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全球新冠肺炎,如果最後印度死亡率最低,是不是要反思現在的衛生免疫基本思路?

愛--雨天


不要只看表面現象,印度具體有多少人感染他們政府都不清楚。因為不檢測所以就沒有確診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死在印度是本人關注的!


石門雲帆


根據印度來反思衛生免疫思路?英國的群體免疫只是嘴上說說,而印度的群體免疫則是一直落到實處,人均預期壽命六十八歲的就是最好證據。

印度雖然號稱推行全民免費醫療,但是國際機構調查顯示,日本每一萬人擁有一百三十四張病床,德國每一萬人擁有八十三張病床,我國每一萬人擁有四十二張病床,美國每一萬人擁有二十九張病床,而印度每一萬人只有七張病床。印度的衛生狀況不是免費醫療,而是實打實的印度全民免疫,全靠印度百姓的身體素質和免疫力。

:印度每十萬人只有七張病床

最近一段時間,英國因其提出的群體免疫方案出於浪口風尖。可是,英國的具體政策有意避開了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只准備對年輕人推出這這樣的醫療方案,還是有一定顧慮的。但是印度這邊就沒有這個問題,印度預期人均壽命六十八歲,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屬於個別現象,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僅僅只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六。

有的時候甚至會有這樣的懷疑,英國群體免疫的計算原型,就是醫療綜合實力非常差的印度。客觀來說,自稱為強國的印度確實是一個不控制病毒傳播的國家,尤其是不能提供有效醫療服務的印度中下層地區。考慮到印度貧富分化的情況,首都新德里等富有地區擁有大量病床,而鄉鎮地區可能一張病床都沒有。

平均十萬人只有七張病床,首都地區十萬人有十四張病床,貧窮鄉鎮十萬人一張病床都沒有。

:新德里的醫療實力

對於廣大的印度貧窮民眾來說,控制疫情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印度政府無法追蹤每一位患者,無法區分每一位密切接觸者並隔離,無法徹底將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消滅在印度的土地之上。印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檢測和控制疫情,但這隻限於富有地區,僅僅限於政府管控力度和醫療能力強的“發達地區”。

從一定程度上講,印度疫情其實就是富人疫情,它的數字有可能嚴重失真,無法管控到基層地區。甚至對於印度政府來說,基層地區發生的事情它也是眼前一片黑,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自愈率那麼高,貧困地區又沒有多少老年人(印度窮人的壽命比較短)。疫情爆發完了,上級對此也不清楚,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的。

印度地區至今依舊活躍著各種病毒,新型冠狀肺炎病毒也會成為其中之一。

:印度農村地區實景

每個國家的情況都是非常複雜的,即便印度死亡率最低,我們也不可能效仿印度,而且也沒有什麼好效仿的地方。

能及時享受到醫療服務,能有效的延長壽命,為什麼要和印度人一樣被迫提升身體免疫力呢?只要生命可以足夠長久,免疫力比印度人差一點也沒有什麼。


注:

多方反對之下,英國已經更改了防疫政策,準備推行更加嚴格的防疫措施。

綜合考慮,印度醫療狀況其實還真就是英國口中的群體免疫。


垂垂老馬


14世紀四五十年代,歐洲地區發生了一場席捲全歐洲的瘟疫——黑死病。前後持續了6年時間,這場瘟疫結束之後,超過2500萬歐洲人喪命。

▲黑死病下的歐洲

在瘟疫爆發時,人們就意識到是老鼠在傳播病毒,但是由於醫療條件落後,一直未能控制住疫情,這也導致黑死病在歐洲的肆虐時間長達6年。

6年之後,1/3的歐洲人以生命的代價,開啟了歐洲的第1次衛生革命。也是在這之後,人們才意識到當瘟疫爆發時,正確的隔離措施是有多麼重要。

1918年,西班牙流感開始爆發,也在很短的時間內席捲全球。最後以將近10億人感染,4000多萬人死亡為代價收尾。當時正值一戰末尾,西班牙流感的爆發,也讓一戰迅速結束。

