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玄德得臥龍與鳳雛兩位名士卻沒有安天下?

好好好,挺好的!


  水鏡先生: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這句話本身沒有毛病,錯在劉備前期的猶豫不決與後期的驕奢淫逸,錯失良機,最後只能夠偏居一隅。

  佔領荊州之後,漂泊了大半輩子的劉備終於迎來了一手好牌,武將擁有五虎上將,軍師得到了臥龍鳳雛,地盤荊州為九省通衢,可以說風光無兩。

  根據兩位超級軍師的謀略,向東和吳,向北拒曹,向西徵蜀,劉備倒是聽從了這個策略,可是執行的時候,卻猶豫不決了。一會兒說劉璋是他的宗親,這樣做顯得薄情寡義,被天下人所恥笑。於是,一邊猶豫一邊進兵。陣前猶豫絕對是兵家之大忌,可惜劉備不顧著一些。

  本來呢在龐統的一手謀劃之下,有很多次機會,劉備可以輕鬆拿下劉璋的西川,可是卻被白白拖沒了,局面十分被動,讓龐統喪命落鳳坡的時候,才找這個藉口,正式與劉璋決裂。可以說,龐統的死就死劉備的責任,延誤戰機,最後遭人埋伏。倘若龐統能夠堅持到兩川滅亡,劉備進軍中原是大概率事件。

  龐統鎮守西川,諸葛守住荊州,想必天下再也沒有人有這本事與蜀國抗衡。

  可惜,龐統死了。

  龐統死了,還有臥龍,一樣可以安天下。

  不過,後期,卻由於劉備及其好兄弟的驕奢淫逸,導致西蜀一蹶不振。

  劉備先是漢中王,後為蜀王,手中的權勢越來越大,對於諸葛亮的計謀聽的不多。而坐鎮荊州的關羽,更是將諸葛亮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計謀忘的一乾二淨。

  荊州丟了,關羽死了,而劉備不顧大局,傾國之力而出,東伐吳國,最後兵敗夷陵。

  從此,一手好牌消失殆盡,劉備集團由此轉攻為守,再也沒有出彩的表現。諸葛亮的七次北伐,不過都是對於魏國的邊境騷擾,以功代守的一種策略罷了。

  所以,並非臥龍鳳雛才華言過其實,而是主公自己的缺陷所致,失去了爭天下的資本。


櫻花如歌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當時水鏡先生說的。而當時水鏡先生說這話,也是根據當時的天下大勢的發展來說的,也就是在水鏡先生說這話時,可能得臥龍鳳雛其一,確實可以安天下。而劉玄德在得到兩人之後,天下大勢已經發展了很大的變化,已經是此一次彼一時了。我們需要用發展的眼觀看待和理解。而在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下山時,水鏡先生也說了:“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當時和水鏡先生之前說得二人其一可以安天下的時局和大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認為:

1、時局和大勢發生了變化,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水鏡先生說的和此時劉備得二人後的天下大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從水鏡先生司馬徽說“孔明得其主,但不得其時”!不難看出,天下大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當時的曹操已經打敗了袁紹,完全了佔據和掌控了北方各地,其勢力和實力可謂是大到有一統天下的趨勢。

而曹操也不是等閒之輩,曹操是梟雄,並且其手下將帥和謀士如雲,天下的謀士都幾乎雲集於曹操的門下。

同時曹操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天時和地理。不是劉備可以憑藉臥龍鳳雛之才就可以撼動的!此時的天下,曹操可以說是天下三分已經佔據其二。

而此時的江東在孫氏兄弟的打拼之下,已經形成規模和形成了自己的集權統治,一般人也很難撼動!

面對天下兩強,想憑藉臥龍鳳雛兩人之才確實是很難撼動,更談不上安天下了!

在回過頭來推測一下,水鏡先生說的“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一時,應該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動盪,諸侯割據時代。當時的天下諸侯的格局基本處於一種平衡,沒有誰強,也沒有誰很弱。處於一種相互鉗制的狀態,沒有出現特別強大的敵手。

若此時臥龍鳳雛,其一若是重整河山,其才能應該是綽綽有餘,可以安天下!

