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的方證、空聞和玄慈哪一位更稱得上是“深藏不露”?

騎蝸牛走高速


我是海倫兒朱,讀的是金庸原著新修版。

玄慈、空聞和方證三位高僧,分別是《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和《笑傲江湖》中的少林寺方丈。能用上“深藏不露”這個詞,我覺著一方面是評價武功,另一方面可以說說城府。當得起這個稱呼的,要數方證大師。

玄慈

關於玄慈方丈,最近說了不少。

提到武功,《天龍八部》中有“一僧二掛三老四絕”,玄慈方丈怎麼也排不進前十。在佛門內部,玄慈倒是有“伏虎羅漢”之稱,不過另一位“降龍羅漢”卻是心比天高,運道一般的神山上人,讓這個稱號失卻幾分顏色。

從戰績來看,也不盡如人意。年輕時,帶領若干江湖人士遠赴雁門關圍攻蕭遠山,幾乎全軍覆沒,自己也被點中穴道,保住性命都極為偶然。少林大會前後,接連遇到鳩摩智、莊聚賢幾人的挑釁,完全是靠虛竹和蕭峰接鍋才算保住百年古剎的顏面。

再說城府,雁門關一役,妥妥被慕容博利用。玄慈的精明,恐怕都用在調動虛竹抵擋國師,還有和莊聚賢鬥嘴上了。

不過,玄慈方丈為人,總算有一說一。蕭峰不是殺害玄苦大師的兇手,他能直陳其事。要說“深藏不露”,恐怕也只好用在和江湖兒女葉二孃的一段舊情上。

空聞

到了《倚天屠龍記》中,少林派依然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少林神僧,見聞智性”,是指當時少林派四位武功最高的和尚。其中的“聞”,便是少林方丈空聞禪師。

他上有慈悲為懷的師兄空見神僧和威風八面的三位玄字輩師叔,下有不太靠譜的空智、空性兩位師弟,似乎沒什麼存在感。

提及武功,空聞禪師在《倚天屠龍記》中更是未見出手。在少林龍爪手這項武功上的造詣,還比不上師弟空性。

不過,在江湖上的呼聲,除了百歲的三豐真人,還是要數空聞方丈最高。

大家不喜歡空聞,恐怕因為他有兩大事蹟:

第一,武當山上逼迫張翠山自盡。

這個其實不怪空聞禪師,總不能說你張五俠的命是命,俗家弟子龍門鏢局七十二口人的命就不是命。何況,空見神僧還是死在謝遜手上,其中諸多恩怨,除了當事人,旁人一概不知。

從俞岱巖身殘開始,少林和武當的恩怨就說不清。十年裡,如果要挾怨報復,怕是要掀起無數場血雨腥風。在止息干戈方面,空聞禪師還是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好在少林派掌門空聞方丈老成持重,顧全大體,又尊敬恩師,竭力約束門下弟子,不許擅自生事,十年來才沒釀成大禍。

直到張翠山從冰火島返回武當,重新現身中原,空聞禪師才領著人上門。

少林上門質問,張翠山如何解釋?龍門鏢局人是誰殺的我知道可是我不願意說,謝遜在哪裡我也知道可是我不能說。殷素素又如何解釋?那是我結婚前乾的,你們找天鷹教去。這完全是自己把路走死的節奏有沒有?

空聞大師聽了張翠山的話作何感想?

空聞唸了聲:“阿彌陀佛!”心想:“聽他言來,倒似不假,這便如何處置?”

空聞大師聽了殷素素的話又如何決斷?

空聞說道:“好!冤有頭,債有主,你是女流之輩,我們去找天鷹教殷天正便了。”

這實在是非常厚道了對不對?最後,張翠山之所以自刎,更多是因為得知三哥殘廢的罪魁禍首是妻子殷素素,無法面對,才釀成慘禍。

第二,少室山上堅持不救張無忌。

張無忌身中玄冥神掌,張三丰帶他到少室山上,提出要拿自己所知的九陽經作為交換,希望求得少林九陽經來給張無忌救命。

空聞方丈不同意,張真人就認為人家有門戶之見。可張真人此時的所為,和鳩摩智拿著少林七十二絕技去大理天龍寺要換人家的六脈神劍有什麼區別?人家憑什麼就要答應?

