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生幾個娃,手上有錢才能決定你的老年是幸福或不幸福,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昨天和老爸老媽聊天開玩笑,老爸78歲,老媽77歲,算了一下他們這輩子錢花在哪裡,把我們兄妹三人扶養成人,贍養雙方老人4位且壽命沒有低於86歲的,其中爺爺96歲仙逝。老爸老媽給兩兒子結婚娶妻,買房看孫,20年前房價低,先後買了4套房花了30幾萬,可是手頭的錢也少,70年代老爸每月發60幾塊錢工資,據說算高的。現在手裡有40幾萬存款養老,昨天我開玩笑說,爸媽你們要是不要孩子那得存70多萬,媽媽笑著說“沒有孩子死在家裡也沒人管啊”,我覺得孩子是給父母的精神安慰,我媽媽家最大的特點是重男輕女,老家魯西南的,誰家有幾個女兒沒有兒子也叫絕戶。我爸我媽也沒例外,我結婚前一晚給1000塊錢(94年),我沒要,甩了一句“留給你兒子吧”,不是感激父母,是嫌少,那時老爸工資每月1000多元,這種嫌隙直到我生女兒才慢慢釋懷。現在老爸老媽的錢交我管理,我推辭多次推不出去,哥哥弟弟都不接,只能記明白帳,省的日後不清楚。


永遠有多遠179387999


我覺得這個說法非常正確。

我就親眼目睹老家的各家老人生活的不同,不是沒有兒女,而是因為沒有錢導致生活困難,寸步難行。

有一個遠房表叔,家裡兒子3個,女兒2個,眼看兒女都大了,掙到了錢,成了家,大家都說他勞累了一輩子,該享福了。



首先是大兒子因為借高利貸被追債了。大兒子好吃懶做,不務正業,又愛裝面子,在外面跟人借了高利貸,利滾利欠下了不少錢,債主頻頻上門後,他就跑路了,扔下沒有收入的老婆和兩個4,5歲的小孩。家裡兩個老人只好擔負起照顧的責任。



三兒子開了個大排檔,本來生意還不錯,就是因為江湖義氣太重,在一起聚眾鬥毆的惡性事件中被公安機關查獲逮捕,判了刑,老人慾哭無淚。

二兒子性格比較沉悶,不惹事,但也沒正式工作和穩定收入,而且不會經營夫妻感情,二婚的他獨自帶著三個小孩,與妻子已經是分居狀態。



兩個女兒已出嫁,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是自顧不暇的狀態。況且農村的女兒一般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很少嫁了還幫忙照顧孃家的。



老人是標準化的農民,一輩子靠土地吃飯,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現在年紀大了,本來是要靠兒子贍養、頤養天年的時候,三個兒子又是令人操心不已,想想都令人心酸。



如果老人有錢,最起碼有個固定收入,能保證自己衣食無憂,那麼情況又是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說不管生幾個娃,手上有錢才能決定老年是幸福或不幸福這個說法是正確的。


修一顆寧靜心


希望大家看我的愚見。老了手上沒錢,生了幾個娃,跟晚年生活幸不幸福沒有關聯性。如果一定要關聯上的話,那就應該是每一個孩子都教育得很好,知恩圖報、努力上進、善良友愛。

我婆婆她生了十個孩子,你們可想而知,家庭負擔有多重,孩子們吃穿都成問題,更沒有能力讓他們受高等教育,但就是這樣一個家庭,公公很疼婆婆,裡外擔起了所有重擔,婆婆很愛自己的孩子,從不打罵,在家帶著孩子們做事,個個都很聽話,家裡沒有爭吵與打罵,只有歡聲笑語,大的哥哥姐姐愛護小的弟弟妹妹,就在這樣的氣氛中,他們在艱辛中好不容易長大了。

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沒有一個孩子單身,他們家娶媳婦沒有錢,靠的是口碑好,娶過門的媳婦很辛苦,靠自己努力賺錢養家餬口,沒有房子和財產,孩子婆婆也不給帶,因為她子女多幫不了那一個人,但兄弟姐妹們遺傳了公公婆婆的優良美德,個個努力發奮拼搏,每個人都創造了美好的家園,一個大家庭很溫馨和諧,公公婆婆老了沒錢,多數兄弟姐妹孝心很好,公公癱瘓幾年,照顧得挺好,他是沒有遺憾走的,現在我沒錢的婆婆八十多歲了,我們帶她旅遊,孝敬她像寶一樣,晚輩給她的錢花不完。

大家都說這個一個現實的社會,我個人認為還是人品有問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代代傳。我不怕老了沒錢孩子不贍養我,就怕我自私沒有把孩子教育好,老了抱著錢享受孤獨終老的結局。

今天我不錄視頻,上傳幾張與婆婆在一起的照片與大家分享,我們依圍在婆婆身邊很開心,婆婆內心很滿足與幸福。


徐姐愛跳舞


有錢能決定一個人晚年的幸福或不幸福嗎?我不贊同。

有錢就能決定幸福嗎?不能!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個人得到滿足而產生喜悅,並一直保持現狀的心理情緒。錢只是作為幸福生活物質基礎的一個保證,它代替不了人對幸福獲得的滿足感和體驗。滿足,快樂,投入,意義是一個人對幸福的幾種心理感受。