這就說劉備雖得臥龍鳳雛,但已經失去了天時和地理,單憑一個人和、很難安天下!

2、臥龍鳳雛乃水鏡先生的學生,老師給學生造勢、宣傳的成分是有的,同樣也會被誇大。

臥龍鳳雛作為水鏡先生的學生。作為老師,替學生宣傳宣傳也未嘗不可。而宣傳本身就有一種的造勢的成分在裡面。

造勢的過程中,有真有假,真真假假各自佔一部分。自然就有誇大的嫌疑!

3、才能可以安天下,前提是客觀條件需要具備,也就是天時地利與人和

劉備雖然得臥龍鳳雛兩人,但是當時的劉備可謂是除了人和,是一無所有。當時的劉備是暫借居於劉表的新野城。

從現在創業的角度看,劉備創業的基礎是很低的。可以是除了關張兩兄弟,什麼也沒有的。而這樣的創業條件,註定劉備光復漢室,統一天下的道路畢竟崎嶇和困難重重。

劉備先要解決的是自己的立足之地和有屬於自己的地盤。而這就與此時的曹操和孫權有了一定的差距。

北方和江東已經被人佔據,而劉備只能圖西川,先站住腳。而這也需要時間和精力,要攻打,要經營,都需要時間。

這一來一去,安天下的時間只能往後延。而此時曹操和孫權休養生息,已經奠定了自己穩固的後方。天下的大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劉備光有人和和臥龍鳳雛,已經不足以改變天下的均勢和力量的對比。

劉備有人才,曹操和孫權也有人才,也就是你在發展別人也在發展。都在發展的情況下,很難出現你強我弱、或者我強你弱,我就可以吞併你的局面。

因此,此時,劉備雖得臥龍鳳雛,但不得地理和天時,安天下的局面很難憑藉此二人扭轉!



學史通今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水鏡先生說過的話。這倆人不是徒有虛名,諸葛亮未出茅廬,就預言三分天下。龐統巧獻連環計,協助周瑜火燒赤壁,後又幫助劉備入住西川。那麼,劉備得了臥龍、鳳雛為何沒能一統天下,最終偏居於一隅呢?

劉備的處境幾乎是漢高祖劉邦的翻版,諸葛亮、龐統也有張良蕭何之才,劉備也算一代雄主,更有驍勇善戰的五虎五虎上將追隨左右,力量一點也不必劉邦做漢王時弱。劉邦能兵出漢中,一統天下,劉備為何做不到呢?

因為劉邦面臨的主要對手是西楚霸王項羽,項羽雖有力拔山兮氣蓋世之勇,卻沒有禮賢下士謙虛,沒有做帝王的戰略眼光,剛愎自用,殺伐猶豫,最終落個自刎烏江的下場。反觀劉備對手曹操與孫權,任賢用能,不拘一格,曹操更是三國時期頂尖的軍事家,指揮打仗能力遠勝於劉備。孫權能力雖弱於曹操,跟劉備應該在一個級別,也有親臨前線坐鎮的魄力。再看看這兩位手下的謀士與將軍,能力並不遜色於臥龍鳳雛與五虎上將。荀彧、賈詡、程煜、周瑜、魯肅等人的智慧與謀略絲毫不遜於臥龍鳳雛。許褚、張遼、甘寧、淩統等武將,其勇猛一點不若於五虎上將。可以說三方力量是旗鼓相當。

所以,劉備得臥龍鳳雛而沒有統一天下,非是臥龍鳳雛的才能名不副實,也不是劉備的能力不如漢高祖劉邦,實乃是時也、命也、運也。


洛水清風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是水鏡先生的一句話,但因為劉備得二人卻沒有統一天下導致很多人對這句話產生質疑,而我感覺這句話名副其實。從臥龍、鳳雛的種種表現都可以看得出他們都有大才。

但我們要明白這句話不是水鏡先生對劉備說的,而是對他們倆人才能的一種肯定。如果非說是對人說的那也應該是對漢朝的當政者。

安天下不等於取天下,安天下更應該是說他們的政治能力強,如丞相等官職。比如諸葛亮治理蜀國,龐統當縣令的時候處理政務也讓張飛、劉備等刮目相看。水鏡先生說這話的時候還沒有三分天下,整個天下還都是漢朝的。這或許也是水鏡先生給漢朝出的一個招,如果啟用這倆人天下可安定。

