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機構關停過萬,新冠肺炎更是雪上加霜。教培機構路在何方?

家有上學讀書娃


疫情期間教培機構是全部關停,這是針對疫情防控的需要作出的決策。對所有的教培機構都是一樣的,無法招生、教學,讓教培機構承受了非常大的損失。

目前,疫情狀況在不斷得到改善,大家從焦慮中逐漸適應了這種狀態。當下教培機構大多數都在通過線上教學來服務用戶,為即將復學做準備。

教培機構的損失是在所難免的了,這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現在就看心態和反應速度。以“二次創業”的心態來面對目前的局勢這是教培機構負責人不可迴避的現實。

  • 有一些機構可能會以疫情為藉口關店、跑路。

  • 還有一些機構可能會藉機吞併那些經營不好的機構的生源來擴大自己。

教培機構的發展方向:掌握在教培機構自己的手中

1、教學教研還是發展的重要環節,不管是線下還是線上,都要積極應對。

2、招生在無法開展地推獲客的時候,要積極與異業合作。

3、擁抱新的教學模式,這既用來服務現有的生源,又能為有新的招生渠道。


教育現在時


作為機構來說,這兩年確實是舉步維艱,首先是全國機構整改,從學校轉公司形式,因為消防等問題讓一些機構沒法正常運營而退出市場,再加上本次的停學,大多數機構因為資金壓力也都選擇退出市場,從目前的來看,機構形式不容樂觀,為了最大程度的減少損失,建議您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如果目前機構主要以文化為主並且人數較少,建議選擇長痛不如短痛,直接選擇關閉校區做退費處理(這一步對從業者來說很難,但沒有辦法,因為停學可能持續的時間有點長,就算復課後,可能學生公立學校的假期也會壓縮。)

第二、如果您的學校規模還可以,第一條路沒法走,那您可以選擇繼續投入資金堅持,然後把託管業務增加,因為疫情過後託管這個市場不會受太大影響,相反,如果環境,伙食各方面好一些,加上好的運營思路,其實也是可以的。

第三、如果房租成本比較少,並且自己也有能力堅持那就繼續堅持,但是這將會是一場持久戰。

第四、如果選擇堅持的話,老生的維護和老師的維護相當重要(線上課程也要開始,老師也要給一定的補助,沒辦法,要想復課後迅速復工,這些都是必要的)

第五、如果感覺實在沒法堅持了,可以找找當地一些大的機構,談談被收購或者是以學校作為股份合夥經驗,抱團取暖。

培訓機構目前的形式真的很嚴峻,不光是中小機構,大機構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認真思考,快刀斬亂麻!


軍迷老四


到了2020年,學生們都不用上學,在家裡就能上課。

——2003年想象作文節選


這句出現在17年前一位小學生作文中的話,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這個2020年的開端變成了現實。 我們遭遇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失學”,全球3億學生停課。 所有校區關停線下授課,全國各地中小學延遲開學,陸續開始在家上網課。老師與學生通過一根網線和一塊屏幕的連接,在互聯網上開始了線上的教與學。


由此,一場規模宏大的“

全民網課”正式拉開了帷幕。國務院參事、友成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認為:這一次停課不停學是人類教育史上最大規模、最大範圍地一次互聯網教學實驗。從學生、家長、學校、商業機構到整個教育產業,無一不捲入這場突至的“線上浪潮”,並作出改變。


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到一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但無論山有多高路有多險,我們也要鼓足勇氣翻過去!


我們需要對前景充滿樂觀,但是又直面現實的殘酷。我們渺小的力量不能改變殘酷的現實環境,但我們可以不斷增強我們適應環境的能力。


真正決定我們命運的並不是目前發生了什麼,而是我們選擇如何應對目前的發生。

真正理解變化之後,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


2019,可能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也可能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我依然相信這只是一個段子。


教育的本質依然是教學和服務,不是某個企業有先發優勢,觸達了更多的用戶,就能獲得有效的轉化。所以無論怎麼看,我們都有理由保持長期的樂觀。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學生終會回學校的課堂,街上也會再次出現熱鬧的景象,希望就在前方。

更多詳情,請參閱下文。


報告全文下載:在多學多問雙師課堂公眾號回覆“報告”,可獲下載地址。

電影《風聲》裡有句臺詞:“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我輩這兩個字裡寫著對世界的主場感和建設性,無論哪個時代都是最令人神往的那群人。


2020年一開年,我們開始迎戰疫情,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我輩中人”,她們奮不顧身、逆行而上、躬身入局。 同樣,在這樣的特殊時期,面對停課不停學,老師們通過線上“隔空對話”的方式打造不一樣的課堂,她們是別樣的“逆行者”,也向他們致敬!


