是沒餓過肚子的人。因為餓過的人絕對不會考慮不營養,不好吃的問題。我小時候家裡窮的時候,吃方便麵從沒覺得難吃和不營養。現在看不上方便麵了,那是因為生活條件好了。



▲方便麵是很難,但三國時代的普通老百姓平時吃的比這難吃十倍。

第二,三國時代不僅食物難吃,而且吃飽也是奢望。如果諸葛亮有吃不完的方便麵,他壓根都犯不著出兵,漢軍只需要在漢中煮泡麵收濟災民就行了,不出十年,大量老百姓會主動拋家棄業,跑到蜀漢蹭飯吃。

你可能會說,那時候的人有這麼苦嗎?區區的泡麵就有這種吸引力?

拜託,中國擺脫飢餓也就近幾十年的事。古代人當兵是圖啥?就是為了吃飽飯。不為了吃飽飯,誰願意去幹掉腦袋的事。而且從世界範圍看,仍然還有大量國家的人還沒有完全擺脫飢餓。那些國家的人根本就不考慮吃的健康不健康,營養不營養,就是單純的吃飽都是奢望。


所以你覺得三國時代要有吃不完的泡麵,天下百姓會不會爭相投靠蜀漢?估計連中亞胡人都會來投靠。畢竟吃飯管飽,這是多大的誘惑。

第三,就算吃的飽飯的人,也會來投靠。因為口糧管夠,蜀漢的稅率也會很低。

三國時期的稅率是六四開或五五開,用官府提供的牛的人是官六民四,自己家有牛,是五五開。總之政府最低抽百分之五十的稅。

如果諸葛亮手上有不限量的方便麵,猜猜會是什麼情況?這覺得還用得著打仗嗎?都不用打了,直接躺贏。

因為手裡有糧,蜀漢就不用徵稅了,或者只需要徵很少的稅。二十分之一,甚至五十分之一都可以。

吃飯管飽,稅率還低,這簡直就是共產主義社會啊!曹魏和東吳到時候不建隔離牆,人肯定都跑完了。



第四,諸葛亮的軍事水平有爭議,但他的理政能力沒有爭議。管理好方便麵的分配,這恰好是諸葛亮的強項。而諸葛亮手上有無限的方便麵,你相信我,司馬懿再跟漢軍隔河對壘,漢軍架起千口大鍋,就憑方便麵的香味,魏兵聞著香就能跑過來,這仗根本就不用打,直接躺贏。

假如魏國人不愛吃方便麵,這也沒關係,反正豬也能吃方便麵,到時候蜀漢不僅人人都能吃飽飯,就連牲口也吃的飽,肉製品在蜀漢也將會趨於不限量化。魏國人不愛吃方便麵,難道還不愛吃豬肉?漢軍士兵在前線擺上肉,投降就能領肉,每個月都能領,你說魏國會不會直接就崩潰了?


Mer86


如果給諸葛亮提供不限量的方便麵,能光復漢室嗎?

這個基本上可能成功,雖然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是行軍打仗的第一先決要素。然而蜀漢的自身條件太弱,想要奪天下除了給他不限量方便麵,還有給他無限量的熱兵器支持,槍炮火器是必須的。

現實中諸葛亮缺的不只是糧草

諸葛亮《隆中對》的策略,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兵分兩路,蜀漢原本就是三分天下中最弱的一方,戰線拉得太長根本應接不暇。

《隆中對》是諸葛亮沒出茅廬時,給劉備制定的謀奪天下的戰略,其中心思想是不主動與曹操正面交戰,聯合孫權,製造1+1>2的效果。以益州為根據地,當天下有變之時,從荊州和益州分兵而出,可興復漢室。

可見,諸葛亮想要興復漢室是要有前提條件的,荊州已經失去,諸葛亮到死也沒有等來天下之變的時機,五次北伐失敗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諸葛亮的生意經

