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疫情影響,對養殖業的衝擊力很大,現在搞養殖的朋友有多少準備改行的?

水雲間小趙


今年受疫情影響,對養殖業衝擊很大,現在搞養殖的朋友有多少準備改行的?今年的疫情,對許多養殖業造成了巨大影響,許多行業不得不改行。

必須改行的行業

現在國家新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出臺,以前可以辦證養殖的野生動物,現在都要將證照回收,不允許再私自養殖了。目前,強制性要改行的有蛇類養殖場,果子狸類養殖場,黑斑蛙類養殖場,孔雀類養殖場等等,這些現在許多地方已經明文禁止銷售了,是非改行不可的行業。

衝擊最大的養殖行業

疫情期間,受衝擊最大的應該是家禽養殖行業,不論是養雞的還是養鴨的,由於市場禁止活禽交易,飼料又運不進來,雞鴨又每天要吃,許多家離養殖者屬於血虧了,在便宜處理完最後的庫存後,紛紛轉行。

影響比較小的行業

牛、羊、豬等家畜養殖,在這波疫情期影響比較小,且價格還是越買越貴,加之牛、羊主要是草食動物,還可以吃青貯飼料,所以整個家畜養殖業還是比較興旺的。疫情前,豬肉在25元/斤,疫情臺豬肉一度漲至35元/斤,是幾個少有,受疫情影響不降反升的養殖產品。

總之,受今年疫情影響,許多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被錄入了禁食名錄,而進入禁食名錄的野生動物養殖場,是必須完完全全改行的,因為今後都不會允許此類交易市場的存在。大家還知道哪些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被錄入了禁食名錄,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壞男人說小龍蝦


很慶幸回答這個問題,我家是養雞的 (肉雞)好幾年了,雖然今年疫情對養殖業有很大影響,但是家裡人還是不準備換行的,農民嘛除了種地搞點小行養殖說實在的幹不了什麼了,雖然掙的比去年少些但是還是不忍心放手不幹的,可憐天下農民吧!


偶遇丫


今年疫情的對市場的影響肯定非常大,對農村養殖的打擊也很大。主要原因來分析一下,養殖的成本,養雞 養鴨 養魚週期快點的,還是養豬 養牛 養羊的投入高,見效慢的養殖業。場地租憑 養殖廠房 購買幼崽跟飼料藥品,都是一筆固定的投資。好比去年至今,豬肉市場的跌幅、漲幅都是比較大的,與此對應的其它養殖業也出現了短暫的高峰期。沒想到的是剛好到了出欄期,就遇上疫情,賣不出好價錢,這樣的打擊效應是比較明顯的。養殖產品有價無市的日子如果再來一次更加難以出手,不過疫情快解封了,以目前的形勢而言,疫情對整個養殖行業的打擊都是比較大的。出欄困難、銷售無門、高額的養殖成本,一不小心或將導致一大批的養殖戶經營困難而破產。養殖行業還有前景嗎?這是必然的,不久之後或將迎來春天。現在是疫情防控的第二個14天觀察期,如果情況樂觀,那麼就很快能迎來抗“疫”的拐點。疫情解除以後,人們對肉類食品的需求將是比較大的,這也為養殖行業創造新的契機。



曉二鍋


個人觀點:雖然此次疫情對養殖業衝擊很大,對一些養殖戶來說甚至是損失慘重,但是個人認為改行的養殖戶不會很多。

首先,對於任何行業來說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性,此次疫情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相比於某些勞動密集性產業,養殖業收到的影響相對還要小一些,因此即使轉行也存在風險,更可況是投身自己本身不熟悉的行業。

再者,養殖業前期投入也不小,如果想要轉行,需要考慮的各方面的因素,比如現有的養殖場的處理就是一個問題。我們老家就有許多養雞戶,面前剛建好的大棚,投入了一二十萬,不能說轉行就轉行。

最後,疫情的影響是短暫的,長期來看養殖業還是有一定前景。隨著人們生活水品的不斷提高,對肉類等的需求越來越大,年前豬肉價格的上漲,讓很多養豬戶就大賺了一筆。

綜上所述:雖然疫情對養殖業造成了衝擊,但是影響只是短暫的,況且養殖業的前景也相對不錯,因此轉行的人不會太多。


老家在農村


寒冬即將過去,改行的事最好還是暫時別提。沉住氣,看看後期的情況,摸一摸後市的行情,再做決定豈不是更好嗎?

受疫情影響,養殖業受到很大沖擊,這早已是盡人皆知的事情。但若是就因為如此就輕言改行,這又何必呢?在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受到影響的又豈止是養殖業一個行當呢?應當說,新冠疫情的肆虐,讓社會上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對不同的行業都造成了巨大損失。損失已經形成,就此一蹶不振,改弦更張,不再從事養殖業,那之前的損失不就白損失、之前的投資不就白投資了嗎?

