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不可靠?還原西周滅亡的真相

商周之間的戰爭,是東系部族和西系部族之間的戰爭。

其中商、東夷屬於東系部族,而周、西戎屬於西系部族。周朝滅亡商朝後,還與東夷部族持續戰爭;但是另一方面,周朝又接受商朝文化,並與西北方的戎狄越來越疏遠。

西周中期以後,我國氣候逐漸寒冷,於是西北戎狄為了生存需要,南下與周人爭奪農牧之地,雙方矛盾開始激化。

《史記》中的西周滅亡:烽火戲諸侯

何為西戎?“戎”在商代甲骨文本義是兵器,引申為戰爭;到西周“戎”“狄”都可以作為外族統稱,且可以交替使用,不限於“西戎”“北狄”。

烽火戲諸侯不可靠?還原西周滅亡的真相

太史公在《史記•匈奴列傳》裡提到西北的部族有山戎、燻粥、玁狁、畎夷、西戎、犬戎等,視為匈奴可能的文化先驅。

當然,以上部族不會是標準的人類學分類法,更多是對一些類似族群的籠統稱呼。大概“燻粥”“玁狁”是音譯的稱呼,而“犬戎”“畎夷”則帶有蔑稱性質。所以西戎與犬戎不是簡單的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

周朝與西戎的交惡要始於周穆王,周穆王征討一部分西戎,並將一部分遷徙至太原。周懿王、周夷王都進攻過西戎,並取得一定勝利。

轉折點是在周厲王時期,此時西戎開始反擊。

西戎攻入西周西垂重鎮犬丘,擊殺駐守在此的大駱;厲王又以武公為統帥,多友為主將,擊敗入侵的西戎;但到周宣王時期,西戎再次反撲,擊殺秦國先祖秦仲;之後宣王又命尹吉甫、南仲等分別進攻西戎。

整體來看,宣王前期勝利較多,而後期則多有敗績。

周幽王即位初又令伯士征討六濟之戎,結果伯士兵敗被殺。

需要指出的是,西戎部落並非與後世的匈奴一樣是遊牧民族,他們是農業—畜牧民族組成的團體,他們也有高度的青銅文化,與周朝作戰同樣是以戰車而不是戰馬。

《詩經•小雅•采薇》寫的就是國人與西戎之戰,回鄉寫的思鄉詩,可見戰爭之艱辛。此時西周對外戰爭則勝多敗少,而內部也多有天災人禍。

“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今我來思,楊柳依依。”

幽王執政之初即與卿士皇父鬧翻,第二年都城豐鎬地區又發生了地震,有識之士紛紛東遷避禍,可以說整個西周統治已處於風雨飄搖的時期了。

烽火戲諸侯不可靠?還原西周滅亡的真相

根據《史記•周本紀》,周幽王有寵妃褒姒,但褒姒卻是個高冷美女,整天面無表情。這可苦了幽王,他費盡心思哄美人開心。

最後終於試出一個方法,那就是在國都鎬京城牆上放置烽火和大鼓;每當有西戎部落殺入,偵察士卒就會舉起烽火,召集周邊的諸侯們作戰。

等到諸侯們快馬加鞭到達現場,卻發現連敵人的影子都看不到。看著諸侯們面面相覷的滑稽相,褒姒終於忍不住哈哈大笑了。這樣的過程如是再三,諸侯們覺得自己被當豬猴耍了,漸漸也不理睬幽王了。

幽王可不管這麼多,他繼續寵愛他的褒姒妹妹,為了扶正褒姒和褒姒的兒子伯服,他甚至喪心病狂地廢了原配申後和太子宜臼。

這可惹惱了申後孃家的國君申侯,申侯大概是申後的父親或者兄弟,於是他聯合繒國、西夷、犬戎一起進攻鎬京。

驚慌失措的幽王試圖舉起烽火來召集諸侯,但他這次真正的舉起烽火,卻成為人生中最後的一次。

沒有一個諸侯前來出兵相救,結果幽王和伯服被犬戎殺死在驪山之下,美人褒姒也被西戎搶走做了壓寨夫人。

周武王開肇兩百多年的西周王朝正式滅亡,此年是公元前771年。第二年,諸侯到申國擁立太子即位,就是周平王。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此年是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周平王(前780年-前720年)姓姬,名宜臼,東周第一位國王。周幽王的兒子,母親是申後,為申侯的女兒,後母褒姒。

褒姒故事只是傳說?

