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度決定格局,做人要大氣,好深刻的發文


氣度決定格局,做人要大氣,好深刻的發文

餘秋雨說:“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碎裝飾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總能夠簡單得鏗鏘有力。”的確,做人當有大格局,格局大了,事就成了。


氣度決定格局,做人要大氣,好深刻的發文


氣度是一個人包容世界的能力,是對人和事的態度。一個大氣的人,不會糾纏於雞毛蒜皮的瑣事,不會費力揣摩別人的小脾氣,苦心迎合獻媚。他懂得光陰如白駒過隙,無聊的磕碰只會增加前行的阻力,無端耗費時間和精力。一個大氣的人,不會故步自封,只找舒服的人散步。他懂得放眼一尺,朋友一片;抒懷一丈,溫暖三春。他盯著的目標絕非是眼前的一畝三分地,而是越過高山大川的馳騁縱橫。一個大氣的人,不會面對成績沾沾自喜,不會面對失意耿耿於懷。他懂得山外青山樓外樓,懂得跌倒了爬起來,不達目的不罷休。

而氣度小的人對事事總是不如意,抱怨家人、抱怨朋友、甚至抱怨社會,一遇到困難就被打倒。他們總盯著眼前的一點兒小利益不放,總是害怕自己吃虧,據理力爭,不願意退一步。氣度小了,格局就小了,心裡就容不下太多的人和事情,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三國時期蜀漢大臣楊儀,文韜武略非常不錯,深得諸葛亮信任。蜀中大部分人都認為楊儀是諸葛亮的接班人,楊儀自己也覺得能夠勝任丞相之位。然而,諸葛亮在臨死之前卻推薦蔣琬接替自己,根本原因就是楊儀的氣度太小,沒有大格局。

楊儀有才,人盡皆知,但他的氣度實在太小,好嫉妒同僚,經常和同僚發生糾紛。劉備在世時,楊儀因與尚書令劉巴不和,為了調和楊儀與劉巴之間的關係,劉備只好把兩人分開,將楊儀降為弘農太守。後來諸葛亮北伐急需人才,才將楊儀帶在自己身邊,想趁機改變楊儀的性格。但楊儀與諸葛亮手下的猛將魏延又結下樑子,兩人的關係勢同水火。諸葛亮多次從中調和,但還是於事無補。

諸葛亮死後,楊儀先下手為強,指責魏延謀反,乘機誅殺了魏延,他腳踏魏延的頭顱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嗎?”隨後誅滅魏延三族。楊儀誅殺魏延後,自認為蜀中再也沒人能和他搶丞相之位了,沒想到蔣琬當了丞相。

楊儀機關算盡,結果大失所望,他常在同僚面前抱怨,說劉禪治國無方,蔣琬無能。楊儀誅殺魏延,本來就引起蜀中高層的不滿,魏延之後,蜀中無大將,蜀國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而且楊儀打算投奔魏國,更是激起了大家對楊儀的反感。後來,楊儀被劉禪治罪,貶為平民,流放到漢嘉郡。楊儀到達流放地點後,繼續上書誹謗,言辭激烈強硬,朝廷只好下令郡府逮捕楊儀,最後他自殺了。

氣度決定格局,做人要大氣,好深刻的發文


馬雲曾說:“氣度是一種胸襟和風度,一個人的氣度決定了他精神和事業的高度。”楊儀的死,可謂咎由自取,完全是氣度太小所致。

氣度大的人,總會有好運相伴,他們不會被不必要的情緒給左右,也能夠做好自己的事情,得到同事和領導認可。氣度大的人有大格局的智慧。他們不怕外界的干擾,自有定力,清楚自己的方向,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

不管是誰只要心量太小,便難成大器。只要我們的心量不斷擴大,現實世界對我們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小,直至忽略不計。

氣度決定格局,一個人能經受住多大的打擊,便能幹出多大的事業。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許我們不能改變世界,卻可以改變自己,讓煩惱變成大海里的一滴水。內心強大,世界才會遼闊。

不得不說,格局又總是和一個人的經歷相關。經歷過貧窮的人才會知道珍惜食物;受過傷害的人才會想盡辦法避免挫折。當然,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個人都像80歲的老人一樣看破世事心態淡然。但是,格局是可以養成和擴大的,大格局將會讓你受益終生。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格局小就完全不會成功,但至少不會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就像是裝在魚缸裡的魚和茫茫大海中的魚,雖然都可以游泳,但一個是遨遊,一個只是存活。

總之,做一個有氣度的人、一個大格局的人,成功自然會向你而來。


氣度決定格局,做人要大氣,好深刻的發文


劉麗雲,河北北方學院畢業,從事編輯工作多年,寫作功底深厚,有著豐富的撰稿經驗,在多家報刊雜誌發表文章數篇,已經出版《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辦事》等多部暢銷圖書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