養殖業是一種需要做長線考慮的行業,一時一刻的市場變動和特殊原因影響養殖戶都是無法繞開,難以規避的。正是因為如此,從事養殖的農戶,投資養殖的企業,才需要放眼長遠,不為一時一刻的得與失而煩惱和洩氣。市場經濟已經走過了這麼多年,即便放棄長線的養殖業,哪裡又能找到急功近利的短線賺錢營生呢?

一夜暴富的事情不是沒有,但哪樣的機遇少之又少,並不是遍地都是。對涉農行當來說,想要短線暴富,除非用資本炒作投機,只是這也很難、況且不是什麼正經的生意和長法啊!收腹心情,考慮清楚,慎重!慎重!


鄉村螢火蟲


疫情對於養殖業的影響並不是很大,但是對於特種產品的影響就非常大,所以基於這個問題來看,我們個人覺得,每一個行業對於這個影響來說都是有不確定性。

所以不能夠一竿子打死,所有養殖戶都認為是要改行。所以基於這個問題來看,我們就分析一下你當下的情形和情況。

特種產品最心酸

對於特種產品養殖來說,他們是最為辛酸的一個群體。很多人因此今年都踏入了破產的行列,主要原因是由於他們養殖的產品有的出現了違禁的情況,現在可能會要求禁止養殖甚至關閉養殖場。

這種情況之下自己的產品又不能上市,又不能拿去賣,所以真的是非常輕鬆非常難過。經濟損失也是巨大的,所以基於這個情況來看特種產品養殖戶才是最為擔心的一個群體。

他們這個群體有大部分人都想著是否可以改行進行養殖其他的產品與挽回彌補這個損失。

壓了兩三個月。

養殖業其實很多臨近上市的產品也會受到影響,主要是壓了兩三個月的問題。

時間壓得久,那麼投入的資源成本就比較多。所以壓了兩三個月接近上市的產品呢,也是苦不堪言,比如說我們這裡養雞的都要低價銷售和處理這個雞。

所以基於這種情況來看,我們個人覺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所以基於這個情況來看,對於養殖業影響比較大的,還是由於快上市的產品。

普通產品並沒有多大影響。

對於養殖業來說,普通的產品還沒著急上市的產品多半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因為這個問題來看,對於目前來說確切的來講,真的是一個比較嗯,有影響性的事件。

但是對於我們普通的產品,真的沒有多大的影響。因為普通的產品呢,不著急上市也不趕著上市,所以對於這個時間段來說,並沒有出現多大的嚴重偏差和影響的問題。

所以總結來看,疫情的影響是時效性的,隨著時效性的退去,也許會有更多的情況會持續的展現出來。


農人莫小道


我自己就是特種養殖的從業者,因為疫情的影響。現在的工作也屬於停滯狀態。但重來沒想過改行,甚至,我們微信群群友雖然也經常抱怨,但誰都沒說改行的事情。我想,大家之所以願意等待國家政策實施,而不是改行,有以下的原因。

每個行業都有風險,以改行開規避風險並不現實

養殖業有養殖業的風險,種植業也有種植業的風險,甚至工業都會有國際社會限制進出口的風險。既然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風險,不存在無風險的行業,那麼,我們選擇一個我們熟悉的行業來堅守,比我們選擇一個我們不熟悉的行業進入更靠譜。

隔行如隔山

每個行業,都有門檻,比如說技術,資金,人脈。改行則意味著從頭在來,我們前期的投資,我們的技術儲備,我們的人脈關係,我們的銷售渠道對於我們新進入的行業來說,並沒有多大的用處。這個也讓我們不敢輕易的改行。

國家正在做規範

國家並不會讓特種養殖業消亡,只是做調整規範,這更容易篩選除這個行業的害群之馬,從新提升行業信心。其實特種養殖發展到現在,早就形成了規模,並且為脫貧,甚至國家經濟做出貢獻。但是由於這個行業從業門檻較低,並且從業人員的不規範,導致了公眾對我們這個行業的信任度不夠。現在,國家強力整頓這個行業,可以通過加強監管,讓我們更優質的產品,提升公眾對本行業的信心。未來可期,我們也不願意改行。

每一次危險的背後,都有機遇的存在。我們願意接受國家的整頓,願意讓這個行業在國家的監管下得到長足的發展,我們相信國家會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來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好,我們對這個行業的發展有信心。我們不改行。


養鴕鳥的設計師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今年的疫情對我們養殖戶來說,衝擊力確實很大,損失的也不少。就拿我養雞來說,疫情期間,雞的飼料不夠吃,外面的飼料運不進來,那麼也只能活活的餓死,死了有一部分雞,損失也是比較大的,但是這個也是沒有辦法的。對於我們養殖戶來說,風險是時時刻刻都有的,那就要看我們怎樣去規避風險,怎樣把風險降到最低。至於改行這個想法,目前還是沒有考慮過。因為隔行如隔山,進入到另一個行業,又得重新開始,重新學習,重新去做,重新去跑市場,時間和經歷我們都跟不上。所以是不會準備改行的。

希望我們搞養殖的,在2020年一起加油,謝謝!





