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觀眾卻打下了3.9分的差評

3月14日週六,《電子競技在中國》系列紀錄片第一集在央視首播,此後這一節目每週六都會在CCTV發現之旅頻道八點黃金檔播出。

在視頻的開頭,製片方打出一段醒目的旁白,“謹以此片獻給被理解和誤解的青春”,對於無數電競從業者來說,這多少有點熬出頭的意思。

《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觀眾卻打下了3.9分的差評

2003年,電子競技被國家體育總局正式設立為中國第99個體育項目,央視體育頻道特別開設了由段暄主持的《電子競技世界》節目,中國電競原本該就此萌芽,但次年國家一紙遊戲禁令頒下,《電子競技世界》無奈停播,電競也就此徹底退出主流媒體視野。

《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觀眾卻打下了3.9分的差評

一切回到了原點,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電競選手食不果腹,電競產業靠愛發電,電競文化成了在夾縫中艱難生存的亞文化,一切都在黑暗中看不到光。

時至今日,電競產業已經野蠻生長到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地步,我們早已不擔心電競會不會在某個時刻難以為繼,但電競想要長遠且積極的發展,得到主流媒體的認可仍然十分重要。

誠然,這期節目對電競從業者來說意義非凡,但對於普通電競觀眾來說,它卻絲毫沒有搔到癢處,《電子競技在中國》播出不到兩天,如今B站的評分僅為3.9,遠遠沒達到及格線。

《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觀眾卻打下了3.9分的差評

央視的電競

我絲毫不懷疑紀錄片出品方的專業性。據介紹,《電子競技在中國》的拍攝歷時457天,拍攝團隊走訪了洛杉磯、拉斯維加斯、波士頓、上海、北京等在內的31座城市,內容包括20餘項賽事,採訪了超80位電競行業資深人士,漫長的週期和多地的走訪一定拿到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這不是普通團隊能完成的項目,也決定了這期紀錄片應該有超高的水準。

在第一集,我們也確實看到了一個更宏觀的電競。紀錄片從紅白機裡的對抗遊戲出發,到中國電競的起點《星際爭霸》,再到《魔獸世界3》,再從《Dota》的出現引出當下中國最主流的電競形式——MOBA。

《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觀眾卻打下了3.9分的差評

​這種宏觀也必然帶著對細節的忽略,我能明顯感受到,這則紀錄片更多的是面向社會大眾的科普,它註定很難討好玩家。

片中解釋了“即時戰略”這種基本的關鍵詞,跟蹤了遊戲開發人員到世界各地錄製自然音效,記錄了海外遊戲本地化過程中的學問與不易,甚至採訪了相關遊戲媒體論述了遊戲為什麼是“第九藝術”。

但玩家想看到的,是中國電競一路走來的不易,是“CN Dota Best Dota”的熱血,是“4396、7777”的辛酸,是更多自己喜歡的遊戲的鏡頭,是更接地氣的東西。

而央視展現的,是片面的暴雪全家桶,是一連串高大上的採訪鏡頭,央視把電競昇華至藝術,甚至打上了“不僅是遊戲”的標籤,這讓草根玩家們自己都不由得懷疑,“電競有這麼高級嗎?”

不僅如此,紀錄片還把電競發展的幾個關鍵節點和中國航天成功、北京申奧等重大國家事件捆綁在一起,讓電競成為了國家發展進步的一個微小注腳,更是讓普通的玩家們難以共鳴。

《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觀眾卻打下了3.9分的差評

讓玩家沒有共鳴並不是最大的問題,真正讓玩家憤而打下差評的,是紀錄片裡騰訊的私貨——《王者榮耀》。

騰訊的私貨

紀錄片的最後部分談到了傳承文化、創新輸出,什麼是傳承文化?什麼是創新輸出?官方給的答案就是《王者榮耀》裡的皮膚。

皮膚怎麼文化創新?《王者榮耀》夢奇新皮膚用了國寶熊貓形象,還帶有傳統的川劇元素,是文化創新;天美團隊研究了千年敦煌文化,推出了敦煌飛天系列皮膚,是文化創新;甄姬遊園驚夢皮膚裡有崑曲臺詞,是文化創新。

《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觀眾卻打下了3.9分的差評

《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觀眾卻打下了3.9分的差評

《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觀眾卻打下了3.9分的差評

整個紀錄片在電競的細節上一筆帶過,卻在《王者榮耀》皮膚的製作過程中刻畫入微,我一度認為這是央視在給《王者榮耀》的皮膚做軟廣。

而更諷刺的是,《王者榮耀》這些文化完全只是對內輸出,《王者榮耀》出海則徹底換了個皮,英雄變成了閃電俠、蝙蝠俠、超人等國外喜聞樂見的形象。

《電子競技在中國》央視首播,觀眾卻打下了3.9分的差評

足以見得,《王者榮耀》所謂的文化創新無非只是商人行徑,適應國內玩家喜好,《王者榮耀》的英雄可以是劉備、關羽、張飛;到了國外,又能“本地化”成各種超級英雄,談何文化輸出?

文化在內核而不在皮相,如果說推出幾個和傳統文化有關的皮膚就能定性成文化創新,那真應該反思我們對文化創新的要求是不是太低了。

這長達十分鐘的私貨輸出引起了大量玩家的不適,也是紀錄片被打下3.9低分最主要的原因。

結語

儘管紀錄片首集風評不佳,但我仍要肯定《電子競技在中國》的成果,在央視的立場,把電競升格成藝術與文化可以理解成一劑猛藥,以此扭轉人們多年來對遊戲根深蒂固的偏見,從而在廣大家長心中樹立電競的正面形象。

而第一集宏觀敘述結束後,還有五集的空間把更細節更有共鳴的故事講清楚,我們仍然可以期待。

最後要提的是,《電子競技在中國》是央視與騰訊電競聯合出品,如果真是因為利益關係讓原本應該客觀的紀錄片變成為騰訊站臺,那真是一種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