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門的世界》、《海上鋼琴師》兩個人生的似與不似,您怎麼看?

定位未來


相似的地方是兩個人都在渴望自由,只是打開自由的方式不一樣。楚門嚮往那種自我掌控的自由,於是他想走出去。原因是他知曉自己之前的人生被導演操控,世人知曉。細思極恐一下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他完全沒有隱私。他小時候尿過床那些羞羞臉的隱私全部公之於眾,人性裡最恐懼的不是未知的死亡而是已知死亡。所以楚門要走出導演設的局,即便外面的世界充滿未知的兇險至少他有保留自己隱私的體面。

相反1900嚮往的自由是抗拒外界,他不願意走出去。他跟楚門不一樣,他們的成長經歷不一樣。他在船上,雖然是一搜船卻也是一個小型社會。而且船上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部分人是因為傷心要離開此岸去彼岸。因此這條船會給他帶來很多負能量 ,再加上他的養父那種未知的突如其來的死亡。還有自己的音樂被利益燻心的人,刻意售賣。他覺得那樣的音樂就失去了它原本的顏色。他是一個純粹的人,幾十年的船上生活他了如指掌,船才是他可控的自由。外界有太多的變數和人心難以揣測他覺得那是不可控的自由。

相似點就是兩個人都遵循著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訴求不扭曲不壓抑。放肆追,不後悔。

不同的就是兩個人經歷不一樣,一個是被安排的人生沒有任何隱私赤裸裸的暴露。所有人都知曉的一切,如果這所有的一切楚門不知道,倒也還可以繼續。關鍵是他知曉這一切,那麼他的人生就會陷入這種已知的恐懼和憤怒。再一個楚門未走出以前活的太平穩和順利安逸了。越是平穩安逸,就越會嚮往外界不可預知的挑戰的刺激。而1900從一出生就被拋棄,被父母遺棄在鋼琴上。養父的突然離世,船上的悲歡離合他一眼望盡,他一生是坎坷的。連一條小小的船都能牽扯出那麼多悲歡離合更何況是不可未知的廣闊的天地間所帶來的悲歡離合呢?他不喜歡那種不可控的無限大的外界所帶來困擾。就連他最愛的音樂,也會因為名利顯得不純粹。所以他死也要將自己留在船上。人生不需要轟轟烈烈只要有個好故事遺留人間那便是傳奇不朽了。


胖是因為吃素


《楚門的世界》是部好片子,《海上鋼琴師》也是;我看完楚門,立刻想到了1900。它們有所共性,裡面有一個獨立的世界,並以主角為中心旋轉。

《楚門的世界》是一個從世界裡面走出來的故事,《海上鋼琴師》也是,只是結果不一樣,1900沒有走出來。

剛見楚門的時候,他是個傻子一樣矇在鼓裡,不知道這周圍是他的世界,不知道詮釋世界的熱都在看著他的節目。後來他無意間發現了他死去多年的父親,慢慢想起以前見過的一個女孩,對他說過這一切都是假的。

這世界的破綻越來越多,楚門更不停地與他們做鬥爭,一波三折,最終還是讓楚門找到了出口,他只需再向前踏一步,就能逃離這個虛假的世界。

而1900不一樣,他很聰明,他的世界是船,與鋼琴。1900成為了船上的鋼琴師,只要聽過他曲子的人都覺得他能夠在陸地、在城市裡享譽盛名。

其中最有趣的插曲就是鬥琴那一段,一個蜚聲海外的音樂家聞名而來,實為挑釁,結果可想而知。

那以後,人們更是勸他去陸地上闖一闖,前途不可限量。中途他見到了一個女孩,他喜歡她。或許因為情愫,船停在那個城市時,他提著行李,和大家告別,心裡想的可能是去找到那個女孩吧。

楚門站在畫著藍天白雲的牆邊,面前就是出口。基斯督,也就是楚門人生這部戲的導演叫住了他。

他對楚門說,外面的世界跟我給你的世界一樣的虛假,有一樣的謊言,一樣的欺詐。但在我的世界你什麼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你屬於這裡,回來吧,楚門。

楚門站在那裡沒動,過了一會兒,楚門轉過身,對他說了一句他的經典“臺詞”:假如再也碰不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楚門一腳踏過了門檻,走向外面的世界。

當1900站在船和大陸的樓梯上,他一手壓著帽子,一手提著行李,抬頭望著面前這塊安穩而無邊際的大陸。他突然像是看見了什麼,他伸手飛旋出自己的帽子,看著它慢慢落、慢慢落,旋落回了大海的這一邊。

