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原因來自於原生態家庭環境嗎?你怎麼看?

志鴻的一片海


本人是同意這個觀點的,雖然凡事不能絕對,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具有巨大的影響,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其實我就挺自卑的,我第一次發現自己的自卑是大一的時候,我不敢跟男生單獨講話,不敢跟陌生人交談,不敢獨立在陌生的地方問路,最不敢的是不敢一個人去逛街去店裡試衣服。後來我發現,這些不敢真的和我的家庭有關,因為家裡確實挺窮的,所以我從小到大,大概到了高中的時候都是在穿別人的舊衣服,幾乎沒有買過什麼新衣服,爸媽也從沒給過我零花錢。所以在錢這一塊,我真的很窮很沒有勇氣。如果窮也就罷了,無奈的是媽媽雖然是個要強的也有一定能力的人,但在老家農村,沒有一個硬漢得男人掌家是沒有出路的。爸爸就是一個沒有追求的懶人,沒有奮鬥的精神,基本上是油瓶倒了也不會扶的樣子,不會據理力爭,在外面小心翼翼不敢得罪人,在家裡又得理不饒人,窩囊人一個吧。雖然這樣講我老爹不應該,但真的是這樣子。

在這樣一個家庭環境下長大的我,其實是膽怯的,不敢爭辯的,容易退縮的。雖然骨子裡有倔強但膽識眼界和對待事物的思考都是欠缺正面的判斷的。

這麼對年過去了,我也慢慢變成了中年人,但是在克服自卑這件事情上還是沒能根除。


彎彎的綠野仙蹤


確實是主要原因,家庭條件,社會地位會在孩子幼小心靈裡打下很深的烙印,有的終生揮之不去,從而會給人生軌跡帶來深遠的影響,記我小時候十二三歲吧,父親帶我去城裡親戚家,看到同齡的孩子吃穿住,覺著自己無地自容,不敢說話,不敢抬頭,父親回來罵我給他丟臉,可他那裡知道城裡孩子看農村孩子的議論和目光,直到近三十歲,才漸漸消失了。


生不逢時566


[玫瑰]感覺一個人的自卑還是來源於內在心理能量的匱乏。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自己對自己缺乏較深刻,客觀,公正的內在自我評價。 對自我的評價標準多來自於外界條件,認識不清自身獨有的特質與價值。

[玫瑰]而造成這種匱乏的原因也是多方面多因素的。

[玫瑰]先天的遺傳因素。每個人的天生氣質就不一樣。體質類型也不一樣。意味著這種從出生開始的心理能量就不一樣。

[玫瑰]後天的遭遇。有的人從一出生開始就離開了父母。這意味著他將失去巨大的安全感。也沒有重要的依戀的他人。從而形成安全的依戀關係。在最初的這個人生階段,心裡面將有一個巨大的空洞與匱乏。造成了心裡有陰影,心裡恐懼感特別強烈,心理能力很低。直接導致自己的思維,言行,舉動,性格的發展都不是很良好。

[玫瑰]後天的家庭環境。有的家庭環境是非常的貧窮。有的家庭環境是非常的暴力或者說不和諧。有的家庭環境是五花八門兒,比較獨特。這些非主流的家庭環境,未被社會主要認可的成長環境,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負擔。

[玫瑰]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但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內在的一個自我的一個突破性的認識與成長。人人都有自卑的心裡,只是程度不一樣而已。而自卑,這種心理需要我們自己去正視它克服它。同樣這種心理的存在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積極的成長影響。比如說促使我們去追求去進步,去成長,去努力奮鬥,去超越等等。

[玫瑰]自卑的色彩就像是籠罩在太陽陽光下面的烏雲。因此要想突破自卑變得自信,那就讓我們內心的陽光越來越強,越來越猛烈吧。烏雲終會被光芒散去。

[玫瑰]烏雲遮不住太陽!



心靈之禮


很高興回答悟空提問!

自卑的原因是來自於原生態家庭環境嗎?你怎麼看?

