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翰到李易峰,80後演員轉型困難重重,流量的弊端實在太大了

80後演員轉型好像都不怎麼成功

細細品味,現在的娛樂圈,對於那些80後的演員,好像並不太友好。

除了女演員面臨年紀的尷尬之外,男演員們大多也面臨"瓶頸期"。

因為90後的小鮮肉們,已經成為這個市場的主流,飯圈女孩對於這些"精緻"的偶像愛不釋手。

而80後的偶像們,說他們不紅了,好像又有一點人氣,但是他們離實力派,又還有很大的差距。

他們好像在轉型的路上被"卡"住了,上不去,但也下不來。


從張翰到李易峰,80後演員轉型困難重重,流量的弊端實在太大了

張翰憑《戰狼2》扭轉的口碑還能耗多久?

在圈子裡處於這種尷尬境地的人不少,其中張翰,井柏然,陳偉霆,李易峰這幾個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張翰自從《一起來看流星雨》之後,大有內地一線小生的架勢,走紅之後確實資源也不錯。

可是自從進入流量時代之後,他就開始走下坡路,除了戀愛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話題之外,影視劇中鮮少有出彩的表現。


從張翰到李易峰,80後演員轉型困難重重,流量的弊端實在太大了


他依舊還有著"流量"的頭銜,所以他的資源很不錯,可是他的人氣正在下滑這是事實。

最近這兩年他參與的作品不少,可是遲遲都不見定檔,積壓的作品比較多。

新劇變老劇,粉絲們是否期待都成了未知數,更何況對於影視劇的審美日漸在進步的路人呢?

如今的張翰,已經35歲了,好不容易靠著《戰狼2》扭轉了小鮮肉的形象,還能讓他消耗多久呢?


從張翰到李易峰,80後演員轉型困難重重,流量的弊端實在太大了

井柏然還能給人驚喜嗎?

轉戰電影圈的井柏然也同樣如此。

因為《捉妖記》的票房加持,他成功上位"流量小生"的寶座,而且他本身演技在線,看起來前途一片光明。

而且這幾年,他在文藝範這條路上走得還行,不管是《後來的我們》還是《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又或是《攀登者》,幾乎都是有話題的熱門IP。

可是我們幾乎看不到他有什麼突破,他好像不會犯大的錯誤,挑不出什麼毛病,但是也缺少一些驚喜。


從張翰到李易峰,80後演員轉型困難重重,流量的弊端實在太大了

陳偉霆跟李易峰,還能迎來高光時刻嗎?

陳偉霆跟李易峰也都是如此。

一部《古劍奇譚》讓他們成功出圈,可那也是6年前的事了。

之後他們也有《老九門》和《麻雀》這樣的佳作,可是續航能力好像並不強。

他們曾經在某個時刻都是頂級流量,可是更迭得太快了。

在大家猝不及防之下,就被新人替換了。

可能他們都知道自己要及時轉型,可是轉型之後就是面臨口碑下滑。


從張翰到李易峰,80後演員轉型困難重重,流量的弊端實在太大了

胡歌是個例外,可他從未染指過流量

80後演員裡也不是沒有成功的例子,其中胡歌就是很好的正面教材。

但是胡歌跟上面的這幾位有點不一樣,胡歌在流量時代之前就已經紅了,說他是一個不靠流量上位的藝人可能大家都不會反對。

而在流量時代之後,他倒更像個"逆行者",他幾乎不參加綜藝節目,也從來不刻意的去維繫自己的熱度。

他雖然年輕,可是他足夠的低調,當流量時代開啟之後,他就不輕易的接拍作品了,所以他這幾年的作品數量很少。

可是一出手就是精品,不管是《偽裝者》還是《琅琊榜》,都是上上之作。

這兩部作品直接奠定了他在流量時代成為實力派的基礎。

他的轉型,來得突然,但更像是一種厚積薄發。


從張翰到李易峰,80後演員轉型困難重重,流量的弊端實在太大了

流量不是原罪,實力才是唯一說服力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之所以上面說的那些演員他們的轉型被"卡"住了,新人輩出流量被瓜分並不是原罪。

相反的,流量的轉移帶走的那些關注度更應該成為他們轉型的助力。

關注少了自然挑刺的人就少了,如果這時候自己真的有實力,應該能推出更優質的作品完成轉型才對。


從張翰到李易峰,80後演員轉型困難重重,流量的弊端實在太大了


只是很遺憾,影視市場目前就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好的劇本更是可遇不可求。

雖然這些80後演員轉型迫在眉睫,但是能得到的機會本來就少。

而他們又沒有哪部作品可以突破讓自己紅起來的那部作品的桎梏,給人一種已經走下坡路的既視感,自然而然也難獲得片方的信任。

沒有一塊又一塊的敲門磚,想進入實力派的大門,又該從哪裡起步呢?

或許這就是享受流量紅利之後帶來的弊端吧,而胡歌剛好避開了這個弊端,所以他才是個例外。

不知道大家對於80後演員轉型的困難,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