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整合醫學協會理事長黃濬淼:讓中醫藥快步融入國際體系

  2020年的春天並不平靜。

聯合國整合醫學協會理事長黃濬淼:讓中醫藥快步融入國際體系

  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早在2000多年前,中醫便於造紙、冶鐵等沿著絲綢之路經中亞傳播至世界。那麼,時至今日,中醫應該如何傳承和發展?面對日益嚴峻的公共衛生危機,中西醫結合,中西醫並重是否是最好的答案呢?為此,在中國基金朱起良秘書長的引薦下,海通網近期對聯合國整合醫學協會理事長黃濬淼進行專訪。

海通網:黃理事長,很高興在美麗的羅浮山和您見面,並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請您概括一下中醫藥對新冠肺炎醫治的看法。

黃濬淼:今年三月初以來,經過全國人民不懈奮戰,國內各省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實現多日“零增長”。然而,病毒的危險絲毫沒有遠離,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持續蔓延,意大利、伊朗等國感染人數連續大幅攀升。什麼才會是新冠肺炎的解藥?“中國的方法是我們目前唯一知道被事實證明成功的方法。”“面對一種未被人知的新型病毒,中國採取了恢宏、靈活和積極的防控措施,古老的方法加以現代化的科技,產生了更大的效果和產出。”目睹中國逐步穩定住一度兇猛的疫情,這是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這樣總結的。

  十七年前,中醫藥就在抗擊非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讓世界認識到了中醫藥的作用與力量。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生部疾控組顧問、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專家組專家張伯禮也說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防治疫情則“從參與者變成了主力軍”。截至3月初,全國中醫藥系統已向湖北派出近3000人參與疫情救治,湖北地區確診病例中醫藥參與率達75%以上,其他地區超過90%,療效顯著。

海通網:您好,可以簡單介紹一下聯合國整合醫學協會的基本任務是什麼?

黃濬淼:我現在本身是聯合國整合醫學協會的理事長。我們協會基本上有三個任務,第一是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第二是增加醫療自主選擇權,第三是發掘具有醫療價值的人和技術。

海通網:目前,新冠肺炎的疫情仍在全球不斷髮酵,就您的專業角度來看,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們去重點關注的呢?

黃濬淼:我們中醫藥的特色是守正創新,過去叫繼承創新。因為繼承是它的特色,創新是它的生命力。由兩個例子來說明: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龍華醫院呼吸科主任張惠勇接受採訪時提到目前初步證據表明,中醫藥在新冠肺炎診療中,可以縮短核酸轉陰的時間。同時,2月21日,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稱,治療組發現新冠肺炎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異常,最終中醫顯示出良好療效。

  從整合醫學的角度來看,中國乃至世界在這一次疫情之中抑或疫情之後,更應該去面對一個問題是什麼呢?就是醫療的豐富性和選擇性。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中瞭解到一件事情:預防比治療更重要。預防即“治未病”。然而,比預防更重要的是“知未病”,你必須要有背景常識、知識。這就可以折射到另外一個問題:全世界最古老的醫學,中醫就是其中之一,印醫也是。

  但是這些以西醫的視角而言,都屬於“非主流醫學”,其實大家都有“門戶之見”。換言之,中西醫本來就有“門戶之見”,無論是在國際,還是在國內,更勿論其他國家的傳統醫學,或者說民俗醫學,都是如此。

海通網:那麼,中醫跟其他國家的傳統醫學也有許多共通之處了?

黃濬淼:2018年,世衛組織就已經將中醫納入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正式承認了它的國際地位。中醫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瑰寶,這個瑰寶來自於大自然,是大自然給了人類,是我們通過大自然得到答案。一直以來,人類在經驗中嘗試了很多。中國有神農嘗百草,其實是外國也有類似的傳說,不然他們的經驗醫學,民俗醫學是怎麼發展而來的呢?都是一樣的。

  所以,在這個時候,由國際組織提倡中醫,算是一種融合醫學,也算是一種對經驗醫學的溯源。這樣溯源的時候,我就希望大家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交流,我把它稱之為“宗醫”。類似於區塊鏈去中心化與商品溯源、幫助解決患者敏感信息的保護和多方機構對數據的安全共享問題。。

海通網:在這方面,聯合國整合醫學協會做了哪些工作呢?

