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委身65歲老頭,為何還放棄腹中胎兒?只因“求而不得”的母愛

張愛玲委身65歲老頭,為何還放棄腹中胎兒?只因“求而不得”的母愛

蕭伯納在《父母與孩子》裡提及:“童年時代是生命在不斷再生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人類就是在這種不斷的再生過程中永遠生存下去的。”

都說佳期如夢,柔情似水。童年便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最美好的假期,是充分沃灌我們心田的時間。如果在童年裡,我們擁有最體貼的父母、最詳盡的關懷,那我們就會快樂地成長,擁有健全的心智和人格。

但如果我們在童年裡經歷了一些非常難過的事情,那可能就會給我們留下一生的創傷,影響我們今後的人生選擇。民國時期的傳奇女作家張愛玲,有過兩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一生無子。

不過沒有孩子的原因是因為她的主動放棄。她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因為沒有物質保障和情感保障?因為孤寂高冷的天然特性?也許我們可以一起走進她,淺顯地窺探一下她的情感世界。

張愛玲委身65歲老頭,為何還放棄腹中胎兒?只因“求而不得”的母愛

這個決定的名字叫“放棄”

賴雅是張愛玲的第二任丈夫,也是她後來相伴終生的人。那一年是1956年,張愛玲得知自己懷孕的時候,他們還未結婚。二人結識於三月,有更深入的交往應是在五月。

後來賴雅於1956年7月5號時收到了張愛玲的來信,在信中他得知了張愛玲懷上了自己的孩子。再後來,便是張愛玲墮掉孩子的消息。那時賴雅是65歲,自己和前妻生的孩子和張愛玲年紀相仿;而張愛玲那時36歲,還未曾有過生育。

張愛玲在自己的小說《小團圓》裡,有描述過小說主人公“九莉”墮胎的情節:九莉看見抽水馬桶裡的男胎,感覺恐怖到了極點,遂扳動機紐,胎兒在波濤洶湧中消失了。如此觸目驚心的近乎真實的描寫,除了非凡的文學天賦和筆力,想必還有一定的真實生活的影射。

世人紛紛猜測討論張愛玲放棄了腹中胎兒的原因,是

賴雅與張愛玲不夠相愛,沒辦法讓孩子出生在一個不幸福的家庭?想來應不是這個緣由,因為後來的張愛玲和賴雅甚至結婚、攜手步入家庭生活了。

張愛玲委身65歲老頭,為何還放棄腹中胎兒?只因“求而不得”的母愛

甚至在後來賴雅晚年重病癱瘓在床時,世人以為冷漠的張愛玲也是一直相守陪伴以及無微不至的照顧。所以這個原因是不成立的。小說源於現實生活,瞭解一個作家的情感態度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去閱讀她的作品。

張愛玲在自傳體性質的小說《小團圓》裡有對“墮胎”作出回應,“我不要。(即使)在最好的情形下也不想要,即使又有錢,又有可靠的人帶。”張愛玲以女主角九莉的語氣繼續補充道,我不願孩子為她母親報仇。這一句可謂是意味深長,怎麼理解呢?

張愛玲與母親黃逸梵

張愛玲的童年過得並不幸福。童年對她而言,不是溫度極佳的大晴天,而是清冷孤寂的雨天。母親黃逸梵在張愛玲四歲時就離開她,遠渡重洋去留學,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段正是孩子最需要母親的關懷與愛的幼兒時期,而母親黃逸梵缺位了。留張愛玲在家裡,沉溺於賭博吸毒的父親對她不管不問,她沒有體會過任何一點家庭的溫暖。

張愛玲委身65歲老頭,為何還放棄腹中胎兒?只因“求而不得”的母愛

好不容易等到黃逸梵歸國,想不到母親做的第一件事竟是與父親離婚。張愛玲的“家”徹底破碎了,她感到自己被毫不留情地拋棄了。她是那麼渴望母親的愛與陪伴,可是她卻被無情拒絕了。

其實後來由於父親成天吸鴉片導致家產敗光時,張愛玲也曾投靠過母親,母親也有支付她上學的費用。但是那段光陰並不算什麼太好的時光,在張愛玲的描述裡,母親愛打麻將、經常責罵她“生下來就是害人”,母親經常對她說“自己最近少打麻將、連新衣服都沒有買過了,都是因為你”。

總之自己低聲下氣,而母親如施捨般收留。和母親相處的細節都給張愛玲敏感的內心蒙上了濃重的陰影,就像冬天裡太陽昇起之前那些深刻的黑霧一樣,久久無法散去,而黑霧的中心是覺得母親不愛自己。

並且那些細節導致了張愛玲從小就暗自下定決心,長大以後一定要賺錢還給母親,再不虧欠!狠狠地報復母親,報復她對自己少女時期的所作所為

!張愛玲性子非常剛烈,她真的做到了言必行。

張愛玲委身65歲老頭,為何還放棄腹中胎兒?只因“求而不得”的母愛

後來她開始寫作,從小有名氣到舉世聞名,徵稿源源不斷,稿費也在源源不斷,她都仔細地攢了起來。等到母親回國後,她竟將多年積攢的稿費全部歸還了母親,看到母親黃逸梵當時發怔的神情,張愛玲感受到了莫大的愉快。

黃逸梵作為母親,

她真的不愛張愛玲嗎?我們不得而知。但在後來,黃逸梵臨死前,曾給張愛玲寫信,唯一的請求便是張愛玲去看望她。沒曾想到張愛玲收到信的第一感覺便是,母親需要錢,結果只是寄了一張一百美元的鈔票去給臨終的母親,也沒想過去探望。

所以張愛玲的母親至死也沒再見過自己的女兒了。不過她把自己身後的所有遺產,成箱的古董珍寶,全部留了張愛玲。張愛玲收到母親的遺物時,內心應是驚訝,且後悔的。母親真的從未愛過自己嗎?

前半生對母愛的種種誤解,以及對母親的絕情,都讓張愛玲對生育自己的孩子這件事徹底失去了希望。所以她決定永遠不要讓腹中胎兒來到世上

張愛玲委身65歲老頭,為何還放棄腹中胎兒?只因“求而不得”的母愛

她的痛苦

據說張愛玲在給賴雅寫信告知和自己真正實踐打胎的時間,中間差了一個多月。說明她曾經也是思索良久,有過糾結和慎重考慮的。

她糾結思索了這麼久,在思考的過程中必然充滿了無限痛苦,因為不禁反覆回憶起自己的童年,自己對母愛的“求而不得”;她最終做出了“放棄”的決定,想必內心也充滿了痛楚,感受著胎兒的一天天長大,自己作為母親卻要放棄。

真正實踐墮胎時,則是身心的雙重打擊;在餘生裡對這條因為自己而逝去的生命機會,在追悔和思念中,興許也是夜夜難寐。理解她,理解她的痛苦;原諒她,原諒她的所作所為;祝福她,祝福她對文字的所有讚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