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充滿詼諧趣味的江湖脣典的來歷

唇典即江湖行話,也稱為綠林黑話。武林各派中歷來把唇點視為珍寶,秘不外傳。因此,江湖上素有“寧舍十兩金,不捨一句春”、“寧傳十手,不傳一口”之說法。

人生在世,只有幾十年的寒暑,但這幾十年寒暑,卻是不大容易過去,衣食奔走,暫且不論,即使是做客旅行,如果不懂江湖行話,也枉然徒添諸多痛苦因而在古時,“天下回回是親戚,天下八式是一家,只需說出朋友話,走盡天涯決沒差”。何況習武之人,大多喜歡遨遊山川,更是不可不知江湖行話。

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充滿詼諧趣味的江湖唇典的來歷


江湖行話出現的具體源頭已難以考究,但其形成和傳播及應用,除了與通常人類語言一樣,是人類生活、生產的需要外,其不同之處就是江湖行話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據明清時期有關唇典的記載當時有兄弟三人,因生活所迫,浪跡江湖,一個落為護院拳師,一個淪為綠林,一個做鏢師。一日三兄弟偶聚,各自說起心事,三人雖師出一家、源出一門,但處境卻各不相同,為了避免日後手足相殘、同門相害,故臨分手前定下暗語,把保鏢定為響掛,稱“佔一線之地”,護院定為內掛,稱“佔一塔之地”,綠林稱為“朋友”。後若相遇,只提暗語便知一家。這些暗語世代相傳,不斷改進、補充,便發展成為系統化的語言,形成了後世社會流行的江湖行話——唇典。

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充滿詼諧趣味的江湖唇典的來歷


唇典的產生和發展與幫會、鏢局等密切相關,尤其是明清之際,鏢局林立,幫會遍地,唇典傳播廣泛,發展迅速。各個不同的幫會,為了便於聯絡,各自形成了固有的暗語,以達到保密的作用。武林中人崇尚義氣,多行劫富濟貧之道,與鏢師之間無所嫌怨,在發生衝突之前,往往先說一段暗語,後行“識英雄者重英雄”之禮,也便於探明對方的門派身份。這樣,唇典便自然成了武林俠客、販夫走卒南來北往的媒介,成為江湖上的特殊語言。

唇典一般分為非言語密語和言語密語兩大類,大都運用形象的比喻或雙關語,達到詼諧活潑、妙趣橫生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