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時期出現的韓孟詩派,在詩歌創作中有什麼樣的藝術特點?

蕭鳳拙


一般來說,文藝創作包括詩歌的創作都是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

中唐以降,大唐社會的動盪局勢逐漸加劇,民眾的生活由盛唐時期的富裕安寧而越來越陷入貧困混亂之中。韓孟詩派的詩人都有深切的感受。個人生活的困苦以及對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憂患意識成為了韓孟派詩人的共識,所以他們主張詩歌要"不平則鳴″,要深刻而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這是其一;

其二,在詩歌創作上,韓孟詩派並不反對其他詩派的詩風,如大曆詩派的"平弱纖巧″之風,對李白、杜甫等大家也極力推崇;但由於苦難現實的緣故,這些詩風已無法表達他們內心的切膚之痛,所以才以"苦吟嘔心″的創作態度,形成了一種"奇倔險峻″的新詩風;

第三,韓孟詩派對詩歌的創新發展,尤其是對詩歌的嚴謹態度,以及對現實的批判精神,我個人認為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卿本佳人70


中唐時期,詩的語言風格和詩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以元稹、白居易的新樂府詩運動為一種風格代表,世稱“元白”;韓愈、孟郊提倡的古文運動為另一種風格代表,世稱“韓孟詩派”。

中唐時期的詩體有進一步散文化的傾向,這在“韓孟詩派”的詩裡最為明顯。如果說李白、杜甫是詩中有文,“韓孟詩派”卻簡直是以文為詩。

“韓孟詩派”號稱善於學古,遠學漢魏,近學杜甫,對他們都有影響,但是他們又各具特色,都有顯著的創造性。在語言上,刻苦推敲,追求奇異,在當時成為一種風氣,不僅韓愈、孟郊如此,盧仝、劉叉、賈島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這種傾向。在內容上,他們寫險怪,寫幽僻,寫苦澀,寫冷豔,甚至寫兇狠。在形式上,他們以散文句法入詩,並且大量使用一些非前人詩中所常見的詞語。他們想通過自己的創造,迫使人們同意詩是可以這樣寫的。這個願望,到了宋朝,在理論和實踐上才獲得了部分詩人的承認。

主張詩貴含蓄的詩人,可能對“韓孟詩派”的詩並不滿意,但不能否認他們作為一種風格在唐詩中的存在,他們不但豐富了唐詩,而且影響了後代。


晉唐風骨


中唐時期出現的韓孟詩派,在詩歌創作中有什麼樣的藝術特點?

"韓孟詩派"是中唐時期出現的一個詩歌創作流派,以韓愈為領袖,包括孟郊、李賀、盧仝、馬異、劉叉。他們主張"不平則鳴",苦吟以抒憤,並互相切磋酬唱他們具有變態的審美趣味,其藝術特點為:

"以醜為美",以震盪光怪為美,以瘁索枯槁為美,以五彩斑斕為美。

1.這個時期,名家輩出,流派分立,詩人們著力於新途徑的開闢,新技法的探尋以及詩歌理論的闡發,創作出大量極富創新韻味的各體詩歌,展示了唐詩大變於中唐的蓬勃景觀。而韓孟詩派就是進行這種新變的第一詩人群體。

2.創作中,韓孟詩派的成員除對杜甫、李白的自覺接受與推崇外,還主動從禪宗及佛教思想與藝術中吸收合理成分,把"心"當作詩歌創作的源泉。他們的創作,表現的往往是自己心靈的歷程,他們常把現實生活中的感受,與自己虛構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其詩想像離奇怪誕,往往使人感到虛實不定,跳躍怪奇,不可確解。

語言方面也有大的變革,他們力求"陳言之務去"。

3.特重詩歌的抒情功能。就是提倡審美上的情緒宣洩,尤其是"感激怨懟"情緒的宣洩,可以說是抓住了文學的抒情物質。

4.另一個重要特點,是"筆補造化"。用李賀的話來說,就是"筆補造化天無功"(《高軒過》)。"筆補造化",既要有創造性的詩思,又要對物象進行主觀裁奪。

5.追求詩歌的雄奇怪異之美外,還大膽創新,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詩,融敘述、議論為一體,寫出了不少"既有詩之優美,復具文之流暢,韻散同體,詩文合一"(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論韓愈》)的佳作。韓愈是這方面的突出代表。韓愈還無視古典詩歌重形象、重比興、重趣味的傳統,屢屢在詩中大發議論,直接表述對人生、社會的看法,形成了以議論入詩的特點。