這個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所謂“烽火戲諸侯”的典故。太史公把這個故事記入《史記•周本紀》,並且還吸收《國語•鄭語》的說法,說褒姒出身非同一般,原來就是個妖孽。

原來是夏朝末年,有兩條神龍降臨在宮廷,夏王占卜後用匣子把龍精盛了起來,之後這個匣子傳到商周朝,從來都沒有國王敢動。

但周厲王偏偏不信邪,他打開了匣子。龍精從匣子流了出來,周厲王就讓宮女赤身裸體,對著龍精大喊大叫。

這時龍精變成一隻大黿,朝著內宮跑了進去,碰到一個六七歲的宮女身體就不見了。等到小姑娘成年後自己懷孕了,所以她只能把孩子偷偷扔掉。

此時社會流傳一句民謠“檿弧箕服,實亡周國”,這是說“桑制的弓和箕制的袋能滅亡周朝”。當時有一對夫妻正在賣桑弓箕袋,於是宣王命人抓捕他們。

這對夫婦在逃亡過程中撿到了被宮女遺棄的女嬰,就收留她並且一路逃到褒國。

這個女嬰長大之後長得亭亭玉立、貌若天仙,因為褒國是姒姓,所以女孩也叫褒姒。

烽火戲諸侯不可靠?還原西周滅亡的真相

烽火戲諸侯不可靠?還原西周滅亡的真相

褒姒與烽火戲諸侯的傳說

後來周幽王攻打褒國,國君就把她進貢給天子。

這種寫法是傳統史官的筆法,作為“紅顏禍水”的一種闡釋,同時也為大眾所津津樂道。但這並不是理性的思考方式,所以唐宋開始就遭到廣泛質疑。

不僅如此,整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歷史學家也認為疑點頗多,充滿了戲劇色彩。

比如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就說過:

“此委巷小人之談。諸侯並不能見烽同至,至而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舉烽傳警,乃漢人備匈奴事耳。驪山一役,由幽王舉兵討申,更無需舉烽。”

錢穆先生在此指出了三個問題,我們可以解釋並補充說明。

  • 第一,進退行軍都是嚴肅的軍事行為,有一整套的軍事儀式,很難說有什麼可笑之處;
  • 第二,烽火備敵最早見於《墨子》記載,而被實踐推廣則要到西漢之後,並不是西周的軍事方案;當時很多城邑包括鎬京都沒有外郭,既然連城牆都不存在,烽燧當然不會被髮明;
  • 第三,錢老指出驪山之戰起於幽王伐申,而並非犬戎入寇。依據當是今本《竹書紀年》的一句話。

“王師伐申。”

但一般認為今本《竹書》是後人偽造,可信度不高。

如果繼續追根溯源,則應當來自《國語•鄭語》中西周末年太史伯說的:

“王欲殺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

不過《鄭語》這篇不是西周實錄,而是戰國人編成的,所以錢老認為的這句預言,恰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原型來自《呂氏春秋•疑似》,但是在《疑似》中,並沒有烽火只有大鼓。

足見這是個長時期層累而成的故事。當然,我們現在看來,即使大鼓戲諸侯也不可靠的,大鼓的聲音能傳送多遠呢?

西周滅亡的真相:幽王伐申戰死

2008年7月,清華大學收藏了一批戰國竹簡,簡稱“清華簡”。2011年,整理者出版了“清華簡”的第二部,主要內容就是一部編年體史書《系年》。

其中有這麼一段:

“幽王起師,圍平王於西申,申弗畀,鄫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

原來,幽王之死,根本就不是烽火戲諸侯,而是幽王征討申國,結果被繒人和西戎側方攻擊,幽王和太子伯服(伯盤)雙雙戰死!這個說法佐證了《鄭語》和錢老的推測。

烽火戲諸侯不可靠?還原西周滅亡的真相

烽火戲諸侯不可靠?還原西周滅亡的真相

不僅如此,清華簡《系年》還提供了一些史料,不禁讓我們產生質疑:西周滅亡到底是哪一年?