我的觀點是,自卑有多種原因,其中的一部分跟原生態家庭有關。

自卑實際上是一種常見的心理,一項調查顯示,女生的自卑情結高於男生,當自卑情節太強烈而成為常態時,往往對人們產生很大的影響。

其中,孤獨人格就是和原生態家庭有關,因為這種自卑狀態,是由於家庭的貧困啊,變故啊,等一些原因,或者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中,比別人差,所以她們變得謹慎,冷漠,內向和孤獨,典型的不合群。

還有其他的比如服從人格的自卑,就是一種內心缺乏自我的力量,害怕競爭,安於現狀,對外來的侵擾不敢反抗,內心較為懦弱。

其實,自卑並非一無是處,有些人會把低自卑轉化成一種向上動力,或許成就了一股事業心,自卑感強的人有更強的戰鬥力和耐力,有時候自卑的人更在意自尊。

所以,自卑的原因有原生態家庭的因素,也有其他因素。

克服自卑,發揮低自卑轉化能量,可以更好的滿足自我。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予題主幫助。





溪源桑柘


一個人的自信來源於出生後的母嬰關係。

法國著名精神分析的大師拉康曾提出:我們的自我是從目前的眼睛裡折射出來的。

嬰兒不斷收集著各種各樣情境下母親眼神中的自我,慢慢形成自我的定義:受歡迎的、被珍視的、被呵護的、被牽掛的、被擔憂的、被厭煩的、被忽視的、被虐待的。。。

其中自卑的嬰兒始於缺乏足夠的母親的溫暖關注的眼神。

母嬰關係決定了長大後所有關係的模式,終其一生都是中重複這種關係。

但是即使這樣,仍然是可以改變的:一個是戀愛關係裡、心理分析與個人成長、各種生活的歷煉等,都可以重塑自己的自我意識。

自卑心理也是一樣,隨著內心結構的優化,我們的自我可以越來越積極、勇敢、自信的。



心理醫生曲建英


自卑的原因一種來自於原生態家庭環境,父母是自卑的,帶給子女也是自卑的。另一種來自於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讓自己感到自卑。

一、自卑的人有幾種表現?

一、在乎別人的眼光

自卑的人很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顧慮著他人對自己的眼光,生怕別人說了他讓自己感到難受,有種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二、喜歡和人攀比

自卑的人喜歡和別人攀比,拿自己的弱勢去和別人的優勢比較,產生了一種懸殊的差距,內心就會感到的自卑感。

三、低估自身的能力

沒有看到自己身上閃光的一面,小看自己,總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如他人,別人就可以,自己覺得不行,低估了自身的能力。

四、做事情不相信自己

做事不相信自己,沒有一種相信自己能夠成功的力量,覺得勝任不了,不敢去嘗試一些事情,畏畏縮縮。

五、自己不努力

自己不努力產生的自卑,做事情想了又不去做,不行動,總認為努力是不會有結果的,沒有堅持的心理。

二、怎麼消除自卑的心理?

一、正確的認識自己,不低估自己的能力。

正確的認識自己,不低估自己的能力,認為別人行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要學會看到自身的閃光點,也要正視缺點,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有缺點就改正過來。要相信人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

二、不要與人攀比,與自己比較和較量。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山都有一山高。所以,不要去和別人比較,沒有什麼可比性的,你要做的就是去努力,去奮鬥,去拼搏,你才能改變你自己。要以自己比較和較量,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要戰勝自己,挑戰自我。

三、學會欣賞自己,自己亦是風景。

學會欣賞自己的風景,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要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要老羨慕別人的風景,也不要埋怨自己。別人擁有的你通過努力也是可以的,欣賞自己的風景,不要老仰慕他人的風景。

四、努力,才能改變自己。

努力就會讓自己不一樣,要消除自卑的心理,首先要做到努力,找到正確的方法加少說空話,成功就會屬於你。

五、保持積極陽光的心態

保持良好的心態,心態積極的人,會往好的一面去考慮,心態消極的人,就往消極的一面去想。心態好的人給自己帶來了好的運氣,因為內心積極,吸引了好的磁場。因此,要以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一切。

總結:自卑的心理一部分是源於原生態家庭環境,另一種是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但是大都是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有自卑的心理就要找到正確的途徑改善過來。


樂享視頻大全


關於自卑,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西紅柿奶爸有話要說。

近些年來,原生家庭的概念家喻戶曉,每個人也開始重視自己的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無論是好的壞的,都會不由自主的往這方面去考慮。

單獨說自卑這個問題的話,原生家庭會起到一定的影響,但對於一個人漫長的一生來說,並不是決定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說?

一、我們先看看自卑的概念:

什麼是自卑?

自卑感是指在和別人比較時,由於低估自己而產生的情緒體驗。

翻譯成大家通常理解的概念就是:認為自己不行。

我們一般都是在什麼時候會有“認為自己不行”的念頭呢?

