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裡的番茄葉子出現乾枯捲曲,這是一種什麼病,怎麼防治?

黃曉紅在山城


很容易回答你這個問題:番茄葉子出現乾枯捲曲是屬於番茄葉黴病一種。發病較重時,很多個病斑常會聚集成一片,葉片會逐漸乾枯捲曲。每種病害發生都會有發病時的特徵。番茄葉黴病主要由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裡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蘸附在種子的表面或菌絲體潛伏在種子內越冬,成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尤其春節環境條件適宜時,病菌就會開始侵染,如播種帶菌的種子,病菌可直接侵染到幼苗引起病害的發生;從病殘體內越冬後的菌絲體可產生分生孢子,通過空氣傳播方式,也可引起初次感染。田間植株發病後,發病的部位就會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藉助雨水就會傳播,由寄生氣孔侵入,不停的進行侵染,病菌孢子萌發後再侵入寄主,菌絲在細胞間隙蔓延,產生吸氣吸出營養;病菌也可以由萼片、花梗的氣孔侵入,並進入子房,潛伏在種皮內,又成為翌年的初侵染病源,以此循環重複。



番茄葉黴病觀察方法:


觀察方法:番茄葉黴病主要危害葉片,病情嚴重時也會侵染莖和花,很少侵染到果實。病害大多從植株中、下部葉片開始出現,逐步往上擴展在蔓延,以後就會導致整株葉片、乾枯、脫落,。在葉片,受害早期,會在葉片正面出現不規則或是呈橢圓形狀,淡綠色或是淺黃色褪綠形斑塊,邊緣界限不明顯。


葉黴病識別方法:番茄葉黴病發病之後葉片背面會出現絨毯狀黴層,發病較重時,可以通過肉眼觀察到葉片正面也會長出黴層,黴層早期出現是呈白色或淡黃色,後逐漸變成深黃色、褐色、灰褐色、棕褐色和黑褐色不等。發病嚴重後,很多個病斑會連成一起、成片。葉片逐漸乾枯。花部受害後,花器凋萎或幼果出現脫落,偶爾才會有果實發病,大部分蒂部形成黑色圓形凹陷病斑,果實革質硬化,不能食用。發病的部位均可出現大量的灰色和黑褐色黴層。

番茄葉黴病傳播途徑


♥番茄葉黴病病原為褐孢黴,屬於子囊菌無性型褐孢黴屬於真菌類。病菌分生孢子梗成束地從寄生氣孔伸出,有分枝、早期無色,以後變淡褐色或者褐色,具1/10個隔膜,節膨大後呈芽枝狀,節上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有橢圓形、長橢圓形、以及長棒形,早期無色,後變成淡褐色,有單孢雙孢或者3個細胞等多種類型。該病原菌具有明顯的生理分化現象,在不同地域生理小種的組合和致病性也有不同的差異


番茄葉黴病防治方法


1)種子處理法:選用無病種子,若種子帶菌,可用52度溫水泡種約30分鐘,取出種子以後再放入冷水裡冷卻,或用硫酸銅1000倍液泡種5分鐘,或用高猛酸鉀500倍液泡種30分鐘,或用2%武夷菌素水劑100倍液泡種60分鐘,然後取出種子用清水清洗2/3次,曬乾催芽播種。或用50%克菌丹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4%來拌種。


2)加強栽培管理:採用無病土育苗和地膜覆蓋栽培;多施磷、鉀肥,病田要合理控制灌水,提高植株抗病性;重病田可以和非寄生作物輪作1/2年,以降低土壤裡菌源基數;採收後深翻,清除病殘體;定植在空棚裡,採用硫磺蒸燻方法進行消毒,可按100平方米用硫磺0.25千克和鋸末0.5千克,混合後成幾堆點燃燻蒸大約24小時左右。


3)採用高溫悶棚法:病害嚴重時,在溫度35/36度持續2小時,可有效控制病情發展。保護地番茄應科學通風,前期要做好保溫,後期加強通風,降低棚室內溼度,晚上提高室內溫度,減少或避免葉面結露。


4)藥劑防治法:在關鍵期初期發病,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70%代森猛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0%敵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0%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65%甲硫.黴維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50%多.霜可溼性粉劑800倍液、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等噴霧。

保護地番茄:按每6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煙劑200/250克燻蒸;也可按667平方米噴灑5%百菌清粉塵劑66克,間隔7/8天1次,可根據病情連續或交替輪換施用,可有效控制病情。


總結:溫暖的氣候、或者高溼都利於該病的發生。


東東在農村


原因有很多種,1由於高溫乾旱 葉片氣孔關閉 導致葉片捲曲。解救措施 定植後至坐果前進行抗旱鍛鍊;坐果後適時澆水施肥,注意避免過度乾旱,且乾旱後不要澆大水,尤其注意在高溫的中午不能給西紅柿澆水:同時採用遮光網覆蓋,晴天白天蓋、晚上揭,陰天不蓋。2風寒侵襲引 解救措施:一般情況下,只要逐步放風煉苗,就不會出現此種問題。同時增施有機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3施肥不當引起 解救措施 :控制氮肥的過多使用;一般苗期遇低溫會影響磷的吸收,土壤偏酸或緊實也易缺磷,可通過土施磷肥或葉噴0.3%磷酸二氫鉀解決;缺鎂可通過施用全元素肥料或葉面噴施硫酸鎂解決。


小相的海邊生活


噴灑多菌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