有再多的錢,卻始終得不到滿足是不幸福的。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是錢的一種使用方式,是一種手段而已。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尤其是對錢的慾望。窮的時候渴望有朝一日暴富,有錢的卻想擁有更多的錢,買豪車,買豪宅,買名錶,窮奢極欲的人挺多。歷史上的鉅貪和珅,那可是位高權重啊,要什麼有什麼,缺錢嗎?不缺!就是因為內心的慾望填不滿,永遠不知道滿足,即使錢再多也真正感覺不到幸福!

有再多的錢,而沒有真正快樂的體驗也是不幸福的。錢不是萬能的。它買不來快樂。《人民的名義》前幾集講的是一國家部委項目處長受賄被舉報,當反貪局搜查時卻發現:外邊憨厚,衣著樸素在破舊房裡吃炸醬麵的人家裡竟是豪宅,牆上,床上滿滿的都是錢,結局諷刺的是,那麼多錢竟然不敢光明正大的花。快樂嗎?有錢幸福嗎?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人,取之無道還不懂得回饋社會,自私自利,是被錢奴役的人,會快樂嗎?

有錢能買來名車,豪宅,但生活中有很多人為了錢而反目成仇,六親不認的比比皆是。房貸,車貸,為了生活奔波勞累,身體得不到保養,面臨生老病死時痛苦不已,快樂嗎?幸福嗎?

有再多的錢不在健康上投入,不把錢放在有價值有人生意義的事上也是不幸福的體驗。生命只有一次,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身體是保證。有適度的慾望,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應有平常心。幸福的衡量標準不是越有錢就越幸福,而是自己給自己投資了多少有價值的人生,讀書,旅行,運動,有善念善行,有高尚的情操和品質,熱愛生活,不為俗世而困擾,何樂不為?

人活著的意義是豐富自己的內心,真正的幸福是從生活點點滴滴的經歷感動而來,或許是一件小事,一個人,可能是花花草草,也可能恍然大悟的人生。

有錢沒錢,都應該把人生過的更充實,讓思想有價值,靈魂更有意義。幸福的過程就是不斷追尋生命意義的過程,是對生的不懈思考,是對死的坦然面對。


終南之戀


有錢不一定幸福,但沒錢肯定不會幸福!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叫做"孝順子,不如手邊錢!",這說明一個問題,就是,人到老年,不管孩子多少,最好還是有點積蓄,手中有食,也好喚鳥不是!

我們的老傳統就是"養兒防老"。從古至今,一直到70年代末,未實行"計劃生育前,人們的思想觀念仍停留在"多子多福"的階段上。在那之前的家庭,哪家都有幾個孩子。尤其是50,60,70年代出的人,誰不都是兄弟姊妹好幾個!但是讓這個年代出生的人,囬憶一下他們的父母幸福嗎?我看未必!

這些父母們辛辛苦苦拉扯大了一群孩子,到了老年,談不上什麼幸福。尤其是農村的老人,孩子越多,越無人養老!究其原因,主要是農村老人沒有錢或錢少!

人到老年,體弱多病。需要別人撫持和幫助。而撫養老人的責任就落在了兒女身上。而兒女此時家庭負擔同樣重,有的兒女甚至也巳步入老年,也有心無力或有力無心!由於子女多而對贍養父母相互推諉!而老人的房產,土地被兒女瓜分!真的是老無所依,晚景淒涼!

如果父母在老年的時候有房,有錢,有地,情景就會相反!最起碼為了財產,兒女也要做出孝順的樣子來!即使兒女不孝,不要財產,父母也可以用自已的財產來換取自保!

人到老年不要糊塗,不要既早的就把自已的財產分配給兒女,錢財雖不能絕對的保證自已的晚年幸福,但幸福的晚年必須有錢!


用戶五未子55555


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與自己多少子女無關,我身邊很多老年人,子女多也有很幸福的,也有的多子女後人都不管老年人的。子女有沒有孝心完全取決於老年人的教育和言傳身教。

隨著社會發展。慢慢的和世界接軌。老年人都會去養老院生活。這是社會發展的大方向。

老年人手裡有錢是幸福的基礎。就像年輕人去大公司應聘,你必須有大學本科學歷才能夠進好的公司。現在的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絕大部分老年人都獨家,如果自己沒有錢,想吃沒錢買想買的心意的東西沒有錢辦不成任何事情。

錢真正的是好東西[贊][贊][贊]




川黃老頭


一個人年老了幸福不幸福,不在於老年人手中有多少錢。子孫的興衰關乎老年人的幸福。

中國有個傳統,只有瓜連著籽,沒有籽連著瓜。一雙父母可以含辛茹苦地養幾個兒女,但幾個兒女為贍養一個老人引起糾分與矛盾的大有人在。

老人手裡有點錢,如果兒女有困難,大都會慷慨解囊,但老人年老了生了病,遇到困惑,能有多少子孫能去細心照料?

