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局如何通過大數據判斷企業稅款是否有異常?

HonE一個人


在大數據時代,稅局判斷企業稅款是否有異常的方式比以往更多樣、便捷、智能化。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應該積極做好風險自查,做好自身的稅收風險控制和防範。以下根據個人瞭解的信息,從幾個方面說一說:

1. 金三系統內部數據比對

金三系統會對各項數據進行比對,比如表表比對,將各個申報表內、表間的邏輯關係進行比對;票表比對,對各類票證、憑證、備案資格等信息與申報表進行比對;表稅比對,對企業當期申報的應納稅款與實際的入庫稅款進行比對等。

在金三系統中,會對企業的進銷項情況,產品品類品目等都進行比對。之前有家企業,因為下游客戶多是散戶,並不需要發票,於是將發票開給另一家企業,但由於銷售的產品品類與進項的品類完全邏輯不符,因此很快就被發現。所以,在大數據環境下,虛開發票的行為可能難逃法眼。

2. 爬蟲軟件抓取互聯網信息

爬蟲技術對互聯網信息的抓取往往可以得到更多的涉稅信息。之前一家企業,沒有對相關的業務進行稅務申報,後來稅務通過爬蟲軟件抓取到了其公告的廣告信息,對其申報進行比對後,發現該項業務未申報收入,於是發現了企業偷漏稅的行為。

3. 第三方信息共享

深圳成立的“獵鷹”實驗室打造了稅務、銀行數據聯動的典型案例,如果後期進行推廣,那麼會使得信息共享的範圍進一步加大。通過信息共享的機制,可以使發票流、貨物流和資金流等數據實現進一步地比對,更好地發現企業的偷漏稅行為。

4. 人工選案

大數據時代,人工選案也會比較便捷。比如在某案例中,鎖定案源關鍵詞,企業的經營範圍為出租和銷售不動產,通過股東變更記錄、股東是BVI公司以及上市公司公司關聯交易報告等,發現了通過間接股權轉讓來規避稅款的行為。

因此,大數據時代,科技變革讓不合理的避稅行為形同透明。企業需要更多地關注自身地稅務風險,不要用不合規的方式來節稅。


財會小童


非請自來。

以大數據來說,判斷是否異常輕而易舉,並不是什麼難事。通過比較分析,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出是否異常。到底如何實現,咱們簡單說說。

我們經常說的,以票控稅,不知道是不是最有效,實際上非常有效。現在每開出一張發票,都有很詳細的交易信息,最厲害的可能是“稅收分類編碼”,可能有些不知道“稅收分類編碼”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用。簡單來說,開票是輸入這個編碼,稅務局就知道銷售方賣了什麼商品。

相對於銷售方來買,購買方為下游企業。開具發票,交易雙方的信息也直接上傳至稅控系統。從交易雙方都可能判斷交易是否合理,比如,銷售方甲企業為電子零件生產企業,購買方乙企業為食品加工企業,開具信息反映,乙企業頻繁大額的從甲企業購入電子零件,而乙企業銷售時開票的商品卻不是電子產品,那兩個企業可能被稅控系統判斷為異常。

類似這種邏輯關係,對於數據來說,簡單設置即可完成比對了,稅控系統,是什麼級別的,功能有大強大,不用我說都能想象到吧。

大概就是這樣,我先閃了。


龍門賬


自從上了金稅三期(將來肯定有四期……),稅務局通過大數據比對企業稅款是否異常,是非常直接和高效的。這種大數據比對也是有重點的,數據不可能和企業帳簿一樣細緻,但依然高效!以下重點數據監控納稅義務和繳納情況:





一、數據比對基礎

我國稅務“以票控稅”的機制決定了數據比對的基礎!大數據的關鍵數據和基礎數據來源於企業間增值稅發票的流向!

二、基礎數據確定納稅義務

1、增值稅納稅義務

企業間開具的增值稅發票,系統完整監控無死角。無論是增值稅專用發票還是增值稅普通發票,無一例外!