如果諸葛亮有無限量的方便麵,他可以成為一個企業家,推出“大漢牌”紅燒牛肉方便麵、老壇酸菜方便麵、紅油爆椒牛肉麵、香辣牛肉麵、香爆紅椒牛肉麵、鮮蝦魚板面、香菇燉雞味面等等一系列產品。

通過銷售方便麵,可以在魏國和吳國設立分公司和辦事處,讓天下財富向蜀漢流動,有了財富一切就變得簡單起來了。

諸葛亮可以把資金運用到購買先進武器。有錢了,可以用來引進高級軍事人才什麼鄧艾、鍾會、陸遜統統收歸蜀漢麾下。有錢了,可以用來購買僱傭兵。

拿下荊州也就不在話下。

之後,諸葛亮可以將一部分資金用於聯合東吳,1+1>2的理想也可以順利實現。

如此一來,漢室可興矣!


抱影無眠夜歸人


如果有不限量供應的方便麵,別說光復漢室了,那只是一個小目標,完全可以效仿成吉思汗鐵蹄踏遍歐亞大陸。

俗話說得好“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歷史上因為糧草出問題導致戰敗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戰國時,秦國與趙國的定鼎之戰——長平之戰中,白起先用奇兵斷絕了趙軍的糧道,之後又切斷了趙國的援軍,趙軍彈盡糧絕,困守孤城四十六天,士卒相殺而食,始終不能突圍,最終只能投降——不投降就只有餓死這條路——為什麼秦軍能輕易斬殺四十萬趙國降卒,跟他們已經餓得半死不活也有關係。

三國時,曹魏與袁紹決戰官渡,曠日持久的戰爭讓曹魏的糧草不跡,眼看曹魏就要因為糧草短缺,軍心不穩而戰敗,當此之時袁紹的運糧大軍駐屯在了烏巢,曹操連夜奔襲,大破之,獲得糧草無數,袁紹全線潰敗,戰爭形勢一夜之間被逆轉。

以上兩個例子可以說是經典的糧草決定(至少是部分決定)勝負的案例。

《孫子兵法》在總論之後的第一章節就主要論述了糧草對於戰爭的重要性。最好的用兵方法就是“以戰養戰”。長途轉運軍需和糧草不但會給軍隊的後勤造成沉重的壓力,還會使得百姓不堪重負,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兵疲民困,國力耗盡。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因為頻繁的戰爭帶來的後勤負擔導致兵疲民困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諸葛亮的六次北伐,即便諸葛亮內政管理非常高明,極力調度之下,勉強維持下來,但是到了後面幾次北伐,也明顯可以感覺到力不從心。

用方便麵很多人會說營養不均衡,實際上,方便麵主要成分是小麥麵粉、油脂、鹽、調味醬和脫水蔬菜,就營養均衡比來考量,比饅頭和米飯等傳統的主食更全面。

而且方便麵更輕巧,方便攜帶,也更容易煮食,急的時候連火都不用開直接啃乾麵餅就可以了,會極大的降低後勤的負擔——反過來說,也能讓一部分後勤人員成為戰士。

總之,如果真是無限量供應方便麵,那真是得到天大的一個金手指,如果還不能借此一飛沖天,那也不是諸葛亮了。

順便說一句,如果是無限量供應,那是不是還有個隨身空間…………


閒話說歷史


如果給諸葛亮提供不限量的方便麵,能光復漢室嗎?這個問題問得很另類。

從問題本身看,似乎是說光復漢室必須要有方便麵才行,諸葛亮就是由於缺少了方便麵,才沒有能光復漢室。現在要你判斷給諸葛亮提供他想要多少就能給多少的方便麵,看他能否完成光復漢室的重任。

其實,光復漢室的前提條件之一是糧草,諸葛亮有幾次北伐就是因為糧草不足無功而返。提問者現在用方便麵代指糧草,是既提問題,又黑色幽默一下,還弄出了點穿越的味道,搏大家一樂。

說到方便麵,那真是花樣繁多、各色風味,應該人人吃過不下一種,應急的時候吃吃還是不錯的。可要是長年累月餐餐吃方便麵,大多數人都會生無可戀。

如果給諸葛亮的大軍提供方便麵,剛開始,他們一定不知道是什麼東東,心裡罵糧,老子們流血搏命,需要的是填飽肚皮的大米白麵,你格老子給老子弄的這是什麼鬼東西?