我們看到社會上幸福的老人,子女大多是功成名就的。要麼他們是當官的,要麼他們是發了財的。所以一個家裡的老人幸福與否,其實也是衡量一個家庭富裕與窮困的標誌。

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個世道倒過來,子女不去一味地索取老人,而是以厚養老人為榮,我們這個社會會變得多麼的美好!








幸福不會從天降123


不管生幾個娃,手上有錢才能決定你的老年是幸福或不幸福,怎麼看?

幸福是個描寫心理感受的詞,是很難量化的,每個人對幸福的觀感大不一樣,我們很難給幸福去列出個標準,然後對照著標準說:“哦,這個全符合,所以他很幸福,那個差幾條,所以一般幸福。”對於老年生活是否幸福也一樣不能列出標準來判斷誰幸福多一點,誰又要少一點。

每個人對自己的老年生活,不說都有計劃,但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憧憬。

有的認為兒孫滿堂是為幸福;有的認為有三套房子,一套自住,一套給孩子,一套收租金,就會過得很幸福;有的認為把房子賣了,帶著老伴周遊世界,回來也不給孩子增加負擔,住進養老院也很幸福;還有的認為有空跳跳廣場舞,幫忙帶帶孫子輩,一樣很幸福……

可見幸福的涵義非常廣泛,而之所以有人感到不幸福,多數是因為現實與想象存在差距,且這種差距無法接受。所以我覺得孩子多少、錢多錢少都不能決定老年生活是否幸福,他們僅僅只是老年幸福生活裡的重要元素。謝謝!


別有滋味


此言差矣!手上有錢,只是幸福的一個因素,而不是全部,更不是幸福與否的決定因素。你身體尚好,一切皆可自理時,因為有錢,可以隨心所欲、消遙自在,也許是幸福的。一旦年老力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一切都要求助於人時,錢能替代一切嗎?缺什麼有錢可以買,做不了的事,有錢可僱人去做。但親情和關愛、精神上的慰籍,是錢能買來的嗎?因此吾以為:真正決定老年幸福不幸福的不是金錢,而是有素質、有教養、有孝心的子女及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子女孝順,既使經濟困難,他們也會精心照料,盡最大努力滿足你精神和物質方面的需求,寧可苦自己也不會讓你受半點委屈。子女不孝,縱有萬貫家產,他們眼晴盯的是錢,忽視的是你,甚而會為爭奪家產打得頭破血流!試問,躺在床上的你還會幸福嗎?因此,家有萬貫,不如有個好的兒女。要想有個幸福的晚年,首要的是培養教育好子女,從自身做起,尊老愛幼、身教言傳,樹立一個良好的家風。


用戶黃龍518


【不管生幾個娃,手上有錢才能決定你的老年是幸福還是不幸福,你怎麼看?】

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只能說手裡面有錢是老年生活幸福的條件之一,有幾個娃,有多少錢,決定不了你老年就一定會幸福。但老年人手上確實得有點錢,原因有以下幾點:

1.老年手裡面沒錢,遇到頭疼腦熱的,需要住院時就太被動了。現在醫療費不是一筆小數目,老年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不留些看病的錢肯定不行,雖說可以讓孩子拿錢,但畢竟不如自己有錢用的硬氣。再因此讓孩子們的小家庭鬧起矛盾來,更不好,沒病也能氣出病了。

2.雖說‘養兒防老’,但現在老人基本都有退休金,也不指望孩子們來養,反而孩子倒過來經常向老人們求助。而且好多年輕人都‘啃老’,能自食其力都不錯了。說的是孩子成年了,自己養活自己,可眼看著孩子過的不好,當老人的不會忍心真不管的。手裡還得留一部分錢準備隨時貼補孩子們。

因此,不管是為自己還是為孩子著想,手裡都得有錢。以備不時之需。但也不是有錢就一定會幸福,好多家庭矛盾都是因錢引起的。

1.家裡一個孩子的,今天想要輛車了,明天要買房了,都想讓你贊助點,這還不算整天來老人這裡蹭吃蹭喝的小錢。你給少了他不樂意,給多了自己也沒有啊,難免鬧的不愉快。

2.家裡孩子多了,矛盾就更多了。嫌老人偏心,給他們家錢多了,給自己家少了;對那個孫子好了,對這個孫女不好了;自己孝順,其他人不孝順了……等等,意見多著呢。整天雞飛狗跳的,幸福從何而來呢?

所以,想要晚年過得幸福,手上必須得有點錢,但真正想家庭和睦,幸福圓滿,還得靠全家人的共同努力。

當然,大部分孩子還是很懂事,很孝順的。況且,現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一般家庭經濟條件都能過得去,基本不會因為經濟原因引發大的家庭矛盾。平時家庭成員之間要多聚一聚,多溝通溝通。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創建一個幸福,和諧,其樂融融的美滿大家庭。

我是【小李子的鐵粉】歡迎【關注 轉發 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