環溪吉峰


韓孟詩派

概況 中唐,德宗貞元至唐穆宗長慶年間,憲宗時達到高潮。這一時期詩壇詩人大都有創新意識。

1、韓孟詩派:中唐詩人韓愈、孟郊的合稱,孟郊詩頗得韓愈賞識,當時即有“孟詩韓筆”的稱譽。同時二人作詩皆好奇思硬語,詩風相近,故稱。

2、以文為詩:是韓愈的一種創作傾向和自覺的美學追求。主要特點是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詩,不受韻律、節奏、對稱的約束,打破詩歌圓轉流利、和諧對稱的特點,融敘述、議論為一體。“以文為詩”對後世尤其是宋代詩人影響極為深遠。

3、郊島:指中唐詩人孟郊、賈島,二人並稱。二人詩多愁苦悽清之境,且詩風孤鬱悲涼,淒寒侷促。蘇軾《祭柳子玉文》用“郊寒島瘦”概括二人的風格。

4、長吉體:長吉是李賀的字,此指李賀詩所獨具的風格。其詩色彩濃麗、想象奇詭、情調幽冷、構思獨特,充滿浪漫主義色彩,於中唐詩壇獨樹一幟。

胡應麟曾雲其特點

奇絕險怪 雄奇怪異

一,韓孟詩派

主張:不平則鳴,筆補造化,崇尚雄奇怪異之美。

(一)把怪怪奇奇的審美情趣帶到創作中,以光怪為美,以枯槁為美,以斑斕為美,以醜為美。

(二)重主觀,意象以主觀情思流動為轉移

(三)構詞與語言上散文化傾向,打破了詩歌旋律的迴環往復及對稱之美。(當代口水詩 趙麗華 《我有一條粉紅色的內褲》)

代表人物――韓愈 孟郊

韓愈的詩歌創作

字退之 韓昌黎 韓文公 韓吏部 存詩三百多首

創作經歷:

初期模仿漢魏古調,中期學習李杜,但又趨於奇絕險怪 晚年歸於平淡。

29歲以前,詩歌約有19首,尚未形成自己的統一的風格。

貞元12年,與孟郊再度相會 追求險怪

貞元末年,貶陽山,詩風成熟,元和以後,險怪傾向進一步發展。

舉薦後輩

晚年歸於古樸平淡 寄興深遠 風情蘊藉

詩歌內容

  1. 揭露統治階級以及反對蕃鎮割據,擁護國家統一。
  2. 反對佛道二教,表現個人失意。
  3. 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

韓愈的藝術風格

四個字概括――奇崛險怪

  • 語言上戛戛獨造,擺脫平俗
  • 立意與構思奇特

《苦寒詩》“不如彈射死”

  • 以文為法個,就是把散文創作中的一些手法如章法,句法,議論等運用到詩歌創作中。

1將散文的章法運用到詩歌創作中

《山石》按時間順序編排,有空間變化,有議論有抒情。

犖卻何人似退之

2將散文的句法運用到詩歌創作中。

《嗟哉董生行》

3在詩中議論(其他詩人也有)

孟郊 字東野,四十六歲登進士第,寫《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家境貧寒,生活困頓。

郊拙於生事,一貧徹骨

借車載傢俱,傢俱少於車。

詩歌內容:

對社會問題以及下層人民的生活有所反應。

中下層文人的窮愁困頓生活以及怨愁的情緒是他詩歌的主旋律。

體裁多以樂府與古詩為主,不寫律詩。

風格兩類:

一是白描手法,平易淺顯,不用典故與華麗的辭藻卻感情濃烈的詩。如《遊子吟》(從此詩很難看出孟郊是奇崛險怪的詩人。)

一是搜奇抉怪,驕傲不平,蘇軾將他與賈島並稱,稱為“郊寒島瘦”。

第一,審美情趣上,愛寫一些醜怪,枯槁,恐怖,慘厲的事件。

《京山行》“眾虻聚病馬,流血不得行。”

構思上,客意求險求奇。

“寒死願為蛾,燒死彼華膏。”

語言上反熟避俗,說硬語。

突出事物的硬度與質感

“朔水刀劍利,秋石瓊瑤鮮。”

“百尺明劍流”

二表現為下狠語(放話)

“蜜蜂為主各磨牙,咬盡萬木村中花。”

“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奧。

那比如說

李賀

字長吉,唐宗室鄭王之後,因父“晉肅”不得參加科考,身體孱弱,27歲病死。

《李賀詩集》

《雁門太守行》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 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 提攜玉龍為君死。