農村散人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疫情對養殖業有利有弊,也看當地的實際情況,也許還對很多養殖業是有機遇的,也有對行業衝擊較大準備改行的,但不是每一類養殖都是受到嚴重的影響的,也有很受益的養殖行業,所以並不是所有養殖業都受了嚴重影響,現在舉幾個我總結以下幾個觀點。

一,養殖業在疫情期間的各項機遇,現在不同的地區也有相應的補貼政策,對創業者也是很大幫助及信心的,正在養殖的和準備養殖的人還是挺多的,其實疫情對養殖的衝擊也是有很多兩面性的,也有好有壞,並非就是壞事,因為以前也有人失敗有人成功,不是疫情來了才有所謂的改行和影響的,當然影響是有的不是沒有影響。

二,在疫情期的影響主要有這幾樣,岀售的量受到限制和市場影響,還有就是交通的影響,最嚴重的就是銷量和市場需求影響,所以正在養殖的朋友多頂住壓力,因為什麼時候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改行的人也是有,但是不只是這個時候的才造成的改行局面。

三,在養殖的大部分都是沒有創造收益和利潤,所以就有很多朋友都改行了,也決大部分是直接從操舊業,有的是打工來改變搞養殖造成的損失,也許是沒有找到正確的經營方式方法,各行都有岀眾的人才,以有做失敗的朋友,其實都和方式及機遇有很大的原因,所以只要是真正搞正確的人就是不會有太大影響的,改行有時候也是一種方式,簡單的說就是不要一條道走到黑,人終需改變

希望以上幾例能給你幫助,希望你採納,祝你生活愉快








農村遠秋哥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疫情下的養殖業如何發展,何去何從?我從生豬養殖這個方向去講吧,在2019年環保整頓加上非洲豬瘟呃呃呃影響下,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再加上和春節兩大幫手,促使生豬價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部分養殖戶賺的盆滿缽滿,而部分養殖戶損失慘重,並且受病毒的影響,該養殖場三年內都兩不適合養豬,所以出現了幾家歡喜幾家愁,那麼2020年生豬行業如何發展呢?個人覺得自春節以來,新冠疫情對養殖業造成的影響逐漸顯現。其原因和表現如下。

第一,養殖業生產經營不順。為防控新冠疫情擴散,全國多數地區採取了封村封路等措施。這些舉措有效防控了疫情擴散,但卻嚴重阻礙了飼料、畜禽的運輸以及務工人員返崗,從生產資料、勞動力、銷售等方面對養殖業生產經營造成很大影響。我家在湘贛邊界,當地和湖南的經濟有很大的往來,近期因封村封路,農戶養的豬運不出來,湖南企業收不到活禽。並且,企業自己養殖後加工的禽肉也運不出去。企業的供應、銷售兩頭不暢。此外,那個企業7成用工為外地農民工,因封村封路、對外地人返崗要求嚴格等,工人返崗難。此外,據瞭解,山東、四川、山西等多地飼料儲備不足的養殖企業已面臨飼料斷供問題。

第二,肉類銷售下降幅度較大。受新冠疫情影響,多數餐飲企業停業,部分農產品市場關停,消費者外出購物活動減少,導致肉類需求與消費下降。雙匯企業的銷售量已減少了一半,如此再生產一週到2月中期,企業3000噸的冷庫庫存就滿了。不少養殖加工企業已開始賤賣禽肉,甚至活埋禽苗。肉類市場銷售快速下降的影響已傳導到前端育種環節新冠疫情還將持續多久尚未可知,但對養殖業前景造成的巨大影響卻是確定的,特別是疊加上非洲豬瘟、禽流感的不利影響後雪上加霜。據瞭解,北京、山東、四川等地業內人士並綜合研判,新冠疫情對養殖業前景的不良影響主要體現如下。

第一,眾多養殖企業和養殖戶支撐不了太久。因飼料等生產物資供應不暢、銷售下滑、冷藏與屠宰能力限制,眾多養殖主體已難以支撐,多數已調減生產,下一步停產情況會逐步增加。初步預計,若現有局勢持續,到3月份養殖行業停工停產面會進一步擴大,疫情持續時間越長,減產停產現象越多,對養殖業打擊越大。

第二,養殖業復工復產復能難度較大,所需時日長。養殖業的生產對象是畜禽活體動物,本身就有相對較長的養殖週期。受疫情影響減產特別是停產後,養殖業再要恢復產能受到畜禽種苗、飼料、獸藥等生產資料供應,以及資金、熟練工人等其它條件的制約,困難不小。樂觀估計,因新冠疫情減產停產後再要恢復到之前產能至少需要一個季度的時間。若疫情持續時間長、減產停產程度嚴重,養殖業恢復產能則需要半年以上時間。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有關今年底前將豬肉產能恢復到豬瘟發生之前產能的預期不可能實現。

綜上所述,我覺得改行的朋友應該不少,但肯定也有很多人敢於挑戰,畢竟風險和收入是成正比例的!只有敢於做別人不敢做的,才能夠獲得更大的收入,當然,前提是要估算好自己的抗風險能力!量力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