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郎窯紅,它被稱作最美的中國紅

近復郎窯為貴,紫垣中丞公開府西江時所造也。仿古暗合,與真無二,其摹成宣,黝水顏色,橘皮棕眼,款字酷肖,極難辨別。予初得描金五爪雙龍酒杯一隻,欣以為舊,後饒州司馬許玢以十杯見貽,與前杯同,詢之乃郎窯也。

——清 劉廷璣《在園雜誌》卷四

紅色與瓷器,

國人都不會陌生,

一個是傳統威嚴,繁榮喜慶的顏色,

一個是中華文明,享譽世界的瑰寶,

當兩大經典相融,

因而鑄就了最濃烈的單色釉——郎窯紅。

均瓷郎窯紅梅瓶

郎紅釉創燒自清代康熙官窯,督陶官郎廷極奉御旨仿燒前朝紅寶石色瓷器,歷數百窯失意,郎廷極終捧得一紅色瓷器,色似牛血猩紅,器如美人妍豔。世人驚豔之餘念其功績,便以其姓氏名義加以稱譽,史稱“郎窯紅”。

中國紅郎窯紅

其釉水肥腴,寶光鑑人,落落大方,連挑剔的乾隆皇帝亦醉倒於其魂魄,為其賦詩:

暈如雨後霽霞紅, 出火還加微炙工。

世上硃砂非所擬, 西方寶石致難同。

插花應使花羞色, 比盡翻嗤畫是空。

數典宣窯斯最古,誰知皇祜德尤崇。

在乾隆皇帝的倡導下,郎窯紅瓷器越發精奇別緻,尤其是當時的薄釉器 ,以銅為著色劑,在1300℃高溫下燒製,氣氛、溫度要求極嚴,燒製極其困難,民諺“若要窮,燒郎紅”是為鮮明寫照,郎窯紅也因此而昂貴無比。


開片綠釉高腳杯

如果氣氛控制失誤,使窯內呈氧化氣氛,則銅則會呈層次不同的青綠色,郎窯同樣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郎窯紅筆筒

高溫銅紅最早出現在唐代的長沙窯,另在唐長沙窯和宋代均窯中還作紋飾使用過。真正燒成渾然一色的銅紅釉瓷器始於元代的景德鎮窯,釉色為暗紅色。它為後世銅紅釉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色釉之王—郎窯紅

鳳尾尊又稱觀音尊,是清康熙時期流行的瓷器式樣。郎窯紅釉是一種高溫銅紅釉,因江西巡撫郎廷極督理御窯廠窯務時創燒而得名。以地方官督理窯務是清初御窯廠的管理制度和特徵之一,是對明代舊制的延襲。郎窯紅釉在高溫下流動性大,器物口沿處因釉薄而呈現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濃甚至釉凝成堆。由於施郎窯紅釉的器物在底足處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紅釉釉層不會流至器足或與墊餅粘連,從而形成獨特的風格,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說。此尊形體端莊挺拔,釉色鮮紅濃豔宛若初凝牛血,並具玻璃光澤,燦爛奪目。

郎窯紅是銅紅釉中較鮮豔的一種,其釉面光潔透亮,有玻璃質感,開紋片並有牛毛紋,釉色深淺不一。色深者紅豔,有“”明如鏡、潤如玉、赤如血“”的特徵,其釉色瑩澈濃豔,彷彿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紅,光彩奪目。色濃者泛黑,色淺者粉紅,色淡者暗褐。

康熙郎窯紅,它被稱作最美的中國紅

清康熙 郎紅釉觀音瓶

清代康熙時,著名督窯官郎廷極在瓷都景德鎮龍珠閣御窯廠用銅紅釉仿照明朝永樂、宣德二代精美紅釉瓷器,燒製出又一新品種,獲得巨大成功,使銅紅釉燒得更加出色。

康熙郎窯紅,它被稱作最美的中國紅

清 郎紅釉荸薺瓶

從此,自明朝中期銅紅釉燒造失傳的技術,在200年後的康熙朝重新獲得了生產,並且各方面都有進一步的發展。後人為紀念其功績,把其窯產品以姓氏名義加以稱譽,史稱“郎窯”。


康熙郎窯紅,它被稱作最美的中國紅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曾說過,這種開片過程是具有持續性的,郎紅在出窯後的三年內都有著持續開片的可能性。

康熙郎窯紅,它被稱作最美的中國紅

郎窯紅無疑是康熙紅釉瓷世界裡一顆璀璨的明珠,它開創了康熙紅釉瓷之先河,無論其歷史意義還是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均可獨步古今。

郎窯紅釉是由清代康熙時期江西巡撫郎廷極(1663—1715年)督理景德鎮窯務時所創燒,故名郎窯紅。它是在模仿明宣德寶石紅釉基礎上的一種高溫銅紅釉,因釉色濃豔,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稱“牛血紅”。它是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經1300℃以上的高溫還原焰焙燒而成。燒造過程中對燒成的氣氛、溫度等技術指標要求很高,燒製一件成功的產品非常困難,所以郎窯紅釉瓷器在當時就很名貴,民諺有“若要窮,燒郎紅”的說法。