如果說和尚應該慈悲為懷,怎麼能不救小孩?這小孩的母親在臨死前,可是給空聞禪師下了好大的一個圈套。少林全寺上下憋了兩年多的氣,怎麼能再施以援手?

何況那日殷素素臨死之時,假意將謝遜的下落“告知”空聞,這一著“移禍江東”之計使得什為毒辣。兩年多來,三日兩頭便有武林人士來到少林寺滋擾,或明闖,或暗窺,或軟求,或硬問,不斷打聽謝遜的所在。空聞發誓賭咒,說道實在不知,但當時武當山紫霄宮中,各門各派數百對眼睛見到殷素素在空聞耳邊明言,如何是假?不論空聞如何解說,旁人總是不信,為此而動武的月有數起。外來的武林人物死傷固多,少林寺中的高手卻也損折了不少。

說到稱霸武林,“揚刀立威”的念頭恐怕只在空聞方丈心中閃過那麼一下下,受成昆挾持而後被張無忌救出,老和尚早就絕了這個念頭。

空聞雙手亂搖,說道:“此刀已數易其主,最後是張教主派人千辛萬苦的尋來,又是貴教吳旗使接續復原。何況現今天下英雄共推張教主為尊,論才論德,論淵源,論名位,此刀自當由張教主掌管,那是天經地義的了。”

要說空聞禪師“持重坦誠”是不錯,要說“深藏不露”,恐怕算不上。

方證

這三位方丈,真正出手和人對戰的,就只有方證大師。對戰之人更是非同小可,乃是魔教教主任我行。方證大師出手,使的是“千手如來掌”。

論掌法,奇幻莫測。

令狐沖居高臨下,凝神細看,見方證大師掌法變幻莫測,每一掌擊出,甫到中途,已變為好幾個方位,掌法如此奇幻,直是生平所未睹。

論功力,掌法雖繁,功力不散。

向問天卻想:“少林派武功享名千載,果然非同小可。方證大師這‘千手如來掌’掌法雖繁,功力不散,那確是千難萬難。倘若讓我遇上了,只好跟他硬拚內力,掌法是比他不過的。”

論內力,任我行都自認不是對手,吸星大法遇上大師完全無效。

任我行……心想:“這老和尚所練的易筋經內功竟如此厲害,掌力沒和我掌力相交,卻已在剋制我的內力。”心知再鬥下去,對方深厚的內力發將出來,自己勢須處於下風……只覺對方內力雖然柔和,卻渾厚無比,自己使出了“吸星大法”,竟吸不到他絲毫內力……

論慈悲,方證大師和任我行交手,從出手到落敗,全是為了相救餘滄海。如果不是任我行使詐,方證大師完全佔上風。

方證忙道:“不可。”知此人出手似電,一擊如雷霆,說不定餘滄海真的給他殺了,當下更不耽擱,輕飄飄拍出一掌,叫道:“任施主,請接掌。”……眼見任我行與方證大師相鬥,情勢漸居不利,按理說他力求自保尚且不及,那知竟會轉身去攻擊餘滄海……方證大師身子躍起,猶似飛鳥般撲到,雙掌齊出,擊向任我行後腦,這是武學中“圍魏救趙”之策,攻敵之不得不救,旨在逼得任我行撤回擊向餘滄海頭頂的左掌,反手擋架。

方證大師不僅武功高強,在實戰中發揮出色,對於江湖局勢的把握更是有心得。少林寺作為武林泰山北斗,不稱霸,但十分反對江湖霸權主義。

體察江湖局勢,方證大師先後看破左冷禪和嶽不群的用心;佈局制衡力量,先有結交風清揚,後有招攬令狐沖,和“恆山三定”也交情匪淺;作為名門正派的代表人物,他是魔教首席任我行官宣最佩服的“三個半人”之一;對魔教後繼任盈盈,他採取恩威並施的戰略部署。

說到“深藏不露”,方證大師才是箇中高手。


海倫兒朱


好問題煮鶴不缺席。

金庸筆下方證、空聞、玄慈哪一個更加深藏不露?