增值稅銷項稅額,通常情況下以開具的發票確定,一切偷逃納稅義務的行為均不可能實現!(相對小規模納稅人,進項稅額可以理解為零)

未開票的收入雖然不在金稅系統中,但依法納稅及信用體系的完善,進而“查賬徵收”是稅法強有力的保證!

2、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

增值稅納稅義務確定後,企業收入已然確立!企業收入減去合法的扣除項目,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便確定。企業所得稅扣除項目分兩部分:

依法取得的增值稅發票扣除項目,大數據完整監控;

自制合法的扣除原始憑證,多不在金稅系統中,稅務稽查的重點!

3、其他納稅義務的確定

增值稅發票確定增值稅、消費稅及企業所得稅後,以票載金額和自主申報金額分別確定其他稅種納稅義務!綜合稅制下,各稅種的聯繫越發緊密,這只是個簡單比對的關係,大數據沒有難度!

三、綜合數據的集合交互

1、人行對所有帳戶資金流向的監控,重點比對未開票收入、異常及違法資金流!

2、工商數據。如企業設立時間,從設立三年內,從業人數不超30人,免殘疾人保證金。

3、票據及資金流向,決定物流,企業進銷存也在天眼下!

四、綜述

綜上所述,大數據監控企業納稅義務及實繳稅款,重點在於稅票,輔於立法、信用體系、數據交互,任何企業偷逃漏違法行為無處藏身!


順通財稅段賢明


現在稅務局合併後,金三系統也進行了合併,部分試點省2019年1月31日起,已經開始運轉新的合庫後的金三系統。這個系統,是真正意義上的二合一的系統,所有數據進行了融合,是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稅務窗口的一窗一機一系統。

金三系統,全國聯網,國家稅務總局可以通過金三大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而且,各省也有自己的特色軟件,對接金三系統的數據,及時發現問題,把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中。

這裡,我想告訴大家,這個大數據分析是相當厲害的,具體厲害到什麼程度,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多年前,發現疑點問題數據後,總局或各省省局會向下下發疑點問題,要求去查證,也就是說,這個疑點可能是正常的業務屬於誤判,現在,在大數據分析下,直接下發問題數據,直接告訴你這個數據是有問題的,去查吧!

稅務局通過大數據判斷企業稅款異常,具體的方法誰也不可能說的一清二楚,但是大致上應該是有以下方面:

第一,稅負是否正常

如果你這個企業的稅負,低於或者大幅度低於本行業的平均稅負,那麼大數據就會對你的進銷項進行分析,一旦出現疑點問題,就會被揪出。比如,你是批發衛浴的一般納稅人,而這個行業的稅負一般是5%(舉例而已),而你的稅負只有1%或者更低,那麼你可能就會成為重點監控對象。

第二,增值稅專票使用情況

一些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註冊後馬上大規模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而對於一個新成了的一般納稅人,不可能有太多的業務,一般都會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你註冊後馬上大規模開具專票,就很有可能存在問題。那麼,大數據就會對你的發票開具內容,接收方情況,以及你的進項票情況進項分析,查找疑點。

另外,大數據對企業的各種情況都會進項分析,找出問題,尤其是全國聯網後,對於發票的使用管理更為方便便捷,想投機取巧的納稅人最好還是放棄這個想法吧!

希望大家誠信經營,誠信納稅。

我是禪壹,稅務師,證券分析師。技術派。20多年的股市實盤征戰,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理論基礎。歡迎交流!


禪壹


那稅局如何通過大數據判斷企業稅款有無異常?

