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天生適合,只是學會了打磨

每個人都有迷茫、無助、卑微的時刻,那些被冷落的孤獨,那些拼命想要努力的苦澀,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去,總有一天我們會笑著說出口,沒有什麼過不去,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們去遇見更好的自己。當我們彷徨無助,孤獨卑微的時候,記得堅定而沉穩地走好每一步,時光會給我們一個最好的答覆!


沒有人是天生適合,只是學會了打磨


01

有一次,碰見一位小學同學,兩人站在大街上嘻嘻哈哈聊了許久。小學的時候,我特別羨慕甚至是有一點嫉妒她,她總給人一種博覽群書的感覺。很多時候,老師問的一些課外問題,我們都不能回答,但她總能不慌不忙地把那些問題一一分析個透。

那時候的她真的很耀眼,吸引了全班人驚羨和崇拜的目光。我默默地坐在角落,心想,如果我是她,該有多好呀。

在我的記憶中,好像她天生就適合閃光,一副清越的嗓音,適合演講也適合歌唱;一張圓潤的臉龐,適合可愛也適合討人歡喜;總是知識面豐富的樣子,適合舞臺也適合優雅。

小小年紀的她,活成電視機裡的女神童,能神采飛揚地和別人聊詩詞歌賦,也能接地氣地跟同學調侃玩笑。

小時候,我們倆總是霸佔著班上的一、二名,成績不相上下,共同話題卻少得可憐,或者說,是我故意地疏遠她。在她面前,很多時候我都是自愧不如的,雖然有時候她考得不如我好,但我覺得,那時候的她可比那時候的自己豐盈得多。

如果說,那時候的自己是一盆帶刺的仙人掌,那麼她一定是自由奔放的洪水,我偏好乾燥,一遇見大水,就會自動枯萎的。

所以,大多數時候,為了保持自我光輝,我便用全身的刺,小心翼翼地抵禦著。

上了初、高中,大家似乎都長大了些,我好像活得也不那麼小心眼兒了,每次路上遇見她都會主動聊天,分享各自目前的狀態以及談及過去的種種。

今日再見她,她依舊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樣子,談詩詞,談名著,談音樂。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避而不聽,而是開始落落大方地詢問是怎樣的知識和閱歷,塑造出了過去和現在的她。當然,這也是我一直好奇的。

從她口中我知道了,從小她便沉迷於各種書籍,巴不得一口啃下去,她還喜歡一遍又一遍聽CD。經常是別的小孩都在院子裡嬉戲玩耍的時候,她窩在小房間裡靜靜體味著書中的奧秘,或者跟著CD一遍又一遍唱著。有時候真的是沉醉到忘我的狀態。

“起初也經常出洋相的,‘賣弄’時,要麼文不對題,要麼嚴重跑調,可當把所有臉面都丟光以後,然後一個一個費力撿起來時,一切彷彿都水到渠成了。”想起那段令人唏噓的光陰,她忍不住笑了。

我頓時明白了,小時候自以為是地給她貼的所有“適合”的標籤,其實都是她自己慢慢打磨出來的,那層金是她自己幫自己鍍上的。

我們評價一個在某方面造詣很高的人時,總是喜歡用“天賦異稟”這四個字。我們相信天賦有著摧枯拉朽的力量,可以碾軋世上一切困難,卻不願意承認有天賦的只是少數,大多數人倘若在那個領域比你出眾那麼一點點,一定是因為他自己付出了足夠多的努力,只是你我看不見而已。

我的這位小學同學獲得的所有青睞和羨慕都是她努力付出後的最好饋贈,那一切溫暖的底色都是她事先為自己儲備好的。她是她自己的調色板,也是她自己手中緊握的那支畫筆。

是那些汗水和經歷,給了她別人眼裡的“天生適合”。

沒有人是天生適合,只是學會了打磨


02

前幾天我把初中好友約出來聊了一會兒,她問我畢業以後的打算。我想,大概這是每個即將畢業的學生共同的話題吧。

我說,如果準備的考試都沒有通過,我應該會一股腦地往文字方面發展吧。

她說,我覺得你在這方面很有潛力,你身上流露出的就是文藝的氣質。你天生適合這一行。

“天生適合”,聽見這幾個字時,我笑了笑沒有說話。大概只有我自己知道,文字並不是我的天賦所在,能走到今天實在是萬幸。

我也有一篇文章寫一天都不令人滿意的時候,經常想破腦袋都想不出好的話題或者題目之類的。

這個時候,我一般會放下手中的筆,拿起床頭櫃上的書,或者翻翻自己以往的筆記,看看是不是可以找到些靈感。這時,我通常會感慨,原來自己不知不覺已經看了那麼多書,做了如此多的筆記。

這一路,我從以往讀者數為“零”,到現在有了一些固定的讀者。我記得,第一次有讀者關注我的時候,我對著屏幕傻笑了半天。

漸漸地,陪我一起走的,從最初的只有自己,變為一個、兩個、三個,直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說喜歡我的文字。

當有人評論或私信稱讚我的文章時,起初我感到受寵若驚,害怕自己會辜負人們的讚許。現在我一般會回覆“謝謝”,這兩個字是真心而又虔誠的。

謝謝喜歡文章的你,也謝謝一直堅持的自己。我不再覺得受之有愧,也不是故作謙虛之態,而是覺得經過一年的遣詞造句,或許自己真的還不賴。

這些有稜角、有情感的文字,都是經過長年累月的磨鍊和積澱而來的,是我自己幫自己精心打磨上色的。

從小到大,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聰明的人,天分也不太高,但我是最擅長長跑的那個人。我會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即使匍匐前進,即使泥濘荊棘,也不會終止,會堅持跑完全程。

我可能跑得比較慢,但我一定是會跑到終點的那個人。

我已經有這個底氣了。

沒有人是天生適合,只是學會了打磨

03

我們大多數人最擅長的事情,就是站在門口窺探。

看著別人的成就,我們通常會這樣自我安慰:

“他對畫畫一直有天賦,而我就不行,我天生沒有藝術細胞。”

“他天生適合做領導,而我不是幹那塊的料,我不擅長人際交流。”

“他一直能做一手好菜,可我從出生到現在手藝都很拙劣。”

在做事情之前,我們總是習慣先伸出一隻腳試探兩下,或許因為太涼或太熱,本能地又將腳踝死死地收住。然後感嘆,自己天生不適合幹那行。在我看來,這更像是繳械投降的說辭。

其實,我們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前期的自己不斷打磨出來的。

很少有人是天生適合,也很少有人出生就愚笨。所有的一切,不過都是經過自己費力刻鑿而來。

“天賦異稟”要麼是強者的謙辭,要麼是弱者的寬慰。

我們都是獨立而又鮮活的個體,張力和潛力都是無限的,千萬不要早早地就做一個鐵盔,將自己提前套進去。你要有多方面嘗試的勇氣,也要有潛下心修煉的毅力。

畢竟,讓楓葉紅起來的從來都是它自己,而秋天只是給了它一個紅起來的機會。


沒有人是天生適合,只是學會了打磨


以上內容來源於影子《不怕輸,才會贏得漂亮》節選:沒有人是天生適合,只是學會了打磨

影子,95後的英文系姑娘,喜歡看書、旅遊,獨愛宋詞、民國,願把生活熬成詩,恣意而浪漫。在《青年文摘》、《中學生視界》等雜誌發表多篇文章,曾被人民日報、思想聚焦、清華南都、共青團中央等重量級平臺微信、微博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