不過,流感也不是沒有帶來任何好處。在西班牙流感結束之後,促進了現代醫學的發展,也推動形成了國際衛生合作機制。再後來,也湧現了一大批流行病學的科學家。

▲西班牙大流感

不過,直到西班牙流感結束了15年後,科學家才分離出來了流感病毒。流感結束20多年後,科學家才製造出了第一支抗流感疫苗。

如果說黑死病的爆發,讓人類覺醒了公共衛生的意識。那麼西班牙大流感的爆發,就是推動了公共衛生的發展。也是在西班牙大流感之後,才發現了青黴素,挽救了幾億人的生命。

然而,無論是西班牙大流感,還是在歐洲地區爆發的黑死病,都是用幾千萬人死亡的代價來讓人類覺醒。換句話說,人類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是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

如今,有人卻告訴我:面對疫情,印度的死亡率很低,應該要轉換衛生免疫的基本思路。如何理解印度衛生免疫的基本思路?簡單來講:乾了這碗恆河水,來世還做印度人。

顯而易見,很多人認為印度的死亡率低,和印度衛生條件有關。因為印度衛生條件差,所以給了印度人一個強壯的身體,可以抵抗病毒的入侵。

這種邏輯看似正確,實際上毫無道理可言。因為一個人患病與否,和個人抵抗力關係不大。而一個人能否痊癒,則和抵抗力有著密切關係。

換句話說,抵抗力強不一定不生病,抵抗力弱不一定生病。但是在患病的情況下,抵抗力強的人,要比抵抗力弱的人容易痊癒。而反觀印度的數據,僅確診了114例患者。

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單從數據上來看,印度的情況比較好。如今,印度也只有兩例死亡患者,按照這種數據計算,印度死亡率約為1.7%,明顯的比重災區高。

但是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重災區的死亡率高是因為在醫療擠兌發生後,由於病人得不到醫療支撐,從輕症拖成重症,才導致的死亡率較大提高。

但是反觀印度的情況,在確診100多例的情況下,遠遠達不到印度的醫療承載能力。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印度確診病例也高達1萬多,再保持這個病死率的話,我就相信恆河水有奇效。

所以,印度死亡率低,不是因為印度人身強體壯,而是因為確診病例少,沒有超過醫療承載能力。 這種條件在死亡率,沒有任何值得參考的意義。


史之策


這次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但從報道的情況來看,似乎印度的情況還不錯,確診人數,疑似病例,死亡人數都比較少。新冠肺炎傳染性很高,病死率也高,而且病症十分明顯,政府要想瞞是瞞不住的。就算初期信息不透明的情況下,也只能瞞一時,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已比如美國就存在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印度之所以沒有大範圍曝發是有原因的。一是國際化程度還不高,在初期來自疫區的人不多。二是外鬆內緊到外緊內嚴,出現病例後,隔離防護做得比較好,越是人口大國,對烈性傳染病越敏感,必須管控好,否則後果非常嚴重!三是跟人民的體質也有關係,印度大部分地區環境還比較差,長期在較差環境下會產生抗體,自身免疫力也比較好。這次疫情,印度的整體表現尚可,我們要實事求是看問題,不能像西方一樣戴有色眼鏡看世界。這次疫情也告訴我們,我們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時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在看到我們取得成效的同時也付出了慘痛教訓,300O多人病死不是小數目!經濟面臨很大的下行風險,就業,消費,出口都要滑坡,可能會出現很多社會問題,一些人會還不起房貸,一些人會因病致貧或返貧,都是需要儘快研究解決的問題。


雲山遠上


印度至今確診病例剛剛過百(113人,截止日為3月16日),死亡2人,確診病例不多,死亡率較低。但印度的情況不能作為我們反思和檢討衛生防疫工作思路的有力例證。第一、印度的疫情與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相近,沒有什麼特別值得誇獎的,而印度的醫療資源和經濟實力遠超上述兩國。第二、目前還不能說明印度的疫情已經得到全面控制,疫情是否會突然變化,實際情況還有待觀察。第三、印度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區,氣候與疫情嚴重的緯度30-40國家不同,自然的氣候條件不利於病毒的生存,它的疫情比較緩和與氣候條件有較大的關係。第四、以印度的醫療體制、公共衛生和社會保障的實際情況來看,印度的公共衛生及防疫抗疫工作並不理想,沒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東西。印度如發生重大的疫情,其國家治理體制未必能有效解決全國性的抗疫動員和組織問題。我國在抗擊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的確出現了一些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地方管治在公共衛生事件的權力和責任問題以及防疫系統工作機制上的問題,值得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和大動作的改進。環顧世界各國在抗疫中的表現,中國ZF的決策力和行動力是值得肯定的,我們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暴露出來的問題尤其是公立醫院大幅被削減,經營過度市場化的問題、私立醫院在公共衛生防疫抗疫中如何發揮作用的問題是今後要深入研究和認真解決的問題。


