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讓人五迷三道的“暈輪效應”是個什麼鬼?

好像是在一夜之間我就喜歡上了這個叫王雷的演員。就像去年有一陣那麼痴迷演《紅色》的張魯一,前段時間喜歡毛不易一樣,追歌追劇,上百度搜資料信息,尤其是剛開始那幾天,簡直是進入了一種莫可名狀的興奮,凡是關於這個明星的消息我都關注,凡是有關他的電視、訪談我就想打開看看,而其他的明星演員呢,好像一瞬間都失去了光彩。

這個讓人五迷三道的“暈輪效應”是個什麼鬼?

王雷

這個讓人五迷三道的“暈輪效應”是個什麼鬼?

張魯一扮演的徐天

變得這麼五迷三道的,這是怎麼了?在追星?但分明是已經過了那個幼稚的年紀,難不成還要返老還童……

王雷演的電視劇以前還真沒注意過,不知道為什麼,對他這型的好像不怎麼care,感覺個性和外形都比較粗獷吧可能,呵呵,人家還是喜歡細膩型的。

但偶然有一次看到他演的平凡的世界,眼睛、鼻子的真像我認識的一個人,就不由多看了兩眼,看著看著,有點被劇情吸引了,於是繼續看了足足兩個鐘頭,末了被這個人物打動了,少安的懂事和務事,上進和機智,還有他那滑稽可笑的陝西話都讓我看了又看,欲罷不能。

這個讓人五迷三道的“暈輪效應”是個什麼鬼?

王雷扮演的孫少安

尤其是裡面有個情節,少安結婚後第一次去城裡見到了潤葉,想見又怕見,他和潤葉說,今天就是把兜裡的錢都掏淨,也要請她吃一頓飯。那種坦誠,不做作讓我心動。

簡直是越看越喜歡,每天都要追上一兩集才行,就像上了煙癮一樣。甚至去百度他的信息,去看他的綜藝節目,後來再在其他節目或劇中看到他時,竟像看到老朋友似的,有著“這人我熟”的親切感。

本來是毫不感冒的一個演員,怎麼就突然這麼關注了呢?好像和幼稚的追星族一樣,自己給明星帶上了迷眩的光圈,我就負責盡情的沉醉和膜拜。說實話,沉醉的時候還是挺幸福,如果就一直這樣下去,也未嘗不可。

這個讓人五迷三道的“暈輪效應”是個什麼鬼?

但問題是,過了一個多星期後,最近這兩天再看該演員,平淡了許多,演技尚可吧。想想前段時間的五迷三道,有些不可思議,還有點淡淡的失落。

相信這種感覺不只我一個人有過,當理智漸漸回來的時候,咱們就可以分析一下這個過程是怎麼回事了。

這種情況可以用心理學的一個名詞來歸納——“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是指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一旦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

這種愛屋及烏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暈的光環一樣,向周圍瀰漫、擴散,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一心理現象為“暈輪效應”或“光環效應”。

這個讓人五迷三道的“暈輪效應”是個什麼鬼?

就像我一開始是因為看了王雷演的《平凡的世界》中的少安而關注到了他,很顯然一開始打動我的是少安的堅韌、上進,後來愛屋及烏地移到了扮演者王雷身上,感覺似乎他也有這些品質似的。那幾天,我給這個又帥又勵志的王雷在想像中添枝加葉,終於讓他變得完美,就這樣拿來膜拜了。

當然,我在看了王雷的一些報道和節目後,對他的印象和之前也發生了變化——王雷也不像看起來那麼粗獷呢:他做得一手好菜,在家經常秀廚藝,還有對妻子的貼心表白,能感覺到他內心的那份細膩和柔軟。

只是,那種迷戀不再,隨著看王雷的劇越來越多,會發現他的一些侷限性和不足,光環也隨之褪去……王雷還是那個王雷,而我終於不對他“暈輪”了。這個亦真亦幻的“光環效應”算是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