黃濬淼:

去年,我們聯合國整合醫學協會組織了一支隊伍,前往馬來西亞和泰國,開展了中醫方面的交流。這兩年的交流成果非常不錯,然後我們也協助了他們,比如進一步提升當地的青草藥膏附加價值,還有跟盛產香蕉的泰國方面交流,探討香蕉的藥用前景,我說芭蕉芯裡提取的物質,可以抗癌和提升免疫力。在這個例子裡,我們就可以看到,這種自然資源的利用,這種“綠色醫療”的概念,在某種意義上就為一個國家創造了更多的價值。

  我一直就在強調中醫的運用。在2019年,我去美國開會,做一個工作報告的時候,就提議成立一個“無國界中醫師聯盟”。不過後來討論的方向也發生了變化。中醫師是指持有牌照還是無牌照?現狀是無牌照的比持牌照的多,特別是在中國,你要把這兩個群體融合在一起時是很難的。

海通網:中醫藥如何在世界範圍內實現更好的整合和提升,確實是一個大問題,您現在有什麼思路嗎?

黃濬淼:我跟世衛組織討論,就表達了一個觀點:世衛組織是管理一個大範圍的工作,那麼我們能不能在這個範圍內做一件事,成立一個叫“世界衛生組織中醫藥傳統與替代醫學聯盟”,“中醫藥”是中國的說法,“傳統”指不同國家對西醫以外的民俗醫學,歐洲則把西醫以外的醫學稱為“替代療法”,簡單來說,就是用二分法,把西醫之外的都囊括到一起。

  西醫藥物裡面採用的是化學方程式,但方程式的背後是植物、動物和礦物的提取,其實還是回到我們中醫的方法裡面。因為崇尚“煉丹術“的道家本身就是全世界最早的化學家,兩者是有很多共通的地方。當時我也是越講越清晰,世界衛生組織也表示同意,並支持我在今年儘快成立“世界衛生組織中醫藥傳統與替代醫學聯盟”。

海通網:您覺得這個聯盟會是中醫藥得到更多國際認可的新契機嗎?

黃濬淼:是的,不過這個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還需要一個實踐的基地。這個實踐的基地必須實現三個要素。第一,它的自然環境裡,關於草本植物、動物和礦物要具有多樣性和價值性。第二, 它在歷史上有醫學人物或者醫學技術形成一個派系,而不是隻有人物就好,它要有一個派系傳承。第三,更傾向於選擇在地處亞洲的中國,因為這個地方要底蘊深厚。在中國的山西五臺山、湖北神農架、四川峨眉山等等,都具有非常好的條件。不過,我認為廣東惠州的羅浮山也是很不錯的候選地之一。除了我在上面提過的自然條件外,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劉禹錫、蘇軾等仰慕羅浮、讚美羅浮,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羅浮山成為一個文化內涵極其豐富的文化山。位於朱明洞景區內的沖虛古觀為東晉著名的道教理論家、煉丹家、藥物學家葛洪所創立,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葛洪在此修道煉丹著書立說,留下了《抱朴子》內外篇70卷、《肘候備忘急方》、《神仙傳》、《集異傳》、《金匱藥方》和碑詠詩賦600多篇。這些對後世影響深遠,這是我很看中的一個標準。

聯合國整合醫學協會理事長黃濬淼:讓中醫藥快步融入國際體系

  最近,由中國基金秘書長朱起良、中國中醫藥文化大會主席劉峻傑、全國職工心理健康管理辦公室主任龐逸迧和我本人共同在羅浮山進行了調研。準備成立一個班子共同推動“世界衛生組織中醫藥傳統與替代醫學聯盟”和實踐基地計劃的實施。

  當前,中醫藥迎來了振興發展的大好時機。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這場“戰疫”中,中醫藥發揮著獨特優勢,同時也體現了辯證與辨病的統一,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統一,指導和規範的統一,是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而這也恰恰驗證了聯合國整合醫學協會黃濬淼理事長的新思路。掌握中醫標準制定,就能引領行業規範中醫四診標準化助推中醫科學化發展,只有主動地、廣泛地吸納、消化、融合先進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而謀求自身發展,中醫藥才能更好地走向國際,走向未來。(王祥明 葉浩文 李 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