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品牌“集體變壞”說明中國車市走向成熟還需假以時日

  古人說,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讚美的是個人的品行和道德。作為“個人”的小集合體,企業似乎天然的應該具有更高的水準。然而,每到這個時候,你所看到的或許只有失望,甚而在失望中變得麻木。

合資品牌“集體變壞”說明中國車市走向成熟還需假以時日

  對普通人來說,汽車已經越來越具備剛需的特徵,然而它的複雜程度又遠超想象。這就導致人們往往只能憑廣告、經驗和品牌印象來判斷產品的價值。

合資品牌“集體變壞”說明中國車市走向成熟還需假以時日

  也正因如此,外資品牌們當然具有比本土品牌更好的價值表現力了。然而,你以為鼻子長就能給你提供更高的品質和更好的技術?又或者,當你的車子出現了問題的時候,只需要多喊喊消費者是上帝之類的口號,就能督促對方屁顛屁顛的給你提供滿意為止的服務?呵呵,呵呵呵!

合資品牌“集體變壞”說明中國車市走向成熟還需假以時日

  從被約談的特斯拉到總也改不了毛病的奔馳,從賣的不好但是投訴量高居榜首的東風標緻,到賣的很好投訴率居高不下的通用、年前被中保研撞斷了A柱的帕薩特,以及帶領日系機油科技跨入2.0時代的豐田,雙標的背後本質上是消費者的獲得與付出的成本不成比例。

合資品牌“集體變壞”說明中國車市走向成熟還需假以時日

  九年前,Myauto寫過一篇叫做《“檸檬法案”不該成為中國汽車的烏托邦 》的分析文章。Myauto當時認為汽車“三包”是一件非常有意義,但執行起來卻又很有難度的事情。如今,汽車三包雖然早已落地,但消費者的怨氣可是一點沒少。

合資品牌“集體變壞”說明中國車市走向成熟還需假以時日

  因為不管在什麼樣的語境下,消費者都需要付出比較高的成本。比如帕薩特,中保研的碰撞測試之後,不是說不安全嗎,我照著“安全”的標準上新款就好了。至於現款車型,只要促銷力度夠猛,洗刷強度夠大,指不定多少人搶著去買呢?買了的車主怎麼辦,你買都買了,怎麼可能給你退貨?特斯拉呢,非常時期有非常之人,頂著全球第一的金字招牌,瞧著隔壁家的奔馳嘛事沒有,何嘗不是一波廣告效應?再比如豐田,科技進步總會伴隨風險,但風險的處理卻可以有不同的手法。

合資品牌“集體變壞”說明中國車市走向成熟還需假以時日

  一月份,豐田全球召回340萬輛(亞洲龍、花冠、凱美瑞、漢蘭達以及雷克薩斯NX、ES),其中美國290萬輛。二月份,豐田(含雷克薩斯)北美召回5.2萬輛,美國就有4.4萬輛。豐田之所以把美國伺候得周到無比,是因為美國的“檸檬”分分鐘有可能讓它破產。而中國呢,儘管出問題的車型配備的也是和美國一樣的豐田A25系列的2.5L四缸發動機,但人家說了國內的發動機和美國的發動機不是出自同一個工廠,所以北美要召回,你們先品品。當然了,北美的發動機因鑄造缺陷導致冷卻劑順著縫隙滲透進油路,可你們的原理就是因為在特別寒冷的冬天汽車燃油在氣缸壁產生的“溼壁”現象,呵呵,呵呵呵!

合資品牌“集體變壞”說明中國車市走向成熟還需假以時日

  所以,如果說豐田在北美的召回是因為上述原因可能導致車輛熄火、撞車或者自燃的風險,那麼中國用戶或許只能在奔馳、特斯拉、通用等品牌身上找點兒心理安慰了。

合資品牌“集體變壞”說明中國車市走向成熟還需假以時日

  我們再來看雙標現象,鼻子長的老外不見得有更高的道德水準。高價格不見得能買到高品質的產品,高銷量也不見得消費者們都有火眼金睛,這已經是非常社會化的現象了。所謂格物致知,如果真的要期待或者反思什麼的話,Myauto認為光靠嘴皮子是不行的,如何降低消費者成本,並提高對廠家的懲罰力度才是解題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