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電腦迷”成長為清華姚班傳奇 斯隆獎得主:鬲融

從“小電腦迷”成長為清華姚班傳奇 斯隆獎得主:鬲融

信奧傳奇——鬲融

他從小迷戀計算機科學,18 歲保送清華計算機系,師從中國唯一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大學期間 17 科滿分、學分績積三年排名第一,創造了計算機系歷史最高 GPA 的傳奇,後攻讀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在微軟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32 歲斬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他就是代表姚班實力的傳說——鬲(gé)融。

從小愛思考 父母引導孩子學有所成

鬲融生於 1986 年,從小生活在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父親鬲紅民和母親劉俊英都是理工類大學畢業,特別注重孩子文化教育的培養。


年幼時的鬲融,經常對這個世界感到好奇:天上的星星為什麼發光、水中的魚兒為什麼會游泳……見孩子對這些事情感興趣,鬲紅民夫婦就帶孩子去北京天文館、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等地方,讓他盡情地參觀,一次沒看夠再去第二次。

鬲紅民、劉俊英把他們的這些做法總結為讓孩子“長見識”。“長見識”活動不但促進了鬲融對新知識的渴望度,而且培養了他愛思考的習慣。

回想起童年,鬲融說:“我的父母非常開明,平時對我也沒有太多要求,還是比較寬鬆的”。正是因為父母懂得怎樣從興趣入手引導孩子學有所長,鬲融才能在同齡人尚不知計算機為何物時,拿到打開這個神奇世界的“鑰匙”。

痴迷於計算機科學 大多數知識靠自學


鬲融對計算機的興趣最早是母親劉俊英發現的。鬲融上小學的時候,課餘時間經常去媽媽的工作單位玩。那時電腦還不是很普及,單位裡只有一臺蘋果機,鬲融只要一到單位就纏著媽媽帶他去有電腦的辦公室。他對電腦著了迷,在電腦前一坐下來就像生了根。


媽媽單位懂電腦的那位同事也很喜歡這個有靈氣的孩子,對鬲融有問必答,媽媽劉俊英發現鬲融對電腦知識接受地特別快,一方面感到高興,另一方面又在思考怎樣把這個興趣發展成孩子的特長。

小學六年級開始,鬲融正式跟隨專業老師學習電腦,當時父母給他買了一部學習機,半年多後,隨著鬲融所學知識的深化,學習機已不夠用了,他們又花 6000 多元為他買來一臺電腦。

當時鬲融父親電腦水平要比鬲融高,爺倆經常互相切磋,鬲融在信息學方面長進很快。有一次,鬲紅民買了一本有關“C 語言”的書籍準備學習,但感覺挺繁瑣的,便置之一旁。可沒多久,發現兒子正在認真地讀那本書,一問,兒子把上面的內容差不多全搞明白了。

鬲融的計算機知識,大多數都是他利用假期自學的。每次放寒暑假前,鬲融的父母都關心地問鬲融假期想研究些什麼,隨後帶孩子到書店裡轉一轉,選上一本或幾本。

全年雷打不動學習 “

從高中起,鬲融就開始參加全國性的計算機競賽。2002-2004 年,連續兩屆獲得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金牌。2004 年,鬲融入選國家代表隊,在希臘雅典舉行的第 16 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IOI)中榮獲國際金牌。(當時參賽的其他三名隊員分別是:樓天城、胡偉棟、慄師)


從“小電腦迷”成長為清華姚班傳奇 斯隆獎得主:鬲融

鬲融(左一)


鬲融一戰成名,很多人都說他是個天才,高中班主任魯子順說:“這個孩子的智商非常高,很多東西一看就懂,一點就透,老師們課上講的內容他早就已經會了,但他聽課永遠是班裡最認真的,最虛心的。”

鬲融的教練、唐山一中的王學紅老師認為,智力因素是鬲融取得成績的一個方面,非智力因素在他的成功中起的作用更重要。她說:“老師和同學們都感到鬲融自律性極強,就像一個鐘擺,一年 365 天雷打不動堅持學習。”有一件事給王老師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為了準備最後階段國家隊的選拔賽,鬲融選擇不再跟班上課,並將他的學習地點改到了學校的一間信息教室,教練不在的時候教室裡只有他一個人。雖然不再有嚴格的作息時間限制,但鬲融從不遲到早退,他堅持和正常上課時一樣每天早晨 7 點到校練習,放學的鈴聲響起才離校。每天面對網絡,做題、瞭解信息。

