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對於孩子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憤怒的小綿羊695


玩偶是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的好夥伴,它不僅僅是孩子的玩具。

根據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兒童泛靈論,兒童在心裡發展過程中的某些階段存在泛靈論的特點,即兒童把無生命物體看作是有生命、有意識的東西的認識傾向。4~6歲兒童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和人一樣是有生命、有意識、活的東西,常把玩具當作活的夥伴,與它們遊戲、交談。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的泛靈對象範圍逐漸縮小。

因此,小孩子常常會把玩偶當做自己無條件信任的知心好朋友對待。常常與玩偶對話,玩遊戲。在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也因為玩偶的陪伴,生活過得很充實。因為經常的分享秘密,對玩偶的貼心照顧,孩子也學會怎樣真誠地對待朋友,關愛他人。


才智寶貝學堂


孩子與玩偶的遊戲能讓孩子產生與他人互動及獲得愉悅的願望。愉悅感會鼓勵孩子一再重複這一遊戲,而重複做遊戲又對孩子學習能力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色彩鮮豔且對比度較高的玩偶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玩偶的動作及鮮豔的色彩能調動嬰兒大腦中快速發育的視覺控制區域。

你可以通過賦予玩偶相應的聲音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牙牙學語的嬰兒會仔細觀察你發聲時玩偶唇部的動作,他們以這種方式來學習說話。對語言的興趣會調動嬰兒大腦中與聽力有關的區域及控制嘴部運動的區域。

年齡較大的孩子會藉助玩偶來表達自己。他們自己會賦予玩偶聲音,他們會讓玩偶代表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恐懼、憤怒、沮喪、愉快、歡樂等,都是玩偶身上 “常見”的情緒。幼兒在進行這一虛擬遊戲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他們對情緒掌控的學習。學習衝動控制與調節情緒能調動幼兒大腦前部和中部的相關區域。

● 對低齡幼兒,你應選擇色彩鮮豔、嘴部清晰的玩偶。你的發音要緩慢,高聲而清晰,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四下晃動玩偶,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還能鍛鍊他靈活運用眼睛的能力。

● 對年齡稍大的幼兒,可以將顏色鮮豔的玩偶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孩子學習語言的教具,鼓勵孩子與玩偶說話。傻氣而有趣的肢體互動——用玩偶去觸碰、輕撓及吻孩子——能使孩子感到愉悅。當孩子對玩偶產生興趣後,鼓勵他自己去觸摸及握持玩偶。

● 年齡較大的幼兒及學齡前兒童可能會跟玩偶說悄悄話,並能感到與玩偶有情感上的聯繫。學齡前兒童會讓玩偶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習自己正在學習的任務,傳遞自己想傳遞的情感。對玩偶的控制有助於孩子形成“代理感”,即覺得“自己有能力控制”的感覺。對這一階段兒童來說,這種感覺十分重要。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玩偶對於孩子就像是她的一個好朋友,可以一起玩耍,可以向它傾訴心聲,可以陪伴她入睡,可以鼓勵他成長,玩偶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精神寄託,非常重要,父母千萬要善待孩子的玩偶,保護孩子健康的心靈[祈禱]



武功山般般入畫的寒蘭


包括娃娃、填充玩具等,以及以生活周遭情境設計的玩具,如以超級市場、飛機場扮演玩具,讓孩子在抒發情緒中體驗大人的生活世界,同時認識自己身邊的環境並吸收相關的生活經驗。


dycyh


有些是孩子的精神寄託 ,陪伴長大陪伴入睡;有些是孩子的夥伴 陪伴玩耍;有些是孩子的老師 樹立榜樣;有些是孩子的孩子,讓孩子學習照顧他人;


待到山花爛漫時909


相當於朋友親人一樣,有它就不寂寞


體驗運動的覃哥


玩偶除了是孩子的玩具之外,還可以激發孩子的愛心,和玩偶相伴,能夠愛惜玩偶,也能激發孩子的繪畫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