詩歌內容

1 從個人命運出發,感受體驗和對抗自然與社會對人的壓抑。

懷才不遇的憤懣與牢騷

感嘆人生短促,光陰易逝

常自比為千里馬作了許多

《馬詩》《開愁歌》

2

劉禹錫

秋詞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變引詩情到碧霄。

詠史詩

以簡潔的語句,意象。表達了他閱盡滄桑變化之後的沉思,其中蘊含了很深的感慨。

如《西塞山懷古》《烏衣巷》《石頭城》《蜀先主廟》等。

《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孫)皓乃備亡國之禮,……造於壘門。

《烏衣巷》

唐朝·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山水詩

表達了大曆、貞元詩人襟幅狹小,氣象蕭瑟的風格,而常常是寫一種超出時間實距的、半虛半實的開闊意象。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裡一青螺。

半虛半實的特色

感時諷喻詩

感時諷喻詩常表現出含蓄深沉的內涵、開闊疏朗的境界和高揚向上的精神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 玄都觀桃花》

唐代: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被貶了

回來後

寫了

《再遊玄都觀》

唐代:劉禹錫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代:劉禹錫(人生幾何遇事呵呵――韋莊)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具有民歌特色的詩歌

這類詩歌率真自然、活潑樸素《竹枝詞》共兩組,一組九首,一組兩首,《楊柳枝詞九首》《踏歌詞四首》

竹枝詞二首·其一(暗戀時期)

唐代: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踏歌聲 一作: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卻有晴 一作:還有晴)(情――晴)

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熱戀)

唐代:劉禹錫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詩歌風格的基本特徵

豪爽明朗而又婉而多諷。

體裁:律詩、絕句比古詩的成就高,仿效民歌的樂府尤為著名。

柳宗元

字子厚,河東人,故世稱柳河東。

被貶柳州47歲死,後世稱柳柳州。

詩歌主導:清幽孤寂、憂情哀怨。

有時表現為枯寂簡淡,有時表現為幽冷奇翹。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宦情羈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春天寫的和秋天似的。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風格形成的原因:
  1. 獨特的心性氣質:性格激切,有些偏狹
  2. 自覺的美學追求:“奧“節”“清”“幽”“潔”等寫作標準。

羊鈦白


韓孟詩派是中唐貞元、元和時期的一個詩歌流派,以韓愈、孟郊為首,包括李賀、賈島、盧仝等人。韓孟詩派的詩歌特點可以用“奇崛險怪”四字概括。

奇崛險怪的詩歌風格具體由以下幾個方面體現:

“以醜為美”

在中唐詩壇上,韓孟詩派以“求險”“尚怪”的詩美追求高標獨舉,卓樹一派。他們懷著求新,求變的自覺意識在詩苑中探險,以怪異為美,以奇崛為高。在他們的詩歌中,觸目可見的是猙獰怪誕,殘瘁枯索的意象,隨處可感的是歷怖幽悽,荒涼破敗的氛圍,“橫空盤硬語”更使得他們的詩歌凸顯出一種奇峭勁健的骨力。

韓孟詩派的這種審美傾向,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將其概括為“以醜為美”。

如賈島的《泥陽館》詩:“客愁何並起,暮送故人歸。廢館秋螢出,空城寒雨來。夕陽飄白露,樹影掃清苔。獨坐離客慘,孤燈照不開。”

“以文為詩”

韓孟詩派在詩中追求光怪震盪的奇光異彩。舊有的詩歌形式,顯然又容納不下,所以,他們打破了舊有的詩歌的對稱,迴環的節奏與韻律,表現出明顯的散文化傾向,以文為詩。

從此,詩的凝練緊湊的結構,跌宕跳躍的語序和高度濃縮的語言,一變而為首尾縝密的敘述,而為連貫平白的書寫。詩的工整嚴格的對仗,迴環往復的節奏和一唱三嘆的韻律,一變而成為散文化的語言和句式。

最典型的要數盧仝的《月蝕詩》,韓愈的《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詩。

“苦吟”與“吟苦”

韓孟詩派的詩人,他們的人生道路或曲折坎坷,或窮愁潦倒。所以“苦吟”成為韓孟詩派創作的基本特徵,苦吟的實質是“吟苦”,既強烈用詩歌來表現坎坷困頓人生的苦難歷程以及由此引發得憂愁與怨憤。孟郊尤甚,“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

“光怪奇雄”

韓孟詩派一反古典抒情詩含蓄玲瓏、自然天成的基本品格,他們追求一種雄奇光怪之美。在這種審美理想的照射下,詩人筆下的一切都雄奇不凡。《岣嶁山》:“岣嶁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科斗拳身薤倒披,鸞飄鳳泊拿虎螭。”