在學校很用功,在家裡也是如此。鬲融從小就培養了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雷打不動,而且學起來注意力特別集中。

在進入省隊後不久的一次冬令營測試中,鬲融發現其他營員講的很多問題自己根本聽不懂。當時鬲融很“上火”,但他並沒有因此氣餒,而是奮起直追。冬令營結束後不久,正趕上“非典”,學校休課。那段日子,鬲融足不出戶,捧著父親給他買來的英文版《算法導論》潛心研讀,每天做題。返校後,他的進步令老師大為驚訝。

17 科滿分 學分績積三年排名第一 計算機系歷史最高 GPA

因為突出的信息學競賽成績,鬲融獲得清華大學的保送資格,並於 2005 年成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首屆 30 餘名學生之一。

進入清華大學後,鬲融對計算機科學的興趣與日俱增,在清華讀書期間,鬲融和他的同學組成的三人團隊,在 ACM-ICPC 亞洲賽區贏得第一名後,又在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榮獲國際亞軍。

提到 ACM,很多人想起了樓教主,那個連續十年 TopCoder 中國排名第一、兩度獲得百度之星總冠軍、兩度 Google 全球編程挑戰賽冠軍的樓天城。

但在當時的姚班,鬲融的光輝同樣奪目。17 科滿分、學分績積三年排名第一、計算機系歷史最高 GPA,作為樓天城的同班同學,鬲融學習成績始終是全年級第一,而教主只能屈居第二至第六。

鬲融認為,學習主要是靠興趣,但是也要做好平時的每件事情。“我清華時期的鬲融


雖然學習成績突出,但鬲融也會遇到自己的攔路虎——體育。“別的科目不用費太大的力氣,但是體育就不一樣了。”從小,體育考核就是鬲融的“難題”,剛剛來到清華的時候,面對 3000 米和引體向上考核,他一度感到力不從心。

後來在同學們的鼓勵下,鬲融每天堅持鍛鍊,直到攻克這個“碉堡”。

“在體育上的進步讓我收穫了很多。首先培養了自信,本來我以為就算再怎麼練,也不會有很大的進步,然而後來我發現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再有就是養成了很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從大二開始我就參加了系排球隊直到現在,所以身體素質比以前好多了,清華的這種重視體育的傳統我覺得特別好。”即便是面對最力不從心的事情,鬲融也會全力攻克它。

普林斯頓大學博士 “諾貝爾風向標”斯隆獎得主

2008 年,鬲融從清華大學畢業,進入普林斯頓大學讀博,最初研究的方向是計算機科學近似算法,後來轉到理論機器學習方向。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在微軟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從 2015 年開始,在美國杜克大學任教。2019 年,鬲融榮獲由美國艾爾弗·斯隆基金會頒發的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

斯隆研究獎,旨在向物理學、化學和數學領域的“早期職業科學家和學者提供支持和認可”,後陸續增加了神經科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以及計算和進化分子生物學。斯隆獎舉世矚目的另一個原因是,它有“諾獎風向標”的美譽,許多獲得“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先有斯隆獎殊榮。

此次鬲融憑非凸優化研究成果獲此殊榮。他的研究領域為理論計算機科學和機器學習,其研究有三個主要課題:表示學習(Representation Learning)、非凸優化(Non-convex Optimization)以及張量分解(Tensor Decompositions)。

“目前,從事計算機科學應用方向研究的人才很多,但理論研究的人才相對較少。我希望做好理論研究,為應用技術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鬲融說。


從“小電腦迷”成長為清華姚班傳奇 斯隆獎得主:鬲融

結語


儘管鬲融的研究走在人工智能全球 Top 競技最前沿,並且已經受到權威獎項的認可,但他依然很少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也許是因為他喜歡隱士的生活,也許科研人員的專注不應該被暴露於輿論之中,但他的成長故事,值得每一位父母解讀;他對信息學的熱情和自律的習慣,值得每一位同學學習。

縱觀鬲融的成長軌跡,他能夠取得一番成就的原因包括但不限於:

  • 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
  • 父母懂得發現孩子的興趣,並引導他學有所成
  • 受教於專業信息學教師
  • 鬲融善於思考,勤於問問題
  • 對計算機擁有濃厚興且持之以恆
  • 自律到極致

當然,鬲融在計算機方面有一定的天賦,但他勤奮自律、肯動腦肯

一定的天賦,但他勤奮自律、肯動腦肯付出才是他成功的最主要

動腦肯付出才是他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