疫情終將過去,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繼續做追夢人! 這個冬天有點長,但終究會過去,這個春天來的有點晚,但絕不會缺席。

讓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青果教育


疫情期間很多實體行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也給2020年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困難,錯失了一定的機會和客群。

結合我作為一個教培行業創業者來說,我覺得不應該迷惘和焦慮。我分享下我的個人感受和觀點:

一 什麼是教培機構?

教培機構與公立學校相比說的通俗一點,一半是教育,一半是商業。所以教培行業的人是教育者又是商人。所以我們在追求教書育人的同時,也在追求自己的財富和幸福生活。

所以我們要具備商業的風險意識和商業法則。這次的危機我覺得是好事。因為危機,危險和機遇並存的雙向詞彙。我們不要只看到危險,也要通過危險去看到機遇。

二 線上教育是傳統教培機構的攪局者?

線上課堂在疫情期間雖然一下子有了三億用戶,有多少軟件被學生們刷成了一星?有多少家長吐槽網課和臨時做直播的老師?

所以線上和線下不是競爭者!也不是對立的!

難道實體教培機構沒有被家長和學生吐槽,詬病過?

19年年末實體教培機構倒閉的衝擊都忘了嗎?

冷靜下來,去思考下,根源在哪裡?

其實根源就在教培行業的特殊性上!我在各種場合一直在分享一個話題——我們既是教育者又是商人。

所以19年倒閉的機構哪個不是變成了純粹的商人導致的,玩融資,搞眾籌課,過度宣傳,概念課…這違背了教培行業的規律,你說他們能不倒閉嗎?

如果沒有實體機構,家長如何去評判網課到底適不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

如果沒有網課,我們線下課如何有動力去改革?去變化?去發展?

如果沒有線下課,網課如何實現OMO?

如果沒有線下課,網課如何去豐富,彌補我們忽略的方面?

……

所以線下,線上是互補的,實體機構可以用線上課的優勢做好推廣,宣傳,體驗和引流,更能彌補我們的增值性服務,給家長和孩子給好更多的服務!

接納,是最好的態度;擁抱,勝過一切耗盡心智的競爭!

如果還是沒有想清楚,請想想為什麼肯德基旁邊會有一個麥當勞呢??

三 等待是實體的悲哀?

現在很多實體機構的校長很是焦慮,我是做加盟的,更清楚合作伙伴的不安和焦慮。

我在正月十五之前也為自己公司今年的發展而擔憂。後來,我在與一位校長通完電話後,突然發現,行動才是最好的辦法!

雖然現在校區無法開業,但是我們可以去給家長和孩子做線上服務,把因疫情耽誤的新課進行推廣。結果效果比在校區招生還要好(圖四)。一天就通過線上吸引了400多名孩子。

有句話,我想對你這個同行分享:困難高的時候,我們從下面爬過去;困難低的時候,我們從上面邁過去。

無論安靜的還是焦慮的等待都是蒼白無力的,只有去行動,才是解決一切的有效辦法!

四 團隊在哪裡?

沒有疫情,我不會收穫來自團隊的感動和溫暖。從正月十五到現在我們團隊不管在家的,還是在辦公室的都在陪著我,一起為校區和孩子們服務。記住,咱們無論校區人員多少,都是團隊,疫情把我們的關係拉的更近了!

五 疫情過後我們如何進化?

現在讓我們靜下心來,做個假設:如果沒有疫情,我們機構會不會受到市場競爭的壓力?

如果存在,那說明疫情是一面讓我們看到今年,過去做校區忽略掉的,沒觀察到的問題的鏡子!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殘酷的市場競爭,容不得我們慌亂。

可以接著這個時機好好思考下,校區的運營突破口,疫情過後我們的課程如何推廣,我們的成本如何控制,我們的粘性服務哪裡需要加強…

沒有疫情時的我們,天天忙,好多問題來不及思考和決策,現在是個多好的機會!