煮鶴以為,首先可以搬掉空聞。

空聞大師作為《倚天屠龍記》中“見聞智性”四大神僧中的老二,他基本上也一直都在認真負責的“犯二”。

從都大錦全家被殺開始,少林寺在《倚天屠龍記》中不是被人利用,就是在被人利用的路上,是一路狂奔拉都拉不住啊!

縱觀《倚天屠龍記》全書,少林寺被“團滅”一次,被武當峨眉打臉打救N+M次,被成昆、殷素素等人利用X+Y次。

就是論武功,空聞撐死也就是俞蓮舟的水平。

論武功論謀略,通通差評。

玄慈倒好一些,雖然年輕時被人利用殺了蕭遠山的老婆,還耐不住寂寞跟葉二孃搞出來個小和尚。

但是伏擊蕭遠山時,玄慈能在第一時間反應過來,沒有“斬草除根”。反而與汪劍通一起決定留下嬰兒蕭峰的一條小命,並在少林寺山下找人將他養大,可謂懸崖勒馬,不失高僧本色。

然後就是在鳩摩智挑戰少林寺時,大膽破格啟用虛竹這個無名小輩應對危局,並最終化解了少林寺的危機。

玄慈作為一個方丈而言,最起碼還是合格的。

雖然他在位期間,蕭遠山和慕容博在“藏經閣”進進出出跟逛超市一樣。但以這二位的武功聲名,幹這種小偷小摸的事情,估計誰都不好防……

綜合起來看,稱玄慈“深藏不露”還是合格的;殺過人,犯過淫,這都能當上少林方丈,還不算“深藏不露”?

最後就是方證了。

作為被金庸定義為“政治寓言”小說的《笑傲江湖》,方證這個角色自然有很強的政治氣息。

在《笑傲江湖》中,少林寺作為武林第一大派,方證身為方丈,坐的其實就是武林第一把交椅。

但當時公認“天下第一高手”是魔教東方不敗,正教中“五嶽盟主”左冷禪又對少林的武林地位虎視眈眈。

方證所處的地位,可以說是風口浪尖也不為過。

論武功方證雖然只跟任我行左冷禪在伯仲之間,但是若論心機深沉和政治手腕,方證基本上可以說穩穩拿《笑傲江湖》中的第一人!

作為武林牛耳,少林寺本該主持公道化解糾紛的。但青城派滅福威鏢局滿門良賤的時候,少林寺吭聲了嗎?沒有!

任盈盈手下的旁門左道在少林寺眼皮子底下聚眾狂歡,少林寺管了嗎?同樣沒有!幾個不開眼的俗家弟子去找事兒,方生跟著瞎摻合都被方證訓斥一頓。

最厲害的是令狐沖帶著任盈盈麾下的一幫烏合之眾,揚言要攻打少林救任盈盈的時候。

方證居然做出棄寺而走的決定!

以執武林牛耳的少林方丈而言,他這麼幹無異於唾面自乾!

明面上看方證氣盛而不凌人,執武林牛耳而不問方外事,雖然有怯懦之嫌,但不妨礙一派高僧的身份。

但是暗中呢?

先是少林三戰中,方證明知道有高手躲在牌匾之後,仍然同意“三戰之約”。

當時正教高手已經齊聚少林,躲起來的人至少不太可能是正教高手,方證與任我行對陣時,任我行突然偷襲餘滄海,其實一看就知道是計策;在當時的情況下,“三戰之約”是對任我行最有利的方案,倘若他真的下手殺了餘滄海,“三戰之約”立刻就會作廢,變成一場圍毆!但方證還是“上當”了,輸了第一陣。

我們有理由相信,方證其實是在放水!