sailor72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這是我們老一輩經常說的俗語,這並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過度的清潔反而使我們機體面對疾病時沒有抵抗力,但是也不能過度髒亂,印度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鬥爭中的確傷亡不大,我們也沒有聽到印度發生不明原因疾病的死亡,所以媒體報導的我們要相信是真的,但是印度的平均年齡是68.3歲,排全球第125位,所以,這次新冠疫情沒有在印度爆發,不僅僅是因為衛生的原因,還與印度的較高溫度以及本國的防疫措施等離不開。


蝸牛兒愛吃肉


是的,必須要反思,反思一下為何這些吃裡扒外的人還活得好好的。

都說疫情是照妖鏡,能看到不曾見識的善惡百態。而在靜夜史看來,疫情更像是現行藥,讓某些披著人皮的畜生無處遁形。

在經歷了14億人民眾志成城的艱苦奮戰,好不容易才看到了撥雲見日的希望時,有求於人的西方媒體開始爭相獻媚,國內的公蜘叫獸們卻開始紛紛出動,站在廣大民眾所謂根本利益的角度,對我們的戰疫成果進行別有用心的抹黑和汙衊,比如疫情讓大家無法工作,損失的財富不計其數。

而在瑞典向病毒繳械投降,走投無路的英國政府開始“群體防疫”的所謂科學對策時,這些公蜘叫獸更是興奮到昏厥,並再度堅定了西方手段才是低成本正確路線,我們是用力過猛或者沒事找抽的思想。

更尷尬的是,在無所不用其極地吹捧西方的同時,連西方國家官方指定的冤大頭印度也與有榮焉。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雖然出現疫情的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而且印度也未能免俗,但相比於意大利、伊朗等國家疫情的急轉直下甚至徹底失控,印度不僅始終不溫不火,甚至還有點令新型冠狀病毒有來無回的意思,比如前不久莫迪政府就急不可耐地宣佈印度戰勝了新型冠狀病毒,並將新型冠狀病毒形象的塑像付之一炬。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印度雖然人口很多,發展也相對較快,社會發展水平始終相對落後,髒亂差是其主要的外在表現形式。但如此惡劣的環境還能成功遏制疫情,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

在人們紛紛驚歎到底是高溫的庇護還是恆水老白乾的神奇療效時,彙集印度全境的全民免費醫療似乎更令人羨慕,於是印度模式也開始被追捧,直到可以秒殺我們的“笨辦法”。

在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從來不是傻和笨,而且自以為是的自欺欺人。

如果印度模式真的成功,那麼為躲避疫情而滿世界流竄的病毒難民們,為何不選擇到印度落腳?難道他們都是傻子?還是印度是傻子?

靜夜史相信,是非曲直自有公論,如果單純地以病例人數來判斷一個國家的疫情嚴重程度,甚至醫療體系的發達水平,那麼非洲將成為世界上醫療水平最強大的地區。

從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發展情況來看,各國疫情完全取決於本國政府的公佈數據,而本國政府的數據又來源於本國醫療體系的檢測水平。而這也意味著,為了各自的目的,政府是可以控制本國疫情的,雖然他們不能控制病毒的蔓延,但可以控制檢測速度的快慢。

為了總統大選的美國和為了東京奧運會的日本,就是這麼幹的,而作為發達國家的好朋友,印度有什麼理由不亦步亦趨?

誰能相信,一個確診病例只有百餘人的國家,會“雷厲風行”地閉關抗疫?效仿朝鮮關閉國門。某些磚家只懂得高唱讚歌,暗諷我們的防控不力,從不去想印度為何如此著急。

想想去印度旅遊的香港旅行團回國確診的5例病例,想想從印度旅行歸來的美國人確診,再想想從印度到盧旺達旅行的公民確診,你相信印度真的天下太平?“封國”真的是為了保護印度?

