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每一個有心理障礙的患者在童年時期都經歷過不幸福的家庭嗎,也或者說幸福的童年不容易得精神障礙性疾病?

無奈的蒼鷹


有心理障礙的患者在童年時期都經歷過不幸福的家庭嗎?

幸福的童年不容易得精神障礙性疾病嗎?

這是2個不同的問題,需要分開回答。

1:有心理障礙的患者在童年時期都經歷過不幸福的家庭嗎?這個可以說很大很大的比例是這樣的。童年時期的經歷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很多很多事情在童年時期耽誤了,在其他時間都沒有辦法彌補。有很多很多的心理問題的患者在童年時期都經歷過不幸福的家庭,家庭不和睦。一個家庭天天打仗,天天戰爭,對於孩子的傷害是致命的。這樣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就比較大。

2:幸福的童年不容易得精神障礙疾病,這個也是沒有大問題的。。。只是我們需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智慧水平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有一些暴發戶的家庭,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過度“溺愛孩子”,也會培養孩子成長成為“廢物”,這樣的孩子童年是“幸福”?還是“不幸福”?


羅桂田心理諮詢


個人認為遺傳最重要。我認識的大幸妹,她二妯娌的媽媽有精神分裂症,但她沒有,還在某鄉政府做公務員呢!可惜她女兒有,大概是遺傳了她外婆,結果在26歲那年離家出走了,至今杳無音信。你說的這種情況也有,只不過在父母強勢、離異、爭吵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會鬱鬱寡歡或者更容易患上抑鬱症,要是抑鬱症經久不愈的話,最後還有可能發展成為精神分裂症。不過這些都是後天形成的,因為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不足,不容易捕捉到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幸福,所以才會悶悶不樂噻!也就是說這些孩子他們擁有一顆玻璃心。因此個人認為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全而幸福的原生家庭非常重要!


鳳146983974


【有心理障礙或精神障礙都與童年有關】童年時期家庭不幸福,容易造成心理障礙。幸福的童年,也不一定沒有精神障礙性疾病。

是的,每個家庭不幸的人都會有些心理障礙,童年時期的家庭條件、環境、關係不好,其人格心理的內核就不好,會呈現出病理性的依賴關係,會造成長大以後很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給人格造成極大影響,成人後也很難走出來。

在諮詢中遇到過一個孩子,他很小就失去了父親,母親生活能力又很差,其還有一個弱智的哥哥,本來就生活能力很差的母親,把主要的愛和精力都給了哥哥,弟弟本來就沒有父愛,又缺失了母愛,自卑、自閉,性格孤僻、偏執。上學後,逃學、玩遊戲、打架,與不三不四的小哥們兒混在一起,母親更管不了了,致使初中沒有畢業就輟學了。

面對這個不幸福的家庭,總想走出這個困境,不斷地做出一些超乎尋常的事情,以此想彌補小時候的缺憾,但他無論怎樣去做都會事與願違……

過於幸福的童年,往往也會造成不幸的成年。

朋友家的一個孩子,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是個女孩兒,“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家人們把她寵成了一個小公主,從小養成了說一不二、爭強好勝的“霸道”性格。上學後總是班級第一,有時年級第一,得了第二都生氣,不能落後,誰也不能說一個“不”字。隨著年級的提高,女孩兒有點兒跟不上學習的節奏,成績在慢慢下滑,她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一度沮喪,再後來厭學、逃學,與不三不四的女孩兒混在一起,走上歧途……

有一個兒童心理專家曾經說過,“過於幸福的童年,往往會造成不幸的成年”,因為孩子在順境中長大,不會適應社會的環境,對於複雜的現實社會無所適從,有的甚至做出各種極端的行為。

上述的事例足以說明,童年時期不幸福的家庭的孩子,一般都會有心理障礙,而童年時期幸福的孩子,後期也不一定就沒有心理障礙。

那怎樣去面對和疏導呢?

1.家長要正視問題,要真正瞭解孩子,與他們交朋友,有針對性的制定一些能夠達到的目標。

2.家長要結合老師、親友和可以結合的力量,積極地疏導、關心和關愛,使其接受自己,把握自己。

3.家長要有針對性的、適時請心理諮詢師給予心理疏導,使孩子從陰霾中走出來。

4.家長要積極引導和培養孩子,熱愛生活、自強自立、友善交往,積極工作和生活,增強和提高生活的樂趣。


天山雪蓮傲骨迎風


影響人智商和精神狀態的就是兩個環境:內環境和外環境。內環境指生理因素,遺傳特徵等,外環境指生存環境,家庭狀況等。內外環境可以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例如一個人遭遇不幸但他能積極面對,這就是內環境影響外環境,外環境也可以影響人的成長,比如生活壓力大家庭氣氛緊張會導致孩子長不高發育不好。所以心理障礙是和幼兒及兒童時期家庭關係息息相關的,幸福的家庭的孩子有可能有心理障礙,不幸的家庭的孩子也有可能心理健康,不過不幸家庭的孩子有心理障礙的比例是很高的。


風雷雲羽


原生家庭的影響在每個人身上都會有折射,而且我個人認為也是根深蒂固的,它會影響一個人對事物,情感及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處理,如果我們從小生活在一個不好的原生家庭中,很多弊端很大可能會在我們身上重現,當然也有人會在成長過程中降低它對自己的影響,但根除不大可能,所以現在社會呼籲父母從小對孩子情感上心理上健康的重視,因為它的將伴隨一個人終身的成長。


從頭再來萌萌噠


心理障礙有一部分是生物遺傳因素,及易感人群,但是有遺傳因素的人不一定會有心理障礙,大部分受後天環境影響,如童年時期父母關係不和諧,父母不正當的養育方式,學習壓力,人際關係,工作壓力等,或是突發應激事件


人拉不走鬼攙飛奔


心理創傷與挫折教育是什麼關係?

亞馬遜、特斯拉、蘋果老闆成長的經歷與成功又是什麼因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