他佇立著,轉身,回去了。

他說他站在船舷往城市望的時候,感覺很好,感覺自己前途無量。可是他發現,城市太大了,樓太高了,一眼望不到盡頭。城市太大了,大到看不到琴鍵的盡頭,他不知道該怎樣來彈這樣的曲子。它很大,可是它又很小。

1900的結局是悲慘的,他一生都沒有離開過那艘船,直到陪著它一起爆炸。這個故事是借他人之口說出來的,知道這個故事的人都對1900肅然起敬,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堅持。所以這結局又是完滿的。

對1900來說。

相比之下,楚門還沒有結局,因為他去了一個新世界,那個世界在1900口中是那樣的大無邊際,觀眾還都不知道他之後是怎麼活的,有可能帶著自由和幹勁開心地活下去,也有可能會懷念那種任何事物都被安排好的生活吧。

顯然前者的可能性會更大,因為楚門是紅色的人,他熱情、活潑,敢於冒險,所以他才敢走出門,他也敢尋找自己的新生活。而1900是藍色的人,他安穩,優雅而保守,他不願接受未知的改變,很少去追求什麼,他就一直待在船上,唯一的遺憾是那個女孩。

他們倆是相反的人生、想法的人格,但是世人的眼光最可愛,無論結果如何,都欣賞他們倆。

楚門的生活就是大家的電視節目,他們希望楚門待在桃源一直演著,他們又想看見楚門追求自己的自由而成功;1900不下船的時候大家都勸他下船,當他準備下船後來又不下船了,大家又很高興。

因為群眾們都希望,楚門是他們看到的那個楚門,1900是他們認識的1900,他們不會因為一些人得到的一些話就改變自己所追求的東西,即使有所動心,也能夠堅持下去。

這個包羅萬象的世界裡,也同樣有著無數各式的小世界。就像圍城,有的人想要踏出來,有人伸頭看看,又縮了回去。

無論是走出去還是退回來,都沒有錯,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內心想要的是什麼。還要弄清楚,我們為誰而活,我們在群體之內還是群體之外,我們可以處於現狀還是邁出心中籌劃很久的一步。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小溫講電影


1900和楚門,他們看上去是很相似的:都是生活在一個很美好、很小的世界裡,都從未去過外面的世界,都很單純。

但他們本身卻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1900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那種“藝術家”,他有著極高的天賦,但對於把鋼琴演奏變成商業行為感到不理解、痛苦和害怕。

也因為童年就沒有出過這條船,這條船就是他安全感的核心區域,一旦下了船,他便感覺到眩暈、失控、恐懼。

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社交屬性是空白的。

楚門則不一樣,在這個為他而造的假世界裡,他有幸福的父母、愛他的妻子和朋友們,儘管他們都是演員,但他們高超的演技也曾給予楚門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換言之,在人格上,他是一個健全的、甚至比普通人更有自信和勇氣的一個人。

所以當他得知這一切都是謊言和欺騙時,他毫不猶豫地離開了。

人之一生所追尋的兩樣東西,無非是愛與自由。

對於1900來說,他需要的愛,是他和他的鋼琴一直相愛、是他和他自己的對話、是根植於這份愛所帶來的幸福與安全感。自由對他來說,是可以演奏自己喜愛的歌曲的自由,這個自由比一切都重要,一旦下了船,他也許就要受制於人、聽命於市場和聽眾。但他根本不在乎聽眾,他在乎的是自己想彈奏什麼。

所以對他來說,下船意味著失去自由,甚至失去自我。

而在《楚門的世界》裡,對於楚門來說,留在這裡意味著妥協與屈服,這裡的愛也並非真的,這裡的自由背後更是無盡的謊言與監控。

所以他一定會離開,去尋找真正的自由。

他們兩個人看起來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選擇,最終卻是殊途同歸。


火狐說電影


內心的純粹,以及對於自由的渴望,是楚門與1900人生中相似的地方。內心純粹的人,才有對真實自由的渴望,儘管因為不同的人生經歷,使得二者有不同的價值觀,但是內心對真實自由的態度卻是一致的。楚門從小到大生活在所謂的桃源島小城,但當他知曉桃源島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攝影棚時,毅然決然的逃離,用實際行動追尋真正的自由;1900不下船,是因為一旦踏上陸地,要融入這個世界,面對的將是看不見盡頭的城市,以及無數的瑣碎事物,1900不願妥協與退讓,堅守內心的自由。