在靜夜史看來,這不過是防止家醜外揚的伎倆罷了,因為相比於愈演愈烈的疫情,莫迪政府無心控制,也控制不了,畢竟相比疫情印度有聲有色的大國夢似乎更容易變現,所以保住莫迪政府的臉面似乎比民眾的生命更重要,畢竟大家都相信輪迴,畢竟死個萬兒八千的底層民眾也不叫事。

由於印度從未進行過慘烈的革命或戰爭,印度高層從未建立起強有力的中央政府,自然就沒有能力在全國各地推行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改革,尤其是土地改革。所以時至今日,印度中央的統治力依然無法貫徹到社會各個角落,這和我們古代的“皇權止於縣政”異曲同工。

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高層無法第一時間得到底層的消息,自然也不可能在第一時間採取應對之策,當然就是得到消息也無能為力。所以自1947年印度建國以來,幾乎邂逅了所有瘟疫等災害,對於大規模死傷的疫情,印度最值得學習的就是淡定的心態。

所以面對印度這樣“多檢多得,少檢少得,不檢不得”的抗疫策略,我們應該反思什麼?反思我們為何以人為本,為何讓這些公蜘叫獸也倖免於難?

也許,應該讓這些個公蜘叫獸們親身感受一下他國的優秀方式,靜夜史相信它們會明白究竟該反思什麼。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海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多達92666例,死亡3460人,155個國家已經出現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月13日,WHO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進入了世界大流行階段。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歐洲, 已經有意大利、西班牙、塞爾維亞等3個國家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然而,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總人口超過13億,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平均每1000人只擁有0.9張病床,卻只有113例確診,死亡2人,死亡率不到2%。

現在網上流傳著一種理論,那就是印度髒亂差,印度人常年接觸細菌與病毒,擁有了比其他國家更強的免疫能力。所以,印度人才能夠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不戰而勝,至今沒有大規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本題所謂的衛生免疫基本思路改變,恐怕就是指印度的髒亂差有利於增強免疫力,而現在主流奉行的注意衛生的思路不利於增強免疫力。按照這種觀點,黨病毒性流行病來臨的時候,反而是生活在髒亂差環境中的印度人,對病毒更具有免疫力。

觀察室並不贊同這一觀點,最應該改變與改進的是流行病預警機制,而不是衛生防疫基本思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除我國以外,依次為意大利、伊朗、韓國、西班牙、德國、法國、美國。從地理上面看,這些國家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位於北緯30度-40度之間的北溫帶國家,而且正處於冬季。冠狀病毒對於溫度非常敏感,在56度的高溫之下只能夠存活30分鐘。如果是溫度為4度,冠狀病毒可能會生存5天-10天。即使在零下60度的高溫,冠狀病毒依舊能夠保存數年的時間。

印度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以首都新德里為例,平均氣溫已經超過了20度。事實上,不僅僅是印度,在其他國家熱帶國家,新冠肺炎疫情也不嚴重。以新加坡為例,與我國往來非常密切,在1月24日發現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以後,甚至都沒有采取旅行限制等措施。目前,新加坡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243例,沒有死亡病例。從防疫效果上面看,新加坡比印度要成功的多。但要知道,新加坡可是著名的花園城市,往地上吐痰都會遭到嚴厲的處罰!

所以,印度能夠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流行的背景下獨善其身,並不是因為髒亂差的環境,而是因為氣候因素。


美國觀察室


印度是個神奇的國度,它的神奇之一就在於自我和他國印吹的各種吹,GDP換個模式統計就大幅增長,關鍵吹的連自己都信了。

這次疫情國家如果按印度的不作為模式進行,倒是很有可能真的演變成西方口中的中國切爾洛貝利事件,如果隱瞞實際情況和不及時採取強力防控措施,會因為巨量的擴散人員得病導致社會救治的力不從心,最終會有大量人員死亡,從而導致人民對政府失去信心,同時隨之而來的肯定還有國際社會的譴責及某些國家的落井下石,那時才是真的慘!幸運的是我們政府和人民通過巨大的代價控制住了疫情,最大可能的保證了人民的安全,而且通過疫情防控提升了國際地位,我們對比一下那些資本主義強國疫情擴散後的所作所為就能知道中國做得有多好,現在看來付出的代價是值得的。