嚐嚐之後,必定又喜上眉梢。這個東東還真他奶奶的是個好東西,一定會全軍歡聲雷動,吵著要天天吃這個。

可幾天之後,一定也會產生如現代人一樣的感受,到後來,看見方便麵盒子就想吐。

到那時候,不僅全軍都會因營養不良無法作戰,還要派人照看無限量源源不斷運來的方便麵,最後,不會因與曹魏部隊作戰而動搖軍心,卻會因堆積如山的方便麵而崩潰軍心。

因此,你給諸葛亮提供不限量的方便麵,是絕對光復不了漢室的。

其實,當年諸葛亮北伐,出師未捷身先死,上演了一出壯志未酬、半道撒手人寰的悲劇。後來蜀國不僅沒能光復漢室,還最先被滅,不僅僅是因為糧草不足的原因,更主要的是蜀國實力最弱造成的。諸葛亮先是苦心經營,積累國力,後又殫精竭慮,五次北伐,不過只延緩了一下被覆滅的進程而已。

歷史的車輪己經滾滾向前,光復漢室不過是一部分人過時的夢囈罷了。


品鑑不凡


哈哈哈,總感覺這個問題是有廠商贊助的!

如果真的有不限量的方便麵,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便可以實現了。因為子午谷奇謀最害怕的就是被截斷歸路,斷糧。試想,魏延的五千精兵直接過子午谷直接攻打長安,只需要十天便可以到達長安城下,但是十天五千精兵的口糧是很難自己帶過去的,必須通過運糧士兵運糧車才可以,但是如果有了方便麵那就簡單了,每個人背上被一箱就可以了,不用其他,巧克力味的小浣熊就可以了,加油,奧利給


你說呢對吧


題主真的是腦洞大開,給諸葛亮的軍隊不限量的方便麵他就能轉敗為勝,扭轉乾坤啦,答案是,不能。


公元134年,54歲的諸葛亮,在武狀元和曹軍僵持了100多天以後,眼看彈盡糧絕,諸葛亮心急如焚,他想結早早的結束戰鬥,因為這場戰鬥持續的時間越長,對於蜀國軍隊越是不利,自己帶領人馬遠途征戰,別的不說,光糧草這一項都夠讓諸葛亮頭疼。自古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從蜀國首都成都往外運送軍糧就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雖然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但是幾十萬人等著吃飯,還是供小於求。

《三國演義》裡提到諸葛亮六出祁山,但是在正史《三國志》的記載,諸葛亮真正大範圍的北伐曹軍曹操只有兩次。而第二次諸葛亮直接有去無回。每天行軍打仗倒也罷了,還得犯愁軍人們怎麼吃飯。這幾十萬人的吃飯可不是三個5個人能對付得了的。這讓諸葛亮很上火,於是乎急火攻心,一命嗚呼。



如果給諸葛亮不限量供應方便麵,他會不會戰勝司馬懿?