一、稅局判斷企業稅款有無異常

主要是通過看這5類數據

1、“看”企業收入

如果你的企業少記了銷售收入或是隱匿了一部分銷售收入。

那麼金稅三期可通過你的成本和費用來比對你的利潤是否為負數,或是比對你開具出去的發票,收到的貨款數額以及賣出的商品,或者進一步通過大數據,查詢與你交易的下游企業的相關賬本數據,比對出異常。

2、“觀”企業成本費用

如果你的企業長期購進原材料或商品時暫估入庫、企業購進原材料或商品為了價格低一點而不索要發票、企業計提了費用而遲遲沒有費用發票。

那麼金稅三期會比對你的每一筆支出數額,相應的商品或服務以及對應的發票,三者應該是一一對應的,若少了任何一項,都會被判定為異常。

3、“查”企業庫存

一般來說,企業都會有庫存,包括原材料庫存和成品或半成品庫存。而且庫存量一般都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指標附近呈週期性波動。

金稅三期大數據會先判斷出的庫存是否一直處於遞減或遞減狀態,並進一步形成電子底賬來比對你的庫存,最後判斷出異常。

4、“監管”企業銀行賬戶

如果你的企業銷售了一批貨物 ,貨款也已進入到銀行賬戶,收到的貨款卻遲遲沒記入賬中;如果你的企業取得了一些虛開的發票,而賬戶裡面的資金卻沒有減少或減少額不匹配。

對於這些情況,以前只要賬本調整的好,是很難識別出來的,可現在對於上述包括以下情形,金稅三期系統都會進行分析並識別出異常:

企業當期新增應收賬款大於收入80%、應收賬款長期為負數;

當期新增應付賬款大於收入80%;

預收賬款減少但未記入收入、預收賬款佔銷售收入20%以上;

當期新增其他應收款大於銷售收入80%。

5、“算”企業應納稅額

若企業增值稅額與企業毛利不匹配、企業期末存貨與留抵稅金不匹配;企業繳納的附加稅費,與增值稅比對不一致等等,都可通過大數據就能識別出異常。

其實企業只要行的端坐的正,真實的、準確的、合法的經營、開具取得發票和做賬並按時按規申報,即使是被金稅三期查出所謂的異常也是不用擔心的,畢竟它查出異常只是第一步,還會有專門的人員具體的來核實,不會那麼草率就判定你申報的數據作假,所以無需太過擔心。

二、這5種企業想逃稅務稽查,難了!

1、“虛開發票”

金三利用強大的大數據,納稅人的稅號下,進項發票與銷項發票的行業相關性、同一法人相關性、同一地址相關性、數量相關性、比率相關性統統在它的“掌控“之中,虛開發票查驗指數100%。

2、“逃不掉的增值稅”

通過增值稅發票,企業的上下游交易環節完全被稅局監控,商品的單價是多少?對外銷售額是多少?一個環節出錯,所有抵扣鏈條都將受影響?如果資金流、貨物流、發票流不一致,被比對出來也是分分鐘的事情,您的增值稅還敢逃嗎?

3、“庫存賬實是否一致”

從16年開始稅務總局就一直在推動商品與服務稅收分類編碼,終於在去年提上了最重要的日程,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開展開票軟件升級工作!開票軟件已經增加了商品編碼,若再加上單位編碼,大數據的快速和準確度會超出你想象,它會比你自己更瞭解你的庫存狀況,一旦有業務發生,庫存狀況盡收它的“法眼”。

4、“個稅和社保”

國地稅合併、社保移交稅局後,你申報的員工收入和給員工購買的社保收入一比較,是否按照最低社保基數購買?甚至不買?這些行為都行不通了!所以,請謹慎對待你對外申報的每一個數據,報給統計局的,報給稅務局的,報給社保局的,報給公積金中心的,因為每一個數據都不再孤單,他們可能相互印證,從而成為檢查稽核你的一個突破口!“嚴徵收”、“嚴處罰”的社保費用徵收時代即將到來。

5、“避不開的企業所得稅”

通過多部門實時共享涉稅信息,稅局對企業日常經營狀況瞭如指掌。拿著當地平均預警稅負率一比較,就能知道您的企業應該產生多少利潤,企業所得稅變得透明,“少做收入,多列費用”的時代可以畫上句號了。


慧算賬


稅務局要憶苦思甜,不佔肩挑者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