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到26歲就算大齡,就很難再脫單!這是為什麼?

前一陣子,有一個研究機構做了一份關於當代男性擇偶年齡觀的調查。通過對2130名適婚男性擇偶抽樣調查顯示,

男性對26歲前的女性具有擇偶的相對年齡偏好,但自女性該歲數之後,男性的擇偶相對年齡偏好則明顯減少。調研表明,26歲已是女性受男性擇偶相對年齡偏好的“封頂”歲數。也就是說,在當代男性看來,超過26歲的女孩就算大齡。這一數據的出現引發了人們對於大齡青年未婚問題的議論。

女性到26歲就算大齡,就很難再脫單!這是為什麼?

這次調查應該說是有一定意義的,這次抽樣調查的結果讓我們對現在社會大齡青年未婚問題又有了新的認識。究竟什麼年齡算大齡,特別是未婚女孩多大為大齡,可能以往不同的學者對此有不同的定義。而這次的調查結果給了我們一個比較明確的答案。雖不能說這個數據適用於全國各地,但也算是管中窺豹額窺見一斑了。由此我們也可以從中分析出一些數據背後的東西,比如究竟為什麼會有這個數據?這背後是由什麼決定的?這份數據說明了什麼現象?我們該如何面對這種現象?

女性到26歲就算大齡,就很難再脫單!這是為什麼?

這份調查結果的核心數據就是說,當代男性認為,女孩超過26歲即為大齡,男性在擇偶時也開始減少對超過26歲的女孩的偏好。為什麼會有這個數據?這一點是從男性擇偶偏好的角度出發的。這一數據也說明受男性歡迎的女性都集中在20到26歲這個狹小的年齡區間內。

換句話說,26歲是未婚女性的一個“分水嶺”,過了這個分水嶺,女性就更難以找到配偶,因為她們對男性的吸引力有了大幅度的降低。這背後是由什麼決定的?作為心理諮詢師,我對此有這樣一種解讀:

女性到26歲就算大齡,就很難再脫單!這是為什麼?

年齡是一種信號,是最外在的一種指標,也是婚戀擇偶時最直觀的一個指標之一。眾所周知,就算是徵婚廣告也都是用性別+年齡作為首要的兩個條件的。比如“男,25歲,女,23歲”等。而這其中,性別其實沒有考慮的意義,所以說年齡實際上是人們擇偶時的首要指標。那麼這個指標背後代表了什麼呢?代表的東西很多。

——比如健康狀況。一般來說,歲數越小越容易健康,這是一個普遍的規律。人們在擇偶時,當然願意找一個更健康的伴侶走完人生的道路。

——比如剩餘壽命。一般來說,人都能活到平均壽命。那麼和年齡小的人結婚,她可能陪伴你的時間就更長些。

——比如生育能力。優生學認為,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25歲。大齡產婦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包括下一代的健康問題,因為有證據表明,母親的生育年齡越大,孩子有先天性遺傳疾病的幾率也就越高。目前由於我國有計劃生育的國策,每家都只能生一個,那麼孩子的先天條件當然也就更受重視了。

女性到26歲就算大齡,就很難再脫單!這是為什麼?

——比如情感經驗。我國男性普遍喜歡單純的女孩,甚至都希望自己的女友在認識自己之前是“一張白紙”。一個年齡大的女孩很容易被認為在情感方面是有一些經驗的。

——比如性經驗。在我國,不少男性還有“處女情結”,年齡越大,不是處 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等等這些,都是年齡能代表的東西。儘管不一定準確,但確有這個趨向。所以,年齡也就成為了男性擇偶時的首要指標。

女性到26歲就算大齡,就很難再脫單!這是為什麼?

這份數據說明的現象就是:很有可能超過26歲的女孩就“錯過”了自己被選擇的黃金階段。到時就成為了剩女,而且擇偶的難度會越來越大。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這種現象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定人群的心態在一定時期內是固定的難以改變的。所以,

作為女性,如果想要不成為剩女,那麼最好能給自己制定一個“倒計時”,這個期限就可以定在26歲。儘管這有些無奈,但卻是適應社會的一個必要的要求。

而作為男性,其實也可以改變一些固有的心態。要知道,愛情和婚姻的質量才是第一位的,而且年齡不一定準確代表什麼。類似於情感經驗之類的東西,實際上有經驗未必是壞事,也許她會更懂得珍惜,更懂得如何經營愛情經營婚姻。

女性到26歲就算大齡,就很難再脫單!這是為什麼?

​ 此外,逆向思考一下的話,如果超過26歲的女孩就不容易受到男性的關注了,那麼是否可以理解為自己的“競爭對手”也少了呢?其實26歲和25歲有多少區別?如果只差一歲卻能更有選擇餘地,何樂而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