至於印度如果真的死亡率低,很大可能是天氣原因,縱觀南亞等熱帶地區國家整體疫情都不算太厲害,這是靠天辦事,而絕對不是他們做得有多好。


扶風鳴雷


任何事情都必須遵循相應的自然規律、科學原理,不能想當然,尤其是關乎普羅大眾性命的醫療衛生行業。

這次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蔓延,可以說是自700年前黑死病之後又一場大規模的流行性疾病。截止發文時止,海外國家累計確診病例為93216例、死亡3486例、治癒10345例。出人意料的是很多平時醫療衛生系統健全且發達的國家在應對這場疫情中表現的差強人意,相反一些醫療衛生系統相對次一點的國家的應對能力讓世人眼前一亮,甚至一些不太注重公共衛生的不發達國家的感染人數卻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比如印度。

現在疫情還在快速蔓延,未知的變數還有很多,世界人民的主要精力還在於防控,並沒有完全到了認真反思、總結的階段。當然,世界人民因為這場疫情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認真反思和總結當前衛生免疫系統的優劣長短是必然的。不過還是上文提到的,必須以尊重自然規律和科學原理為基礎去總結!

公共衛生糟糕一直是印度的一個負面標籤,這是不爭的事實。於是很多朋友認為印度人因為長期接觸細菌形成了特殊的免疫力,無形當中成為這次新冠病毒最強大的抵抗力。

且不說印度真實的感染情況目前並沒有多少權威機構披露,單就說長期生活在髒、亂、差環境下的人們能夠擁有良好體格,這恐怕他們自己也不信。根據世衛組織2019年公佈的各國人均壽命排行來看,總體壽命預期在80—83歲的國家中,歐美國家佔多數,剩下幾個是日本、韓國、以色列這些發達國家,其中日本人以83.7位居榜首!試問,這些國家哪個不是一個比一個注重公共衛生的國家?而印度以68.3位居第130位!

很顯然,公共衛生對於人的壽命來說,至關重要!

當然歐美國家眼下又是新冠肺炎的重災區,這是不容忽略的事實。但是新冠病毒的起源目前尚未可知,但是傳播性強和傳播途徑卻是已經證實的,人傳人是主要途徑!海外感染病毒的國家基本上是外部傳來。再看看目前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哪一個不是當前世界重要的經濟體亦或是發達國家?人與人交流極為廣泛!而印度呢?全國近13億人,其中貧困人口就高達8個億(每天生活費不足2美元),文盲人口近3個億。這樣一個體量的人口,能有多少機會去接觸往來於印度的外來人口,而外來人員又有幾個願意去把印度的貧民窟當做旅遊景點一樣去長久駐足?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印度確診患者少的一大因素是缺少和國際社會接觸所致,這是已知的。至於什麼對抗新冠病毒免疫力強,目前僅僅只是一種猜想,並沒有真憑實據。

因此,以印度為例去反思現在的衛生免疫基本思路是缺乏科學依據的!再者,世間疾病已知的和未知的不計其數,新冠病毒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多數已知疾病尤其是傳染病多是因公共衛生不到位而起,比如中世紀的黑死病。而中世紀最大的一個標籤就是髒,法國偉大的君主路易十四居然能做到一輩子只洗7次澡,更何況平民百姓?正是以為大街小巷汙水橫流,從城堡裡走出來的貴婦人為了躲避髒亂差發明瞭流行至今的香水和高跟鞋。

回顧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流行的這段時間裡各國的種種防治措施,筆者認為現在衛生免疫思路最應該反思的是應該如何加強在這種全球範圍內流行疾病的背景下國際之間醫療衛生系統的合作關係!目前國際社會中各種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合作組織多如牛毛,唯獨醫療衛生系統是短板。比如歐洲國家,既有全球最大的政治、經濟合作組織—歐盟,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軍事合作組織—北約的一員。然而新冠病毒來了以後,各國之間的合作基本為零,甚至還有互相截留醫療物資之舉,想來也令人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