精緻的器皿,滑若綢緞,定是結合了匠人對大自然泥土、礦料的尊敬,經過長時間提煉浸潤,加之手心合一的溫度,才有了天地人和的靈秀。

匠人用烈火將故事存在郎紅裡,釋放一聲一詞,用如此器具品茗,自然稱最佳拍檔,暢懷、舒心、優雅、悅目……

康熙郎窯紅,它被稱作最美的中國紅

清康熙 郎窯紅釉刻乾隆御題詩膽瓶

《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題》款 「朗」「潤」印

髮色濃豔,流敞自然,輕掛垂肩,亮麗雍雅,妙仿宣窰,誠康熙郎窰典範。朝綱替更,不減其美,先帝御製佳器如此,傳至乾隆一朝,高宗同羨之,賞其霽紅嬌妍,乾隆四十年( 1775),賦詩頌揚,命刻於底。

紅釉髮色極艱,即便巧匠難成,窰出多有瑕疵,色正佳器寥寥,是以景德鎮御器廠明代遺址出土大量廢品破片。宣德以後,幾乎盡棄銅紅,紅釉器之燒造,至康熙才告大規模復興。郎廷極(1663-1715),康熙四十四(1705)至五十一(1712)年間,出任江西巡撫,督理景德鎮御窰廠事務,嘗命重調明初釉色,復燒銅紅,濃若牛血殷妍者,謂之「郎窰紅」,亮澤均潤,正如此瓶絕色;且有淡如朝霞欲上時,謂之「豇豆紅」。

康熙郎窯紅,它被稱作最美的中國紅

清康熙 郎窯紅釉暗花紋錐把瓶

直口細長頸,渾圓狀瓶腹。器形修長而不失穩重。瓶口為米白開片釉,釉下以青花繪蕉葉紋,瓶身滿施郎窯紅釉,釉質肥厚,色澤濃豔。以青花繪蕉葉紋作局部裝飾,是康熙朝郎窯紅釉中較為罕見的品種。

康熙郎窯紅,它被稱作最美的中國紅

清康熙 郎窯紅釉長頸膽瓶

康熙郎窯紅,它被稱作最美的中國紅

清康熙 郎窯紅釉碗

本品尺寸為所見郎窯紅碗類中極大者,胎體厚重。內外滿施紅釉,釉麵肥厚光潤,呈色鮮豔而均勻,口沿顯露白色胎骨,垂釉近足,即所謂“脫口垂足郎不流”,底釉呈米湯色開片,具有康熙時期郎窯紅的典型特徵。

康熙郎窯紅,它被稱作最美的中國紅

清早期 郎窯紅尊

康熙郎窯紅,它被稱作最美的中國紅

清康熙 郎窯紅釉小花觚

康熙郎窯紅,它被稱作最美的中國紅

清康熙 郎窯紅釉觀音尊

本品器形,豐肩長頸,端莊秀美,不見同者。郎窰之釉,鮮若牛血,明亮光潔,為康熙朝督窰官郎廷極所創。郎廷極其人,鞠躬盡瘁,竭心製瓷,精研配釉之法,大開新巧式樣。

康熙郎窯紅,它被稱作最美的中國紅

清•郎窯紅天球瓶

康熙郎窯紅,它被稱作最美的中國紅


清康熙•郎窯紅敞口瓶

撇口,長頸,削肩,鼓腹,圈足。通體施郎窯紅釉,釉光亮澤,釉汁自然流淌,濃集處鮮豔如血,色淺處又如春日桃花,變化莫測。口沿露白色“燈草邊”,垂釉近足,足際無釉,即所謂“脫口垂足郎不流”是也。

康熙郎窯紅,它被稱作最美的中國紅


清康熙•郎窯紅釉長頸瓶

此瓶長頸,鼓腹,圈足,胎質堅密。通體釉層肥厚,有細碎開片,呈玻璃光澤,近足處垂釉但足際無釉,這正是郞窯紅瓷器燒造成熟的特點,號稱“郎不流”。釉色鮮紅濃豔,如初凝牛血般鮮紅豔麗,可與飲譽中外的明代宣德寶石紅釉並肩齊名,因而有“比視成宣欲亂真”之說。整體風格熱情奔放卻不失端莊大氣。

郎窯紅釉器相傳為清代康熙時期江西巡撫郎廷極(1663~1715)兼任景德鎮御窯廠督理時所燒造的名品,為康熙時期仿明代宣德寶石紅釉的創新品種,代表了當時景德鎮瓷器燒製的最高水平。它恢復並發展了元明以來的高溫銅紅釉工藝。郎窯除郎窯紅外,還有郎窯綠、郎窯青花、五彩等,但以郎窯紅最為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