我想這也不能。諸葛亮的失敗,糧草只是一方面。還有其他諸多的原因。

在三國之中,蜀國相對弱小,特別是三國後期,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這些帶兵之將都已經去世,這時候諸葛亮身兼數職,既當文臣,又當武將,雙拳難敵四手,他一人無法分身。每天他都心裡焦脆,焦頭爛額。他想的不是怎麼排兵佈陣,而是怎麼能夠早早的結束這場戰鬥。俗話說一心不可二用,諸葛亮早已經一心多用,縱使他有天大的本事,沒有辦法集中精力和敵人拼搏,在思想和氣勢上就已經失敗了。



別說給諸葛亮供應無限量的方便麵,就是無限量給他供應糧草,他成功的可能性也不是特別大。諸葛亮是個人,他不是神,更何況晚年的諸葛亮已經缺少了沉穩,他更多的是急躁,說難聽點,晚年的他有一顆急功近利的心。他想早早的打敗曹操,好給劉皇叔一個交代。可是卻事與願違。


佳寧說歷史


你提的這個問題真讓我無語,提供不限量的方便麵跟光復漢室有關係嗎?難道諸葛亮不能光復漢室是因為沒有吃你的方便麵?

蜀國經濟衰弱,憑實力是永遠不能光復漢室的,諸葛孔明自己都明白這一點,但如果發展經濟等待時機,恐怕他有生之年是絕對沒有希望了,於是他想採取以攻為守的辦法尋找機會,想憑自己的才華光復漢室,如果魏國不出現司馬懿那樣善於守城的人,也許有希望,因為自古以來以弱勝強改變國運的情況還是有的。

但司馬懿這個人不是孔明的對手,但善於守城,關鍵命長,這就註定了孔明難以成功。

蜀國衰弱,要憑孔明才華取勝,只能速戰速決,否則光後勤保障跟不上這一點就可以讓孔明退兵,遇到司馬懿這樣知道孔明情況的人,不跟你直接交鋒,就跟你玩持久戰,拼你的後勤保障,孔明就會輸。

孔明的失敗是背後國力太弱造成的,就算你的方便麵有神奇功效,讓他跟司馬懿一樣命長,也不會成功,因為持久戰只會讓蜀國越來越弱,孔明越來越無兵可用,無糧可供,最終還是功敗垂成。


久有凌雲志


這個問題有點架空小說的感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打仗的必須後勤保障,除了漢朝霍去病北征匈奴和成吉思汗蒙古軍隊的以戰養戰的做法。給諸葛亮提供不限量的方便麵,可以從後勤運輸,倉庫管理,方便麵的健康性,戰況時間,蜀國內部情況來說。

首先方便麵體積大,現在的人一般兩包也剛剛夠,後勤運輸的話,軍隊人數按最高10萬人算(看過一個數據最多時也就六七萬人,六次總共30萬人),後勤運輸兵要做的方便麵體積得多大,不像大米體力小,一個兵的食量一頓怎麼著也得四包以上,運輸車怎麼裝呢,無論從高度和寬度長度來說,運輸車估計得從新設計。運輸人員也得增大。

再次糧食儲存必須保證最低十天半月的用量吧,十天十萬人一天三頓一頓四包,要1200萬包,這麼大體積得多大的地方儲存,糧庫也太顯眼了吧,方便麵易燃燒,魏軍火攻一把火燒了,渣都不剩。不方便防護。

再者天天吃方便麵這可是垃圾食品,士兵最後吃的有氣無力,胃病頻發,怎麼打仗。直接把自己吃敗兵了。就是吃不出病來,估計最後士兵也是看著方便麵無法下口,聞著味就吐,不保證兵變就不錯了。

還有就是戰況對於蜀軍來說,速戰速決,越早結束越好,拖得太長對蜀軍肯定不利,雖然方便麵管夠,運輸兵得跑斷腿。

最後就是蜀國後勤得多大人力物力來做方便麵,蜀國種麥子多還是種水稻多呢,就是軍隊駐紮地先做也沒糧食直接做飯方便。還有劉嬋就沒意見了?

雖然說的是不限量,但是得符合點實際吧,不可能蜀軍啥也不做,方便麵憑空一句媽咪媽咪哄就變出來了。

由於對歷史確切數據不瞭解沒有及時查證,所以沒有用數據說話,只是憑想象來說的,大家可以補充一些歷史數據和當時蜀魏國內情況來考慮方便麵能不能轉變歷史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