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學生忘記帶文具,父母都在上班,老師讓孩子打電話給家長一定送去?大家怎麼看?

睿子道


偶爾借同桌用下不就好了,這老師小題大做,顯然有為沒收到滿意金額的紅包公報私仇的嫌疑,當然也可能因為中二,告訴娃這個吃沒吃相的老師就是他將來的反面教材。


Belamy


老師故意折騰家長,沒有其他原因,我們小時候忘帶文具情況也有,就跟同桌一起用一用,或者同桌用,在一旁看看,也就知道怎麼回事了,我想沒有人在學生時代一次都沒落下過東西,我們那時候的老師也非常嚴厲,但有師德,有包容之心,也批評學生,並且很嚴厲,但是不會變態到懲罰家長。


天堂鳥67


我也不知道現在老師家長都是抱有什麼態度,我記得我們小時候文具丟了都是班裡同學互幫互助,有的老師那裡好多無名的筆之類的,也會發給同學,後來初中作業特別多,寫完夾到書裡,第二天也可能會忘帶,好脾氣的老師就讓和同桌看一份,脾氣不好的就讓罰站,也沒那麼多事,事事都找家長啊。我覺得這事可以群裡點名家長,讓家長監督一下孩子,不要養成丟三落四的習慣。刻意的就有點抬槓了。


不會養多肉


書呆子就是這樣老師教出來的!難道不會跟同學借一個?別跟我說甚麼長點教訓,人就是再長教訓也有疏忽得時候。有本事你大人做到能不忘事情試試看?

我小學一年級時,再村裡上學,有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在一個屋子裡也就三十來人。分組搞衛生,學校還沒掃把,要從家裡帶,一週一次,我們組搞衛生那天我們三個忘了帶。老師讓帶了的回家了,留我們三個讓用手掃地,後來我們幾個小脾氣上來了,賭氣真是用手掃的,現在想來,去鄰居家借一把不就行了嗎?

現在想來,我以前那書呆子勁都是因為老師造成的。為什麼不搞靈活教育?非得學生老師家長死磕?


河圖臺


老師的出發點我想,絕不是為了為難家長,不是麼。這位老師比較的嚴格,對應學生忘記帶文具來到學校上課有自己的看法,她的出發點本該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


一種方式:家長應該培養孩子自主收拾學習用具的好習慣,不能總說孩子還小。


一年級的時候忘記帶書包的孩子都有,要不就是書包是爸爸揹著送到學校的,到了學校孩子就進去了這種可笑的事情時有發生;要不就是美術課忘記帶美術工具了,音樂課忘記帶豎笛了,體育課忘記穿球鞋了,上學忘記帶水杯了等等很多。


我孩子的學校剛開始還是允許家長送物品,放在傳達室門外的小桌子上的,學生自己下來拿,後來逐步改成了不允許家長來送。忘記了就是忘記了,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我個人其實很贊同這個做法。我們習慣了幫助孩子安排好一切,我們不安排,孩子自己就不記得。


所以每天晚上睡覺前,要提醒孩子收拾書包,按照課表檢查第二天需要帶的東西。再大一點孩子養成了習慣,不用提醒他們自己也會對照著去做。


第二種方式:教會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問題


其實忘記帶文具而已,我不知道孩子是否自己找同伴借了沒有,小學生借支鋼筆,橡皮,尺子共用下應該就能應付一天的課程了。有的時候,孩子自己能夠想辦法解決,不用麻煩到老師,老師其實也不用多份心來管這種小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手足無措,影響了正常上課和學習,老師肯定要管,對吧。


不過我孩子的學校沒有這種情況。老師在講臺上放置了一些可供同學們公用的筆,方便同學們的不時之需。其它文具,忘記了就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說在最後,雖然孩子年齡不大,但是在平時就要有意識的讓他們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學習是主要的事情,要加強自理能力不能總是丟三落四。如果真的忘記了也沒有關係,前提是孩子自己會解決,能夠承擔後果。


泥鰍裡的香草


從來不會這麼要求。因為,負責任的家長都是自己發現了,送到學校門衛,然後主動聯繫我,讓我提醒孩子去門衛拿。沒帶文具我都是讓其他同學借給他,沒帶書就同桌一起看,沒必要較這真。但也有經常不帶卷子的,不帶課時練的學生,丟三落四的毛病,他爹媽比咱還清楚,都不管,咱也管不了。


