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亞太區基建行業十大新興趨勢

2020年亞太區基建行業十大新興趨勢

在過去的一年,基建行業的規劃和交付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有所改變,這些因素包括社會政治變革、科技創新加速形成危中有機的格局、成熟和新興市場的新風險,以及新的資本流動和投資模式。有些因素可能存在已久,近年來也不斷被人提起。今年的不同之處在於多個因素互相關聯,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採取應對措施的壓力也相對提高。

在畢馬威發佈的全球報告 中,對影響政府、投資者、發展商和運營商等各個利益相關方的重大變化及其影響進行了深度探討,並分析這些利益相關方應如何回應和改革,以保持在基建行業的地位。

畢馬威認為,面對氣候變化、資產老化、技術顛覆、都市化加劇等全球發展動向,各地政府必須尋求方案,平衡目前與未來需要。目前較為明確的一點是投資規劃決策應認清風險,在做出資本部署時應優先處理上述顛覆性的風險,最終確保資產在生命週期的安全和抗逆能力。

畢馬威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業務亞太區主管Julian Vella指出亞太區"正處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黃金年代"。而在畢馬威2020年全球報告所指出的十大趨勢中,以下六大因素對亞太區的影響尤為關鍵:


1.巧借東風

隨著越來越多西方國家傾向於內向型發展,資本越來越青睞東方國家有較大風險調整利潤的項目。未來,創新技術和國際化進程在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區內層層擴散,穩步推進,畢馬威預計東方國家仍將掀起國際化之風。伴隨市場變得更完善、創新、透明,競爭加劇,國際化東風只會加速,而不會改變方向。

畢馬威中國北方區諮詢主管合夥人江立勤指出:"我們將繼續看到亞太地區基建行業在創新和國際化領域緩慢但穩定的連鎖反應。儘管這種趨勢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見效,而且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國的國有企業、銀行和投資者向'一帶一路'項目大量注資,將越來越多的資金和能力引向東方。"


2.新興市場愈加接受私人融資

由於缺乏取得公共資源的途徑為基建項目融資,亞太區的新興市場越來越認真地創造有利於私人融資參與的投資環境。儘管不是所有政府都同步行動或向著同一方向行動,但新興市場內私人投資機構化的趨勢仍然銳不可當。在未來幾年,隨著各地政府尋求更好的方法管理債務的可持續性,同時提高競爭力和透明度,畢馬威預測該趨勢將加速。

江立勤表示:"在中國的帶領下,亞太地區的基礎設施能力日趨成熟。一方面為了促進私人資本的參與,一方面是作為應對目標市場日益增加的競爭性招標程序的要求,中國正在與其國有企業和基礎設施開發商合作,逐步提升對高質量、可持續、可融資的基礎設施項目的關注。"


3.基建科技打破平衡,顛覆市場

當前趨勢對基礎設施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長期規劃和投資將變得更具有挑戰性,資本流動和投資模式也隨之迅速轉變。在此背景下,技術和資產的淘汰不期而至。對於目光長遠的人而言,也意味著將有更多的機會。不斷變化的風險認知和實際情況為那些擅於發現者創造了極佳的投資機會,技術變革為欠發達市場創造了超越成熟市場的空間。畢馬威預計基建科技將在亞太區新興市場越來越大的推動力下蓬勃發展。

畢馬威中國投資併購服務總監張佳宇認為:"新科技將繼續主宰基建科技的未來,而且新科技的中心正向新興市場轉移。中國目前已處於5G和太陽能市場發展的前沿位置,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科技方面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伴隨新技術主導權而來的還有新技能、新能力和新機會。亞太區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在某種程度上發生類似的故事,例如馬來西亞的科技樞紐和印尼的智能城市。"


4.點亮 "數據明燈"

我們預計系統化的數據和分析方法將取代過去多年來主宰基建發展的由下而上、各自為政的戰略。舉例來說,亞太區很多城市投入大量資源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包括數據分享平臺等),以提供更多數據、偏重客戶為本的規劃、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期望和需要,並平衡全球競爭格局。這清楚地顯示,儘管仍有爭議,加強數據和分析能力依然是不可忽視的發展趨勢。


5.商界 (終於) 完全接受可持續發展

對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議題的關注繼續成為公眾的熱門話題,各地政府和企業所受到的壓力在不斷增加。當前金融市場也在熱烈討論可持續發展議題,已制定明確減少碳排放戰略的企業更成為了焦點。對於新的基建項目,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合規已成為投資者和融資方"上馬"的關鍵因素,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主要發展銀行也在尋求推動相關議題。畢馬威預計投資者、融資方和其他企業將繼續推動政府採取相關行動。


6.小就是美

在過去幾年,越來越多規模空前、極為複雜的超大型項目被提上議程,其中較引人矚目的工程包括連接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珠海的港珠澳大橋,泰國的東部經濟走廊,澳大利亞的內陸鐵路項目和印尼位於婆羅洲東加里曼丹省、耗資估計高達330億美元的新首都項目。然而,隨著工程延誤、超支和進度受阻等種種問題不斷困擾公眾和政府,人們正在重新思考超大型項目的交付方式。公眾和政府都希望工程項目可根據需求或技術的變化而靈活應變,他們希望解決方案快捷、規模不大而且聚焦本土。未來預計超大型項目計劃將被分拆,以全新的思維模式調整基建交付方法,以切實反映科技公司的座右銘:靈活應變、客戶為本、科技更新、價值體現。


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環境,對政府、投資者、發展商和運營商來說,關鍵是細心聆聽,制定戰略,迅速回應並主動改革。畢馬威的國際基建網絡旨在為世界各地人民創造更好的未來,我們致力於解決世界上最大的挑戰,整合創新方法和專業知識,透明地、商業地、公正地和可持續地幫助客戶獲取成功果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