往往都是在收到負面反饋、不被認可的情況下才會有這種感受:比如小時候經常做一些手工作品給家長看,但是家長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至還覺得你在浪費時間;

或者身邊的同學都穿上了阿迪耐克等等品牌的套裝,而自己卻連國產的平價牌子都穿不起;

又或者無論自己多麼努力學習,成績始終在班級的倒數幾名,被大家嘲笑等等。

總結起來就是:不斷積累的負面經驗導致的結果,是很多人生挫折的罪魁禍首

所以通過概念我們可以看出,除了原生家庭以外,我們還有很多平時在學校、在社會、在各種社交場合中產生負面經驗的環境條件,所以原生家庭並不是唯一的因素。單純的將自卑歸因給原生家庭是不客觀、不科學的定性。

每個人都不可避免會遭遇挫折,也不可避免會有自卑的階段,如果單純的將自己孩提時代在原生家庭的各種遭遇直接定性為整個自卑的主要因素,就很容易本末倒置,不僅無法解決問題,更容易加劇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不利於每個人的心靈健康和成長。


二、自卑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

對於很多人來說,自卑感會伴隨自己很長時間,特別是在人生的某些重要抉擇的時候,讓自己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導致錯失很多本該屬於自己的大好機會。同時自卑也會影響外界對我們自身的評價,不斷刺激自卑人群的敏感的神經,導致惡性循環,越來越自卑。所以如果任由自卑發展下去的話,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三、到底該如何走出自卑的陰影?

心理學家發現,自卑本身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它同時也是一個人保護自己的方式。

如果一個人沒有適當的自卑情緒,就非常容易變得自負,因為他永遠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但過度的自卑確實容易產生問題,所以我們就有必要適當的調整自己,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狀態,在這裡我給大家提供4條建議:

1,發現並適當的放大自己的閃光點,比如說在生活中留意自己哪些做的比較出色又比較受大家追捧和認可的舉動,努力把這些事情繼續堅持發揚,外界對你持續正面的評價會讓你對自己越來越自信;

2,認真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不要好高騖遠,要更貼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果覺得實在太難,那麼就沉浸在自己所做的事情本身,而不是看重結果;

3,認真篩選自己的圈子,多與那些能給自己正面幫助、支持鼓勵和性格穩定的人交朋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久而久之你也會有類似的好習慣;

4,如果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堅持並讓它們發揮自己的價值;如果還沒有,那麼你就需要在閒暇時間充分體驗各種生活方式,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所在,這會讓你的人生充滿樂趣,同時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們。


以上就是我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對於自卑的相關看法,歡迎朋友們點贊收藏,在面臨困惑時提供相關的幫助支持,如果有其它問題和困惑可以隨時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解決!祝大家生活愉快!


心理學奶爸的視界


自卑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推薦讀一下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用精神分析法闡述了自卑的前因後果以及如何超越自我。以下章節可以重點閱讀:

第一章我們對於意義的追尋

1 生活於你的意義

2 生命中的三大問題

3 真正的生命意義

4 童年對人生的影響

5 童年記憶的重要價值

6 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章 心靈和身體

1 心靈和身體的聯繫與衝突

2 情感影響發展

3 身型、性格與心智

第三章 自卑與超越

1 自卑情結

2 追求優越感

3 設立有意義的目標

第四章 童年記憶

1 理解記憶

2 關於早期記憶的六個案例

3 行為的根源——早期記憶

第六章 家庭的影響

1 母親的影響

2 父親的角色和責任

3 為人父母



悠然愛欺負南山


自卑這個話題呢說起來是個非常老的話題了,那麼導致自卑的因素是什麼呢,我大概總結了這麼幾個方面:家庭環境、個人性格、小時候的經歷、身體上的缺陷,個人能力的不足…這些都會給自己心裡面造成一種影響,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就會伴隨我們一生。

其實這些方面最終影響的就是我們內心的自信心,因為一件事,一個經歷,一句話等等給我們心理造成了一種影響,這種影響使我們的內心形成了一種恐懼、害怕,越是害怕就越是在意,越是在意就越是煩惱,越是煩惱就越是痛苦,越是痛苦就越是害怕,如此,本能的不自信在身上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要從根本上擺脫這種心理,就要建立起我們的自信心,那麼怎樣才能建立自信呢?首先我們要使自己的身體變得強大起來,往往自卑的人都缺乏一個強壯的身體,內心裡缺乏一個堅強的後盾。堅持正常的作息時間,拒絕熬夜,堅持鍛鍊身體。