兜兜轉轉5943


說實話,我小時候也遇到過,我說一下我當時的感受。老師讓我回家拿或者父母送過來,我處在一個很尷尬的境地,離異家庭的孩子更是如此。很感謝當時的同學借我幾塊錢讓我買了一個,不能說老師不近人情,也不能說父母沒盡到責任。只能說自己沒當回事,記得我當時是5年級,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年級,應該學會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了。所以我現在也是這樣,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儘量不麻煩別人,因為只有真正遇到事情的時候你才發現,真正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讓孩子學會獨立吧。


簡單生活論


作為一個小學教師,孩子丟三落四,忘記帶作業本,帶文具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不能把孩子忘帶文具忘帶作業簡單的歸結為孩子還小,忘性大。但是文中老師的做法也的確欠妥。

對於孩子來說

因為這個孩子已經三年級了,他之前已經有了兩年多的學習經驗了,並不是剛入一年級,這個明顯是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待端正,學習習慣有待加強的問題。



說實話,不同孩子的表現在小事兒上都能體現出來。認真的孩子,不管老師交代的什麼,他都會記在心裡,像作業、文具這都屬於當學生要考慮的頭等大事。即使是偶爾有一次忘帶,孩子吸取了這個教訓,下次肯定會注意的。但是,看來題主所敘述的這個孩子,並不是僅有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在我班級裡。不帶作業。或者是經常忘帶文具的同學也有。要麼是他屬於特別馬大哈的那一種,什麼事都不放在心上,做事兒漫不經心,要麼就是他成績挺差,對學習不上心。

其實,家長應該學會研究自己的孩子。不能光看孩子的表現,而應該看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背後的問題。從這件忘帶作業、忘帶文具這個小事兒中折射出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待加強,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比較自由散漫。如果不及時的加以改正的話,會影響他今後的學習的。

對於家長來說

家長也有自己的工作,給孩子送到學校以後自己還要火急火燎的趕去上班,處理一天的工作事務。這個時候冷不丁的接到孩子的電話,讓送文具或者是作業,家長自然會心急。拋下一大堆事物,耽誤時間,路上擁堵不說,送過去文具有實際的意義嗎?和同學夥用文具也一樣能能寫完課堂作業的呀!



所以家長才會輕描淡寫地以為孩子年齡小,情有可原,不值得老師過於較真兒。

但家長忽略了一個問題,孩子經常丟三落四,根本原因並不是年齡小,而在於他散漫的態度和習慣。這種態度習慣來自家庭環境的影響,很可能是家長的影響。

孩子在無形中是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的,父母的做事態度,生活習慣會影響是直接影響到孩子。試想一下,如果家庭中,東西雜亂無章,找東西全靠翻,父母的生活沒有規律,那麼這個孩子做事能夠嚴謹嗎?不會的,他也會不知不覺的學會父母的隨意。

所以做家長的不應該一味地埋怨,指責老師過於較真兒,應該把問題的關注點放在思考孩子行為原因上面,反思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對於老師來說

說實話這個說的就是我自己。很能理解文中老師。氣惱的情緒。

前一天在佈置作業的時候把作業交代的清清楚楚。全班同學全班絕大多數都拿了,但是唯獨有那麼一兩個孩子沒帶來。或者是上節課剛佈置過下節課要講新課要用到某種文具,記得帶過來,可偏偏還是那幾個孩子。沒有拿。

有次我在講線段的時候,交代孩子:第二天早上一定要把直尺帶過來,我們要學畫線段。不出所料,還是有個別的孩子沒帶,而且丟三落四的往往就是這幾個孩子。我心裡自然也是有氣兒的。在班裡交代過孩子,又校訊通給家長髮信息幫助孩子準備文具,等用的時候卻沒拿來,結果這節課,孩子不管是課堂練習,還是在寫作業的時候都是眼巴巴的先看著同桌寫完,等人家用完了再借用人家的文具來寫。

但我,不會給家長打電話,讓家長幫助送文具或者送作業,我會批評孩子做事不認真。

這事兒歸根結底是孩子自己的事兒,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事情承擔後果,對自己的事情負責。