一個逃離原地,一個留守原地,這是楚門與1900對於人生境遇所做出的不同選擇,也是對“真實”與“虛假”的不同理解。楚門認為外面的世界才是真實的,桃源島是虛假的;1900卻與之相反,他認為外面的世界是虛假的,而這艘船對他而言才是他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的廣闊攪動著他內心的不安,就像1900跟朋友告別時所說的話:“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香的香水,是篇無從彈奏的樂章”。

楚門與1900人生的似與不似卻又是緊密聯繫的:楚門的逃離與1900的留守,都是出於對內心自由的堅守,而這種堅守不是我們大多數世俗的人所敢於嘗試的,只有內心純粹的人才辦得到。





loneperson


楚門不願被他人操控自己的人生,毫不猶豫地走向外界。

1900不願進入他無法掌控的陸地世界,被名聲、派別、金錢、人際等層層綁架,堅定地守在了他生命的故鄉與音樂天才的起源——海上行船。

看起來毫不相似——一個是渴望冒險、生活卻平淡的小鎮中年人;一個是生於船、死於船的鋼琴天才。

1、他擁有的一切都是虛偽的,無論是父母、愛人還是朋友,甚至他所謂的人生挫折幼年喪父之痛都是人造災難。然後有一天,他終於發現這一切皆是假象,於是他毫不留情地放棄了這一切。他是楚門。

2、他擁有的一切就是海上的行船與鋼琴,他的靈魂即是他的音樂,他的音樂演奏他所謂的世間一切。然後有一天,他面臨不下船便會失去性命,而下船卻會失去他對生命掌控感的抉擇。於是他毫不遲疑地留在了船上。他是1900。

很簡單,他們都選擇了自我。






蘇童


兩部電影的結局不同,但是我認為對於1900和楚門來說人生意義是相同的,都選擇了自己認為正確的路。


《海上鋼琴師》

1900生於佛吉尼亞號、死於佛吉尼亞號。1900雖然從未登陸過陸地,但是遊輪的小社會也他以小見大見識了外面的世界。1900目送了一批又一批美國夢的尋夢者,他決定留在船上,堅守了自己的船、也堅守了赤子的夢。

很多人認為整個世界都是自己的,但漸漸的發現世界沒有什麼是自己的。外面的世界道路千千萬萬,但人終歸只能選一條路走下去。

或許1900在戀愛激情促使下決定上岸的時候,他是想去改變自己追尋愛情。但他又選擇留下,比起愛情,他更珍惜自己的生存方式。假如一個人連自己的道路都無法堅持,又怎麼能守護住愛情呢?

同樣,1900在佛吉尼亞號一路成長、成名,這就船就是他的人生意義,已經分不開了。離開意味著,丟掉了自己一切過往,自己也將是陸地上無歸處的孤魂野鬼。

最後,1900選擇了他認為正確的道路,隨著他的鋼琴、音樂、回憶、愛情、甚至是家,一同消失在歲月裡。

1900何嘗不是我們心中的理想化呢,但是現實往往很殘酷。能夠堅持理想甚至放棄生命,這樣的人不值得欽佩嗎?


《楚門的世界》

楚門從一出生就被選定成為一部真人秀節目的主角。從小生活在一個虛假的攝影棚世界裡,除了自己,身邊的一切都是別人事先安排設計好的。

虛假的世界雖然充滿著欺騙和謊言,但是生活的安逸、小世界的友善,何嘗不是很多真實世界人們所向往的。

當楚門打開出口的那一刻,如果邁出去,他面臨的選擇將是一個一樣充滿欺騙、謊言未知的世界。

此時在自己的內心需要和外界導演強烈干擾的時候,是堅持還是妥協?是抗爭還是屈服?放著熟悉且安穩的生活不要,還是要自己去闖蕩和探索新的生活?