韓孟詩派強調“不平則鳴”,打破了古典抒情詩的和諧優美和種種法度程式,各自追求一種怪奇之美,窮搜極研,各自成家,大大地拓寬了中國文學的審美視野,成為中國詩史上一個奇特、罕見的詩歌流派。對於今天的我們,可以從中一窺華夏詩歌的另類風貌,為今天貧乏的語言添加一些調味劑。


雲隱


“韓孟詩派”是中唐的一個詩歌創作流派,以韓愈為領袖,包括孟郊、李賀、盧仝、馬異、劉叉。他們主張“不平則鳴”,苦吟以抒憤,並互相切磋酬唱他們具有變態的審美趣味,“以醜為美”,以震盪光怪為美,以瘁索枯槁為美,以五彩斑斕為美。

創作中,韓孟詩派的成員除對杜甫、李白的自覺接受與推崇外,還主動從禪宗及佛教思想與藝術中吸收合理成分,把“心”當作詩歌創作的源泉。他們的創作,表現的往往是自己心靈的歷程,他們常把現實生活中的感受,與自己虛構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其詩想像離奇怪誕,往往使人感到虛實不定,跳躍怪奇,不可確解。

詩歌主張:不平則鳴、筆補造化、雄奇怪異之風、以文為詩、以議論入詩。



悠藝術


1、他們主張“不平則鳴”,苦吟以抒憤,並互相切磋酬唱他們具有變態的審美趣味,

2、“以醜為美”,以震盪光怪為美,以瘁索枯槁為美,以五彩斑斕為美。

3、表現出重主觀心理、尚奇險怪異的創作傾向。

4、詩歌形成一種奇崛硬險的風格。

5、他們在藝術上力求避熟就生,標新立異,力矯大曆詩風的平弱纖巧。

這種詩歌的新的追求與新的變化,積極推動了盛唐以後詩歌藝術境界的開拓。


小地鼠00


這個詩派創作的特點是通過抒寫個人的不幸遭遇來揭示社會的弊病,倡導“不平則鳴”,透過個人的不幸命運來反映社會問題,針砭政治弊端,通過苦吟來抒發自己的憤怒之情,並互相切磋酬唱。

他們詩風尚奇求險,以怪為美,以醜為美,在創作上更重視主觀,奇怪,形成奇崛險怪的風格。韓愈奇而雄,孟郊奇而古,賈島奇而清,盧仝奇而怪。

他們具有獨特的審美品味,以震盪光怪為美,以瘁索枯槁為美,以五彩斑斕為美,在藝術上力求避熟就生,標新立異,力矯大曆詩風的平弱纖巧。

由於受韓愈古文運動“陳言務去”的影響,他們在藝術上力求避熟就生,標新立異,注重苦吟和錘鍊功夫,力矯大曆詩風的平弱纖巧。

這種詩歌的新的追求與新的變化,積極推動了盛唐以後詩歌藝術境界的開拓,突破傳統詩教,轉向重詩的抒情特質、重創作主體內心的展露和藝術創造力的發揮。


一罐LIQUOR


首先說一下韓孟詩派。

“韓孟詩派”是我國唐朝的一個詩歌創作流派,以韓愈為領袖包括孟郊、李賀、盧仝、馬異、劉叉。流派主張“不平則鳴”苦吟以抒憤,“以醜為美”。

這裡我們首先說一下“以醜為美”。

在唐朝那個詩詞滿天飛的時代,每個人物每個派系都備分的清清楚楚,所以這裡的以醜為美。就是以另類的態度為美觀。

但是老弟覺得,如果說異類的話,不如說是以自己的角度去描述這個世界,由內心而發,去描述自己感覺最美的東西。

也就像少部分的現代人一樣,你不可能去要求他們的審美觀和大眾一樣。同樣你不可能去要求大眾去接受他們的審美觀。

所以老弟覺得以醜為美,不如說是“獨特見解”。

二說“不平則鳴”。

上面說到唐朝是詩詞滿天飛的年代!

那麼如果和大眾一樣如何去一鳴驚人?難道學李白?

所以,這裡的“不平”,代表不與世間他人一樣,“則鳴”,更簡單一鳴驚人!

所以結合思想就是,用一種不與世間相同的角度和視角,或者說用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見解去突破這個平常,來達到一鳴驚人的流派。



盜涼人


他們具有變態的審美趣味,“以醜為美”,以震盪光怪為美,以瘁索枯槁為美,以五彩斑斕為美。表現出重主觀心理、尚奇險怪異的創作傾向。詩歌形成一種奇崛硬險的風格。他們在藝術上力求避熟就生,標新立異,力矯大曆詩風的平弱纖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