過去我們都以《史記》為依據,認為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殺即代表西周滅亡,但實際上,西周的滅亡並非如此簡單。

倘若我們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其中疑點重重:

  • 申侯不是和犬戎殺了幽王嗎?
  • 那應該周朝的敵人才對,諸侯怎麼願意和申國擁立平王?
  • 平王為什麼又要避開支持自己的犬戎?

原來太史公有意無意忽略了一個周天子:周攜惠王。

這個周攜惠王,在《左傳》、《竹書紀年》、清華簡《系年》中都存在。

原來在幽王被殺後,豐鎬地區被西戎攻佔,但東方諸侯初步還是向心於幽王,有虢公翰擁立幽王弟弟餘臣於攜,史稱周攜惠王。

攜王攜王(前790年-前750年),《清華簡·系年》作攜惠王、惠王。姬姓,名餘臣,一作餘,西周末年及東周初年人,周幽王之弟。

攜大概在今天陝西大荔一帶,而申、繒、犬戎擁立的平王被阻擋在攜以西,形成了二王並立的局面。

這一局面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古本《竹書紀年》說十一年,今本《竹書紀年》、清華簡《系年》說二十一年。

這一二十年間,諸侯在兩者之間也經歷了反覆權衡。

雖然從表面看,平王是弒君弒父,攜王則是合法的繼承者;但是從深層次說,平王因為幽王倒行逆施被廢,所以他實際上也有符合正統的一面。

更重要的是,諸侯在此期間趁火打劫,吞併了不少小國家,所以也急需洗白。最終由晉文侯攻入攜邑,殺死了攜惠王。

二王並立結束,此年是公元前750年。

根據《系年》,之後又過了十二年,周平王才東遷洛邑,此年已經是公元前738年了。

烽火戲諸侯不可靠?還原西周滅亡的真相

烽火戲諸侯不可靠?還原西周滅亡的真相

烽火戲諸侯不可靠?還原西周滅亡的真相

諸侯的背叛並非難以理解。

國王與貴族的矛盾早已有之,周厲王就曾因為專制集權而被國人驅逐。

這些國人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居住在都城一帶的大小貴族。

周厲王出奔正是由於改革過激觸犯貴族利益,宣王對公卿妥協才能相對平穩,而幽王則又與厲王如出一轍,在執政初就與皇父決裂;又廢黜申國出身的申後,導致與西戎關係徹底決裂,所以最終導致了敗亡。

而分封於國都之外的諸侯,與天子血緣感情都更為疏遠,沒有理由堅持支持攜惠王。

至於申國、繒國、犬戎,自然被當作“罪魁禍首”,被諸侯聯合絞殺。申國又叫申戎,本身也是西戎大族,並不是中原諸侯。

春秋時期與秦、晉或敵或友的白狄、陸渾戎、西戎八國等,應當都是申國、繒國、犬戎的後裔。

所以西周的滅亡,極其類似商朝,都是內外雙重作用的結果。

一方面是王權與族權矛盾的惡化,另一方面是王國與外族矛盾的激化。

所不同的是,西周初年推行了分封制,所以沒有再出現一個“申朝”,而是進入一個霸權迭興的春秋時代。

參考文獻:

  1. 晁福林:《夏商西周的社會變遷》
  2. 晁福林:《論平王東遷》
  3. 晁福林:《清華簡〈系年〉與兩週之際史事的重構》
  4. 李峰:《西周的滅亡》
  5. 王紅亮:《王紅亮:清華簡〈系年〉中周平王東遷的相關年代考》
  6. 王紅亮:《由清華簡〈系年〉論兩週之際的歷史變遷》
  7. 王雷生:《平王東遷年代新探》
  8. 王雷生:《平王東遷原因新論》
  9. 許倬雲:《西周史》
  10. 楊寬:《西周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