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樹《你值得被理解》:焦慮是危機,還是自己生活中缺少慈悲?

太多看似平靜的外表下,實則早已千瘡百孔,面上展出笑靨如花,實則內心充滿不願揭開的故事。

老生常談的那句就是: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

大家都懂得成年人每天面臨著各種瑣事,雖然偶爾會被理解,但很少有人給自己找到一個慈悲的出口。

他們所承受的完全超出理解範圍,也因為自己是成年人故作堅強。

雖然不容易,但我們要懂得生活裡不只有堅強到勇往直前,還有給自己一個出口釋放後的整裝待發。

雖然打不倒的終將使我們強大,但慈悲的出口就是為了避免被那根看似不起眼的稻草壓倒。

朴樹《你值得被理解》:焦慮是危機,還是自己生活中缺少慈悲?

01冷豔多金的高貴女神,難免也有自卑到骨子裡不願被扒開的傷痕

《歡樂頌》裡的女主角安迪是很多女性觀眾的追求目標,她看似女神一般的存在,有超高的記憶力,很縝密的邏輯能力,生活上她經濟獨立,做事從容淡定,高貴優雅,冷豔多金,在我們眼中堪稱是女性之楷模。

朴樹《你值得被理解》:焦慮是危機,還是自己生活中缺少慈悲?

但在她光芒四射的外表下,卻藏著一場悲慘的童年:原生家庭的不幸,被陰影吞噬的童年,患有遺傳性精神病的母親,殘障的弟弟,在她得知這些將來也有可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對自己產生的強烈質疑和種種不幸差點兒毀掉她。

她曾說:“我一直一個人,我不懂什麼是父愛、母愛,我只知道被拋棄的滋味,我懷疑自己有病,不想連累任何人。”

這樣的不幸在她高智商的情況下,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從孤兒逆襲成為真正的白富美。

明白沒有任何人能夠依靠的情況下,也從不指望靠婚姻改變自己的命運。僅靠自己那股近乎狂野的力量,把自己活出熠熠生輝的漂亮。

朴樹《你值得被理解》:焦慮是危機,還是自己生活中缺少慈悲?

想成為如安迪一樣的女子,但我們同樣需要經歷她曾經人後的千瘡百孔和獨自一人步步掙扎的行動力。

知乎上有人提問說:什麼叫作內心強大?

有高贊回答講:能夠與那些壞的東西和平相處,卻不同流合汙。堅持為美好的東西而努力,卻不為失敗或得不到而感到焦慮。

那些能在逆境中戰勝自己的人,都會在事件中讓自己得到質的變化。

女神安迪遇到事情時也會內心彷徨焦慮,但她很清楚事情的出口在哪裡,應該像誰求得指導,也會在適當的時候給自己釋放內心的壓抑。

02以自我生命主角的方式,正確對待每個階段,每一次的努力都不會成為徒勞

電影《沙漠之花》裡說:我們受了這些苦,一定是為了什麼值得的東西。


朴樹《你值得被理解》:焦慮是危機,還是自己生活中缺少慈悲?

十八歲時,每次模擬考試的成績都不理想,發誓以後咬牙堅持努力考出好成績,到後來才發現,原來發揮最好的那一場考試便是高考。

二十幾歲時,你覺得自己最愛的那個人離開了,再也遇不到如此契合的人了,只能把眼淚逼進心裡,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

最後卻發現,原來最好的愛情真的會不期而至。

三十幾歲時,因為工作壓力問題想要再換一份工作,但想想實際情況,再看看乾癟的口袋,還是咬牙堅挺了下來。

然後發現,原來真的是一份工作堅持下來後會越來越輕鬆,也會在堅持中得到上司的賞識。

四十幾歲時,儘管這個年齡已經是大多數人的中年危機時刻,身後會有著很多無形的突發事件,可還是想再拼搏一把。

畢竟那些最苦最難的日子,曾經自己也未曾退縮,此時再不拼更待何時。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出現很多種不可預測,也有很多我們看似不能承受之重,或許經歷了多次高考失敗的挫折,或是正在遭受最信任之人的背叛,又或是最愛之人的離去,又或者是很多個時間帶來的或許,都會成為我們每一次成長路上的打擊。

朴樹《你值得被理解》:焦慮是危機,還是自己生活中缺少慈悲?