同樣的他們有治理的才能不一定軍事能力一定強,所以龐統死在了四川,諸葛亮一生也無法統一天下。

在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水鏡先生也說過“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時也”。這也證明了水鏡先生的判斷是正確的,劉備是個明君,諸葛亮也可以一展才華,但生不逢時劉備沒能力統一天下。


上官明陽2019


歷史上並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

拿《三國演義》說事的話,則司馬徽又不是預言家,他說的話,絲毫不頂用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真正第一預言家都是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十年後三分天下。跟他一比,司馬徽算個鳥…

要較真的話,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東漢末年品評名士大忽悠。

東漢士族彼此推誇,月旦評,這是個風氣。司馬徽也只是幫著拉拉皮條。

以及,許多人會忘記司馬徽最後幾句話

司馬徽在推薦諸葛亮和龐統時的原話

玄德急問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鏡曰:“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這是引劉備的興趣。

然後呢?他上門推銷諸葛亮,是這麼誇的

時雲長在側曰:“某聞管仲、樂毅乃春

秋、戰國名人,功蓋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過?”徽笑曰:“以吾觀之,不當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雲長問:“那二人?”徽曰:“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眾皆愕把諸葛亮一個二十七歲青年,都比到姜子牙與張良了。

但最後呢?最後呢?最後呢?當劉備決心找諸葛亮時呢?

玄德曰:“元直臨行,薦南陽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

徽出門仰天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這才是真正的大伏筆,是真話。嘔心瀝止逆天而行,不得其時,可惜。

諸葛亮一生命數在此


南之焱


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水鏡先生司馬徽說過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徐庶去曹營之前,也是極力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然而,劉備得到了臥龍鳳雛,卻沒有安定天下,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說鳳雛龐統,龐統剛一得到劉備重用,就有些驕橫自滿,在歸川途中,死於落鳳坡,如此看來,龐統之名乃是虛名,水鏡先生有誇大其詞之嫌。

臥龍諸葛亮天縱奇才,無所不能。可惜三分天下,從地理上來說蜀國自古就是偏安之地,中國自古至今所有建立的大一統朝代,沒有一個是從西南蜀地興起的。蜀地易守,想要攻出去也很困難。蜀國也是面臨人才的後續乏力,軍政事物均繫於諸葛亮一身,讓他過度操勞,死後蜀國也沒有支撐大廈的棟樑之材。所以劉備雖然得到臥龍鳳雛,但只能偏安一隅,安定天下的天時地利人和,無一具備!


天道好輪迴448


主要是三個原始股東不夠給力。

關羽守荊州,讓他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結果他到好,以英勇無畏之勢,北伐曹操,東懟孫權。大好形勢因他這一敗而急轉直下。

張飛勇則勇矣,太過意氣用事,一心復仇,可仗還沒開打就讓手下給害了。

劉備原本對諸葛亮言聽計從,以至於有了三分基業,可之後呢?或許暴發戶總是容易飄吧。夷陵慘敗,之前所有努力毀於一旦。

龐統的死劉備也要負很大責任,要不是劉備假仁假義,龐統不至於遺恨落鳳坡。

所以,君臣不能齊心,是失敗的重要原因。得龍鳳而不能盡其用,與天下失之交臂。


星塵夢羽


先說結論:孔明和龐統出山太晚了!

漢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經過幾十年的拼殺,曹操已成為最強者,當時他所統治的地區不僅地域廣大,且資源(糧草、兵馬)源源不竭。此外,在幾十年的成長曆程中,曹操吸納了無數傑出的人才。孔明和龐統出山前,曹操天下三分有其二,幾乎大定。縱使孟德敗於赤壁、漢中,但實力仍舊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如果弱小的一方要上演強勢逆轉,除非有非常明智的策略並執行的完美無缺,還要有運氣的加持。可惜世事無常,沒有策略和人是完美的。即使有一兩個奇才,也不能扭轉天下大勢。

假如孔明和龐統早生二十年,三國或許又是另一番景象。當然這僅僅是天馬行空的想象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純手打字,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