再往後:

左冷禪強推“五嶽並派”,方證暗中支持令狐沖去搗亂。

“五嶽劍派”因內訌而亂做一團,任我行趁機向恆山派發難時,方證立刻暗中馳援恆山派。

從這些我們不難看出來,方證對江湖其實是時刻關心著的。

只不過,他所要的是不許哪個門派能夠成長為有實力與少林比肩的大派,一旦有哪個門派露出能夠抗衡少林的苗頭,他就會毫不猶豫的出手打壓。

看上去不動聲色,其實暗中縱橫捭闔,對整個江湖操控自如,實在是高深莫測!

所以說,如果說這三個人當中,方證是當之無愧的“深藏不露”!

我是煮鶴仙人,最近打算寫一系列品讀金庸武俠小說的文章,如果有小夥伴感興趣,請關查看!謝謝啦!


煮鶴仙人


前言:金庸筆下的方證、空聞、和玄慈三位方丈,其實骨子裡都是深藏不露的類型。不過每個人當時所處的環境和形勢不同,造成了客觀上的境界不同。

按照他們的表現,深藏不露的層次依次可以排名為:空聞大師、玄慈方丈、方證大師。

第一位:四大神僧之一空聞名不符實,咄咄逼人。

《倚天屠龍記》裡的空聞大師雖然是少林寺的方丈,又是四大神僧之一,但是空聞方丈並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人物。


原因在於他太過於對武當和張三丰有成見,太過於咄咄逼人。

空聞曾經在少林寺家門口帶領合寺弟子準備迎戰張三丰。而張三丰當時不過是想替徒孫張無忌化解玄冥神掌而已。

老張當時的提議未嘗不是雙贏的局面,但是空聞大師全是諷刺挖苦之辭,讓人感到非常的反感,巴不得張真人上去扇他幾個耳光。

後來空聞幹得最不地道的事情,就是聯合幾大門派,在張三丰的生日那天,逼死了武當七俠裡的張翠山。

而後六大派圍攻光明頂,真可謂到處都有空聞方丈的身影,他比四大神僧之首空見神僧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第二位、伏虎羅漢玄慈,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天龍八部》裡的玄慈方丈排在這裡其實是有點委屈的。


玄慈方丈的魅力非常大,是少林難得的武學奇才,被譽為伏虎羅漢。玄慈方丈平時也非常低調,深藏不露,讓他“破功”的主要原因是他在三十年前作為中原武林帶頭大哥狙擊過蕭遠山。

而後,玄慈和師弟們和喬峰有過一場短暫激烈的交鋒,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親眼目睹了大輪明王鳩摩智的袈裟伏魔功,並當場認輸。

因為這三大絕頂高手的先後出現,玄慈客觀上被動“高調”了一點。

第三位:四大高人之一方證大師,武林中流砥柱、名不虛傳

《笑傲江湖》裡的方證大師非常低調,如果要不是少林寺三戰,和任我行交手,你根本就想象不到他的武功會這麼厲害。


方證大師平日裡不顯山,不露水,一副老好人形象,即使被令狐沖帶著一群烏合之眾打上門來,他也只是選擇暫時躲避,不正面和令狐沖發生衝突。

這就讓人很不解,尤其是左冷禪這種頤指氣使慣了的人。

可是當真正的大魔頭任我行出現的時候,方證大師挺身而出,義不容辭,他是完全意義上擊敗任我行的厲害角色。

難怪任我行當時就有點評,方證大和尚內力既深,武功又高,還不像他那樣狂妄。

連任我行這樣的人都非常服氣,所以把方證大師排在第一位是非常合理的。


孫少俠品金庸


金庸筆下三位少林方丈方證、空聞、玄慈中最深藏不露的是笑傲江湖中的少林方丈方證大師,他幾乎從未與人真正交手對決,從未真正展現自己的武功和實力


小龍女5505


方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