但無論生活以怎樣的方式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以全新的方式讓自己的世界呈現出色彩斑斕的面貌。

即使生活五味雜陳,我們也要不斷的給自己一個慈悲。

03成年人本該有屬於自己的慈悲,可依然控制不住轉身後的掩面

歌手朴樹復出時,安靜地唱了一首《送別》。當時現場的成光打在他的臉上,觀眾們發現,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額頭上竟然有了皺紋。

當他唱到那句“情千縷,酒一杯,聲聲竹笛催”時,情緒突然失控。

朴樹《你值得被理解》:焦慮是危機,還是自己生活中缺少慈悲?

他轉過身去,想舒緩一下自己的情緒,卻發現早已徒然,所以只能雙手緊緊抱住話筒嗚咽顫抖,好像那個站在雨中沒有帶傘的孩子一樣無助,讓人內心忽閃一陣心疼。

曾經他在《生如夏花》裡親手寫下那句美到極致的歌詞:我在這裡呀,就在這裡呀,驚鴻一樣短暫,像夏花一樣絢爛。

而復出時的那首歌,他是在《送別》這首歌裡送別往事,才會出現演唱時的那幕轉身早已是徒然的畫面。

所有看到這一幕的人,都在剎那間懂了。

朴樹《你值得被理解》:焦慮是危機,還是自己生活中缺少慈悲?

“出走半生,歸來依然是少年”,我們都知道他從未妥協,而且還擁有了更多的勇氣。

很多時候沒有人會理解你當時的紅了眼眶,也並不知道你為何而淚流滿面,因為他們從不曾體會你經歷的人生。

朴樹《你值得被理解》:焦慮是危機,還是自己生活中缺少慈悲?

雖然我們時常在人前呈現出幸福而開心微笑,可誰又曾知道,我們當然也會有在某個午夜依偎在沙發裡為痛苦而哭泣。

莎士比亞曾說:“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如果說孩子的眼淚是在表達自己需要憐愛,那麼成年人控制不住的眼淚,必然就是需要我們給予理解。

展露自己的真實內心並不代表就是脆弱,相反我們懂得漫長的歲月裡如何釋放自己的無奈,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總結:很多人只關注你飛得高不高,很少有人想知道你飛得累不累。

很多人故作堅強,只表現出自己完美主義的一面,適當的自我背面真實展現不是洩氣,是對自己慈悲的一種方式。

雖然眾多經驗告訴我們經受更多痛苦的人,最後才能贏取勝利。

但我們無需像某些大佬那樣堅持到突然倒下,成為那些背後等待者的遺憾和痛楚。

曾經有人說沒有累到停止心跳,但當那些突然在演講中倒下的案例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發現生命竟如此脆弱。

朴樹《你值得被理解》:焦慮是危機,還是自己生活中缺少慈悲?

生而為人,誰的生活都不易偶爾的進行自我慈悲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

試著做一隻刺蝟,既有堅硬的刺,也有柔軟的肚皮。無論生活對己多麼殘酷,堅強了一天,允許自己在黑夜稍作歇息,給自己的一個溫暖的懷抱。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面臨十之八九不如意,在得不到理解,也不能對外釋放的時,就在暗黑中給自己一個慈悲的出口。

不論年齡性別,成年人本該有屬於自己的慈悲。

本文參考《你值得被理解》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如需轉載聯繫本文作者。願世界上擁有共情的人都能相遇在這裡,我是素三,謝謝閱讀,歡迎掃碼關注。

朴樹《你值得被理解》:焦慮是危機,還是自己生活中缺少慈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