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文明新風沐鄉野

全南:文明新風沐鄉野

客家新聞網 王靜 特約記者黃揚揚

暖春三月,微風吹拂新綠,山花向陽而開。記者走進全南,訪街入巷,踏入田野,近距離聆聽遍佈城鄉的理論宣講,感受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觸摸自內而外的文明之美……

近年來,全南縣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建設了14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充分發揮學習、活動、服務三大功能,常態化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6800餘場次,進一步豐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全南:文明新风沐乡野

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發放疫情防控宣傳單。

搭建學用結合“全平臺”

“桃樹新梢如有花蕾,應及早摘除,對於開花過多的,要每隔兩三天搖花一次,以確保坐果率……”3月13日,在全南縣龍下鄉川垇村,一場山坡地頭的果業培訓課就地開講,多名果農現場觀看果業專家修剪過盛的鷹嘴桃花枝。

引導群眾學理論、學政策、學法律、學文化、學技能、學健康生活,是全南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學習”功能的一個生動縮影。該縣組建由縣委主要領導擔任總隊長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志願服務總隊,並吸納“田秀才”“土專家”、鄉賢、創業帶頭人等宣講人才,打造了一支層次豐富、廣泛覆蓋、專兼結合的宣講志願服務隊伍,深入基層開展宣講,目前已開展宣講2000餘場次。

“我們注重將學習功能與群眾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著力打造了‘眾說舞臺’理論微宣講品牌,講群眾身邊的事,說百姓愛聽的理。”全南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水勇告訴記者,該縣建立了950餘人的“眾說舞臺”宣講人才庫,在這次抗擊疫情中,宣講員將疫情防控知識編成通俗易懂的順口溜、三句半,走村串巷用“小喇叭”進行宣傳,讓村民入印象深刻。

同時,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中,該縣逐漸摸索出一條“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法子。通過安裝投影儀,將“學習強國”APP中海量優質的學習內容帶到現場互動分享會等活動中。拍攝製作優秀理論宣講微視頻50個,並製成二維碼,“手機一掃,視頻到手”,打造通俗易懂、好看耐看的“網上宣講課堂”。為所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配備小雅黨建音箱,通過與其“對話”,可即時聆聽權威經典理論、紅色故事等,讓群眾隨時學、隨地學,聽原聲、聽黨課。

打造文明活動“新陣地”

春風催新綠,又是植樹時。3月12日,全南縣開展了義務植樹活動,多位身著紅馬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在山坡上揮鍬剷土、扶苗填坑,栽下棵棵幼苗。

“紅馬甲”是活躍在全南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最靚麗的色彩。“黨員幹部志願者”“司法服務志願者”“家庭醫生志願者”……一支支文明志願者隊伍不斷匯聚愛心,一場場文明實踐活動溫暖人心。城廂鎮黃埠村黨員幹部志願者連夜幫助農戶搶收滯銷蔬菜,大吉山鎮大嶽村自發組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志願行動,讓鄉村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社逕鄉年輕幹部主動為居家學生“送書到家”……在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群內,不停滾動的工作動態,傳遞著源源不斷的溫情與活力。

打造好文明實踐活動“新陣地”,文明之花處處開。近年來,全南堅持“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活動就延伸到哪裡”,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常態化開展了道德先鋒榜評議活動、“文明家庭”“身邊好人”評選表彰、推廣新式婚禮、“機關幹部下基層,連心連情促脫貧”、“贛南新婦女”運動、紅色文化傳承和書畫歌舞等活動,不斷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注入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如今在全南,孝敬父母、喜事新辦、厚養薄葬等文明風尚正漸入人心。鋪張浪費的少了,勤儉節約的多了;打牌賭博的少了,讀書看報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講科學文明的多了……全南城鄉民風淨、思想齊、幹勁足,處處呈現一派全新氣象。

全南:文明新风沐乡野

城廂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願者幫助農戶搶收蔬菜。

織密便民服務“幸福網”

“理了個頭發,精神多了,為我們的志願者點贊!”疫情防控期間,由於理髮店未開門,該縣城廂鎮黃埠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願者曹建勇主動發揮自己的手藝特長,帶上梳子、剃刀、圍裙等理髮工具,免費給村裡有需要的村民剪髮。

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全南縣面向殘疾人、老年人、留守兒童、困難群眾等重點人群,積極組織開展技術傳授、健康義診、政策諮詢、親情連線、縫補衣物、家電維修、免費理髮等各類便民利民服務,以真情暖人心,以服務聚民意。

該縣打造了28個孝老食堂,提供低價優質的用餐服務,為一大批留守、“老弱困”的老人解決了吃飯問題,並在孝老食堂內配備棋牌、書刊雜誌、電視、音響等休閒娛樂設施,豐富老人文娛活動。充分整合現有資源,拓展健康室、日間照料室、器樂室便民超市、兒童之家等多項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項目,打造群眾願意來、留得住、有獲得感的精神家園。

學校放學後,家長下班前,孩子去哪兒,一直是困擾多數家庭的大難題。居住在全南縣濱江社區的居民,卻沒有這樣的煩惱。每天下午,在社區的“四點半課堂”裡,有志願者教師幫忙免費看管孩子、輔導作業,並且每週還會開展繪畫、剪紙、書法、手工等興趣課程。不少居民都表示,這是一個讓家長放心、讓孩子開心的“社區課堂”。

文明流淌,潤物無聲,漸漸的,也有不少群眾被影響、被觸動,自覺加入到志願者的隊伍中來,利用自身職業技能,為身邊群眾提供專業化的志願服務。劉秀珍是全南縣桃源一品幼兒園的在職教師,寒暑假期間,她都會回到老家南逕鎮,在新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做一名志願者教師,教孩子們做手工、學跳舞。“事情雖小,但用心做好,也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明實踐活動蔚然成風,全南大地風景獨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