當我們有了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之後就要學著打扮自己,讓自己的精神面貌變得更加出眾,穿上更加得體的衣服,修理更加帥氣的髮型,在外表方面讓自己變得自信,當然行為舉止方面也需要進行鍛鍊,比如走路要落落大方、昂首挺胸,面帶自信的微笑。

在內心方面我們要做的就是增加自己的內涵,學會發現自己的優點,掌握一技之長並把它做到行業裡的優秀(這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每天暗示自己:我是最棒的!平時多多看書,讓自己變得博學多才,這樣當別人談到這個方面的知識的時候自己聽得懂,插的上話,平時還要多練習演講、朗誦,多組織自己的語言,讓自己說的話有邏輯性,有說服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練習一定要成為習慣,持之以恆你就會變得非常自信的。


心理驛站心靈之窗


人的性格不是先天的,跟他後天所面對的家庭環境,以及受到的教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就家庭環境來說,他在一個孩子的性格形成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生活當中,每個人的身邊總會有那麼幾個人,他們自卑敏感,從不輕易跟旁人分享他們的心事。尤其在面對愛情的時候,你會發現他根本就沒有表白的勇氣。他是怯懦的,他總擔心別人會不會因為某件事而“小瞧”了自己,人群中他總是沉默寡言,他甚至希望別人都看不到自己。

這種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即便到他成年以後,自卑還是會伴隨著他。也許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會有這麼自卑的人?為什麼他們的內心就是那麼的敏感脆弱?其實一個人骨子裡的自卑,往往來源於這三件事情:

一、原生家庭不幸福,父母讓他感覺“丟臉”

造成性格自卑的一個最大原因,就是原生家庭的不幸福。我有個朋友,他是單親家庭,因為小時候別人嘲笑過他一句:“你是沒爸爸的孩子”,自此以後,每當別人說起自己父親如何疼愛自己,他都會覺得那是在嘲諷自己。

還有我一個同學的父親,從小就喜歡喝酒,喝醉了就打罵妻兒。他有一天對我說,他的童年全是陰影,他覺得自己就跟垃圾一樣,哪怕在最親的人跟前,也得不到一絲的關注和疼愛。

這種破碎的家庭,不“體面”的父母,在一個孩子的心裡,就好像是他的包袱。揹負著這一切,他會覺得非常累,面對別人同情的目光,他的內心非常痛苦。所以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即便後來離開了原生家庭,那種自卑的性格還是會伴隨著他。

二、對自己外貌不自信,身體有“缺陷”

有一部分人的自卑,來自於他對自己的不認同。他無法面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無法正視自己的身體缺陷。以前讀書時,班上有個女同學有狐臭,我那時候很納悶,她長得那麼好看,為什麼不敢跟別人交朋友?

她的自卑,不就是來源於自身的缺陷嗎?因為擔心受到別人嘲笑,害怕別人嫌棄她,所以慢慢的不敢靠近任何人。

就好像一個肥胖的女人,站在一群身姿妖嬈的女人跟前會自卑一樣,她拼命想掩飾自己的缺陷,可現實總給她澆冷水。長此以往她自己都不愛自己了,面對那些優秀的人,她第一時間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她在內心深處已經把自己完全否定了。

三、經濟條件不好,不敢輕易追求異性

在一定程度上,經濟條件也影響著一個人的性格。那些從小就不愁吃穿的人,他們在面對別人的時候,感受不到金錢帶來的壓力。相反的那些從小就被家長強調“咱們家沒錢”的人,總會覺得自己比別人矮了一頭。

這種人,過早的面對現實,過早的接受了自己家庭不如別人的窘境。在面對自己的慾望時,他會欺騙自己,甚至不敢開口索取。

因為被父母從小教育,你張口要東西就是錯,所以即便到了成年之後,他也會覺得滿足自己的慾望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因為自身經濟能力一般,所以他也不敢追求愛情,在面對異性的時候他會很自卑。

一個人的自卑,就好像是囚禁他的枷鎖,他被這種性格牢牢禁錮住,要是不能盡力擺脫它,那幸福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生而在世,誰都不完美,我們要做的,就是接受那個有缺陷的自己。努力改變自己,努力面對生活,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