這是我最近的一些感觸和反思,希望可以幫助到你,也歡迎各位教培行業同仁,各位家長及其他朋友們一起交流探討[玫瑰][握手]






慧精牘


你好,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近年來,校外培訓機構出現不規範辦學、超前培訓等亂像,進一步加重了中小學生課外負擔。無數家長花了大量財力於培訓機構中。最近大量校外培訓機構關停,校外培訓機構該如何走,才能更好的服務社會。下面我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要按照教育部門的相關要求合法辦學,根據目前實際情況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發更加科學、優質高效的課程。只要依規合法辦學,不僅不需要擔心,而且是一次轉型升級的機遇。不合規、不合法的教學只會搞垮整個行業,而有關部門大力整治,則給這個行業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只有合規合法規範辦學,才能走得更遠。

其次,要大力培養自己的師資力量。我們知道師資是核心競爭力,擁有了穩定的教師隊伍,才能有穩定的生源。擁有一支專業過硬的師資隊伍是培訓機構走的更遠、發展更穩的根本。

最後,培訓機構需要轉型思路,轉變過去以應試為重點的培訓方向,應該轉變為培養學生思維方式和提高學生視野格局。例如在數學科目上,首先改進課程設置,變奧數為“思維訓練”,通過系統培訓,提高孩子的分析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重點放在培養孩子的羅輯思維,讓孩子掌握獨立分析問題的方法,摒棄填鴨式教學。相信通過科學設置科目,可以讓孩子走得更遠,也能讓培訓機構走的更遠。

校外培訓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是服務於國家教育事業的,是社會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校外培訓機構自我約束,合規經營,承擔起自己應負的社會責任,校外教育培訓的前途是十分光明的。

以上是我的一些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考數理化


其實教育培訓如果只是為了給孩子們補課,再重複一遍學校的內容,或者是利用假期提前把下學期的課講完,更有甚者小學生提前把初中課補了…等等,這樣做真的是害了孩子,也浪費的家長的錢財,這些都是不懂教育,隨便租個房子,僱些老師就能辦培訓的機構,目的只有一個,掙不懂教育的家長的錢,也可以理解,願者上鉤,這樣就把中國的教育搞的一塌糊塗,不管孩子是什麼狀態,是否是情願學習,我覺得大多數學生都是被家長和老師牽著鼻子上課,這樣的效果會不但會害了孩子,也會一無所獲。我建議,教育更要以人為本,以孩子的特點為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挖掘孩子的潛力,以學校課為主,間接的通過懂教育的人幫助孩子和家長走出誤區,教育需要第三者插足。尤其是家庭教育。



攜手一遇


受疫情影響很多行業都遭遇了寒潮,疫情還沒結束之前,學校不開學,教育培訓機構要面臨的是店鋪租金,員工工資開支,這筆費用算下來,讓多少機構熬不過這個寒冬。當然也有些教育培訓機構在疫情之前就開通了線上教育,雖然很多都是免費課程,但是這種情況下無疑也給機構品牌樹立了良好形象,如果能撐過這幾個月,相信開學後也一定能收穫一群粉絲。


好好學吧


這次疫情打垮了很多企業,同時也帶旺了不少行業。

作為80後那代人,我們那時沒有太多的校外培訓,大家也都該成才成才,平淡的繼續平淡生活,看似沒有什麼影響。而發展到現在,家長孩子都被校外培訓給綁架了,高昂的培訓費用使一箇中產家庭也覺吃力,這正常嗎?把教育當成產業來做,以盈利為目的,再這樣發展下去,只會越來越畸形,家長和孩子都不堪重負!

但關於培訓機構的發展也是社會的發展需求,時代的進步從而影響著人的進步,人的止步不前單靠學校學來的知識在未來難以立足;另一方面是家長的思想觀念,或許是被理性衝昏了頭腦,很多家長認為學的越多越好,為孩子做主鋪路,然而並沒有意識到“簡而精,繁而重”!

所以經過這次疫情,能關閉一部分機構也未嘗不是好事。但雨後彩虹,總覺得各行各業到時還是會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以上僅僅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肆枂荼靡花開


1、疫情期間的教培機構面對無法線下授課的困難,但是也是危機承受能力的理論;

2、在疫情期間也出現了很多教培機構危機中衝出重圍,獲得新生,所以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經營思路;

3、可以試著去做線上課程,現在自媒體也是每個人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能;

4、做好家庭教育課,幫助家長和學員一起共同成長;

5、利用疫情期間練好內功,疫情後才能更好的面對市場,服務好學員;

6、承受得了失敗,又要承受得了成功,成長是成熟的過程。


阿彬微聊教育那點事


早就該倒閉,禍害中國經濟,中國家庭,中國孩子的毒瘤。教育產業化帶來的教育培訓機構就是導致生育率低下,拖累經濟,拖累家庭和孩子的毒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