題中的老師給家長打電話,老師心裡一定也是覺得孩子這種行為需要矯正了,家長應該重視起來,配合孩子改掉這種散漫的生活作風。

我的建議

1、家長可以不送,讓孩子獨自承擔後果。

有些孩子漫不經心、滿不在乎的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對家長有依賴。比如,寫完作業以後就跑去玩了,而幫孩子收拾書包,整理文具成了家長的工作。即使是忘拿了課本作業,一個電話家長就能送過來,孩子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自然就不會放在心上。他背後有可依賴的家長,覺得自己做不到的,反正爸爸媽媽會幫他做到的。

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再發生類似的情況,讓孩子獨自承擔後果,接受老師的批評。在孩子回家向家長抱怨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溝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為自己的事情負責。有了這樣的體驗之後,孩子就會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任了。

2、從細節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一方面父母要對自己的生活細節注意,改掉自己散漫的作風,摒棄無所謂的態度。生活規律,家中收拾得井井有條。

另一方面,父母和孩子約定好,每次晚上臨睡之前檢查自己的書包,文具,把要做的事情都做好準備,第二天早上拎起來就走,不至於會忘東西。

除了和孩子約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外,在生活中也可以刻意的加強孩子這方面的訓練。

比如每次出門兒外出郊遊旅行,需要帶什麼東西,讓孩子列好清單和父母共同參與收拾行李;或者每次出去購物,都需要買什麼,這些事情都讓孩子參與思考,能夠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孩子在參與過程當中也體會到了自己成長的價值,他會更樂於發揮自己的責任心。

結束語:家長不要以為孩子丟三落四忘帶東西,是她還小老師太較真兒,要行動起來幫助孩子改掉這種毛病,否則的話,任由孩子這樣發展下去,會影響他今後的學習,甚至他以後工作中也會養成不嚴謹的習慣。

家長想要幫助孩子矯正這種不良的行為,除了改變自身的教育觀點之外,更多的應該從細節中去尋找方法。只要能夠做生活的有心人,總能夠幫助孩子取得進步的。

歡迎關注我!專注解答教育問題,力求給您提供有價值的教育建議,助力您解開教育困惑。您的點贊和轉發是我繼續努力的動力。

吉老師


又是亂噴!父母在上班能隨便離開給孩子送文具嗎?老師應該知照父母在孩子上學前檢查督促其帶好文具。如果孩子確實忘記帶了,學校應當準備一些備用的文具提供給學生,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特別是考試的時候,更不能因為忘記帶文具而耽誤了考試。


用戶3434912196059


三年級的孩子經常忘記帶文具或作業。這個孩子的學習習慣非常不好。已經三年級了,不是一年級。

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

從題主的描述可以看出:

1、家長根本就不認為這是個事兒。她向同事抱怨,並且認為可以跟同學借一下!

2、因為家長的這樣的態度,才會有孩子丟三落四的毛病,並且一再犯這樣簡單的錯誤。

一~三年級正是孩子養成教育的關鍵時刻。帶文具這是最基本的學習習慣。況且這個問題非常容易解決。

建議家長在孩子做完作業之後,陪孩子一起整理書包和書桌。

1、整理書包的時候要對照著課表整理。這樣的好處是順便檢查一下回家作業帶全沒有。

2、整理書桌以防有什麼東西遺漏。有時候,做好的回家作業順便放在書桌上,和自己家裡的書疊在一起,就很容易落下。

孩子的老師非常負責任!

1、孩子沒帶東西,一定要叫家長送來!

老師在乎的不是東西能不能送來。老師打電話叫家長一定送來,就是讓孩子要有這樣的意識:作業、學習用品一定得帶。不帶就得影響父母工作,讓他們給自己送過來。

2、父母給孩子送過來之後,一定要跟孩子總結一下:怎麼做才不會忘帶東西。

這樣,孩子第二天整理時候就會更加細心。

如果家長認為學習用品不帶無所謂,大不了跟同學借。那孩子更會這樣想。那麼,老師請家長暫停工作,給孩子送學習用品的苦心就被辜負了。

我帶每一屆初一新生的時候,都會跟學生明確,作業或學校要求帶的東西忘帶的,一律請家長送過來。

在家長會上,我仔細向家長解釋過為什麼要這樣做。老師和家長配合,是向孩子傳遞這個信息:你丟三落四,會影響家長工作。所以,整理書包一定要細心。

我是綠衣黃裳99,一線老師,請【關注】我,您的點讚的是對我的肯定;同時歡迎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