楚門的選擇遭遇幾乎我們都會遇到,每個人都不願被別人束縛,但是真正鼓起勇氣放棄安逸去挑戰未知,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最終,楚門給了我們一個答案,堅定地邁出了那一步,從此開啟自己新的人生旅程。

楚門的選擇,給我們以強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讓我們能夠大膽去嘗試新的生活。


兩部電影,兩位主角都做出了他們人生重要的抉擇,選擇了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這種選擇,代表了自己莫大的勇氣和堅定地信念。

當我們面臨選擇的時候,我們能夠勇敢的堅持自己的道路嗎?假如你有什麼類似經歷,可以再下面評論處留言。

我是無垠。


無垠電影


楚門是內心渴望自由,渴望真實,逃離這個牢籠,想看一看真正的世界是什麼模樣。。那種苦笑那種歇斯底里,那種大喜到大悲,那種被所有人欺騙背叛,哀莫大於心死。

1900是內心渴望永恆,渴望音樂相伴,渴望這條船能永遠航行,夢想著一人,一琴,一船,一世界。。。那種凝望著船下的人,事,物卻內心掙扎的樣子令人心疼,試問一個人一生都在一個地方,突然告訴他你所處的世界不過是你的世界,你的世界以外還有真實的世界,1900接受不了,他寧願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其實兩部電影都代表了一部分人,他們也許現在的世界足夠完美,或者現在的世界開始崩塌,是接受新的世界,還是固步自封於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都是贏家。

如果說楚門是不顧一切想要迎接身的自由,那麼1900就是不顧一切想要心的自由。也許楚門在真實世界活的不夠好,也許1900可以在真實社會活的夠好,但是這些都不是我們值得關心的了,因為他們已經做出了自己最正確的選擇,我們尊重。


老夫自有一計


都是90年代的電影,楚門想要出去,離開虛擬的“完美”世界;1900卻不願離開,待在與世隔離的世界直至死亡。

《楚門的世界》表達的是對自由的追求,待在所謂的“完美”世界,我寧願死也不願被人操縱一生;

《海上鋼琴師》表達的是對殘酷現實的諷刺,對藝術上精神自由的追求。

兩部電影,雖然風格迥異,但表達了同一個主旨——追求自由,對現代人麻木現實的批判。不同的是,楚門追求的自由在俗世凡塵,像普通人那樣生活;1900追求的自由卻是遠離社會,在一條穿上終了一生。

這兩部電影所表達的思想無疑是美國個人主義的核心內容:自由,獨立,人權。正是這個核心觀念將兩部電影巧妙聯繫在一起。

主持人:楚門為什麼從來沒有發現他所處的世界是虛擬的?

導演:很簡單,因為他接受現實。 安於現狀,接受現實使得楚門困在這個虛擬世界裡。創造這部真人秀的導演說過,如果楚門堅持尋找真相,我攔不住他。而最後楚門確實做到了,經歷了生死只為追尋自由。

我們許多人就像楚門,在這個現實世界裡接受了太多挫敗,已經喪失了當時的鬥志。很多人說現實很殘酷,接受現實的人一輩子只能困在一座島上,出生到死亡。 我不願被人操縱過完一生,想要阻擋我,只有殺了我。


情哥哥c


兩部電影的主角人生相似,但結局卻不同

在《海上鋼琴家》中,1900之所以沒有下船,是因為他在船上已經找到了自己最想要人生夢想,雖然只在船上卻能見到來自船之外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併為他們演繹自己的音樂,這便是1900的人生目標,沒有人束縛他,他是自由的,最後選擇留在船上也是他對自己內心自由真實的交代,他的身心都是完全自由的。

而在《楚門的世界》中,男主一直活在被人安排好的虛擬的環境裡,每天面對的都是千篇一律的人與事,他是受囚籠裡一隻被束縛的小鳥,被事先安排的親情友情愛情,讓他無法觸碰到真實的感情,更無法為自己的真實內心找到合適的釋放地。他渴望衝破枷鎖,看到真實的世界,他的身心都是受到束縛的,他並沒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並沒有娶到自己的真心愛人,而這些只有導演意外的世界才有,所以他最終選擇了外面的世界。我們自願選擇的道路,一定都會有屬於自己內心的目的地。







萌萌噠的狗頭


《楚門的世界》主人公是從小被欺騙,朋友,父母,妻子等等,可以說是一個悲劇,假如一生無法戳破這個謊言,一生處於一場秀中,就想被關在籠子中的猴子,費點事貢獻收視率,被人消遣,所幸的是,最後自己走出去了,打開了自己的新世界,靠自己,其實讓人有些感動,還記得經典的臺詞:早上好,以防我見不著你,所以下午好,晚上好,晚安!

Good morning, and in case I don't see you,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and good night!

《海上鋼琴師》的話,則是用溫情襯托淡淡悲傷,棄嬰成長成音樂大師,是不容易的,內涵的孤獨和悲傷令人動容,不過最後做出了自己選擇,是上案還是留在船上,順從了自己內心,這兩個電影從情感來說差異其實挺大的,不過都是優秀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